s 阅读页

第十四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概况”2012年,全县共有美丽乡村建设村点115个(基础村点38个,村落连片村点39个,镇村联动村点14个,县级储备村点24个),总共投入资金3420万元;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村点229个,总共投入资金114.5万元;以上两项共涉及全县23个乡镇,40个行政村,3952户,15812人。

  至2012年12月底止,全县完成改水、改厕3952户,改水、改厕率100%;完成主干道硬化43.5公里,巷道硬化73.8公里,修建排水沟31.8公里,拆除栏舍、旱厕、破旧房计11.6万余平方米,植树绿化15万株,建设休闲场所50个,兴建小型垃圾焚烧炉3座,垃圾分类屋棚40个,购置垃圾清运板车150辆,垃圾分类桶400个,垃圾箱250个。

  2012年,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部门支持”的原则,高位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市排名第六名,农村垃圾处理工作进入全市前三名。全县评选出了怀忠、埠前、澧田、在中、台岭、石桥等6个乡镇为美丽乡村建设先进乡镇;评选出了县纪委(监察局)、县发改委、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供电公司等6个单位为帮扶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评选出了李海秀、周博文、黄子清、罗小强、肖舍、丁孜华、李伟云、谢文等8名同志为美丽乡村建设优秀组织者;评选出了郭华生、汤圣芳、尹裕发、张国朝、吴友瑞、眭放粮、罗发明、欧阳志开等8名同志为美丽乡村建设优秀理事长。2012年7月,永新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

  “大力开展村庄整治”以村庄整治为重点,坚持高位推进,加大投入,打造亮点特色,建设美丽乡村。

  高位推进,四级联动。以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为抓手,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进行跟踪问效,完善新农村建设考评细则、新农村建设操作规程及标准等制度,建立县四套班子领导联系指导新农村建设点制度。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美丽乡村建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村点,现场调研指导工作。各乡镇实行新农村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了“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一般干部驻村抓”的工作格局,注重发挥村、组两级基层组织和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完善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运行机制,新农村建设做到县、乡、村、组四级联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全县各新农村建设村点均有两支由县乡干部组成的工作组驻村指导建设,一支是由乡镇班子成员带队的工作指导组驻村具体指导建设,一支是由县直单位班子成员带队的帮扶工作组驻村帮扶建设。

  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县财政足额配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安排593.05万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另外还安排重点村的“穿衣戴帽”建设资金300万元。积极整合农村沼气建设、农村改厕、以工代赈、农村安全引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小型农田水利、“一大四小”工程、财政“一事一议”、“一村一品”、农村危房改造等各项涉农项目资金,全县已衔接投入项目资金1345万元。整合县直单位帮扶资金达183万元。组织发动群众集资投劳,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点群众集资597.8万元,户均1887元,投劳共15.3万个工日,折资1224万元(按80元/日);鼓励在外成功人士踊跃捐资建设自己的家乡,接受新农村建设社会捐赠94万元。

  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围绕“走平坦路,上卫生厕,喝干净水,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目标,主攻改厕难点,突出“三改”重点,整治村庄“三园”(环村果园、村庄花园、庭院菜园),高标准“五美”村庄。各村点全力推进以“三清六改四普及”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建设,全县共完成改厕、改水3168户,改厕、改水率均为100%;完成主道硬化43.5公里、巷道硬化73.8公里。多数村庄运用土地增减挂政策加大村庄整治建设,共拆除破旧房、残垣断壁、旱厕、猪牛栏1万余间、危旧房300多栋,总面积达11.6万平方米。不少村庄把整修村庄沟渠鱼塘作为美化净化村庄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倾力打造,累计整修排水沟32公里,整修鱼塘12座。大部分村庄按照建设生态村庄要求,以主干道和村庄路口、村口、门口为重点,大力开展村庄绿化,努力营造“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画中”的景象,累计植树1.8万株。农村洁净能源建设有序推进,新建沼气池740座,新增太阳能热水器685座。成功地打造了一批反映时代特色、历史传承、民众意愿、文明和谐的特色新村。

  注重文化,彰显特色。结合各村实际和历史传承,进一步弘扬永新“红、古、绿”和“忠勇信义”独特文化,努力打好红色文化、书法文化、非遗文化三张特色品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文化。

