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二章 试论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本文试图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做一些粗浅的分析探讨。

  一、深刻认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是整个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俗地说就是强根固基的建设。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认识。

  1.重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建党原则。党的思想统一,必须用组织的统一来巩固,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一条重要的建党原则。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并随着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显著特征。

  早在1847年6月,马克思、恩格斯把正义者同盟改造成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就提出党的支部在党的整个组织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同年12月通过的同盟章程规定: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由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有机构成的政党组织。此后,在马克思、恩格斯指导和参与下成立的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也是按照这个组织方式构建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按这一原则组成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形成集中统一的有组织的植根于全社会的革命力量,最终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他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明确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提出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本细胞”的思想。1906年5月,他在《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现在还有一项重大的和非常严重的任务:在党组织中真正实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要进行顽强的工作,使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而不是口头上成为党组织的基本细胞……”并提出,“我们应该力求全面地、彻底地实现这个组织上的理想”。

  毛泽东同志也十分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支部建在连上”,是毛泽东同志的重要建党思想。他认为,这是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一个重要原因。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十分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制定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由此足以说明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2.重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实际上,一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史就是我们党重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展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我们党的历史脚步看,党的兴衰与党的基层组织息息相关。大家都知道1921年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创建的。1921年党的“一大”召开时全国仅有53名党员,“二大”时增至195名,“三大”时达到470名,1925年“四大”时达到994名,这近四年间经历了三次党代会,党员和基层组织数都是成倍增长。1925年以后由于陈独秀严重的右倾错误,导致1927年大革命失败,党的基层组织遭受重大损失,在这紧要关头,党迅速终止和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又有较大的发展,到1928年党的“六大”时,全国党员已经增至4万名。党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后,党的组织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945年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时,全国党员已经达到121万名,1956年党的“八大”时突破1000万大关。就是这1000万党员率领和组织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革命的胜利。到党的“十六大”召开时,全国党员已达到6600多万名,基层党组织达340多万个,成为全面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有力的党。可见,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发展壮大史。

  3.重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水平的需要。前面我也说过,党的基层组织是我们党建立之基础,执政之基础。的确是这样的,党离开了基层组织将是空中楼阁,党的领导人离开了党员将是“空头司令”,党执政失去了基层党组织这一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失去了团结带领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会失去群众、失去凝聚力、失去战斗力,也就无从谈起执政。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社会主义苏联、苏联共产党,这样一个有着80多年建国史、百年建党史,曾经拥有许多辉煌,是世界革命中心的大国、大党,会在顷刻之间失去群众、失去民心而土崩瓦解呢?除了经济没有搞上去的原因外,一条很重要或根本的原因就是自毁基础,搞所谓的非党化、党的活动业余化,不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最终党解体了,国家政权丢了,赫赫大国也分崩离析了,这种惨痛教训是值得我们永远记取的。

  我们党的执政根基植于人民群众的深厚沃土中,基础在于广大基层党组织。党的强大的执政体系自下而上是由广大基层组织把千百万党员按照工作单位、生产单位等形式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从基层支部到各地方组织,直至中央完整的、严密的、统一的组织体系。在辽阔的国土上,几乎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党员,有党员就有党的基层组织,就有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在发挥作用。党执政的这一独到之处既是我党有别其他政党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我党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的基础所在;我党执政最终依赖于基层党组织,靠基层党组织去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靠广大共产党员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去影响和激励群众,靠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去凝聚群众,使党的主张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党通过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联系群众、影响群众的执政过程,既反映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又反映了党执政为民的本质,是我党执政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确认的根本保证;我党执政效果的检验最终体现于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群众了解党的窗口,是群众感受党的实体。作为整体的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必须体现在广大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有力,体现在广大党员,特别是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上。群众就是通过一个个身边的党组织和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共产党员了解党,感受党,决定对党的感情,甚至向背。从这个意义讲,基层组织的强弱是检验执政效果的晴雨表。这体现在邓小平同志高度概括的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的问题上。同时基层组织还是党了解民情的发达触角。基层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生活在群众之中,最能感受群众跳动的脉搏,最能了解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这对于党制定切合实际,充分反映民意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执政水平很有好处。从这个意义讲,基层组织又是党调控执政的指示器。

  4.重视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是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现状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新的环境、新的任务、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生产经营形式的多样化,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各种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日益增多,人流物流的加速,国门的打开,外邦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涌入,都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挑战,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与之相比,我们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还存在不少的薄弱环节和问题。这些不适应和问题,我将在后面展开讲,这里就不列举。因此,要改善党建工作的现状,就必须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总之,我们对于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有紧迫感、要有忧患意识,同时也要充满信心地在挑战中把握机遇,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使之整体上台阶、上水平。

  二、党的基层组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应该肯定,这些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上是富有成效的,这方面的成绩也是相当明显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或薄弱环节。

