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宋朝至清的发展

  一、宋朝时期

  宋朝不但赵氏皇室繁盛,也是非宗室赵姓大放异彩的时代,人才同样辈出。

  赵姓有多人出任宰辅(包括丞相、副丞相、枢密使、御史大夫等),其中较知名的有赵普、赵忭、赵鼎等。

  赵普,原籍幽州蓟县(今北京城西南)人,后迁居洛阳。他在宋初三度为丞相,以天下为己任,刚强坚毅,办事果断。在统一国家和加强中央集权方面,他都有很好的建议和对策。

  赵忭,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人,曾任殿中侍御史,有“铁面御史”之称,曾任参知政事(副丞相)。

  赵鼎,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宋高宗时任宰相,曾荐用岳飞收复襄阳,坚决反对奸相秦桧对金屈辱性议和(实则投降),饱受排挤和迫害。

  资州(今四川资中)人赵雄在南宋乾道年间以中书舍人身份出使金朝,在宫殿上,他不卑不亢,与金主据理力争,金国人称之为“龙斗”。赵雄因不辱使命,相继任参知政事、右丞相,曾力保朱熹,使其免受迫害。

  在艺术界,赵昌是宋真宗时著名画家,擅画花果,存世作品有《杏花图》;赵宗万善八分草隶书;赵元亨善画道教、佛教人物,兼擅屋木,曾形象地描绘京城的市肆车马;山西人赵子云描绘人的面部表情及的有独到之处;赵之长原为后蜀画家,入宋后为文思院匠人,一次画驯雉于御座,教坊中鹰见了振翅欲击雉,宋太祖惊叹其画艺的高超。

  在文化界,南宋绍兴时名臣赵逵鄙视秦桧为人,为官忠正,宋高宗很欣赏他的文采,认为他的文章似苏轼,呼之为“小东坡”,著有《栖云集》《赵逵文粹》十七卷。在为国举贤方面,他先后选拔举荐了王十明、阎安中、独莘老、唐文若、孙道夫等人,皆名重一时的方正贤良之士。赵景纬尊崇朱熹,以不能师事朱熹为憾,拜在朱熹门生叶味道门下。后出仕为官,以化民成俗为先务,以《易》《礼记》劝导世人。金石学家赵明诚与其妻南宋词人李清照同好金石图书,所藏商周彝器及汉唐石刻拓本甚多,并仿欧阳修《集古录》,编成《金石录》三十卷。

  袁义达、张诚先生所著《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称:宋朝时期,赵姓大约有四百四十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7%,排在王、李、张大姓之后,为宋朝第四大姓。在地域分布在,赵姓主要集中于今河北、河南、四川、山东;其次分布于今湖南、江西、浙江、陕西等地。

  二、元朝时期

  元将伯颜率兵攻灭南宋以后,曾奏请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杀尽天下赵姓人,以发泄对宋朝军民顽强抵抗的仇恨。由于赵姓是汉族大姓,人口众多,元世祖担心大屠杀引起汉人的大反抗,而撼动元朝基业,故未敢下旨,反而起用包括赵姓在内的汉族地主。

  宋太祖子秦王赵德芳之后裔赵孟頫在元朝世祖、仁宗时受到礼遇,曾任元翰林学士承旨,死后追封为魏国公。他画山水、人、马、花、石、木等都很精到,被誉为“吴兴八俊”之首,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大画家、大书法家,可谓一代宗师,对篆刻、音乐、诗文、经学都有独到之处。其妻管道升也是一位才女,以书画闻名于世。赵孟頫子赵雍,赵雍的儿子赵凤、赵麟,都擅长书画。

  理学大师朱熹门生谢梦得的弟子赵复,人称江汉先生,1253年被蒙古军俘至燕京(今北京),受到忽必烈的接见。忽必烈当皇帝后,在燕京建立了太极书院,专门请他讲授程(颐、程颢)朱(熹)理学的书目、宗旨、师承关系,为元朝培养了一大批理学家。赵复还著有《传道图》《伊洛发挥》《希贤录》。元代杰出科学家赵友钦著《草象新书》五卷,32篇,分别记述中国传统天文学中的32个问题,对研究天文学史有重要价值。除了这些艺术家、思想家、科学家外,赵姓有影响的还有杭州路总管赵连、翰林院大学士赵属信等。

