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八章 旅游业

  本栏编辑 邓玉兰

  综述

  2012年,全省旅游行业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在促进跨越发展中找准着力点,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开拓客源市场。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全省旅游业保持了提力加速、大步跨越的赶超态势。全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数达2.05亿人次,同比增长28.22%;旅游总收入1402.59亿元,增长26.82%。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03亿人次,增长28.33%;国内旅游收入1371.97亿元,增长27.13%。入境旅游者156.18万人次,增长14.98%;旅游外汇收入4.85亿美元,增长16.80%。江西省委书记苏荣专门批示:“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全省的旅游业已成为新的强劲的增长点”。省长鹿心社认为全省旅游发展形势很好,增长很快。江西旅游潜力巨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完善提高。

  开展干部作风专项整治等活动。全省旅游行业认真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促进旅游行风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干部作风专项整治、综合治理、精神文明等创建活动和机关党建工作,不断改进机关作风和精神面貌。省旅游局获第十三届省级文明单位、第九届省直文明单位、全省“加强诚信建设、提升窗口形象”主题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省综合安全先进单位、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先进单位、全省优秀政府网站三等奖等荣誉。

  旅游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先后举办投融资专题培训班、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现代旅游资源管理专题培训班、旅游行业微博应用培训班,并指导开办旅行社、旅游饭店管理人员等各类岗位职务培训班,加大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力度。7月24~29日,在浙江大学举办江西省旅游行业投融资高级研修班,重点围绕旅游产业变革及旅游产业投融资等内容进行学习研讨。各设区市旅游局负责人、重点县(市、区)旅游局局长,重点旅游景区负责人70余人参加培训。8月21日,全省旅游信息工作会议暨旅游行业微博应用研讨班在南昌召开,邀请全国旅游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就微博、新媒体应用、3G移动互联网应用等方面进行授课,目的是为了促进信息技术,特别是微博、3G移动互联网等在全省旅游行业应用,以应用促发展,构建起全省旅游信息员体系,提升信息员素质,建立起信息分享机制,推进全省旅游行业的政务公开、旅游信息资源共享和旅游网络营销的有效开展,共计160多人参加。11月20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旅游局共同举办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现代旅游资源管理高级研修班在南昌正式开班。来自全国各省(市)旅游、建设、文物部门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60余人参加此次研修班。省旅游局先后与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合作开办金牌讲解班。5月31日,江西省金牌讲解班合作培养签约暨“江西省金牌讲解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在江西师范大学举行。副省长朱虹出席仪式并揭牌。“江西省金牌讲解班”招生工作正式启动,招生对象为江西师范大学本科二年级在读学生,选拔形式主要采用面试,学制两年,第一年注重专业素养培养,第二年进行岗位实习。毕业生签订协议连续工作五年,从事高端政务、商务旅游接待工作。10月10日,“江西省金牌讲解班”合作培养签约暨“江西省旅游人才协同创新培养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枫林校区举行。副省长朱虹出席仪式并揭牌。省旅游局局长王晓峰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校长郭杰中签署合作协议。

  “省直文化旅游部门调研座谈会在南昌召开”12月1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省直文化旅游部门调研座谈会。省委书记苏荣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加快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业发展,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社会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趋势,是江西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目标的必然要求。全省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千方百计地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超常规发展,使之成为支撑江西绿色崛起的主导产业。省长鹿心社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着力抓统筹、抓人才、抓服务、抓精品,发挥比较优势,体现江西特色,培育龙头企业,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江西逐步从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名省、强省转变,加快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支撑江西崛起的主导力量。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赵智勇,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姚亚平,副省长朱虹,省政协副主席肖光明参加调研座谈会。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省广电局、省旅游局、省文联、省广播电视台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并发言。

  (万晶)