  如怀忠过江村着力打造永新书法文化、太湖村打造廉政文化、赤珠村打造计生文化、坳南乡打造红军文化,在中乡宏居村打造计生文化园。

  在建设规划时,将文化建设的各种元素融合在村庄休闲场所等设施中。各新农村建设点按照文化建设“五个一”要求,完善文化设施建设,修缮和保护村内传统文化设施,丰富农民图书阅览室、文化娱乐室,安装健身器材,兴建篮球场,建设农民休闲广场,开设农村广播,极大改善了农村文化娱乐条件。全县共建设农民休闲场所55处,图书阅览室32个,文化活动室、广播室47个,安装健身器材60余套,建设篮球场、门球场19个,实现了广播电视和手机电话全覆盖,使用宽带农户276户。

  大力实施“三个一”工程,以社区为平台,培育一支群众文化队伍,开展一次文化活动,推进一项评比活动。扶持农民建立起了腰鼓队、唢呐队,草根剧团等多形式的文艺宣传队伍,成立了26个群众文艺协会,开展农村文艺演出296场。开展了清洁户、文明户、五好家庭、生育文明等群众性评比活动,评出清洁户465户,各类文明示范户869户,五好家庭348户。

  连片推进,提升品位。坚持按照“一村一景一品一文化”的模式,在安茅线、高速公路连接线全长近20公里的沿线村庄,安排了45个村点(其中2013年预建点24个),实施区域布局,连片打造,整体推进。目前全线所有村点,基本按照“八不八多”建设要求建设。通过高位推动、全域规划、重点帮扶等举措,已经形成“一村一景一品一文化”的特色景观带。两线45个村点,23个自然村,共拆除旱厕、牛栏、破旧危房(含残墙断壁房)3万多平方米,整修危旧房500余栋,粉刷墙体5.9万多平方,栽种樟树、桂花、杜英和果树5000多株,打造兴建将军、书法、计生、党建、廉政、创业等文化园7个,整修村内风水塘5口,保护风景树林近千棵,兴建农民休闲运动场所、村落社区23个,80%的村点建有产业基地,其中兴建了1个千亩井冈蜜柚基地和1个千亩井冈蜜柚产业带。县财政还投入300多万元对沿线村庄民居实施“穿衣戴帽”工程,提升沿线各村点的建设品位。

  村镇联动,整体推进。2012年,高桥楼镇、沙市镇、埠前镇小屋岭3个镇村联动点,共涉及农户497户,人口2059人。围绕建设“秀美乡村、魅力集镇、幸福家园”的目标,坚持“基础设施城镇化、镇容村貌园林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创建风格特色化、农民增收多元化”的思路,以镇村联动为纽带,以集镇建设为重点,以“三园”(环村果园、村中花园、庭院菜园)创建为抓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要求建设,深入推进镇村联动点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三个镇村联动点共拆除破房烂屋和猪牛栏舍5073平方米,改水改厕率达100%,每户装修了标准化卫生间;硬化通村主干道4公里,入户巷道铺设达18.3公里,改路率100%;新修水沟近5000米。近两年来,累计投资近6000万元,建设了新街道、市民广场、农贸市场,进行了街道房屋立面改造。安装太阳能260座,维修改造村落社区共500平方米,有农家书屋、图书阅览室及议事场所,建立健全了社区制度;新建村内户外公共活动场所6处,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绿化达5000平方米,新增植树20284余棵,健身设施及其他便民设施基本配备健全,建设宣传栏6处,面积120余平方米;安装路灯76盏,建立健全了村庄卫生管理制度,实行了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制度,新建垃圾分类屋3处,选聘了10名环卫人员,确保了村内及街道、市场、广场卫生保洁工作的日常开展。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线长点多、工作繁杂、时间紧、任务重、投资少、要求高的系统建设工程,要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就必须把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各乡村,切实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为了不至于工作落空,我县主要从三个层面加强调度,加强乡镇村点工作调度,在机制上给乡村形成高压态势,高位推动。

  首先我们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一把手建设工程,县、乡、村党政一把手均为美丽乡村建设主要责任人,分别担任美丽乡村建设第一总指挥和总指挥。同时还将工作列入乡镇重点工作目标考评。为了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做到常态化,除每月由县新村办召开一次工作调度会和展开不定期督查以外,每年将考评工作实施三段式考核,即年中组织乡镇分管领导对全县所有村点建设开展一次检查评比,其结果计入年终考评,目的是推动工作早启动;第四季度中期由县四套班子领导、乡镇党委书记、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对全县所有村点进行一次流动现场督查考评,结果同样计入年终总分,目的是从整体上提升村点建设水平;年终由县新村办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专业人员,对照年初考评方案全面系统验收考核,结合前面两次考评结果,评出年度一、二、三等奖。