  三、明朝时期

  明代,赵姓有赵庸、赵贞吉、赵志皋三人任宰辅。

  赵庸是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元末聚众起义,后归朱元璋(明太祖),屡立战功,曾任参知政事。

  赵贞吉,内江(今属四川)人,明穆宗时任礼部左侍郎,后以本官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宰辅)。

  赵志皋,兰溪(今属浙江)人,明神宗时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两任首辅。

  不过,赵庸不得善终,赵贞吉陷入党争,赵志皋年老昏庸,三人俱无大的作为。

  此外,赵好德在明太祖时曾任吏部尚书,明太祖曾命绘制其图像,悬挂在禁中,以示褒奖;赵安镇守甘肃及凉州有功,时称西北良将;东林党领袖赵南星曾任吏部尚书。

  但明代赵姓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家和画家。

  赵铨精于医术,著有《春风堂集》《石亭医案》《太素脉决》《岐黄奥旨》《体仁汇编》等;明末神医赵五老,号医巫闾子,著有《医贯》等著作。

  在画家中,赵备善画竹,赵从吉善画墨梅,赵左是“松江派”主要画家之一,但以赵原的艺术成就最大,他善画山水,善用枯笔浓墨,风貌郁苍,存世作品有《晴川送别》《合溪草堂》等。在文化方面,赵均是金石学家,著有《金石林时地考》。

  赵崡搜集汉唐时期古碑三十年,家中存有很多旧碑,著有《石墨镌华》。

  藏书家赵琦美著有《脉望馆书目》。政论诗人赵完璧有《海壑吟稿》。

  赵汸悉心研究《春秋》之学,晚年屏迹东山著述,人称“东山先生”,有《春秋集传属辞》《左氏补注》《师说》《东山存稿》。此外,象棋高手赵九成在明孝宗时被称为国手,官至大鸿胪。

  明代中叶中原地区爆发了刘六、刘七领导的农民起义,秀才出身的赵燧,人称“赵疯子”,被俘后成为两人的谋士,率军转战山东、河北、湖北等地。

  《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一书称:明朝时期,赵姓大约仅有一百六十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2%,排在大姓中的第十二位。赵姓主要聚居地有:山东、浙江、江苏、山西;其次分布于河北、江西、陕西。

  四、清朝时期

  清代,赵姓任宰辅的有山东泰安人赵国麟,他在乾隆帝时,任文渊阁大学士,著有《文统类编》《学庸因知录》《云月砚轩藏稿》《与点集》等著述。

  此外,赵良栋、赵慎轸先后任云贵总督,清末赵尔丰曾任驻藏大臣、四川总督,赵尔丰之兄赵尔巽曾任湖南巡抚、四川总督、奉天总督。

  这一时期赵姓在文学、艺术、科学、文化等方面颇有建树。

  清代篆刻家、杭州人赵之琛,是“西泠八家”之一,他的篆刻作品以工整挺拔出名,集浙派之大成,有《补罗迦石印谱》等,此外他还能画花卉、竹石。

  绍兴人赵之谦吸取古钱币、镜铭及碑版等篆字入印,讲究章法,深厚闲静,另创新路,他还首创在印侧刻画像,擅画花卉蔬果,笔墨酣畅,设色浓艳丰厚,有金石味,著有《二金蝶堂印谱》《礼环宇访碑录》等。历史学家、文学家赵翼工诗善文,尤长于史学,考据精赅,与考据大家钱大昕、王鸣盛齐名,著有《平定准噶尔方略》《皇朝武功纪盛》《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瓯北诗钞》《瓯北诗话》等,《廿二史札记》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史学著作,被誉为乾(隆)嘉(庆)学派史学三大名著之一。

