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时煃从1933年任江西省教育厅厅长直到解放前夕,为普及中小学基础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因为他的重视,汪山土库望庐楼成为石泉二小,稻花香馆成为公立完全小学,政府派遣公立老师施教,增拨教育经费,招收整个大塘地区的儿童入学。他治学严谨,执事敬恭,宅心宽厚,诲人不倦,工诗文,善书法,尤长演说。首倡以孔子生日为教师节,并发表首届教师节演讲,受到国家教育部高度重视。1947年8月,在庐山主持举办江西学校教师庐山暑期讲习会,其堂弟、时任教育部长和中央立法委员的程天放亲自参加会议并演讲。学员均系中学、师范优秀教师,讲师亦为国内一流学者,如胡先骕、王易、熊公哲、欧阳祖经、萧涤非、夏敬观、谢康、吴宗慈等,亦有政界要人如戴笠、魏道明、陈立夫、彭学沛等。
庐山
工作之余,时煃、天放兄弟俩同游庐山,一边游历,一边畅谈国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又挑起全面内战,而且国军越来越不敌共军,这让他们十分忧虑。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天放本人正统的忠君思想,他看不到也不愿看到蒋家王朝覆灭的命运,社会的变革已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他却认为这是混乱、是浩劫。
我们来看程天放的《庐山诗》:
一别匡庐十二年,心惊华发已盈颠。
尘寰浩劫难回首,且与山灵续旧缘。
诗词表现了作者某种无奈和自我宽解、自我排遣的心情。而程时煃的诗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战争的厌恶:
牯岭夜雨
抗战高呼第一声,庐山史页最光荣。
含鄱月出众峰晓,五老峰来万壑鸣。
大道真穷容独善,此身未觉去官轻。
中宵起坐看星斗,何日银河洗甲兵。
这次师资培训结束后,时煃赴南京,就任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员会委员,授命至台湾考察教育。天放则回到家乡探亲。
程天放返乡
1947年3月,程天放偕夫人黄婉君从庐山回到家乡探亲,在汪山土库住了一个多月,也是最后一次重温家族亲情。在程学恂的陪同下,程天放祭拜程氏各祠堂。汪山土库各家庭轮流宴请程天放夫妻。新建大塘地区处于鄱阳湖湖滨,历年来饱受水患之苦,程天放曾多次捐款修筑新培圩堤,家乡父老对此心存感激。在酒席上,他总是礼让辈分比他高或年龄比他大的长者上座,他夫妻俩一般坐在东侧陪席上。宴饮时,卫兵在外站岗,他总是说,这是在我的家里,不必站岗,吃饭去。有一次程天放在汪山土库二房酒席上说:“现在,一担谷(约120斤)买一斤肉可以吃,一担谷买一斗种(约八分田)不要买。”见大家都不明白,他也未多作解释。可能程天放已洞悉天下大势。
1949年,程天放要求堂兄学恂和时煃随国民党去台湾,学恂说,我已八十高龄了,故土难离啊!时煃也没离开大陆,就任上海大夏大学教授。兄弟俩均在1951年镇反时去世。
程时煃著有《柏庐讲稿论文集》《教育讲义三种》。自警格言:“做人做事做学问,耐劳耐苦耐谤言”;“培植青年,有如自家兄弟;处理公牍,视同报国文章”;“从安宁中求进步,从考核中造人才,从感化中励人格,从指导中养学风。”
程时煃胞弟名时炌,字酒庐,生于光绪庚寅年(1890)一月十三日。曾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商科,归国后曾任江西省银行总稽核,国民政府江西省政府委员、建设厅厅长。抗战时卒于泰和。
1949年程天放随国民党去台湾,去台之前,他叫堂弟程士成(空军飞行员)驾飞机来到大塘汪山土库上空,航拍了汪山土库故居的照片带在身边。去台后先后担任“教育部长”“考试院副院长”。
后来,程天放应聘赴美,在华盛顿州立大学远东问题研究所讲授“三民主义”,兼事著述。在美二年半,以英文撰著《中俄关系史》,出版后,纽约时报图书周刊评曰:“政治家与学人之作,有助于外人对中国的了解。”返台又以中文著《美国论》,亦传诵一时,重复再版。1957年任党内中央评议委员。1958年起任“考试院副院长”。先后主持高等与普通考试七次,为“考试院”成立以来以一人连任高普考试典试委员长之最高纪录。因程天放有外交经验,又熟悉美国情形,凡遇重大事故,国民党政府必征询他的意见。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会议隔年在巴黎举行,国民党政府连续请程天放率领代表前往出席。又任“中国国际公法学会”会长,发行英文学报,与世界同类刊物交换,以沟通中外学术思想。除在“国防研究院”“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研究所”经常讲授美国史与国际形势外,每年均应邀担任军中讲座,至外岛及中南部学校部队,作思想与国际问题讲演。
1967年,程天放因病在美国病逝,终年68岁。蒋介石盛赞程天放历任功劳和高尚品德,亲笔题写“学渊绩懋”的挽额,并颁发“总统”褒扬令。程天放擅长教育和政治学研究,精通中文、英文、德文、法文,熟悉日文、俄文、西班牙文。其成就不只在于政治,亦在于其学术。他生活严谨,性格坚毅。爱与青年接近,他给“中央政治大学”题写了“群芳竞美”的匾额,表现了他对年轻人的赞美和期待。他的著述,主要有《改革中国学校教育刍议》《中俄关系史》(英文本)《美国论》《讲演集》《欧亚归途》《二十一世纪之科学(四)社会科学之部政治学》《使德回忆录》《国父思想与近代学术》《胡适与中国》《程天放早年回忆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