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十章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

  本栏编辑 邓玉兰

  综述

  2012年,全省商务部门采取超常规举措扩规模、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全省对外经济贸易实现快速发展,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超常规举措拓市场优服务,外贸出口实现较快发展。一是全力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连续4年组织千家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组织1100余家企业参加广交会等70余个国内外知名展会,鼓励企业加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加大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力支持了企业发展。全年全省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达到47个,比上年增加8个。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136.5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54.4%,较2011年提高9.1个百分点。二是积极促进出口产业结构优化。进一步完善《江西省外贸转型升级产业出口基地培育工作实施意见》,指导和推进市、县加快实现产业优势与出口优势的相互促进。其中鹰潭眼镜产业被商务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上饶市信州区被认定为江西省第六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光机电)”。2012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93.6亿美元,增长14.87%。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拉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三是进一步壮大出口主体。积极争取商务部支持,将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权限下放至符合条件的70个县级商务主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新获外贸经营权企业的外贸业务培训,坚定企业扩大出口的信心。2012年,新办理对外贸易经营备案企业1373家,创历史新高。全省有出口实绩的企业2460家,增加207家。其中新增出口企业641家,实现出口100亿美元,占全省的39.8%。截至年底,全省共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8605家。四是有效增强促进外贸发展整体合力。积极协调省直有关部门落实中央关于外贸稳增长的政策。“百人服务团”采取省市联动的形式,集中开展服务活动3次,近300人次深入全省1000多家企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在下半年外贸出口出现明显下滑的情况下,省政府成立促工业生产保外贸增长领导小组,开展集中办公,建立协调调度机制,坚持每日一汇总、五日一告知,实行挂图作战,推动全省外贸出口超额完成冲刺10%的增长目标,全年实现增长14.8%。

  突出招大引强,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广泛开展“招大引强年”活动。省市县三级联动,瞄准国内外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主动对接,强化服务。全省新引进1000万美元以上重大外资项目165个,增长32%;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706个,增长16.3%。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7个,国内500强投资项目58个。截至年底,全省共引进世界500强51家、国内500强107家。二是深入推动产业招商。全省百人招商团调整成立22支产业小分队赴外招商,成功签约重大项目100个,签约金额379.74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成效显著,全省新批外资项目中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占46.3%,实际利用外资占45.8%。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42.4%,实际进资占46.5%。服务业招商引资快速增长,全省新引进服务业外资项目增长32.6%,实际进资增长45.1%。引进省外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增长75%,占全省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的14.9%,提高5个百分点。三是引资渠道不断拓展。引进战略投资者取得新突破,华润集团5.6亿美元并购洪客隆,江钨集团投资8000万欧元联手德国世泰科集团、吉安永丰珏石矿业引进凯雷基金投资5500万美元,萍钢与方大特钢实行战略重组。成功推进从玉农业、万国矿业等4家企业上市,融资超2亿美元。企业增资扩股活跃。全省共有337家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增资金额25.9亿美元,占全省实现利用外资总量的37.95%。四是精心组织重大招商活动。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签约重大项目90个,总投资91.79亿美元;赣台经贸研讨会签约重大项目76个,总投资27.68亿美元。充分利用中部博览会、厦门投洽会、泛珠会等重大活动开展项目推介洽谈,成功引进一批投资项目。

  积极推进抓对接,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一是扎实开展“大宣传、大调研、大培训”活动。编印《对外投资政策汇编》《对外投资国别产业指引》,采取集中宣讲、一对一上门宣讲等形式给企业送政策增信心。加强媒体宣传力度,营造“走出去”浓厚氛围。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发放问卷等多种方式进行大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积极组织业务知识培训班,培训各类外经人才500余人次。二是加强“走出去”对接工作。组织召开赣企与央企“走出去”项目对接会,组织有“走出去”意向的企业参加亚欧博览会、“98”厦门投洽会和东盟博览会及江西外派劳务与内地输澳经营公司业务对接会等20多场活动。利用“发展中国家商务官员研修基地”平台组织企业与发展中国家官员进行对接。与香港投资推广署和中联办联合举办“立足香港,迈向国际”研讨会。组织召开江西--埃塞俄比亚投资合作座谈会和江西--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投资业务对接会。组织20多家企业赴非洲、中欧、日韩等国家市场考察,取得较好成效。全省共核准外经企业数量373家,其中境外投资企业267家、承包工程企业72家。江西国际、中鼎国际连续9年和5年入选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江西中煤首次跻身全球国际工程承包商225强,入选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中部首位。三是扎实推进多元化市场开拓。对外承包工程首次打入巴布亚新几内亚和蒙古等新兴市场。农业、新能源产业及制造业海外并购首次实现对外投资。全省新获援外成套项目8个、培训项目11个,为5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官员400多名,江西省成为唯一承担2个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援建的省份。江西国际1.86亿元援建加纳海岸角体育场项目创江西省企业援外单个项目金额之最。外派劳务企稳回升,全年外派劳务6081人,增长72.9%。

