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四章 工业

  本栏编辑 李荣根

  综述

  2012年,面对工业产品价格下降、市场不振、融资困难等不利形势,全省工信系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实施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推进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加强工业发展后劲,推进“两化”(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千方百计促生产、保增长,全省工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部分指标逆势进位。

  工业总量增速明显。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885.2亿元,列全国第十九位,较上年前进2位;增长14.7%,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

  工业效益增幅明显。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129.8亿元,列全国第十九位,较上年前进1位;增长17.4%,列全国第四位、中部第一位;其中利润增幅列全国第三位、中部第一位。

  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万亿元。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万亿元,达到22267.6亿元,增长18.5%,增幅列全国第四位、中部第一位。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年初,省政府印发《关于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作的指导意见》,安排了8项合作对接活动,调动了各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热情和积极性。促成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省政府签署《关于支持推进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6个方面的合作重点,共同推进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12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达到10345.3亿元,增长15.5%。其中,半导体照明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9.4%,绿色食品增长33.3%,航空制造增长28.4%,生物及新医药增长23.1%。

  工业投资增幅和产销衔接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工业投资完成6631亿元,增长28.8%,高于全国平均增幅8.8个百分点,绝对额及增幅均列全国第八位;工业投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8.2%,列全国第一位。全省工业产品销售率99.3%,高于全国平均1.3个百分点,提高0.3个百分点。

  工业园区支撑作用明显。全省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2万亿元,增长16.5%。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园区13个、总数达到59个。新增萍乡经开区、上饶经开区过500亿元,过500亿元园区达到5个,南昌高新区达到902.1亿元,南昌经开区603亿元。

  优势产业支撑作用明显。有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达到5085.2亿元,列全国第一,增长19.8%;石化产业突破2000亿元,达到2060亿元,增长20.2%;纺织、食品产业分别增长31.2%和30.7%;建材产业突破千亿元大关,全省过千亿产业增加到6个。

  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江铜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4.8%,达1690.7亿元,跃居世界铜行业第二大企业,有望跨入世界500强行列;煤炭集团、江锂科技、赛龙通信增长30%以上,九江石化、江钨控股、正邦科技、凤凰光学增长20%以上。景焦化、江锂科技突破百亿元,百亿企业总数达到15个。

  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强化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力度。省政府召开三次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协调推进会,专题推进15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解决了省级建设用地指标1686.67公顷,协调了环评、供电、融资等各项问题,加强重大项目的跟踪落实。分类编制了项目目录,定期对项目的推进情况进行调度汇总,对进展缓慢的项目要求说明具体原因和完成期限,强化了各地加快推进工作的倒逼压力。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项目进行督查,推动重大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尽快发挥效用;推进重大项目改造提升。共争取国家专项扶持资金4.69亿元,支持了115个项目,进一步提升了重大项目的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2012年,全省实施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1380个,总投资6630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75个。

  资源能源综合利用效果显著。加强对全省工业企业资源节约、环境利用的依法行政。争取工信部首次为单个省份出台《关于加快推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领域清洁生产的指导意见》,编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加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步伐。利用4500万元省级节能专项资金支持了63个重点节能技改项目。争取省财政设立了1000万元清洁生产专项资金;严格落实工业企业节能降耗的目标任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共为91户工业企业争取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47亿元,申报中央财政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3.02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全面完成工业三年强攻目标任务。

  “两化”融合步伐加快。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做好重点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的前期准备,完成了80家重点企业相关数据的采集处理,为后续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加强电子政务管理,开展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15个试点县相关工作进展顺利,其中4个国家试点县已完成县级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及县级信息资源中心建设。调度推进全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活动,全省各级部门共开展在线访谈200余次。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协调,开展重点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行动,对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医保、供水供气等重点信息系统和11个设区市、63个省直单位政府网站进行了检查,发现并解决了一批安全漏洞,降低了信息安全风险。做好无线电管理服务,开展全省范围内的无线电台站核查工作,共撤销台站4074台部,封存4828台部,收回频率72个。保障民航、铁路、防汛等重要部门的无线电通信安全,清理了608部非法占用铁路频率的基站,及时排除了10余次民航地空通信干扰,得到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

  (省工信委编辑室)

  煤炭工业

  “概况”2012年,江西省煤矿原煤产量2690万吨,发生事故11起,死亡30人,原煤百万吨死亡率1.11.其中市县属和乡镇煤矿安全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共发生事故7起,死亡11人,继续杜绝了重特大事故,原煤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60,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原煤百万吨死亡率同比分别下降63%、65%和62.2%,原煤百万吨死亡率首次降至1以下。2012年,实现煤矿生产零死亡的设区市由2011年的1个增加至萍乡、吉安、新余、九江4个,占50%,县(市、区)由2011年的27个增加至36个,占85.7%。江西省煤矿安全费用共提取4.59亿元,吨煤平均提取17.08元,分别比上年提高0.81亿元和3.61元。2012年淘汰52处矿井,淘汰落后产能114万吨,超额完成了国家给江西省下达的2012年煤炭行业淘汰50处矿井,淘汰落后产能109万吨的计划目标。

