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七章 方志敏关于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和实践

  封肖平 余甘云

  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方志敏长期从事政府工作。除党内职务外,他先后担任了弋阳县苏维埃、信江特区苏维埃、赣东北特区苏维埃、赣东北省苏维埃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在这期间,方志敏非常重视并以极大的精力领导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工作,形成了一些很有启示并充满特色的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入探讨。

  一、指出了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目的和内容及其同革命战争的关系。方志敏指出: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目的是“充足革命战争的粮食和需要,使革命战争更顺利地取得胜利”。他提出,在被敌人严密封锁的苏区,应建设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给。“我们要不断地注意耕种动员,增加农业生产。我们更要去创立和扩大煎盐、制糖、纺纱、织布、种菜、制药等事业,力求盐、糖、布、药大部自给,以至完全自给。”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苏区各业全面发展。特别是原来没有的造纸、织布、制糖和制盐等工业发展很快,收到显著效果,受到毛泽东的称赞。苏区各业的全面发展基本上解决了苏区军民被敌人封锁所遇到的经济困难问题,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创业之路。方志敏还指出了经济建设同革命战争之间的辩证关系,批评了在这个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他认为,革命战争是当前的中心工作,经济建设事业是为着它的,是环绕着它的,是服从于它的,革命战争是中心,而经济建设则是基础。那种认为在革命战争环境中没有进行经济建设的可能,要等战争胜利了,有了和平的环境,才能进行经济建设的观点,或者以为经济建设已经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而忽视革命战争、离开革命战争去进行经济建设的观点,同样都是错误的。

  二、强调把发展农业生产作为整个经济建设的基础。方志敏认为,赣东北根据地处在经济落后的山区或半山区的农村,主要的经济活动还是农业生产,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必须以农业生产为主,而且只有发展了农业生产,才能解决粮食问题,才能解决衣服、食糖、纸张等日用品的原料和各种军需品的供给问题,才能推动工业和财贸事业的发展,才能“增加群众的金钱收入”,所以农业生产是整个苏区经济建设的基础。在方志敏领导下,各级苏维埃政府把农业生产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广泛动员群众投入农业主产,组织互助组和生产冲锋队,组织干部参加生产,做好生产服务工作,使得根据地的粮食单产由革命前的300来斤增加到500多斤。粮食不仅够吃,还有出口。经济作物发展也很快,比如棉花,规定每家种一至二亩,达到了自给有余,有力地保证了军民生活的需要和根据地的巩固。

  三、发展经济是解决苏区财政问题的根本出路。这是方志敏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又一个重要思想。苏区的财政收入从哪里来?这是全国各苏区都遇到的一个难题。赣东北根据地创建之初,财政收入主要是通过红军部队打土豪筹款和缴获敌人的重要物资来解决。但随着苏区日益扩大,财政支出越来越多,而土豪被打得越来越少,况且敌人加紧封锁,致使苏区财政收入锐减。面对这种严峻局面,方志敏及时指出“要多想办法,广开财源”,我们既要抓打土豪、筹款的来源,更要抓好经济建设。还指出:“财政问题圆满的解决,只有正确执行经济政策,我们要坚决反对一切破坏经济政策的行动!”方志敏在赣东北抓经济工作主要采取以下四项措施:抓好建设,粉碎敌人经济封锁;办好苏区银行,统一金融货币管理;抓好贸易税收,促进赤白区商品流通;办好工商企业,繁荣经济活跃市场。

  首先,在苏区大办工业。赣东北矿藏、森林、药材等资源丰富,棉、麻、甘蔗等工业原料的产量也较大,有利于工业的发展。苏区建立之初,就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小型工业。1931年后,在方志敏的亲自领导下,迅速发展,省、县、区、乡四级都办有工业,创办了规模不等的煤矿、铁矿、发电厂、木炭厂、锅炉厂、樟脑厂、造纸厂、硝盐厂、制糖厂、榨油厂、染布厂、农具厂、中药厂和各种兵工厂。政府并组织家家纺纱、村村织布,基本上形成了适应战争和军民生活需要的工业体系。这些工厂的产品,除了军需品外,都由商店收购,销货收入除开支成本外,都上交财政。这是苏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其次,整顿贸易税收。赣东北苏区物资丰富,许多苏区剩余物资都是白区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和原料,粮食、纸张、竹、米、茶油、桐油和竹木器等土特产品很受白区欢迎。1931年,省苏先后在各县建立了19个对外贸易处,监督调节进出口及贸易征收出口税。对外贸易处以出口粮食等土特产品换回苏区所需的布匹、食糖、西药、盐、煤油和文化用品,减少了苏区的现金支出。对外贸易处收入很高,一般每天有数千元。上饶县王沙塘对外贸易处,是苏区办得最早最好的贸易处,每年的进出口贸易额都在100万元以上,上缴省财政部的收入每年都在10万元以上。除办好对外贸易处,省苏还在当时货运的主要通道--信江、乐河上建立了三个船舶检查局,合理征收货物过境税,每天收入达七八千元。船舶检查局有时也收购苏区急需的物资。这两个机构的收入,成为省苏财政的第二大收入。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赣东北省设对外贸易处是个首创,对其他苏区影响很大。

  再次,办好苏区银行,统一金融货币管理。方志敏非常重视金融工作,认为在经济建设中“银行会起很大作用,我们一定要办好”。1930年10月16日,方志敏在弋阳芳家墩创办“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1931年11月迁葛源并改为“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在上饶、贵溪、德兴和闽北设有分行。省苏银行的主要任务是统一发行货币、驱逐伪币、吸收社会游资、发放贷款、发行和兑换公债券和兑换券。1931年5月,银行正式印发了苏维埃货币--红票,闽北分行还铸造了银元。由于红票“有充足的基金,充分兑现,在苏区内流行无阻”。银元则可进入白区,都有较好的信用。1934年,为解决战费,打破国民党第五次反革命“围剿”,方志敏批准省财政部发行10万元决战公债,号召军民“节衣缩食,支援战费”。得到热烈响应,结果实际认购14万元。此外,银行和信用社还向群众提供低息贷款,帮助他们购买农具、耕牛和种子,发展农业生产。由省苏银行和信用社组成的苏区金融体系对稳定苏区财政、发展经济、支援战争,对免除赣东北人民长期遭受的高利贷剥削,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努力,1931年10月以后,赣东北省的财政经济状况有了根本好转,财政增收,物资充裕,市场活跃,经济繁荣。方志敏关于以发展国民经济来增加苏区财政收入的思想和实践,创造性地解决了根据地的财政困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被毛泽东确定为“我们财政政策的基本方针”。

  方志敏在领导赣东北苏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列主义和党中央的指示,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具有鲜明特色的经济思想。这些思想和实践,为我党关于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十分宝贵的贡献。

  (此文发表在《上饶师专学报》1989年04期)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