  拓展通道降低口岸物流成本,口岸通关效率进一步提升。一是航空口岸加快发展。新开通南昌至乌鲁木齐、天津等7条航线,南昌昌北机场航线达43条。加密南昌至深圳、厦门等航线航班,全年运送旅客突破600万人次。开通南昌至首尔、曼谷包机,成功引进台湾中华航空大飞机执飞南昌至台北航线,2012年南昌航空口岸出入境人员达12.3万人次,增长86.6%,其中南昌至台北航班出入境人员7.8万人次、增长142.8%。二是水运口岸建设提速。九江港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准,九江至上海洋山港直达货运班轮正式开通,全程运行时间压缩至57小时,较原接驳运输节省时间2~3天,有效提高了江西省出口欧美货物运输效率,降低了货运成本。烟花爆竹水运出口通道顺利打通,使江西省烟花爆竹出口比绕道周边省份节约2~3天时间,每个集装箱运输成本1500元,对扩大江西省烟花爆竹出口具有重要意义。三是铁海联运“五定班列”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上饶至宁波铁海联运“五定班列”实行客车化管理,并沿沪昆线开行了阶梯式班列,服务范围扩大至江西省沪昆沿线城市及周边区域。赣州至厦门“五定班列”加速推进,全年铁海联运共发送进出口货物分别增长54.9%和49.8%。四是电子口岸快速发展。加工贸易联网系统平稳运行,九江港检港联网和南昌国际集装箱码头关港联网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相关业务办理网络化、无纸化,使口岸查验与现场作业衔接更加紧密,提高了通关效率。五是口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赣州综合保税区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南昌综合保税区申报前期工作全面启动。上栗公路口岸作业区完成建设和验收,鹰潭固体废料宁波口岸转关进口通道正式开通。出台《江西省口岸作业区建设管理规范(暂行)》,制订《江西电子口岸发展指导意见(2013~2015)》。

  加强交流合作和对口支援,区域经济合作实现新发展。一是深入开展区域合作与交流活动。组织有关市县和企业参加“西洽会”“渝洽会”“亚欧博览会”等十余项大型知名经贸活动;加强与浙江、广东、福建、安徽等省的双边、多边省际交流与合作。二是全力做好对口支援工作。启动政府援疆项目26个,到位援疆资金6亿元,完成阿克陶县一中等15个项目;引进产业援疆项目22个,总投资135亿元;扩大经贸援疆,组织江铜、江煤、中鼎等江西省优秀企业与新疆克州开展对接合作;落实人才援疆,轮训县乡村三级干部5150人次。认真做好对口支援重庆武隆县工作和援助四川小金县灾后重建后续工作,拟制对口支援规划,帮助开展招商引资,促成一批赣商落户投资。三是积极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狠抓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落实,推动全省41个比照县市加快发展。四是认真做好商(协)会、驻赣办事处工作。发展江西异地商会10家、在外江西商会70余家、行业协会4家,报备驻赣办事机构46家,多次促成商会以商招商。五是精心做好扶贫工作。深入信丰县、吉水县、万年县、安远县四个扶贫点调研,悉心解决实际难题,全力帮助加快发展。

  (省商务厅编辑室)

  商品进出口贸易

  “概况”2012年,全省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334.1亿美元,增长6.2%,其中,出口251.1亿美元,增长14.8%;进口82.99亿美元,下降13.5%。出口总值占全国比重提高0.08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出口总值在全国和中部地区排名居第十五位和第三位。

  对外贸易的主体情况: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84.68亿美元,增长16.7%,其中出口172.51亿美元,增长20.2%,出口占全省比重达68.7%,上升3.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进出口16.43亿美元,其中出口13.96亿美元,进口2.47亿美元,三项指标均出现负增长。外资企业进出口132.98亿美元,下降2.3%,其中出口64.63亿美元,增长8.2%;进口68.35亿美元,下降10.4%。

  对外贸易的方式情况:全省一般贸易进出口221.44亿美元,增长6.4%。其中出口173.5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69.1%,上升7个百分点,增长27.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9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78.54亿美元,增长22.9%,其中出口46.28亿美元,增长4.3%;进口32.26亿美元,增长65.14%,增幅比上年同期高出33.12个百分点。其他贸易进出口34.11亿美元,其中出口31.33亿美元,进口2.78亿美元,三项指标均大幅负增长。