  经史学家赵绍祖长期在书院主讲,一生著述颇丰,有《新唐书互证》《通鉴注商》等。历史学家赵一清对《水经注》有独到研究,著有《〈水经注〉释及刊误》。

  史学家赵经畲精于校雠之学,著有《〈通志〉商榷》《南北史拾遗》。诗人赵执信有诗集,《因圜集》《饴山文集》,其堂弟赵执端也善诗。

  此外,还有医学家赵元益、赵学敏等。

  清末义和团首领之一赵三多曾聚众三千余人,树起“助清灭洋”旗帜,攻打洋人教堂。

  五、移台概况

  在此简略谈谈台湾赵姓情况。

  据台湾学者的统计,目前台湾的赵姓人口近九万人,为岛区的第四十二大姓,分布较多的县市依次为台北市、台北县、高雄市、台中县、高雄县。

  根据现有的史料,赵姓移居台湾,当在明末清初。明天启、崇祯年间,赵伯占由福建同安金门后浦迁居今澎湖西南寮村;清康熙末年,赵伯占之子赵师渊携子希应、希达、希宽、希定、希复、希锺6人及侄希玉等3人,移垦今彰化鹿港,其余族人亦有迁至台南、高雄的。嘉庆年间,赵应俊等人入垦今台北八里,赵孟高等入垦今屏东恒春。这些人来自同安县,为赵宋后裔的东源派。

  清朝初年,郑成功以台湾为基地,组织武装,试图反清复明,其属下有赵姓士兵随之从东南沿海迁往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成功的儿子郑经曾安置赵、黄、董、柯、李等五姓在恒春开垦。后来,台湾各地的赵姓随之增多。

  根据台湾省有关资料:康熙六十年(1721),台湾朱一贵发起反对官府的起义,下淡水港有一名广东籍的义民赵和响应;雍正初年,有赵姓富户招募福建漳州和泉州两地的佃户,入垦茄董堡;乾隆年间,有泉州人赵普、赵晋两兄弟,到台北县的石碇乡开垦;乾隆十年(1745),又有赵姓人士入垦大肚等地;嘉庆三年(1798)的宜兰头城开垦行列中,也有一个叫赵良盛的人。

  另据《台北县西盛赵氏族谱》,宋朝败于崖山之后,魏王赵廷美裔孙在福建漳浦的银坑隐居下来。后来,有人以赵王的名义起兵抗元,元廷悬赏捉拿赵王。赵若和为避兵祸,便易姓为黄,终其一生不敢表明自己的真名。直到明初,赵若和的子孙才恢复本姓。后来,这一支赵姓四散到今广东潮阳、江西信丰等地,其中有一支到了台湾,成了台北西盛赵氏的先祖。

  概括而言,台湾的赵姓大多来源于泉州的同安县和晋江县、彰州的漳浦县、南靖县和龙溪县以及广东潮州的大埔县。

  民国年间,赵姓人不断地前往台湾。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党、政、军、科、教、文各界有数百万人从大陆迁至台湾,其中有为数不少的赵姓人士。如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上将参议赵恒惕,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谋长赵家骧,国民政府司法部政务次长赵深,交通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全国银行联合会主席赵棣文,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赵守钰,国民党军第一战区办公厅秘书长赵龙文,立法委员赵自齐,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天津机器厂厂长赵耀东等都是代表性人物。

  赵恒惕去台后曾任“总统府资政”,赵家骧任台湾“陆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参谋长、金门防守司令部副司令官,赵龙文任“海军政治部”中将主任、“中央警校”校长等职,赵自齐曾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中央政策研究会会长、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常务委员等职,赵耀东曾任台湾“行政院经济部”部长、“行政院”政务委员兼“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这些人的迁居台湾,扩大了在台的赵姓人数和影响力。目前,台湾的湖西乡、大肚乡各建有赵氏宗祠。

  2006年2月19日,台湾“中华民国赵族恳亲协会”成立。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先生除题“敦亲睦族”祝贺外,并曾亲临勖勉。美国赵家公所顾问赵铮铮夫人、韩国七个宗亲会代表赵允珠宗长等贵宾,亦到会致意。大会主席由筹备会主委赵守博主持,一百五十余位宗亲参加这场盛会。大会首先进行慎终追远之祭祖仪式,由宗老赵自齐及筹备会主委赵守博宗长两人共同主持,仪式庄严隆重,在三献礼后,全体与会人士并向赵氏历代祖先牌位行三鞠躬。

  台湾地区赵氏宗亲会有:桃园县赵氏宗亲会、彰化县赵氏宗亲会、苗栗县赵氏宗亲会、金门县赵氏宗亲会、其他赵氏宗亲会。此外,还有“中华民国”龙冈亲义总会、台中龙冈亲义会、花莲龙冈亲义会、高雄龙冈亲义会、金门龙冈亲义会等。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