  红色旅游

  “举办2012中国红博会”7月1日晚,由江西省政府、国家旅游局联合主办,萍乡市人民政府、江西省旅游局联合承办的2012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开幕式暨文艺晚会在萍乡市举行。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尚勇宣布2012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开幕。省政府副省长朱虹,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刘金平等领导致辞。省领导刘晓庄,全国红办常务副主任张坚钟,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局长陈夕,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副巡视员、研究员王双梅,中央文献研究室办公厅巡视员贾淑琴,中国现代史学会红色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邹俊等国家有关部委的负责人及李讷、毛小青、王太和等嘉宾出席开幕式。省政府副秘书长蔡玉峰主持开幕式。北京、延安、遵义、会理、古田、瑞金、井冈山、南昌、萍乡等红色旅游城市代表和全国旅游界、新闻界代表及特邀嘉宾等共5000余人参加开幕式。博览会期间,相继举办“红色漫游星火燎原”全国红色动漫网络传递、“红色旅游发展与红色文化弘扬”学术论坛、“红色安源”红色电影展播、“红色印象诗画萍乡”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大型摄影图片展、“一品天下红”中国红色旅游城市美食品游长廊、“毛主席去安源”巨型瓷像恢复落成典礼和经贸项目洽谈签约等12项主体活动。

  “举办2012中国井冈山红色培训高端峰会”10月27日,由江西省政府、国家旅游局主办的2012中国井冈山红色培训高端峰会在井冈山梨坪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省委副书记尚勇宣布2012中国井冈山红色培训高端峰会开幕。副省长朱虹,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胡呈军,吉安市委书记王萍等分别致辞。

  “国家旅游局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旅游产业发展”12月,国家旅游局印发《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规划指导、项目支持、品牌打造、精品建设、资金投入等10个方面出台具体的扶持意见,帮助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促进红色旅游大发展。国家旅游局积极支持赣州创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积极推动旅游开发和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创新融合机制,在政策项目上予以倾斜,鼓励先行先试,加大支持力度。

  (万晶)

  景区建设

  “概况”2012年,省旅游局定期召开全省旅游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调度会,统筹协调全省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开发建设了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景区面貌有较大改观。省级统筹安排1.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公路建设,共建成一级公路20千米、二级公路82.2千米、三级公路22.3千米、四级公路4.2千米,争取将11条公路列入了交通运输部“十二五”红色旅游公路专项建设规划。南昌市明确旅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推进南矶湿地保护区、滕王阁风景区、湾里区狮子峰、象湖景区等项目建设。赣州市新建在建和续建重点旅游项目58个,总投资37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1个、总投资361亿元。上饶市共竣工项目60个,总投资150亿元;开工项目72个,总投资240亿元。九江市招商引资调度项目39个,总投资188.8亿元,实际进资24.3亿元。宜春市在建内资旅游项目53个,累计实际引资60.61亿元(其中,在建温泉旅游项目11个,累计进资18.1亿元)。吉安市重点推进井冈山梨坪国际会议中心、武功山金顶景区、遂川汤湖温泉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鹰潭市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启动龙虎山南部片区开发。

  “加强旅游规划编制指导”印发《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鄱阳湖生态旅游区规划》,编制《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江西省水利旅游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山水旅游的若干意见》,指导编制《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总体方案》和《吉安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规划》,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旅游业振兴发展。指导编制《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规划》。省旅游局会同省林业厅启动江西省森林旅游示范区评选工作,会同省农业厅指导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工作,与省水利厅签订水利旅游合作框架协议。

  “创建高等级旅游景区”2012年,龙虎山景区、婺源江湾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立5A创建后备机制,武功山、明月山、瑞金等景区已启动创建工作。严格按规范程序,推进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同时,敦促景区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树立形象,提升品质。

  “加快山水旅游发展”10月,全省山水旅游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江西省山水旅游更好更快发展。到2015年,全省要建成10个国内一流的山水旅游精品景区、20个区域性的山水旅游特色景区、30个高水平的温泉旅游度假景区。要新增5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森林公园、16个国家湿地公园,全省山水旅游年接待人数1.8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00亿元,产业规模、质量、效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山水旅游的若干意见》。