  对外贸易的商品情况:全省机电产品累计出口93.6亿美元,增长14.87%,高于全省平均出口增幅0.08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及其零附件出口保持快速增长,累计出口5.68亿美元,增长36.07%。船舶出口呈现负增长,累计出口3.69亿美元,下降25.61%。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家具及其零件和灯具照明装置成倍增长,其中家具出口15.1亿美元,增长1.1倍。灯具照明装置出口6.79亿美元,增长1.58倍。鞋类和玩具出口超高速增长,增幅分别达90.44%和99.5%。铜及铜材出口1.98亿美元,增长2.95倍。光伏产品出口7.62亿美元,下降62.63%。

  对外贸易的市场情况:2012年,江西省与全世界214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贸易往来,增加5个。其中出口总值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和地区达到47个,增加8个。对传统市场出口略有下降,新兴市场开拓成效明显,其中对欧、美、日、中国香港等四大传统市场累计出口114.56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45.6%,下降9.1个百分点。对非洲、拉丁美洲、东盟等新兴市场累计出口136.5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54.4%,提高9.1个百分点。江西省与周边市场国家贸易形势良好,其中对东盟出口34.3亿美元,增长50.37%。对印度出口7.17亿美元,增长50.31%。对俄罗斯出口2.61亿美元,增长58.8%。

  “参加华交会”第22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3月1~5日在上海举行。江西交易团组织122家企业参展,设展位200个,累计成交2.38亿美元,较上届增长9.2%。

  “参加广交会”第111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于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期在广州举办。江西省组织308家企业参展,共有展位539个。江西省共成交6.34亿美元,比上届下降3.99%。第112届广交会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在广州举办。江西交易团共组织301家企业参展,设展位546个。江西交易团共成交5.99亿美元,较上届下降5.59%。

  “外贸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井冈山出口加工区建设顺利推进,12月28日,江西省商务厅牵头组织南昌海关、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11个相关部门对井冈山出口加工区进行预验收,为通过国家验收打下基础。鹰潭眼镜被商务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上饶市信州区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

  “进一步下放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权限”争取商务部支持,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权限下放至70个县级商务主管部门,方便企业就近办理。全年全省新办理进出口经营权企业1373家,累计办理进出口经营权企业8605家,有出口实绩企业2460家,比上年增加207家,进一步壮大了外贸出口主体。

  “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全年共组织83家企业参加除华交会、广交会以外的境内外展会25个,其中组织76家企业参加21个境外专业展会,组织7家企业参加4个国内国际性展会。

  “强化外贸调度机制”实行每月一调度和每月一通报制度,四季度实行每日一调度和出口进度告知函,有力督促了各地出口任务的完成。同时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商品实行跟踪监测服务,密切关注贸易摩擦动向,及时向企业通报涉案情况,发布预警信息,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百人服务团”采取省市联动的形式,集中开展服务活动3次,近300人次深入全省1000多家企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付蓉 刘聃琼)

  服务贸易

  “概况”2012年,全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9.4亿美元,比上年的11.6亿美元增长61.3%。其中,出口额11.7亿美元,增长140.8%;进口额7.7亿美元,增长7.1%。江西省服务贸易的主要行业涵盖旅游、运输、咨询、保险服务、建筑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贸易伙伴主要来自美国、中国香港、日本。全省技术进出口总额7051.36万美元,下降64.72%。签订引进技术和进口设备合同项目132个,减少9个,合同金额6328.47万美元,下降67.35%。签订技术出口合同项目59个,合同金额722.89万美元,增长20.58%。2012年,英华达南昌科技有限公司、捷德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共获得商务部技术出口贴息9万元。

  “促进服务外包发展”2012年,全省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76家,下降20.36%。新增从业人数1.78万人,下降47.63%,其中新增受训人数4603人,下降22.14%。服务外包接包执行金额7.59亿美元(含在岸),下降48.33%。新增服务外包企业认证78个。为加快江西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2012年江西省商务厅联合江西财经大学制定《江西省服务外包发展规划》。年内,共培训服务外包人才4792名,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继2011年开展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认定工作以来,2012年再次认定浙大科技园、699文化创意产业园等5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全省省级服务外包发展平台达10家,形成以南昌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龙头,10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为支撑的“1+10”战略格局。完成2012年国家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资金申报。经审核,江西省获得国家支持服务外包人才发展资金共计2055.75万元。其中南昌市获得“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公共服务平台资金500万元,22家服务外包企业获得培训资金632.07万元,9家服务外包培训机构获得培训资金162.45万元,17家服务外包企业获得24个国际认证项目获得支持资金761.23万元。

  “推动文化出口企业做大做强”2012年,组织15家企业申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其中凤凰光学、华文光电、华奥印务等13家企业被国家商务部、中宣部、文化部等部委评为“2011~201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同时,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商务部等国家部委资金支持,年内,江西省新闻出版集团、凯天动漫等4家文化出口企业共获得国家政策支持资金344万元。加强对省内文化产品出口企业的服务和指导,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品出口,全年全省核心文化产品出口4.54亿美元,增长133.2%(根据商务部2012年新修订的核心文化产品目录统计),居全国前十位。