  夯实煤炭行业发展基础,煤矿改扩建工程取得进展。江西省3处已通过行政审批手续的4改9矿井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已有1处通过现场验收。229处通过预核准的矿井改扩建项目行政审批工作已基本完成,205处取得矿井改扩建项目核准批复,194处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审查,148处经批准开工建设,集中进入到项目施工建设阶段。为简化煤矿改扩建项目竣工验收程序,加快整体工作进度,明确了预核准矿井改扩建项目的竣工验收由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或省煤炭集团公司组织进行,对验收程序、验收内容、验收标准、验收文本格式等提出了统一要求。各地加强对项目建设期间的安全监管,严格开工审批,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行为,督促建设单位按要求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落实安全措施,确保项目按批准的初步设计实施建设,确保项目建设期间的安全。

  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在开展多次调研活动,反复征求产煤市、县和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江西省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起草工作,由省政府办公厅于3月30日印发执行。4月,召开各产煤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监管)单位负责人会议,传达文件精神,研究和部署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在9月和10月召开的两次全省煤炭行业管理(监管)工作座谈会上,通报了工作进展情况,明确了相关工作要求。各产煤设区市政府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工作职责。宜春、上饶、吉安、萍乡、九江等市已编制《矿区兼并重组规划》,进入到煤矿兼并重组具体事项的协商推进阶段,部分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已基本完成。

  推进煤矿质量标准化工作。江西省煤炭行业按照八项结合和三项推进(即与隐患排查治理、瓦斯治理、煤矿整顿关闭、煤矿技术改造、矿容矿貌整治、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矿井采掘方案审查和实施、班组安全建设相结合;结合质量标准化工作推进矿井技术改造、采煤方法和支护方式改革、机电设备升级改造)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执行《江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严格现场考核。江西省达标矿井由上年的295处增至312处。其中,省一级达标矿井由上年的0处增至5处;省二级达标矿井由上年的47处增至106处。

  狠抓煤炭行业培训教育。2012年,举办矿长资格初训、复训班9期,对574名现任煤矿矿长进行了再培训,培训拟任矿长人员150人,认定119人矿长资格。举办煤矿技术负责人上岗培训班6期,培训技术负责人425人。举办煤矿机电矿长上岗培训班6期,培训机电矿长397人。开展市县属煤矿和乡镇煤矿专职安管员培(复)训,江西省参训人员达2200人。开展煤矿生产矿长上岗培训班4期,培训生产矿长363人。省内涉煤院校共招收煤炭主体专业大中专生755人,其中省内煤矿企业定向培养煤炭主体专业中专生450人。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争取到政府化解高校银行债务资金8140万元,新校园建设资金得到落实,各项工程建设正有序推进。

  加大行业重点监管力度,抓好煤炭生产许可监管。完成煤炭生产许可网上审批系统、电子监察系统和煤炭生产监管信息系统三项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工作。抓好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煤炭生产许可证变更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延续三项审查,强化煤炭生产许可监管。对各地上报的275处矿井年检资料进行了全面细致审查,已有170余处矿井通过了2012年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11处矿井办理了煤炭生产许可证变更,45处矿井办理了煤炭生产许可证延续。

  进一步规范煤炭经营监管。为营造江西省诚信、和谐的煤炭市场环境,推进江西省煤炭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江西省煤炭生产经营企业诚信经营煤炭,取得较好成效。2012年,全省煤炭经营企业经营煤炭4000多万吨,其中,进口煤炭200多万吨,为江西省煤炭稳定供应作出了贡献。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煤炭经营企业布局规划、资格准入审查、企业全面检查等事项。严把准入关,依法办理煤炭经营资格证新办、变更、延续等事项。开展煤炭经营企业全面检查工作,对经营企业2012年度经营情况及资格条件变化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召开《煤炭经营资格证登记内容变更管理办法》审定会,山西、山东、湖南、黑龙江、甘肃、福建等6省煤炭经营监管部门的专家出席了会议,形成了《煤炭经营资格证登记内容变更管理办法》的报批稿,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完成了课题研究工作,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高度肯定。

  切实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围绕落实煤矿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继续严格执行“三个严禁”,着力源头治理。全力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提高煤矿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全省有41处煤矿建成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严格落实煤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严格控制矿井单班最大下井人数,强化井下现场管理。

  开展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活动。围绕“防治水制度制定及机构人员配备、防治水基础资料编制、探放水制度落实、井下防治水措施落实、地面防治水措施落实、水害应急救援措施落实以及日常检查中所发现的防治水方面隐患整改情况”等内容,开展水害隐患排查,始终把查清矿井老空积水情况、导水断层分布情况和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作为工作重点,加强矿井采掘工作面的探放水。2012年,江西省没有煤矿发生水害事故。

  开展重要敏感时期的安全检查。针对元旦、春节、“两会”“五一”、中秋、国庆和党的十八等重要敏感时期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特殊性,均提前发出通知,部署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其间,煤矿企业组织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排查治理隐患;各级煤炭行业管理(监管)部门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或督查,确保了煤矿安全形势平稳。各级煤炭行业管理(监管)部门强化复产验收工作责任,严格复产验收程序和标准,组织停产检修的所有矿井,制定复产工作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全面排查治理隐患,确保有序复产、安全复产。2012年,煤矿复产验收期间,市县属和乡镇煤矿没有发生事故。全省各级煤炭行业管理(监管)部门参加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检查达2.4万人次,检查煤矿7375矿次,查出各类隐患3.12万条,下达执法文书5439份,责令506矿次和384个采掘工作面停产整改。