  “推进赣西区域旅游发展”10月,省政府召开赣西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协调会。会议要求,宜春、萍乡、新余市及安福县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资源整合与交流合作,抓紧编制赣西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打造大武功山龙头景区力度。要精心开发差异化旅游产品,科学编排精品旅游线路。要加快建设赣西游客集散服务中心,完善区域快速旅游交通网络。要统一赣西旅游宣传策划,实行旅游通票制度。要加强旅游商品开发,设立赣西旅游商品研发创意基地。要建立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完善赣西旅游合作机制,齐心协力,将赣西区域建设成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胜地、运动养生极地、禅宗文化圣地”,形成西接湘鄂、南连井冈、北依南昌的三省交会、四方通达的区域旅游中心,成为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加强旅游区域合作”2月10日,赣鄂湘三省签署《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旅游合作发展协议》,在规划编制、资源整合、市场开拓、标准对接等六大领域加强旅游合作。同时,三省还成立旅游合作轮值主席会议工作制度,定期通报各自旅游业发展情况和相关信息。4月18日,在武汉举行“中三角”旅游发展会商会议。4月,湖南省委书记周强、省长徐守盛率领湖南省党政代表团在江西省考察,江西、湖南两省领导表示要进一步细化合作,联手打造红色和绿色旅游精品。6月,江西省省长鹿心社率团赴香港开展旅游推介及招商活动,双方签订《赣港旅游客源互送与旅游品质保障合作框架协议》,旋即又和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出席赣粤两省座谈会,洽谈合作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等事宜。

  (万晶)

  市场促销

  “召开2012江西(海口)旅游合作恳谈会”2月21~23日,第十五届海峡两岸旅行业联谊会在海南举办,由江西83名旅游业者组成的代表团赴海口展开“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推介首场活动。省旅游局承办的“2012江西(海口)旅游合作恳谈会”是全国唯一一个被列入大会正式议程的省级活动,邀请台湾中华两岸旅行协会副理事长黄瑞荣、台湾山富国旅董事长陈国森等两岸旅游业界代表和从事赣琼旅游业务的海南多家旅行社负责人参加会议。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的旅游局负责人竞相介绍特色产品和各自的优惠政策。台湾旅游业者对江西省此次大规模的推介活动印象深刻,对江西旅游市场更充满信心。

  “开播“江西风景独好”新版旅游广告”从1月1日起在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并机直播的《朝闻天下》栏目加密播出《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形象广告片,单次时间由15秒延长至30秒,每天播出5次,并加上配音,全年累计播出1089次,入选央视2012年十大营销品牌案例。全国22个重点客源城市CCTV移动传媒、快客移动电视配合投放。

  “举办“搏动江西风景独好”大型旅游宣传推广活动”3月,与新浪、腾讯、搜狐联手力邀海内外100多名精英博主组成江西旅游“博士”团,用微博推介江西山水。活动持续的3个月里,累计发送10万余条(篇)原创精彩微博(博客),传播量(次)覆盖达10多亿人次,在网络上形成了“江西风景独好”的热议话题与宣传旋风,荣登三月“中国品牌大事记”榜首。同时,还启动“博动江西风景独好”微博明信片网络发行。中办《每日汇报》刊发《江西首创微博营销旅游宣传模式取得良好效果》一文,给予了充分肯定。

  “举办“龙行凤舞赣鄱情,百机百列江西游”大型旅游营销活动”4月,启动“龙行凤舞赣鄱情百机百列江西游”大型旅游营销活动,以旅游包机和旅游专列为抓手,整合全省5200万奖励资金,举办61项促销活动,创下了江西旅游单项活动资金扶持之最,进一步放大了“江西风景独好”品牌效应,掀起到赣旅游热潮。

  “举办“江西风景独好”(台北)旅游推广周活动”5月,省旅游局组织江西省史上规模最大的境外宣传促销团赴台湾参加2012台北两岸观光博览会,吸引众多台湾媒体关注。并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江西(台北)旅游推介会,邀请300多家台湾旅游业者出席,共商赣台旅游合作大计。同时,在台北巴士车身投放200多幅“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广告,为期3个月。