  “帮助服务贸易企业拓市场、创品牌”5月,组织思创、金太阳、金格科技等10多家服务贸易重点企业参加第一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参展企业充分借助“京交会”平台,积极对接项目和客商,现场签约金额226.48万美元的成果。6月,组织福雷斯、泰豪、鄱湖云等11家企业参加第十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交易会,参展企业进一步宣传推介了江西服务贸易重点企业和产品,与郑州纬地信息技术、国都兴业(北京)公司等一批企业达成合作意向。9月,组织腾王科技、萍乡凯天、福雷斯等企业参加东京电玩展,通过与世界著名游戏企业同台竞技,提升了江西省企业在海外的影响力,为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年全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19.4亿美元,增长61.3%。

  “建立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重点企业监测运行机制”组织先锋软件、南昌金格科技等100多家服务贸易企业在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直报系统中定期上报相关数据。按照商务部要求,又将文化贸易纳入服务贸易统计直报系统,及时增加腾王科技、福雷斯等20余家文化贸易重点企业在系统中上报数据,进一步夯实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统计数据基础。

  (付蓉 廖旭芳)

  利用外资

  “概况”2012年,全省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789家,下降2.83%。实际利用外资68.24亿美元,增长12.63%,其中现汇进资21.34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额列全国第十三位。全省共设立登记142家外商投资企业分公司、2家外商投资合伙企业。主要特点体现在:一是区域发展明显加速。年内,省商务厅开展“进位赶超”大竞赛活动。各地利用外资发展形成你追我赶,相互促进的局面。共有5个设区市和44个县(市、区)实现利用外资“进位赶超”。通过开展竞赛活动,涌现出瑞昌市、南昌县等一批利用外资发展快、大项目多的重点设区市和县(市、区)。二是“招大引强”效果显著。全省共引进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81个,减少1%,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2个,增长20%,1亿美元以上项目12个,增长33%。引进世界500强投资背景项目7个,增长133%。引进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机构3个。全省实际进资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有120家,增长3.45%,实际进资25.78亿美元,增长6.17%,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37.77%。重大项目进资主要分布在南昌市、九江市、赣州市、新余市等地。三是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全年世界500强投资背景企业进驻江西累计达到51家,共投资62个项目。成功推进外资企业境外上市融资,万国矿业、从玉农业等4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金额超过5亿港元。引进跨国公司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3家。四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利用外资发展迅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35家,占全省67.81%。新增合同外资63.93亿美元,占全省78.33%。实际利用外资50.93亿美元,占全省74.63%。新批项目数、新增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27.99%、16.11%和44.11%。现汇进资发展突飞猛进,区内现汇进资17.88亿美元,占全省83.79%,增长32.26%。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发展稳步推进。

  产业新批外资项目365个,新增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均实现连续增长,分别达到40.71亿美元和31.2亿美元,分别占全省总数的49.89%、45.78%。六是服务业加速布局江西。全省服务业利用外资大幅增长,新批服务业项目179个,实际利用外资18.46亿美元,增长45.12%,其中现汇进资8.81亿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比重的41.30%,提高18个百分点。七是利用外资渠道呈现多元化。全省新批并购项目15个,投资总额4.5亿美元,注册资本1.58亿美元。共有1532家企业增资,增加注册资本26.77亿美金。同时大力宣传和鼓励境外投资者以跨境人民币进行投资,全省有10家企业以跨境人民币进资,进资额6354万美元。

  “召开全省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2月8日,全省开放型经济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会议对2011年全省开放型经济工作进行了总结和表彰,并对2012年工作进行部署。省委书记苏荣对开放型经济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省长鹿心社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秉发出席,副省长洪礼和讲话,省政协副主席陈清华、省政府秘书长谭晓林等出席。谭晓林宣读《关于表彰2011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的通报》。省商务厅、省工信委、省国资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南昌海关、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全省各设区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各县市区分管领导及开放型经济口,部分省属国有企业、开发区、工业园区、金融机构及外贸、外经、口岸服务企业的有关负责人共计500多人参加会议。

  “开展招大引强年活动”2012年,省商务厅在全省开展“招大引强年”活动,坚持每月对各设区市开展活动情况进行调度检查,在全省掀起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各设区市主要领导全年率队外出招商共175批次,举办专题招商活动93场次。全省全年共引进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281个,其中1亿美元以上12个。省外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113个,其中50亿元以上4个。引进日本三菱、德国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背景投资项目7个,使全省世界500强投资企业总数累计达51家。引进中国国电、重庆长安等国内500强企业背景投资项目58个,使全省国内500强投资企业总数达107家。全年实际进资1000万(现汇)美元以上的项目42个,进资总额11.8亿美元。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开工项目55个。省外5亿元以上开工项目374个,进资总额261.41亿元。