  “开展煤矿生产隐患排查治理”4~10月,组织对市县属和乡镇煤矿存在的非法违法生产建设、违章作业、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和严厉打击的集中行动。11月,开展“回头看”活动。通过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了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了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管职责,夯实了矿井安全基础,大幅减少了事故发生,维护了矿区社会稳定。

  (吴妍)

  电力工业

  “概况”2012年,江西电力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电力行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电源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电源结构不断改善;电网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500千伏环网进一步加强;全省发电量保持平稳,用电负荷再创新高;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稳有序,全网没有错峰限电;节能减排工作有序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电力行业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

  电力投资。2012年,江西电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部分)为144.21亿元,其中:电源建设投资约54.68亿元;电网建设投资约89.53亿元。

  电力供应能力。电源方面:截至2012年底,江西省全口径发电总装机容量1936.73万千瓦,增长7.24%。其中,火电1494.59万千瓦,增长8.18%;水电420.49万千瓦,增长2.37%;风电20.1万千瓦,增长50.56%;太阳能1.56万千瓦,增长113.70%。全省共有统调发电厂29座,其中火电厂12座,水电厂14座,风电场3座。统调装机容量1533万千瓦,增加115千瓦。其中,火电装机1384万千瓦,增加100万千瓦;水电装机137万千瓦,增加8万千瓦;风电装机12万千瓦,增加7万千瓦。2012年,建成投运的机组主要有九江“上大压小”第一台66万千瓦机组、贵溪“上大压小”第二台64万千瓦机组和石虎塘水电4台2万千瓦机组,关停九江电厂20万千瓦机组1台和分宜电厂10万千瓦机组1台。电网方面:截至2012年底,江西省有公用110千伏及以上线路23736千米,变电容量6407.69万千伏安,增长7.8%和9.3%。其中:500千伏线路40条,长度3407千米,增长15.1%;220千伏线路323条,长度8735千米,增长7.8%;110千伏线路736条,长度11594千米,增长5.8%。500千伏变电站14座,500千伏开关站1座,500千伏主变32台,主变容量1750万千伏安,增长9.38%;220千伏主变178台,主变容量2619万千伏安,增长10.09%。110千伏主变607台,主变容量2038.69万千伏安,增长9%。2012年,建成投运的项目主要有赣州南、贵溪电厂接入线路2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线路长度249.2千米,变电容量150万千伏安。投产全南五光、黎川新城、九江彭泽、南广等18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线路长度762.4千米,变电容量237万千伏安。投产吉安城中、上饶回垄、赣州站北、南昌象湖等37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线路长度565.95千米,变电容量172.15万千伏安。

  电力生产。2012年,江西省全口径发电量759.59亿千瓦小时,增长2.33%。其中水电发电量146.36亿千瓦小时,增长99.38%;火电发电量609.96亿千瓦小时,下降8.51%;风电发电量3.19亿千瓦小时,增长47.00%;太阳能发电756万千瓦小时,增长107.12%。2012年,统调发电量614.52亿千瓦小时,下降5.37%。其中统调水电发电量41.68亿千瓦小时,增长102.43%;统调火电发电量571.35亿千瓦小时,下降9.11%;统调风电发电1.49亿千瓦小时,增长598.08%。全省统调水电机组平均发电3167小时,增加1571小时;统调火电机组平均发电4603小时,减少423小时。

  电力消费。2012年,江西省电网供电量807.9亿千瓦小时,增长6.54%;售电量728.2亿千瓦小时,增长3.39%。全省全年省外购电量合计110.2亿千瓦小时,增长17.5%,其中:购三峡69.92亿千瓦小时,增长33%;购葛洲坝6.71亿千瓦小时,同比持平;购特高压19.54亿千瓦小时,增长76%;购西北电网11.68亿千瓦小时,下降10%。全年累计外送电量2.45亿千瓦小时,增长276%。

  电力行业经济效益。在电价上调以及煤价大幅下降的双重因素推动下,2012年江西省火电企业经营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井冈山电厂等5家火电企业扭亏为盈。

  在赣电力企业。江西电力公司系国家电网公司全资子公司,担负江西电网的建设、管理和运营职责,下属地市级供电公司12家,控股、全资县级供电公司96家,服务客户1406万户。截至2012年底,已经在赣成立分公司的发电集团有两家,分别是华能集团和大唐集团。成立子公司的发电集团有两家,分别是中电投集团和国电集团。华电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和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在赣分别设立了筹备处和代表处。中电投集团和中核集团分别成立了中电投江西核电有限公司(彭泽核电)和中核江西核电公司筹备处(万安核电)。神华国华在赣成立了神华国华九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国电集团控股电厂容量477.3万千瓦,中电投集团控股电厂容量548.11万千瓦,华能集团控股电厂容量262万千瓦,大唐集团控股电厂容量44万千瓦,省投资集团公司控股电厂容量150万千瓦,其他51.2万千瓦。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2012年,全省电力生产及输送环节能源利用效率继续提高,供电煤耗、线损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2年统调电厂供电煤耗为320克/千瓦小时,降低4.97克/千瓦小时;电网全网综合线损率7.06%,降低了0.45个百分点。截至2012底,全省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达到1320万千瓦(除九江20万机组一台和新余22万机组两台外,其余机组均为脱硫机组),占统调火电机组总容量的95.38%;脱硝机组共9台(新昌2台、贵溪2台、景德镇2台、井冈山2台、九江1台),总装机容量达到598万千瓦,占统调火电机组总容量的43.21%。