  “举办“江西风景独好”(香港)旅游推广周活动”6月,以江西(香港)招商活动周为平台,举办2012江西(香港)旅游推介会。同时,在港投放600多块地铁灯箱、100多个巴士候车亭灯箱广告和200多面双层巴士车体广告,“江西风景独好”扮靓香港街头。亚洲电视(ATV)、《大公报》《星岛日报》等媒体大篇幅推介江西旅游资源。

  “举办“江西风景独好”(北京)旅游推广周活动”7月,在北京王府井举行“江西风景独好”大型旅游推广周活动,同时在北京CBD600块公交站台灯箱、王府井600平米大型户外墙和首都国际机场大型灯箱等媒介投放为期3个月的“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形象宣传广告。投放力度、持续时间和覆盖密度均创下江西省在单个旅游目的地城市之最。

  “江西旅游标识正式发布”7月20日,江西旅游标识--“风景江西精彩之旅”正式在北京发布。江西旅游标志由艺术变形的“江”和“西”两个字构成并进行艺术创意加工,以简洁、大气、灵动的手法,构成了红色圣火、秀丽山水、和谐生态的独特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无限的遐想空间。

  “举办“江西风景独好”(台北)旅游风光展”8月,以省政府“赣鄱文化台湾行”活动为契机,在台北举行“江西风景独好”(台北)风光展。省长鹿心社出席开幕式并代表省政府为活动揭幕。江西省政府与台湾山富旅行社、雄狮旅行社等10家企业建立“特约合作”关系,赠送出1000张“江西旅游景区门票套票”。

  “开通韩国仁川至南昌旅游包机”整合全省各设区市和旅游景区力量,联合韩国哈拿多乐旅行社和韩亚航空公司开通韩国仁川直飞南昌的旅游包机,全年执飞46个航班,上座率达90%以上,开了江西省境外旅游包机常态化先河。

  “出版《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文化丛书》”10月,由副省长朱虹任主编的《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文化丛书》和《走遍江西100县》等旅游书籍出版。旅游文化丛书分《经典山水》《红色摇篮》《鄱湖风韵》《美丽城镇》《佛道祖庭》《历史名贤》《民俗风情》《风物特产》《诗文集粹》《精品线路》10卷,从不同侧面系统展示江西旅游资源与旅游文化全貌,填补了江西省旅游丛书空白。

  “举办“江西风景独好”(上海)旅游推广周活动”11月,“江西风景独好”(上海)旅游推广周及江西旅游图片展开展仪式在上海东方明珠广场隆重举行。活动深入上海主要地铁站、第一八佰伴等大型商场分设多个展销平台,与市民面对面宣传,同时推出的“江西旅游护照”派发活动吸引广大市民热情参与。

  “积极拓展新媒体渠道”启动“江西智慧旅游”工程。与淘宝网合作推出江西旅游旗舰店,开发基于3G应用的“江西风景独好”手机客户端。与阿里巴巴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江西智慧旅游网。与新浪、腾讯、搜狐签订“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品牌微博推广战略合作协议。

  (万晶)

  行业管理

  “概况”全省深入开展“讲诚信、促发展”主题活动,大力弘扬诚信精神,营造“规范经营、理性消费”和“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旅游经营环境和旅游消费环境,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在全省试行《江西省旅行社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江西省导游人员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提高旅行社和导游人员服务水平。南昌铁路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西光大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百强”旅行社。3月13日,省旅游局会同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公安厅以及南昌市旅游局等有关单位组成的清理旅游饭店假冒星级专项整治活动联合执法队在南昌地区联合检查执法。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经过2个月的准备,代号为“春风行动”的全省清理旅游饭店假冒星级专项整治活动正式启动。加强旅游质监执法工作,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实施严格的退出机制,32家旅游饭店被取消星级称号(其中7家为三星级宾馆),10家饭店被责令限期整改。吊销3家、注销19家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欠佳的旅行社经营资格。