  1.党建工作指导思想的模糊。实际上存在着“两张皮”的情况。党的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服务。通俗地说,也就是“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对这一重要的党建工作指导思想,有的基层党组织不是不明确,就是不能正确贯彻。一些人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不能很好地处理好党建与经济工作的关系,不是借故经济工作忙、任务重而忽视党的建设,就是单纯就党建抓党建,使党的建设游离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致使党建工作缺乏生机和战斗力,不能对经济建设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2.组织领导上的党不管党。党要管党,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建党思想和原则,但现在在一些地方,党不管党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还屡见不鲜。一些党组织的负责人在实际工作中忽视党的自身建设,认为经济工作是实的,党建工作是虚的,只要经济工作上去了,就“一俊遮百丑”,因而对党的建设工作缺乏兴趣、缺乏研究,甚至一些党组织的负责人对本地方、本单位有多少个党支部、多少名党员都说不清楚,对党的建设状况就更是说不清,道不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活动方式方法上严重滞后。党的基层组织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之中,其建设总是与这一社会形态、发展阶段下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分不开。当前,我国社会环境最大的特点,一言以蔽之,在于一个“转”字: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也就是,传统的农业、二元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传统的小农经济、计划经济转向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传统的封闭型社会转向开放型社会。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们所处的世界、社会处于激剧的变革之中,从国际方面来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知识经济、信息革命一日千里,科技、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碰撞,国际政治斗争仍很激烈;从国内来看,改革、发展、稳定面临许多深层次问题,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相当艰巨。社会的这种变革给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在的问题是,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显得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处于一种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的状况,还没有走出一条针对新问题、适应新情况的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有的习惯于用过去“一刀切”的方法抓党建,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样性、开放性的要求,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任务和环境,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有的则是把功夫下在研究“新提法”、创造“新名词”的标新立异上,不能真正贴近实际,贴近基层,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党建工作,重形式轻内容,不能真正解决党建工作和经济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4.思想建设上的淡化倾向。表现在忽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不能理直气壮地进行政治理论的灌输。邓小平在总结“64”风波时说过,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在我们党的建设上这方面存在同样的问题。不敢挺起胸膛讲马列主义的大道理,生怕被说成是空对空的说教,有的是轻视理论学习教育,轻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讲理想、信念是不切实际,超越历史阶段,认为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现在过时了,思想政治工作没必要了。由此导致有些党员“三不讲”的情况严重,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精神空虚,不信马列、不信科学信鬼神,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极差,党性观念淡薄。前些年“法轮功”问题,我们也有一些党员参与其中,有的经反复教育仍不能真正改悔。这说明了我们在思想政治建设上、在用科学的思想武装人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也暴露了我们进行思想教育、进行理论普及方面手段的落后和苍白无力。这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5.组织建设上的不到位。一些党组织还存在着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党组织设置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党员无组织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任务还很繁重,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群众基础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二是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党员管理监督乏力。有的基层党支部长年不过组织生活,特别是对党员的管理监督松弛,好人主义滥行,不仅不能把党员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而且真正出了大问题也大而化之,千方百计地予以包庇遮掩。对于流动党员的管理也相当不力,不少流动党员不能及时接转组织关系,成了“口袋党员”,甚至连“口袋党员”都算不上,成了“空头党员”,长期失控于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外。此外,进口把关不严、出口渠道不畅的情况也很突出。三是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得不到很好落实。一些党组织内部的民主意识不浓,家长作风盛长,权大于党规国法的情况比比皆是,封建意识还相当严重地残存于我们一些同志的脑海中。闹不团结、闹无原则纠纷的情况在一些班子中还比较突出。四是基层的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无论是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都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极不适应。五是党务干部队伍不稳定,妄自菲薄,自己不看重自己,不愿做党务工作。

  6.作风建设上存在脱离群众危险。一个党员、一个领导干部讲不讲政治,能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终落到有没有群众观念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上。作风是人的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这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一贯重视作风建设,在作风建设中最为根本的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个代表”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目的和归宿。胡锦涛总书记上任不久就到西柏坡考察学习,号召全党牢记“两个务必”,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今年“七一”讲话中又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的要求。然而现在在我们的队伍中确实存在着脱离群众的危险:

  思想上的官僚主义。其主要表现为:一是群众观念淡薄,颠倒主仆关系。有的以“治民救世”的圣贤自居,把自己凌驾于组织甚至法律之上,盛气凌人,摆足官威。二是价值取向发生错位。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凡事以上级领导满意不满意为标准,甚至不惜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取悦上司。三是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对群众的疾苦视而不见,麻木不仁,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能通过自身的积极工作去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干部思想上的官僚主义,必然在工作上导致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和对立情绪,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动摇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造成这方面问题的主观原因,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上根深蒂固地残存着几千年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官贵民贱”的腐朽思想。从客观上分析,实际存在着的干部的升降去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级的认可的现象,致使一些干部淡漠宗旨意识,只想当官,不想做事。