  (钟彦)

  钢铁工业

  “概况”2012年,欧债危机继续蔓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供需矛盾持续升级,尤其国内钢材价格一度跌至1994年水平,国内钢铁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进入了历史罕见的“严冬期”。江西钢铁行业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危机,攻坚克难,奋力拼搏,通过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精细化管理,开展对标挖潜,狠抓节能降耗和资金管理,保持了钢铁行业相对平稳的运行态势,促进了全省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2年,江西省钢铁工业约占全省工业总量的7%,全行业形成了“336”的发展格局,即新钢、萍钢和方大特钢三大重点企业、九江新型钢铁、新余良山特钢、萍乡安源金属新材料三个精品基地以及家电、造船、压力容器、机械装备、金属制品、输变电电机等六大产业链,并拥有一批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的优势产品。全行业有211家企业(铁矿采选企业96家、钢铁冶炼企业18家、压延加工企业84家、铁合金企业6家、焦化企业7家),其中新钢、萍钢、方大特钢在全省工业企业中分列第三位、第四位、第十位。

  全年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74.03亿元,增长6.13%;实现工业增加值154.93亿元,下降10.61%;实现利税总额61.48亿元,下降14.51%;其中利润总额16.77亿元,下降59.20%。

  全年累计产生铁、粗钢、成品钢材分别为2027万吨、2140.9万吨和2368.9万吨,分别增长5.1%、2.7%和2.2%。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两番。2012年,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74.0亿元,利税61.5亿元,利润16.8亿元,工业增加值154.9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4.22倍、2.42倍、1.99倍和1.87倍。

  主要产品产量继续“进位赶超”。2012年,全省粗钢产量2140.9万吨,增长2.7%,产量在全国排位进入了全国前三分之一方阵,位居全国第九位,比2008年前移三位,在中部地区排第五位,比2008年前移一位。

  盈利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钢价下跌严重,2012年全行业盈利水平大幅下降,12个月当中有4个月为亏损状态,但江西省钢铁行业总体盈利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441.1亿元,下降4.31%;实现利润15.81亿元,下降98.22%,销售利润率为0.04%。江西省钢铁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74.03亿元,增长6.13%,实现利润总额16.77亿元,下降59.20%,销售利润率为1.07%。

  钢材价格低位波动。2012年,江西省钢材价格整体呈现下行趋势,仅在2月末至4月初、9月末至10月末呈现两次短暂反弹后又继续回落。截至12月31日,江西省直径6.5毫米高线价格为3680元/吨,比1月初下降720元/吨;直径16~25毫米二级螺纹钢HRB335价格为3780元/吨,比1月初下降520元/吨。

  主要产品出口出现分化。2012年,江西省钢材出口情况较好,出口数量达到92.19万吨,增长14.93%,出口值达6.52亿美元,增长2.77%;铁合金出口下降幅度较大,出口数量为4064吨,下降44.77%,出口值为3.01亿美元,下降50.13%。

  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高。2012年,江西省优势产品继续保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方大特钢的弹簧扁钢国内的市场占有率51.3%,位居全国第一;新钢公司锅炉容器板国内市场占有率19.3%,位居全国第二;船用钢板国内市场占有率11.3%,位居全国第三;钢绞线制品、核电板、舰艇板、高层建筑用板、耐磨板、桥梁板等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也都在前列。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全省钢铁行业始终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充分利用余压、富余煤气、蒸汽等能源发电,企业自发电量从无到有,自发电比例不断提高,重点钢铁企业均实现了“负能炼钢”,全行业循环经济发展位居全国前列。2012年,全省重点钢企自发电量达到26.62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24.68%,是2005年11.2倍,已占到重点钢企总用电量1/3的比例,为企业创效约达13.31亿元,约可节约标准煤达325万吨、减少温室气体CO2排放量350万吨。

  “继续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江西省为了做强龙头企业,落实国家有关产业政策,促进企业的联合兼并重组,规模前三家重点钢企均进行了重组:萍乡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了九江钢厂;洪都钢厂和乌石山铁矿并入新钢成立新钢集团有限公司;辽宁方大集团继2009年10月成功重组南钢成立方大特钢后,2012年11月又正式入主江西省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萍钢。2012年,新钢、萍钢、方大特钢这三家重点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省的比重已达到98%,产业集中度处在全国前列。

  (省工信委编辑室)