  “调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2012年,省商务厅着力建立完善各类机制,推进项目进展。一是建立实行一名领导、一名联络员、一份推进计划的“三个一”跟踪督查机制,每月对香港活动周、赣台会等重大活动签约项目进行跟踪调度,并先后赴九江、鹰潭、新余、萍乡、宜春等设区市进行项目核查。香港活动周90个签约项目中有40个重大项目注册,注册率为44.4%。23个重大项目进资,进资率25.6%,进资额合计约3亿美元。17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为18.9%。3个重大项目已投产,投产率为3.3%。赣台会76个签约项目中有36个重大项目注册,注册率47.36%。18个重大项目进资,进资率23.68%,进资额8036万美元。13个重大项目开工,开工率17.11%。1个重大项目投产,投产率1.32%。二是加大重大项目推进服务力度。全年先后2次协调召开全省扩大开放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调度会,协调推进67个重大项目立项、用地、用电、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涉及省级预留新增计划用地指标837.52公顷,有力推进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三是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信息库,按月对各设区市在谈、签约、开工、投产项目进行调度,督促各地加快项目推进。四是用好激励机制促进项目进资,充分发挥重大外资项目进资奖励的激励作用,组织拟奖励项目的核查认定,对2011年74个重大项目兑现奖励资金636万元,有效促进了重大项目进展。

  “开展百人招商团活动”按照更加突出区域发展布局、更加突出已跟踪在谈重大项目、更加突出支持国家级开发区和重点县(市)、更加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四个突出”的要求,对百人招商团进行充实和调整,成立22支招商小分队。通过完善《双重管理制度》《重大项目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4个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管理,强化了小分队的战斗力。5月启动以来,22支招商小分队共外出拜访客商1238批次,在北京、上海、广东等20多个省市和日本、韩国、德国、波兰及港澳台等10多个国家及地区开展招商活动,对接洽谈项目818个,共签约重大项目110个,签约金额407.14亿元。其中74个项目进资,进资24.05亿元,44个项目开工,23个项目投产。

  “推进国家级开发区平台建设”成功推进小蓝经济开发区等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截至年底,全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达7家。指导和帮助瑞金、龙南、共青城3个省级开发区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国家级开发区开放型经济运行情况每月一调度,每季一通报。

  “开展重大招商引资活动”6月6~11日,省政府在香港举办“2012江西(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这是江西省连续11年在香港举行大型招商引资活动。省长鹿心社、副省长洪礼和省直有关部门和各设区市负责人等参加活动。开幕式上举行了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共签约重大项目90个,签约总额9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活动期间,全省共举办100余场专题招商活动,其中省政府举办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暨九江沿江开放开发推介会等8场专题推介会。9月23~27日,国台办与江西省政府共同举办2012赣台(南昌)经贸合作研讨会,省委书记苏荣,省长鹿心社,省政协主席黄跃金,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赵智勇,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达恒,副省长洪礼和参加。这是江西省自2003年以来连续举办的第十届研讨会,近400名台湾知名人士和企业家与会。开幕仪式上进行了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旅游业、精致农业和南昌市专场推介,还举行了重点项目签约仪式。现场签约76个项目,签约金额达27.68亿美元,增长8.3%。9月25~27日,首届华侨华人赣鄱投资创业洽谈会在南昌举行。省委书记苏荣,省长鹿心社,省政协主席黄跃金等领导出席,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名侨商、企业代表参会,共签约项目40个,合同金额78.77亿美元。此外,2012年,省商务厅协调组织省领导赴俄罗斯、德国开展经贸活动,走访会见一批外国政要和重点客商。在德国举办中国江西投资说明会,在德国工商企业界掀起了一股关注江西热潮,进一步挖掘欧美地区招商潜力。

  (付蓉 王春雷)

  国际经济合作

  “概况”2012年,全省获得对外承包工程资格企业72家,对外承包工程实现营业额18.4亿美元,增长16%,总额在全国排名第十四位。全年外派劳务6081人,增长72.9%。年末在外1.38万人,增长2.08%。全省对外直接投资3.65亿美元,增长30%,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二十位。对外投资领域不断突破,农业、新能源产业及制造业海外并购首次实现对外投资。对外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由国企为主向国企和民企并重发展,投资目的国由发展中国家为主向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并重发展。

  2012年新获援外成套(含监理)项目8个,增加3个,培训项目11个,共为5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各类官员400多名。江西国际公司承建援加纳海岸角体育场项目,金额达1.86亿元,再次刷新江西省企业援外工程单个项目金额之最。江西赣粮实业有限公司获批承担援建赤道几内亚示范农场项目。