  其次,加大县直单位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帮扶工作调度。要把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民生工程建设抓好,不仅乡、村、群众要重视,县直单位的帮扶支持工作也很重要。为了有效地促进县直单位资金整合、资金帮扶以及项目衔接等工作,年初在制定年度工作方案中就将单位的帮扶责任予以明确。在此基础上,分别由县分管和主要领导召开2-3次落实工作调度会议,定期督查、通报项目和资金到位情况,切实把美丽乡村建设责任落实到乡镇、县直单位和部门,真正在全县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最后,加强重点工作调度。围绕重点区域(安茅线、高速公路连接线)、精品示范点、农民群众特别关注的改水、改厕、改路和生产发展等工作,实施重点调度,明确规定任务,没有完成98%以上的不验收,促使其必须按照市里要求的时间节点、工作目标、质量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全力推进清洁工程”坚持把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融入新农村建设全过程,推动农村垃圾处理向常态化发展。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分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的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明确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由乡镇长任组长的乡镇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书记,乡镇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片领导直接抓,挂点干部积极抓”的工作机制,取得了“党委、政府关心,分管领导用心,包片领导尽心,乡村干部热心,广大群众舒心”的工作效果。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印发《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1万余份,刷写永久性标语440余条,在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张贴《农村垃圾处理操作模式》宣传画,并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对农村清洁工程作专题介绍。先后组织干群代批、180余人次赴黎川、新干等地参观学习农村清洁工程的经验做法,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的热情。同时,抓好村理事长、保洁员培训,各乡镇举办此类培训班均在2次以上,参培人员达270余人。积极组织村点群众学习垃圾分类方法,落实门前三包责任,推行“3+5”模式。全县共发放三包责任牌1万余份。

  加大投入,完善设施。按照“政府补助、农民自筹、社会赞助”的模式多方筹集建设资金,用于建设和添置垃圾处理设施。全县共兴建了大型垃圾焚烧炉3座、垃圾分类棚屋140个,添置垃圾清运板车150余辆,添置垃圾分类桶400个、垃圾箱250个、两桶一袋8000余套,每个村点确保至少有一车一帚一锹一钳一扫斗。多方筹集保洁员工作经费,确保保洁员队伍的稳定。每个村点均选聘了1-2名保洁员,通过低保加农户自筹等多种形式确保农村保洁员收入在200元/月以上。村点农户也开展有偿保洁服务,农户每月交纳2-5元的卫生保洁费,增强了群众参与意识。

  城乡联动,协调推进。把22个乡镇集镇垃圾处理工作作为农村清洁工程的重点,做到以圩镇垃圾处理为切入点,实行村镇联动,城乡统筹,全力抓好村镇环境整治。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全面清理圩镇街道、市场垃圾、淤泥、杂草,疏通排水排污沟渠。县财政安排资金44万元专门用于乡镇添置垃圾清运车,组建22支圩镇环卫城管队伍,落实圩镇环卫保洁员65名。组织镇村干部集中整治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贴乱挂、乱摆乱设摊点现象,着力抓好环境美化、亮化、净化,有力促进了乡镇集镇面貌大改善。组织动员全县广大县乡干部职工开展集中环境卫生整治。每周五下午为干部集中整治环境日,县乡村三级干部按照分工对县城、集镇和乡村的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整治,清扫垃圾。全县共投入一万多个工日,极大地改变了县环境卫生状况,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也激发了广大群众清洁家园的热情。

  “大事记”3月8日,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彭涉晗到高桥楼镇调研指导美丽乡村建设。

  4月8日,全县“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首期学员班举行开学典礼,213名基层学员参加了开学典礼。井冈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兼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吉安分校党委书记唐和生到会祝贺。

  4月18-21日,全县2012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班在县委党校办班。各乡镇分管领导、村点理事长和有建设任务的村支部书记共120人参加了培训;19日下午,与会同志前往新余市现代农业科技园、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参观学习。

  4月24日,省新村办常务副主任、省清洁办主任王志到澧田镇调研美丽乡村建设。

  7月19日,市检察长谢健莅临埠前镇指导美丽乡村建设。

  7月24日,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农工部部长刘永思深入怀忠镇、澧田镇调研指导美丽乡村建设。

  9月13日,市人大副主任邓近有率市人大调研组到怀忠镇茶源村等村调研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

  12月10日,省新村办常务副主任、省清洁办主任王志在县文化艺术中心作“学习十八精神、建设美丽乡村”专题报告。县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农口部门正股级以上干部,各村(居)委会支部书记共500多人聆听了报告。

  (肖元友)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