  有色金属工业

  “概况”2012年,全省有633家规模以上企业,从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来看,铜、钨、稀土三大产业约占全省有色金属产业的八成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产品产量持续增长,绝大部分产品产量增长,少数产品产量下降:铜精矿产加工量31.7万吨,增长9.9%;钨精矿折合量4.6万吨,增长5.4%;铅精矿7.7万吨,增长1.8%;锌精矿7.4万吨,增长17.1%;锡精矿4436吨,下降6.1%;钼精矿折合量6965吨,增长2.0%。10种有色金属产品产量145.3万吨,增长17.1%。其中,电铜116.4万吨,增长13.7%;铅15.3万吨,增长14.9%;锌7.6万吨,增长82.4%;镍3.7万吨,增长48.9%;锡1.44万吨,增长43.8%;锑品9865吨,增长12.5%。生产铜加工材208.9万吨,增长24.5%。生产铝加工材24.4万吨,增长33.3%。全省白银产量758吨,下降27.2%。

  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85.2亿元,增长19.8%;工业增加值841.9亿元,增长16.7%;均创历史新高。主营业务收入列全国第一,占全省工业总量的25%。全年实现利税总额390.9亿元,下降0.9%;其中利润总额235.9亿元,下降6.7%;税金155亿元,增长9.3%。

  一批重点骨干项目有序推进。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德国世泰科公司合资的3万吨/年钨综合冶炼加工项目,8月14日开工奠基,为中国钨工业后端应用产品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深加工1000吨纳米合金永磁晶片工程,产品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权威测试各项指标超过国家“十二五”攻关指标,填补了国内空白。与中冶金吉矿业开发公司签订《氢氧化镍钴购销协议》,落实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红土镍矿原料,安义镍钴项目基本具备开工条件。靖安度假村温泉项目于9月16日破土动工。

  高新技术及后端应用产品所占比重提高。着力调整产品结构,产业链高端、后端应用产品占比逐年上升,迈出传统企业向高新技术型企业转型的重要步伐。江西理工大学、赣州稀土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为江西稀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稀土产业链不断延伸,稀土永磁电机、稀土节能灯及稀土陶瓷等应用产品生产渐成规模,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磁性材料产能达到全国20%左右,稀土锆陶瓷均占全国50%左右。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技术、冶炼分离、金属冶炼技术水平先进。稀土氧化物、金属、中重稀土合金、稀土铸铁等产品质量居全国前列。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公司数控涂层刀片项目一期500万片生产线投产后,生产合格产品340万片,增长267.82%,继续推进二期1000万片项目。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株洲博大公司技改扩能,新产品单晶碳化钨产量、效益都有提高,生产硬面材料587吨,增长15%,主攻外销,实现销售收入1.56亿元,增长9.79%,在行业普遍减利的情况下,实现利润550万元。

  联手国内国际资源、资金、技术和贸易市场。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与钨冶炼世界领先企业世泰科公司的合资合作,把钨深加工技术引向世界一流水平。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并购广西龙华矿业公司55%民营股权,掌控了7个探矿权范围内的稀有金属资源。与上海民营企业合作,进军稀土高端产品领域,填补国内空白。探明储量266万吨、远景储量600万吨的喀麦隆钴镍锰项目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即将签约。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与中冶金吉矿业开发公司战略合作,为共同开发巴布亚新几内亚镍钴资源,发展海外镍钴产业开辟了新途径。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推进同柬埔寨高棉资源集团的战略合作,合资开发东南亚稀有金属资源的工作已经实质性开展。有色企业与金融机构沟通,提高授信额度,打通融资渠道,与建行江西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科研和技改在高端发展、绿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2012年,江西省赣州研究所全年新增科研项目46项。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科技论文12篇,全年获得专利授权4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通过鉴定验收科研项目6项,获得科技奖项8项。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公司申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获得通过,成为全省稀土稀有金属领域首家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单位。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2012年下达科技创新计划45项,下拨资金22.5万元。集团承担国家科技项目5项,省级科技项目4项,完成省级项目鉴定、验收7项,列入省新产品计划项目5项;获国家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项;由集团公司牵头组建的江西省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团队完成江西稀土产业技术路线图编制任务。“超细晶硬质合金及数控涂层刀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列入国家2012年稀土稀有金属新材料重大专项,“无氨氮排放-水系闭路循环稀土洁净萃取分离技术集成”列入国家十二五“863”项目。赣州江钨新型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制订的《电工用火法精炼再生铜线坯行业标准》于11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并参与国家标准修订。江西浩运公司重点推进新型储氢合金粉、钐钴合金粉、钕铁硼等新产品的研发,所制订的《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用贮氢合金粉地方标准》发布实施。江西省多家单位参与制定的稀土产品国家标准全部通过确认。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2012年内共申请专利132项,其中发明专利73项;获专利授权65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江西江锂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红土矿镍镁硅铁综合循环利用项目,形成镍、锂、硫酸等产业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相结合的创新型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工业废渣综合利用、工业废水“零排放”、废气达标排放,走出了一条具有“江锂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稀土深加工1000吨纳米合金永磁晶片工程成功试产”江西江钨稀有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稀土1000吨纳米合金永磁晶片工程,3月23日开工建设,9月26日开始设备安装与调试,10月21日成功试产,项目一期已经完成,预计年产1000吨,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项目二期计划在2013年建成,年产可达2000吨。产品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权威测试各项指标超过国家“十二五”攻关指标,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幅提升了江西省在稀土产业精深加工领域的地位,改变了中国稀土新材料产业发展格局。

  (省工信委编辑室)