  做大做强初见成效。截至年底,全省共有外经企业数量超过350家,达373家。其中全省累计核准境外投资企业(机构)267家,承包工程企业72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15家、援外成套资质企业16家、援外培训实施单位3家。江西省龙头企业江西国际、中鼎国际连续9年和5年入选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江西中煤公司首次跻身全球国际工程承包商225强。江西省入选全球225家最大国际工程承包商的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中部地区第一。

  “对外投资领域扩大”江西青龙集团投资澳大利亚设立新地中海有限公司,实现江西省对外大规模投资农业领域的突破。新余力德在美国投资设立祥云风能公司,实现江西省对外投资新能源领域的突破。华意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在西班牙投资并购乌苏图廿一有限责任公司,实现江西省制造业企业在海外开展并购业务的突破。

  “确定9家援外培训实训基地”2012年上半年通过各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推荐、有关单位自荐,省商务厅审定确定9家援外培训实训基地,并于7月10日在南昌举行全省对外援助培训实训基地授牌仪式。

  “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加强与央企对接。5月,在南昌举办全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会人数最多的对外承包工程盛会--赣企--央企“走出去”项目对接会,全省40多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与16家中央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进行了对接。加强与国内企业对接。通过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展会,搭建平台,推动企业积极寻找商机。组织60多家有“走出去”意向的企业参加中国--亚欧博览会、“98”厦门投洽会和中国--东盟博览会及江西外派劳务与内地输澳经营公司业务对接会等20多场活动,还利用“发展中国家商务官员研修基地”平台,组织多场对接会,近40家企业与50多个发展中国家官员进行了对接,取得较好效果。加强与有关驻外机构、外国政要(高层)的接触。组织10多家企业赴赤几、加纳、肯尼亚、日韩进行推介对接,通过拜会驻外经商处和外国有关政要,召开现场座谈会、赴项目工地督导等进一步密切与大使馆经商处以及企业合作伙伴的联系,为企业巩固老市场、开辟新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建立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11月,省商务厅在南昌建立全省第一家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该平台是集服务、促进、保障、规范和管理为一体的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为劳务人员和外派企业免费提供对接服务,监督外派企业和劳务人员依法签署合同,为劳务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加强对劳务人员的宣传教育,掌握境外劳务人员动态,为劳务人员提供纠纷调解和司法援助等各项服务。

  (付蓉 杨光)

  省际招商引资

  “概况”2012年,全省利用省外资金紧紧抓住沿海产业转移加速重要机遇,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千方百计招大引强,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规模和水平,全省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3189.36亿元,增长23.66%,完成年度目标的106.31%。主要体现在:一是招大引强成效好。全年全省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706个,增长16.31%,亿元以上项目全部已经开工建设。其中5~10亿元项目153个,10亿元以上项目113个,50亿元以上项目4个。引进国内500强投资省外亿元以上项目58个,新引进21家国内500强企业到赣落户,累计总数达到107家。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扎实推进。2012年引进的亿元项目中,全省新引进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303个,占全部亿元项目资金的42.63%;实际进资867.28亿元,占全部亿元项目进资的46.74%。三是服务业招商项目明显增多。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产业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105个,增加45个,占全省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14.87%,提高4.99个百分点。引进项目较明显的有旅游产业项目35个、金融保险项目15个、商贸物流项目20个。四是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全省实际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中,来自长珠闽等沿海地区项目1137个,增长4.31%,占全省的78.04%,来自长珠闽等沿海地区项目进资2358.95亿元,增长23.34%,占全省的73.96%。五是项目向重点区域集群集聚明显。项目工业园区积聚,全省引进的省外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入园率55.80%。亿元项目入园率达58.36%。全省11个国家级开发区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187个,占全省的12.83%,实际进资543.96亿元,占全省的17.06%。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重点区域产业承接力度加大,区内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626个,占全省的42.96%。实际进资1658.46亿元,占全省的52.00%。重点打造的南昌核心增长极、赣南苏区振兴、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等区域,利用省外资金发展势头强劲,如九江市利用省外资金实际进资390.09亿元,增长27.02%,居全省第一位,引进省外亿元项目90个,居全省第一位。其中沿江开发四大板块7县区累计引进省外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84个,实际进资211.80亿元,增长28.17%,占全省总数的6.64%。