  工作上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一是急功近利出政绩。想问题、办事情不从实际出发,不考虑当地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人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竭泽而渔,大搞形象工程,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追求“屏幕上有影,广播里有声,报纸上有名,领导心中有位”。二是满腔的工作热情与科学的工作态度不能有机地结合。脱离实际,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热衷于赶时髦,遇事一阵风,动不动就全党动员、全民发动,看似声势浩大,热热闹闹,其实是一哄而起,空有其势,好心办不成实事,群众反感,百姓受害。之所以出现工作上的形式主义,一方面是一些地方在干部政绩认定上的误导,往往只看重眼前效益,只看重数字指标翻番,只凭一时成败论英雄,导致“官生数字,数字升官”;另一方面,是少数干部思想上主观客观相脱离,不尊重科学、不尊重实际,仅凭一腔热血、朴素感情,以致好心办坏事。

  生活上的享乐主义。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生活上讲排场、比阔气,讲享受、比待遇,追求房子、车子、票子,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违法犯罪;另一方面是工作上意志消沉,斗志衰退,不愿去艰苦的地方,不愿做艰苦的工作,追求享受安逸,作风漂浮,不干实事,沉迷于歌厅舞场、灯红酒绿,甚至道德败坏,腐化堕落。享乐主义滋长和蔓延,只会滋长虚假繁荣的毒瘤,助长玩物丧志的风气,最终势必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这种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些干部经不起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验,在受西方腐朽生活方式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下,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畸变和扭曲。

  7.制度建设上流于形式。可以说,依制按章办事的问题远远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工作中的主观性、随意性比比皆是。现在不是没有制度,而是没有依制按章办事的意识,满墙挂着的制度都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中国是一个“人治”色彩十分浓厚的国家,在我们党特别强调依法治国、强调政治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党也特别重视党的制度建设。邓小平同志曾多次论述党内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问题更重要……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对党的基层组织而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坚持依法治国、要求依法行政的今天,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显得更加迫切。它有利于党组织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利于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规范基层组织建设。这些年,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现在的问题在于使制度得到很好的执行,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怎样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需要依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开拓前进,因而很难也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这里只是依据党建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总结过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些成功的做法,从一般的原则、方法上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上的借鉴。我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不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党建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同党为实现这些任务而确立的理论和路线联系在一起的。围绕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开展工作,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服务,这是党的建设的一条基本原理,也是党建工作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今天,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必须围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展,一刻也不能脱离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刻也不能偏离保证和促进经济发展这个党建工作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那么党的建设如何才能与经济建设实现最佳的结合,如何进行服务,怎样检验为经济工作服务的成效呢?我想分别做一些简单的提示:

  1.在寻求两者的结合点上。我认为,一是思想建设既要重视抓好对党员政治理论的教育、党性党风的教育,又要抓好发展经济的教育,在提高党员政治素质的同时,提高他们业务素质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本领。二是组织建设要把着力放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经济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上,组织设置,要适应各种经济组织建立和发展的需要;开展活动,要根据生产和工作的需要来安排;领导班子建设在强化思想政治建设的同时,要突出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总揽全局等五种能力。三是作风建设要把密切党群关系、凝聚各方力量、为民办事谋利作为根本内容来抓。总之一句话,要把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点、行政领导的关注点、经济工作中的难点、人民群众的敏感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这样,党的建设就会有正确的方向,就会富有生机活力,就会受到各方的重视和欢迎。

  2.在为经济建设的服务方式上。我认为我们要明确党的工作既不能代替行政组织直接抓经济,也不是被动地围绕经济工作转。从哲学的观点来说,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实质上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二者是对立统一、互为依存、相互促进关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抓好党的建设推动和促进经济工作。我认为党建工作为经济工作服务的方式和作用应该定位在以下几点上:一是政治上的把关定向。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保证党的各项经济政策及各级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的决定部署得以贯彻落实,确保经济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二是思想上的宣传激励。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聚集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改革发展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三是组织上的坚强保证。夯实组织基础,配强领导班子,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四是安定团结的政治社会环境的创造。通过加强党的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良好的党风带好政风、民风和社会风气,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3.在检验党建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成效上。我觉得要坚持四看:一是看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否深入人心,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牢固确立;二是看广大党员干部从事改革建设的精神状态,是否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和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有良好竞技和精神状态;三是看广大党员干部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是否充分发挥了表率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否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四是看改革开放稳定的实际成果。

  我感到,如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服务方式和检验方法做到了较好的把握,那么我们就能正确坚持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就会克服“两张皮”的现象,就能使党建工作抓到点子上,抓出成效来。