  机械工业

  “概况”2012年,受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影响,江西省机械工业工业增加值、总产值、主营收入、利税、出口交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6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呈下滑态势,凸显了行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紧迫性。进入下半年后,随着国家稳增长政策措施逐步到位,江西省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趋势,重点产品和重点行业运行平稳,产业基地快速发展,机械行业整体平稳较快发展,全年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2012年,江西省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有981家,从业人员30.20万人,机械产品8000余种。规模以上机械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32.35亿元,增长15.65%,工业销售产值2926.46亿元,增长16.16%,产销率99.80%,高于2011年产销率和2012年全国机械工业产销率,完成出口交货值210.37亿元,增长18.17%,出口增速下降26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近10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主营收入和利税总额三大指标继续稳定增长,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821.05亿元,增长15.65%;实现主营收入3008.28亿元,首次突破3000亿元,增长17.25%;实现利税298.41亿元,增长20.88%;实现利润203.00亿元,增长22.1%。工业增加值、主营收入和利税总额占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主营收入和利税总额的比重为16.81%、13.51%和14.01%,占比略有下降。全年机械工业企业用电51.50亿千瓦小时,增加15.57%。

  各分行业增速保持同比增长。2012年,机械行业各分行业增速有快有慢,总体发展稳定,均保持了同比增长。与民生、消费关系更为密切、产品相对“轻”“小”的子行业文化办公设备制造行业和农机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增速分别达到92.85%和69.33%;而与基建、能源关系比较密切、产品相对“重”“大”的分行业汽车、石化通用机械、工程机械、仪器仪表等,则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产值增速超过10%。

  重点行业运行平稳。2012年,两大重点分行业汽车行业和电工电器行业的工业增加值、主营收入、利税总额之和占行业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为全行业的重要支柱。电工电器行业首次实现主营收入突破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主营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为286.42亿元、1040.32亿元、84.50亿元,增长15.82%、19.91%和40.23%;汽车行业工业增加值、主营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为188.76亿元、716.94亿元、84.42亿元,增长10.41%、10.65%和5.51%,增速下滑较明显。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356.00亿元,占江西省工业的比重为35.53%,占江西省制造业的比重为39.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28.2%,增速下降6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2年,江西省机械行业有55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2012年有12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验收,6家企业技术中心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验收。截至2012年底,江西省机械行业有3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中泰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技术中心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年行业公告专利846项,其中发明专利227项,实用新型专利585项,外观设计专利34项。发表科技论文2796篇。14类25项产品被认定为江西省名牌产品,24件商标被新认定为江西省著名商标。

  “两大汽车生产企业产销量一升一降”2012年,江西省汽车行业生产汽车34.36万辆,下降0.88%。两大整车企业产销量一升一降。江铃汽车集团公司生产汽车21.77万辆,增长7.04%;销售汽车21.47万辆,增长2.30%;实现主营收入330.20亿元,上升6.14%;利润28.82亿元,下降2.59%。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汽车12.59万辆,下降12.13%;销售汽车13.02万辆,下降10.18%;实现主营收入43.93亿元,下降18.26%,亏损9739万元。

  “六个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良好”2012年,在已有的南昌小蓝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宜春经济开发区机电产业基地、芦溪县电瓷产业基地、崇仁县变电设备产业基地等4个省级产业基地基础上,新增抚州金巢汽车零部件和安福机电(液压件)两个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关联度较高的企业集群,机械(汽车)零部件、电瓷、变压器、液压元件等产业发展呈良好态势。

  小蓝经济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已投产企业60家,主导产品为汽车整车、汽车空调系统和其他汽车零部件。2012年生产汽车1.35万辆,汽车空调系统50万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3亿元,增长14.69%;实现利润2.97亿元,增长14.7%;上缴税金3.1亿元,增长2%。产业基地龙头企业有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江西新电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等。

  宜春经济开发区省级机电产业基地:已投产企业94家,主要产品为特种电机和石油钻采钻头。2012年生产特种电机185万千瓦和石油钻采钻头13000个,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实现利税4.2亿元。基地龙头企业有江西特种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飞龙钻头制造有限公司等。

  崇仁江西省变电设备产业基地:已投产企业46家,主要产品为变压器和互感器。2012年生产变压器4850万千伏安和互感器1.86万台。基地变电设备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0.6亿元,增长19.2%;利税总额1.63亿元,增长14.8%。产业基地龙头企业有江西变电设备有限公司、江西亚珀变电设备有限公司、江西赣电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明正变电设备有限公司等。

  芦溪电瓷产业基地:已投产企业140家,主导产品为线路绝缘子、电站电器用绝缘子、轨道交通用绝缘子。2012年生产20.5万吨线路绝缘子、15万吨电站电器用绝缘子、7.9万吨轨道交通用绝缘子。产业基地龙头企业有江西强联电瓷有限公司、萍乡市华为电瓷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萍乡高强电瓷集团、江西怡源绝缘子材料有限公司、萍乡华东出口电瓷厂、萍乡华通制造有限公司、萍乡市电瓷制造有限公司等。

  抚州金巢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已投产企业48家,规模以上企业31家。2012年生产汽车驱动桥38万套、减震器400万套、离合器280万套。产业基地龙头企业有江西江铃底盘有限公司、江西巨晟实业有限公司、江西捷奥实业有限公司和江西肯特实业有限公司等。

