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四年(1933),陈三立在庐山避暑,邀集全国著名诗家名人来庐山赋诗唱和。程学恂与陈三立交谊深厚,性情相投,又同为江西同光体代表人物,自然在邀请之列。陈三立八十大寿时,隐居在庐山牯牛岭他的“松门别墅”里。程学恂曾赋七律以贺,诗境围绕着陈氏不图尘世浮名、倾心于遁世隐逸的主题而展开。
寿散原丈八十(时丈在庐山)
五老苍颜照岸巾,飘髯謦欬隔年亲。
龙蛇直撼乾坤急,猨鸟常依杖履驯。
早隐逃名关运会,夜吟窥座有星辰。
山薇饱啖看桑海,留占人间太古春。
此诗首先以庐山五老峰的苍颜和散原翁的飘髯謦欬并提,既点出陈氏时在庐山,又有“寿比南山”的寓意,一语双关。继后以“龙蛇”撼世和“猿鸟”依杖一联,点出陈氏的高古之风,宁与自然界质朴无虞的猿鸟相伴,也不与浊世席卷风云的“龙蛇”为伍。接着进一步写陈氏摆脱世俗浮名的纠缠,行吟于寒星熠熠的山野,何其自在。然而散原翁并非真正不食人世烟火,超然于事外,他在饱啖山薇之余,其实正冷眼看着世事的沧桑变化,希望太古时代的美丽春天能够长驻人间。以这样的意思结句,非常巧妙地诠释了陈氏隐逸生活的完整含意。程学恂性好吟咏,每日或隔日即赋一诗,虽病不废。因他勤学苦练,作诗成癖,且意境高远,终成一位著名诗人。同时,程学恂爱好书法与绘画。乡人叶纫芳赠程学恂诗有云:“落上乡贤达,高名众所推。英才取科第,壮志走风雷。三绝诗书画,一官归来去。”程学恂书法工颜柳,有骨有肉,绘画专工山水,笔调苍劲,布局严谨,有书卷气。由于他能诗,也能绘画,又能书法,时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此时程天放正从浙江大学校长位置上调中央政治大学任教务长,也在陈三立先生邀请之列。受邀的还有李烈钧、程正瑧、吴宗慈、杨增荦、熊式辉、谢远涵、曹经源等70多人,他们先雅集于万松村别馆,大家见了面叙叙旧,然后各自自由组合游历庐山各风景点,三天后再于万松村别馆吟诵自己的诗歌作品。
程学恂如鱼得水,诗兴大发。以下是他以晋慧远和尚游庐山诗为韵,赋诗唱和。
秋新入庐山赋呈散原丈
积岁恋匡庐,今始蜡屐至。逃暑已后时,揽胜实初志。
方今豺虎乱,駸駸四海沸。兹山天赦宥,独峙横流外。
丈人养天倪,一壑专自媚。我来拜床下,颜色五老霁。
泉明义熙人,何让刘雷辈。撰杖愿从公,结茅牯牛背。
程学恂书法创作
诗曰久慕庐山,始得亲临,避暑已过时,揽胜当其时。庆幸混浊乱世之中,尚有这块冰洁清静之地。更赞誉散原老人远离污浊之世,以山水以自媚,其高风可追晋之陶潜,更不让自以为是隐居高士的“刘雷”之辈。作者巧妙地以晋时庐山东林寺莲花社“刘雷”之典,使自己的诗与晋僧的诗作有所契合,最后不忘表达对散原老人在庐山牯牛岭结茅而居的羡慕之情。
此时庐山薄雾蒙蒙,细雨霏霏。程学恂堂弟程天放又邀他及陈三立、静仁、纕蘅、醇士、小鲁、彦和、登恪及予凡等共九人游尺五天,程学恂赋诗纪其事。
舍弟天放邀同散原丈、九人游尺五天,遂至黄龙寺坐雨纪以长句
久闻尺五天妙境,问徧刍荛不记省。岂有大力负之趋,踏破芒鞋失踪影。李生搜剔出荆榛(尺五天久迷所在,为滇南李一平求得之),如士处囊新脱颖。予季乘兴驾言游,牵率群公乃得请。散原诗老八十人,屹立峰前暇整。许侯扪读磨崖诗,辨析微茫目炯炯。擘窠大字天台王(“尺五天”三字,明天台王士昌书),留与山中说奇景。此地人迹久不到,石长苔痕树生瘿。西游更约寻黄龙,和答行歌向前岭。毗庐佛阁殉劫火,宝树岿然殆天幸(寺前有双宝树又柳杉二株、银杏一株,皆数百年前物,近人指为晋僧昙诜手植,则非也)。坐阅兴亡几百秋,昔我朱颜今白顶。远峰送雨从东来,急避斋廊试苦茗。蜀僧爱客煮山泉,鱼眼初生沸在鼎。谈禅坐久忘晷刻,阻我铁船游未逞(拟游铁船峰观瀑未果)。须臾雨止各分散,归路松风拂面冷。诘朝定为看瀑行,暂放晴曦料天肯。
诗之前八句述事之缘由,久闻庐山有“尺五天”胜境,而无人知其所在,后由当代人李一平探得端倪,故极欲一窥此“脱颖”之锥。然后以生动笔墨,描写陈三立面对尺五天胜境的悠然自若及许静仁揣摩崖石刻时的神情专注。于是,“和答行歌”之中乘兴造访黄龙寺,寺中佛阁多圮于劫火,所幸寺前晋僧所植宝村犹存,遂引起对世上人事兴衰无常的感慨。忽然“远峰送雨”,山僧煮泉待客,于是谈禅品茗听雨,虽铁船峰之游未遂,然意兴不减,相约明晨看瀑。
程天放与兄长程学恂总是聚少离多,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这次相见感到分外亲热。他俩是共爷爷的堂兄弟,天放虽然比学恂小二十六岁,但学恂对天放的政治眼光和学识十分赏识,天放对兄长的学问也很敬佩。兄弟俩各自谈了这几年的工作生活状况,学恂在南京无所事事已有十多年,天放劝他还是出来为国家做些事。他深知兄长自视清高,需要人请他才肯出来,于是找到当时在江西主政的省主席熊式辉。熊式辉也觉得学恂满腹才华不可荒废,热情邀请他来江西出任省政府委员兼政府秘书。此时程时煃从福建调江西省任教育厅长才半年。
他们这次唱和的诗歌汇总编成《癸酉庐山雅集诗草》一书。
程学恂书画作品
民国二十七年日寇入侵江西,南昌告急,程学恂遂携家人随省政府转至吉安、泰和等地。时熊式辉创办通志馆,重修《江西通志》,聘请史学专家吴宗慈担任江西通志馆馆长,吴宗慈又聘程学恂、辛际周、周性初、蔡敬襄等人出任协纂。当时江西省会是在泰和县,通志馆设在泰和橘园村。程学恂参与并负责编写新建、南昌、丰城、进贤等县人物列传数卷。抗战结束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由于全省纂修地方志,新建县设文献编辑委员会重修县志,又聘请程学恂担任主任委员兼主纂,并请陶直侯、闵天培、蔡工强、王迪诹、熊子理等为委员兼分纂,发凡起例,分工兼修各志,至三十八年(1949)志稿未成,因社会变革未刊行。程学恂1951年12月被镇压,年七十八岁。著有《影史楼诗存》十四卷、《鹣恨集》二卷、《戊己诗存》一卷、《韩诗臆说》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