  第二,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一个政党也是这样,要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必须贯彻改革的精神,坚持与时俱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因此,我们在加强党的建设中必须贯彻改革的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党的建设贯彻改革的精神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自我改革的原则。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这是党建领域里思想解放的必然要求,是党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加强提高自己的必由之路,但是必须坚持自我改革、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是自我扬弃而不是全盘否定,是领导方式活动方式方法的改革,而不是根本性质的变更。

  二是求真务实的原则。这就是要从党的建设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实际出发,以高度真诚的责任感,以直面现实而不是粉饰太平的勇气,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创新,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认识党的建设的新特点、新矛盾、新要求。注意把握其中有规律性的东西,勇于对不合时宜的旧的观念、旧的方法进行摒弃,并善于在探索和比较中创造具有实践价值的新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切实地反对假大空的形式主义。

  三是民主的原则。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也是改革创新的重要条件,要形成民主讨论、民主探索的风气,着力在党内培养平等、自主、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引导和保障党员讲真话,形成上下之间的平等交流,从而激励广大党员形成“党盛我荣,党衰我耻”的强烈责任感,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性质、宗旨的基础上,大胆地探索研究,充分尊重基层同志在党建工作模式上的探索创新。实际上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办法和措施就在基层的工作实践中,就在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从事党务工作、组织工作者的大胆探索、创造性工作的实践中。

  四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这就是要勇于在长期单一封闭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把党的建设放在世界大背景之中去研究,融入世界文明中去发展。我们固然要重视我们党的建设的特殊性,也要注意研究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广阔胸襟和理论勇气去不断地研究党的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使党的建设更加贴近现实、贴近实际,更加适应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需要。

  第三,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增强基层党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提高战斗力。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保证,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一贯方针和宝贵经验。党的基层组织要发挥应有作用,不断提高战斗力,就必须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如何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呢?我觉得第一位的任务是加强党员的教育,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理论武装是管思想、管头脑、管方向的问题。理论上的成熟才有政治上的坚定,理论上的无知必然导致政治上的盲从和糊涂。我们常说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防微杜渐的能力从何而来,天上掉不下来,地上长不出来,只能源于理论上的刻苦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有机结合。人品立身,理论强身。理论上浅薄无知,就好似一个人弱不禁风,稍感风寒就会发烧生病。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党员的政治理论教育。在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统一认识,使每一个党员都自觉地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是要抓管理监督。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党员管干部,要通过健全和落实党内制度,严格组织生活,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使每一个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都能置身于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中。三是反腐倡廉、违纪必究、执纪必严。要不断纯洁党的队伍,不断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

  第四,坚持常抓不懈,既突出重点又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无止境的工作,它融于党的整个事业之中,伴随着党的成立、发展的全过程。只要党还存在它就一刻也不能停顿,必须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同时,党的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程。它与世界上别的事物一样,也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不仅构成该工程内部各要素相互密切联系,而且它与周围的别的事物也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着。它既受内部各个环节相互作用力的制约,又受外部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它既有层次性、动态性,也有有序性。这就决定了党的建设工作各项措施的实施,不能单打一,而应当互为作用,相互补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党建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我们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使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突出重点,就是要突出农村、企业、街道社区这三个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攻难点、出亮点。就我市的情况看,农村党建工作,要以“农民贷款干部担保”为抓手、为特色,进一步推动“三级联创”上水平、上台阶,继续下力气解决好“有能人管好事、有钱办大事、有章去理事”的问题。企业党建的重点是强化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好企业。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突出一个要务,抓好党员和社区干部这两支队伍,建立和完善条块结合的协调机制,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责任机制,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运行机制等三种机制,实施核心、道德、久安、民心等四大工程。在抓重点的基础上,要坚持分类指导,切实加强非公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中介组织和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整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第五,坚持强化领导,形成常抓不懈的运行机制。一是强化领导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局面。明确领导责任,并切实抓好责任制的落实,是党管党的重要环节,只有抓领导、领导抓,才能真正克服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使党建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坚持经济和党建工作双向定标,实行三同步两挂钩,即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任务同步下达、同步考核、同步表彰;党建工作与评价干部政绩挂钩、与奖惩挂钩,从而变“软任务”为“硬指标”。三是建立和落实有关制度。行之有效的制度,是落实党要管党的重要保证。我感到党委定期议党制度、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如果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就会推动和保证基层组织建设的落实。四是建设好施工队伍。建设好一支素质精良,富有奉献精神的党务干部队伍,这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最基本的保证。基层党建工作是强根固基的工作,任务艰巨,工作艰苦。做好这项工作既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需要自尊自重的良好精神状态和甘愿吃苦、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只有把施工队伍建设好了,我们才能把基层组织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施工好。

  2003年《在全市组工培训班上的发言》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