  安福机电(液压件)产业基地:已投产企业8家,主导产品为液压件和铸造件。产业基地龙头企业有江西省唯钢液压弹簧有限公司、中国勃展阀门制造有限公司等。

  (董雪辰 曾萌)

  国防工业

  “概况”2012年,江西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面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挑战,围绕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这个目标和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全省国防科技工业成绩显著提升,军工经济实现进一步增长,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完成,军民融合发展态势进一步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和谐安全局面进一步巩固。面对外需疲软和内需收缩的双重压力,全行业经济指标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全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0亿元,增长21%;实现营业收入500.2亿元,增长24.8%;实现利润21亿元,增长17%。

  省国防科工办被国防科工局评为绩效考核优秀单位。2012年,省国防科工办围绕国防科技工业总体工作部署,履行国防科工局赋予的各项职能,完成国防科工局委托的各项工作任务,科研生产稳步推进,军工经济实现了稳步增长,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如期完成,军工核心能力大幅提升,安全生产和安全保密稳定工作态势良好。在国防科工局首次组织的对地方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年度绩效考评中,被评为优秀单位,受到通报表彰。这已是省国防科工办连续第九年受到国防科工局(原国防科工委)通报表彰。

  “成立江西直升机投资管理公司”9月25日,江西直升机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景德镇正式挂牌成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航空产业发展,把航空产业列入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此次组建江西直升机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是适应国家宏观经济形势需要,把握低空领域放开政策机遇所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景德镇是中国直升机重要科研生产基地,已形成完整的研发生产体系,在产业聚集度、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研发能力等方面均有着强大优势。江西直升机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景德镇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江西省投资集团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计划总投资10亿元,其主要职能是扩大直升机产能,促进直升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直升机的研发、总装、零部件配套及国际合作等项目建设。

  ““江西制造”再次给力载人航天事业”6月16日18时37分21秒,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江西制造”再一次给力航天事业:江西星火有机硅厂生产的火箭高能推进剂将神舟九号送入太空,六三五四所研制的空间精密导电滑环是神舟九号的“中枢神经”,保证飞船神经通畅,江西联创微电子有限公司研制的场效应晶体管构成飞船的“神经细胞”,江西联创宏声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送话器、受话器传递神舟九号的“天外之音”,以及位于景德镇的中航工业直升机所研制的飞船上安全舒适的航天员座椅及航天员超重训练设备。

  “昌飞公司直升机产品首次打进南美市场”7月9日,首架CZ-11直升机从景德镇出发,经上海港发运阿根廷,昌飞公司直升机产品首次进入南美市场。CZ-11直升机是昌飞公司与中航技公司首次合作出口阿根廷的项目。双方于2月13日签订1架机的采购合同,并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产品的交付试飞。CZ-11直升机是昌飞公司交付国外的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直升机,实现了昌飞公司外贸机从无到有的零的突破。

  “武直-10在珠海航展首次亮相”11月11日,由中航工业直升机所和昌飞公司共同研制的武直-10在珠海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亮相,并作飞行表演。武直-10是中国“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新型军用武装直升机,它不仅填补了中国军队一直没有专用武装直升机的历史空白,也是继中国成功首飞歼-20战斗机之后,中国航空器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

  “省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月13日,省政府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省长鹿心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总经理马兴瑞出席协议签署仪式,副省长胡幼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张建恒代表双方在合作协议上签字。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重点推进五个方面的合作:推动有关企业在太阳能光伏、动力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开展多元化合作;充分发挥江西资源优势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强新材料领域的合作研发;共同发展“卫星数字发行”业务,协作建设行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合力推动“智慧江西建设”;支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通过兼并、收购、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江西产业结构的战略性重组;以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为核心,在南昌国家高新区共同打造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园。

  “省政府与中航科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6月21日,省政府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南昌举行。双方决定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推动双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共同发展。根据协议,双方将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合作:一是共同推动江西省“智慧城市”建设。中国航天科工将根据需求,协助江西省政府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二是共同支持产业项目发展。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牵引,共同推动基于北斗卫星的车联网系统在江西省各地、市的应用。建立起服务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的车辆监控监管平台,并向其他领域推广应用,服务于政府、企业与社会的发展。促进高技术科研成果融入江西地方经济与社会建设,支持江西有关单位承接中国航天科工军品配套研制生产任务。三是共同探索资本层面战略合作。不断探求产品和产业的契合点,通过并购重组、资本运作、市场融资等适当的模式拓展资本领域合作空间。四是探索建立人才交流机制。根据实际需求,江西省政府与中国航天科工为人才互换沟通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人才培养与交流。

  “成立全国首家地方军工文化产业公司”9月29日,江西东方神剑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南昌举行,标志着全国首家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军工文化产业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注册资金200万元,主要从事军工特色文化旅游、咨询、培训、服务,影视制作,大型演艺、展览、形象宣传策划,经营文化产品等业务。通过创办军工文化产业公司,有效聚合军工优势资源,发展军工文化产业,经营军工文化产品,创造一定经济效益,反哺军工文化建设,形成军工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杨章跃)