  “引进国内500强企业到赣投资项目58个”2012年,全省引进国内500强企业到赣投资项目58个,增加16个。新引进国内500强企业到赣落户21家,累计总数突破100家,达107家,国内500强企业到赣落户踊跃。国内500强企业到赣投资项目规模大,投资规模最大为51亿元,比上年提高11.8亿元,平均单个投资规模6.82亿元,比上年提高0.35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成为国内500强企业到赣投资新亮点,包括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旅游等11个现代服务业项目,金融保险领域,引进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在上饶设立分行。商贸物流领域,引进天虹商场、中农物流、人人乐集团、宁波港鹰潭物流中心等投资项目。旅游领域,引进中粮集团星子凯莱温泉、中航集团赣州格兰云天酒店等投。

  5月11日,赣企--央企“走出去”项目对接会在南昌举行。

  省商务厅供稿

  资项目,项目产业结构得到逐步优化。

  “引进央企合作项目34个”2012年,全省引进央企合作项目34个,增加9个,增幅36%,央企合同项目总投资达356.37亿元,增长122.27%;新引进到赣投资央企2家,累计总数达到67家。部分央企看好江西,在赣投资持续加大,如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在赣投资项目达4个,重庆长安在赣投资项目2个,中航直升机在赣投资项目2个。一批央企投资的重大项目落户江西,促进了项目质量提升,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在南昌市投资100亿元的中节能(江西)公司节能环保科技产品生产及工程建设项目,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在永修县总投资10亿元的大唐国际永修9.6万千瓦风电项目等。

  “引进沿海大型民企到赣投资有新成效”2012年,全省引进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到赣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6个,新引进民企500强企业10家,累计总数达到54家。一批沿海大型民企重大项目落户江西,增强了江西省产业活力。广东省宜华木业有限公司在遂川县总投资30亿元的遂川宜华木业公司年生产高档出口家具800万套项目,浙江龙达集团在湖口县总投资10亿元的龙达(江西)粘胶短纤生产公司新上年产22万吨粘胶短纤生产线项目等。

  “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江西”2012年,全省招大引强重点调度的省外5亿元以上项目中,累计签约267个,履约注册220个,开工374个,形成签约一批,注册一批,开工一批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和浓厚氛围,大唐集团在宜春市投资70亿元的煤电一体化项目、吉林瀚星集团在高安市投资60亿元的通用航空部件生产及物流基地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中通金城(北京)通信网络有限公司在九江市投资100亿元的共青城云计算产业园项目、深圳东北城商贸有限公司在赣州市投资100亿元的综合物流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如期注册进资。大唐国际在抚州市投资72亿元的年发电2×100万千瓦项目、中石化在九江投资67亿元的中石化九江分公司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开工建设,全省利用省外资金招大引强氛围浓、后劲足。

  “赴广东开展产业对接活动”10月,省政府在广东深圳、广州等成功开展系列产业对接活动,省商务厅联合吉安、上饶、九江、萍乡、宜春等设区市,连续召开5场专题招商活动。副省长洪礼和出席吉安、上饶推介会并讲话。通过召开推介会、走访重点客商的方式,共达成重大签约项目97个,签约金额471.35亿元,在珠三角地区掀起了一轮江西赴粤招商新高潮。

  “举行2012江西(樟树)投资推介会”10月15日,2012江西(樟树)投资推介会暨医药化工产业项目签约仪式在樟树市举行。海内外医药、化工产业界客商,项目签约代表等共260余人参加。会上签约合作项目32个,签约资金48.8亿元,其中医药化工、产业项目有26个,总投资额43.9亿元,占全部签约资金的89.96%。

  (付蓉 甘爱平)

  区域经济合作

  “概况”2012年,省商务厅推动和强化与浙江、广东、福建、安徽、湖北、吉林、陕西等省市的双边省际交流与合作。积极组织省内上百家省内名优特产企业参加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各种经贸活动,成交金额2亿多元,推销了江西名优产品,包括“第十六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2012中国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第18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第20届广州博览会”“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2012东北亚博览会”“2012宁洽会暨第二次中阿论坛”“十八届中国西部博览会”“闽浙赣皖四省九方区域经济协作区”“闽粤赣十三市区域合作组织等区域合作会议”,促进地区、省区交流,企业经贸合作。2012年首次与省民族宗教局组织江西省10多家清真食品与用品企业,参加第六届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及用品展览会,推动江西省清真食品与用品企业与外界的交流合作。

  “做好对口援疆工作”截至年底,全省已启动援疆项目26个,到位援疆资金6亿元,分别完成江西省5年援疆规划和国家核定5年应安排援疆资金的60%和64.7%,其中江西二大道、阿克陶县第一中学等15个项目完工或基本完工。帮助阿克陶县完成包括村级规划在内的所有城乡规划。在产业援疆方面,引进入疆项目22个,总投资13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4.5亿元。成功促成中国银行克州支行与克州人民政府、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签订60亿元授信意向。以江西新余钢铁公司为投资主体组建的克州赣鑫钢铁项目施工已全面展开。在人才援疆方面,县、乡、村三级干部轮训工作基本完成,组织干部人才培训5150人次、大学生培训1000余人次,并积极提供支教、支医服务,努力改善当地教育医疗水平。在经贸援疆方面,组织5家企业作为克州代表团成员参加在新疆喀什市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加强与克州的经贸交流。同时,利用“亚欧博览会”平台,组织全省10多家企业参加商品展览,宣传江西形象及江西省援疆项目与成果,并组织江铜、江煤、中煤、中鼎等江西省优秀企业与新疆克州企业进行项目对接,拓展双方的经贸合作。