  积极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聘请第三方独立调查、评估、发布,客观评价各地旅游服务质量。

  建立健全省级旅游协会机构,成立饭店、车船、教育、旅行社、景区等5个专业委员会,加强行业自律和分类指导。

  “加强导游管理”2012江西省导游大赛由省旅游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江西省委和省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以“比技能、赛服务、展风采”为主题,通过对参赛导游的形象、讲解、才艺等5个方面进行现场评比,遴选出素质高、业务精、才艺佳的金牌导游。全省共有64名选手从两万多名导游人员中脱颖而出,争夺决赛的各项大奖。总决赛暨颁奖典礼于8月30日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并推荐参加全国导游大赛。另分别评出最佳风采奖、最佳中文讲解奖、最佳英文讲解奖、最佳素质奖、最佳才艺奖等5个单项奖。同时,推荐10名选手参加全国红色旅游导游员电视网络大赛。吉安市导游彦琨泳在“第四届全国红色旅游导游员电视网络大赛”中获三等奖。组织全省13个中央苏区县导游参加在福建三明市举办的“中央苏区红色旅游导游大赛总决赛”,瑞金市汪黎获亚军,瑞金市汪黎、黎川县倪诗蓓、兴国县何莹3名选手获得“十佳红色旅游导游之星”称号。2012年,江西省获评全国优秀导游员7名、全国模范导游员1名,派遣的援藏英语导游获第十批“全国优秀援藏导游员”称号。

  “开展鄱阳县定点旅游扶贫工作”积极发挥旅游扶贫的优势,认真开展鄱阳县定点扶贫工作,直接投入鄱阳县旅游宣传广告资金1150万元。争取国家旅游发展基金150万元,用于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码头建设。协调省交通运输厅,争取到400万元用于鄱阳县乡村公路建设。协调华能集团支持鄱阳县团林乡旅游用电改造。组织开展“神游鄱阳湖,扶贫献爱心”活动,有8批次1900余名高校学子和万名游客参与活动。帮助鄱阳县编制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规划,规划建设一批鄱阳湖美食体验示范村、文化体验示范村、休闲度假示范村。

  “推进贫困地区红色旅游扶贫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力促国家旅游局出台实施意见,并编制《吉安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规划》,拟订赣州、吉安《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方案》。省旅游局还认真做好兴国县旅游扶贫和对口支援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新村建设工作。

  (万晶)

  风景名胜区

  “概况”全省有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仙女湖、三百山、梅岭--滕王阁、龟峰、云居山--柘林湖、高岭--瑶里、武功山、灵山、神龙源、大茅山等1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2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总面积525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3.2%。庐山、三清山、龙虎山和龟峰等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全省共设立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39个,风景名胜区从业人员4.80万人。2012年,新增神龙源、大茅山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启动龙南小武当、上栗杨岐山等省级风景名胜区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工作。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报批工作成绩显著”2012年,省政府批复聂都、小武当、陡水湖、灵岩洞、汉仙岩、白水仙--泉江、秦山、洞山等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批复数量最多年份。启动麻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进一步规范省级风景名胜区管理”5月,省住建厅下发《关于明确设区市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工作范围的通知》,对设区市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并提出要求,充分调动设区市主管部门的积极性。按照规范省级非行政许可审批要求,结合风景名胜区实际,制定省级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审批流程,完善规划审查报批程序。

  “推进品牌提升工作”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万年神农源、德兴大茅山等2处省风景名胜区晋升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升至14处,数量位列全国第三。上栗县杨歧山、龙南县小武当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工作进展顺利。龙南县小武当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材料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杨岐山风景名胜区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征求省直部门意见,正在稳步推进。

  “6处景区申报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年内,省旅游局对广丰县铜钹山、横峰县葛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横峰县岑山、乐安县流坑古村、南丰县潭湖、石城县通天寨等6处申报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景区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并上报省政府待批。

  (李小龙)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