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章 瞿秋白苏区时特有的戏剧情缘

  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之后,瞿秋白离开了党中央的领导岗位,来到国统区的上海,与鲁迅并肩战斗,领导了中国左翼文艺运动。1933年末,瞿秋白接到临时中央来电,要他去中央苏区。他匆匆辞别鲁迅和夫人杨之华后,化装成医生,在交通员的掩护下,于1934年1月辗转到达瑞金。

  瞿秋白来到瑞金,适逢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这次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并兼管教育部所属的艺术局的工作。虽然他很早就步入职业政治家的生涯,但从内心来说,他更钟情和喜爱做文艺方面的工作,尤其是戏剧工作。犹如是“干上了老本行”,瞿秋白自然高兴赴任。那时瞿秋白住在沙洲坝,瑞金的中央机关和学校住得很分散,相距一二十里路,他为了便于工作,不顾身患肺病,硬是学会了骑马。

  为了尽快发展繁荣苏区的戏剧工作,瞿秋白“大刀阔斧”地干起来。

  在他的提议下,创立了高尔基戏剧学校,并下设“蓝衫剧团”,负责艺术干部和文艺演员的培养工作,同时承担群众文艺演出和前方慰问演出的任务。在他直接主持下,颁布了《工农剧社简章》《高尔基艺术学校简章》《苏维埃剧团组织法》《俱乐部纲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了戏剧要大众化、通俗化,坚持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这些文件的制定,保证了中央苏区的戏剧活动更加趋向组织化、革命化、群众化。瞿秋白十分关怀剧团同志的思想、业务、生活各方面的情况,特别关心新生力量的成长。演员中有一些儿童很出色,学习努力,演技也好。对这些小演员,瞿秋白亲自制订培养计划,检查他们的训练情况。当时就培养出丘兰等一批童星。

  瞿秋白积极开展戏剧剧本的创作工作。他经常启发和鼓励剧团同志搞创作。他说:“我不会写剧本,只能给你们讲些故事。”在工作空闲时间,他常和同志们围坐在一起,给大家讲外国和民间的故事与小说,如《毁灭》《死魂灵》《第四十一》等,启发大家创作的灵感和思维。他说,“故事是戏剧内容的源泉,先写故事是写剧本的最好方法之一”。他倡导戏剧工作者要深入到工农兵的火热斗争生活中去,去和工农兵交朋友,去听他们讲故事。当时不少同志写作缺乏经验,他总是热情地鼓励,耐心地辅导。为了推动创作,他还定出了剧本的审查和预演制度。他指出:“凡剧本,没有经过预演,是不可以肯定好坏的,剧本的成功,必须通过‘写’和‘预演’两步程序。演一次改一次,才能有好的剧本产生。”瞿秋白早期的这些观点和思想,是符合戏剧艺术规律的。在他的亲自领导和悉心辅导下,根据地创作了不少话剧、歌舞剧的剧本。1934年,他亲自把主要的剧本选校编辑,出版了中央根据地唯一的剧本集--《号炮集》,其中选刊了《牺牲》《不要脸》《李保莲》《非人生活》《游击》五个剧本。

  同时,他还亲自领导中央苏区的戏剧会演工作。剧团分头下去演出,同时也会带回一些新的创作节目。节目带回来后,就在剧团的俱乐部会演,通过会演来评选优秀节目,以及对新创作的节目进行艺术精加工。剧团的会演活动,瞿秋白几乎是每场必到,并且观看后总是要说说自己的观后感,提出对节目的修改意见。剧团的同志们都很尊重他的“专业性意见”。最为盛大的一次会演,是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的1935年初,瞿秋白把在各战区的农村、火线上活动的三个剧团调回于都,在于都县小密附近一个山上的村子里举行会演。他亲自做会演的筹备工作。剧团还未开到,他已经冒雨到山口的茶亭里迎候大家了。剧团进了村子,洗澡的热水,床铺以及舞台等早已安排妥当。那次,三个剧团竞相演出了话剧、歌剧、舞剧。长征转移留下的中央分局领导都来了。群众踊跃前来观看,他们有山上村子里的群众,还有从十几里地外赶来的村民。因为没有座位,大家都站着看戏。开始下小雨,后来愈下愈大,但演员愈演愈有劲,观众也不肯离去,有的打着伞,有的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站着看戏。戏从傍晚开始,一直演到时近拂晓才结束。在淋漓的大雨中,瞿秋白撑着伞,与陈潭秋、陈毅、毛泽覃、何叔衡、刘伯坚、项英等一起看演出,直到演出结束。会演后,在瞿秋白主持下,对演出剧目进行了评奖。

  瞿秋白平易近人,待人热情亲切,又很善于做思想工作。1934年8、9月间,当时高尔基戏剧学校的师生混合组成演出组正在前线慰问部队,领队石联星忽然接到秋白同志的电报,要他们立即回去。见面后瞿秋白告诉他们中央已经北上。大家听到这个消息禁不住难过起来。瞿秋白安慰大家说:“不要难受,我们还有不少人哪!还有不少部队哪!我们跟他们留下来打游击。”当时他的肺病愈趋严重,还在发着烧,但他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打动了现场每一个人的心。

  1934年秋,主力红军从革命根据地出发长征后,瞿秋白服从组织决定,坚持中央苏区的工作。当时敌人已经进占了宁都、兴国、瑞金等县城。为了便于行动,瞿秋白同志把剧团编成部队形式,在工农剧社总社下,分成火星剧团、红旗剧团、战号剧团等三个剧团,每个剧团二十余人,成员除了高尔基戏剧学校的学生、教员以外,还有其他做文化戏剧工作的同志。在艰苦的环境条件下,三个剧团兵分三路,分配到留下的部队中,深入农村和战地,继续坚持着戏剧演出工作。

  在瞿秋白的领导下,当时中央苏区的剧团成为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集体,中央苏区的戏剧事业蒸蒸日上,对配合扩大红军、反“围剿”和培养革命戏剧干部,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有这些,都与瞿秋白在苏区特别的戏剧情缘紧紧关联……

  (叶志峰 收集整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