  “对口援助四川小金县灾后重建”积极帮助小金县开展招商引资,助推产业发展。2012年第十五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暨进口消费品交易会期间,在江西形象展区开辟专门区域,为小金县提供宣传展示平台,并组织重庆江西商会与小金县举行项目对接洽谈会,推动赣商积极赴小金考察投资。在南昌举办“小金县致富能人专题培训班”,加强技能培训,为小金县培养致富带头人。

  “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武隆”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围绕武隆实际,江西省草拟《江西省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武隆县2013~2020年规划》。加强经济协作,推动江西客商与武隆县政府成功签约,投资1.5亿元在武隆建设江西工业园医疗器械项目。依托重庆市江西商会,带动北京、上海、江苏、辽宁等地江西企业家到武隆投资考察,达成一批合作意向,“武隆旅游商品交易中心”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在赣商联合会换届期间,邀请武隆县领导率领招商小组开展专题招商,并组织赴鹰潭、上饶等地实地考察项目,推动赣商投资。

  “做好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工作”6月28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国土资源、生态补偿、人才、对口支援等方面享受一系列政策优惠。“意见”出台后,江西省迅速行动,在抓好落实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赣州政策支持力度,对赣州重大产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纳入省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并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设立省级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专项资金,逐年加大支持力度,落实原中央苏区各类建设项目省级配套,提高赣州市公路、铁路、民航、水利等项目投资补助标准或资本金比例,保障配套资金足额到位。优先支持赣州开展承接产业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部六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江西共有乐平市、莲花县、修水县等41个县市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对41个县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重大项目建设中,做到优先布局、优先申报、优先审批。在安排基本建设、生态建设、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时,予以重点倾斜。全省41个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县市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优势特色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民生工作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加强商会建设”2012年,省商务厅批准设立江西省供货企业协会、江西省企业发展促进会、江西省零售服务产业协会、江西省电子商会及江西省赣萍商会、江西省安徽商会宜春分会等10多家商(协)会,服务、指导宁夏江西商会、山西江西商会、吉林江西商会、山东江西商会、福建江西商会、珠海市江西商会、温州市江西商会近30家商会成立、换届或庆典活动。至年底,江西省有江西异地商会10家、在外江西商会70余家,行业协会4家。省商务厅加大商会的以商招商工作,多次召开江西异地商会秘书长会议,宣传布置招商引资工作。先后组织江西异地商会走近万年,江西广东商会走近信丰、安远,赣商联合会走近广昌,江西泉州商会走近上饶等招商引资活动,推动全省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同时,积极组织商会企业参加全省组织的各项商品推介活动,为江西产品走出去牵线搭桥。

  “参加第八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11月29日至12月3日,第八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海南召开。省长鹿心社率团出席论坛并以“推进绿色发展、深化合作共赢”为主题发表演讲,副省长洪礼和、省政府秘书长谭晓林、副秘书长王水平、省商务厅厅长伍再谦、副厅长陶莉萍以及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等参加洽谈会。全省组织由12个分团共406人组成的经贸代表团参会参展,其中参展企业44家,参展客商130余人。会上,江西省共签约投资合作成果项目104个,投资总额313.77亿元。签约项目中,江西省与广东、福建合作项目达82.69%,引资额占签约总额的91.21%,充分体现了泛珠区域合作特色。项目投资规模和质量水平大幅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大产业项目占签约总额79.81%,项目平均投资额逾3亿元。

  “参加第七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5月18~28日,第七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办。江西省组织省政府代表团和省经贸代表团参会,省长鹿心社,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王文涛,副省长洪礼和,省政府秘书长谭晓林等出席开幕典礼和中部博览会高峰论坛。省商务厅厅长伍再谦、副厅长陶莉萍以及省直有关部门、设区市领导参加大会。为充分利用好中博会这一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江西省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及九江沿江开放开发重大产业,精心筛选839个招商项目参会招商,总投资额8989.9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额较上届中博会分别增长20%和10.4%。项目囊括了以重大基础设施、光电产业、汽车制造及零配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16个重大产业及有关生态工程,重大基础设施招商项目体量最为庞大,90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576.91亿元。

  (付蓉 杨旭)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