  轻工业

  “概况”轻工行业经济总量和效益较快增长。2012年,江西省轻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52亿元,增长26.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00亿元,增长29.3%,高于全省工业增速1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1.6个百分点;完成利税总额469亿元,增长34.5%,高于全国轻工平均增速23.4个百分点;完成总产值4356亿元,增长26.9%,在全国排第十三位,比2011年前移2位;完成出口交货值517亿元,增长30.8%,在全国排第八位。

  轻工重点行业生产和效益较快增长。食品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73.1亿元,增长3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20亿元,增长33%;完成利税总额151亿元,增长31%。陶瓷制品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2亿元,增长30.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9亿元,增长29.1%;实现利税总额86亿元,增长33.6%。皮革、毛皮、羽毛及制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7亿元,增长2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4亿元,增长28.8%;实现利税总额40亿元,增长48.4%。塑料制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27.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4亿元,增长29.7%;实现利税总额32亿元,增长46%。造纸及纸制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3亿元,增长17.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9亿元,增长20.6%;完成利税总额26亿元,增长17.2%。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9亿元,增长13.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7亿元,增长18.9%,实现利税总额22亿元,增长33.9%。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亿元,增长21.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9亿元,增24.6%;实现利税总额12亿元,增长29.6%。家具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22.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亿元,增长36.8%;实现利税总额10亿元,增长50.3%。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39.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3亿元,增长46.1%;实现利税总额8亿元,增长54.1%。

  轻工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白酒(折65度,商品量)完成产量15.7万千升,增长8.4%;啤酒完成产量115万千升,增长4.1%;软饮料237万吨,增长11%;精制茶完成产量5.5万吨,增长17%;塑料制品完成产量122万吨,增长62.3%;日用玻璃制品完成产量6832吨,增长7.8%;家具完成产量1370万件,增长47%,在全国排第八位;眼镜成镜(眼镜)5591万副,增长3%,在全国排第四位;房间空气调节器完成产量307万台,增长74%,在全国排第十位。

  新增3家省级轻工产业基地建设。按照“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着力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化程度高、集聚效应强的产业,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2012年,成功争取“井冈山市旅游产品产业基地”“余江县雕刻产业基地”“南城县株良镇校具加工产业基地”3个省级轻工产业基地挂牌。

  轻工生产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推进产业升级换代,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企业、科研院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2012年,全省轻工行业有1个科研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4个新产品获得“全省新产品奖”,38个产品获得“江西省著名商标”,4个家具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手联社系统进一步和谐稳定。围绕省委、省政府“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稳定”这一主题,做好全省手联社大集体企业未参保退休人员养老生活补助年审和提标工作。2012年全省手联社大集体企业未参保退休人员养老生活补助年审合格人数为35841人(不含已改办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8450人),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265元提高到285元。同时,全面开展遗漏人员清查工作,共增补了遗漏人员3358人。全省手联社系统共有4.81万人(含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8450人)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

  “全国第一个“中国金属家具产业基地”落户江西省”4月14日,中国金属家具产业基地新闻发布会暨颁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共同向樟树市颁发了“中国金属家具产业基地”牌。2012年,樟树市金属家具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产品份额已占到国内1/4以上,销售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产品已销往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地区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在南昌召开”10月25日,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在南昌国际展览中心开幕。副省长洪礼和、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程法光、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周郑生等出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代表中国工艺美术界的最高水平,这是首次在杭州市以外的地方举办。本届博览会规模进一步扩大,展出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展位数达1068个国际标准展位,吸引了来自国内外600多家展商参展。

  “2012中国国际造纸和装备博览会暨全国纸张订货交易会在南昌召开”11月6~8日,2012中国国际造纸和装备博览会暨全国纸张订货交易会在南昌召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钱桂敬出席开幕式。此次大会共吸引国内外100多家造纸及造纸相关产业的企业参展,与会人员近3万。博览会展示了制浆造纸、涂布加工纸和造纸行业科研成果。

  (付志伟)

  陶瓷工业

  “概况”2012年,江西省陶瓷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2亿元,增长30.6%;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9亿元,增长29.1%;实现利税总额86亿元,增长33.6%;实现利润总额62亿元,增长38%。其中,日用陶瓷制品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亿元,增长2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亿元,增长23.7%;实现利税总额12亿元,增长31.3%;实现利润总额7亿元,增长33.3%。特种陶瓷制品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2.5亿元,增长33.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6亿元,增长31.4%;实现利税总额73.6亿元,增长34.3%;实现利润总额55亿元,增长38.8%。

  “成立江西省陶瓷行业协会”6月28日,省陶瓷行业协会成立暨第一次会员大会在景德镇召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陶小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何天雄、省轻工行业办主任谢光华、景德镇市市长刘昌林共同为“江西省陶瓷行业协会”揭牌。会议表决通过了省陶瓷行业协会的章程、选举办法、理事单位和个人理事名单、组织机构、第一届协会负责人名单以及经费收支管理办法。省陶瓷行业协会是由省轻工行业办牵头,通过发起人的共同努力,并经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筹备工作历时两年完成。

  “举办2012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10月18日,2012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开幕式在景德镇市中国陶瓷博物馆广场举行。此次活动由商务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西省政府共同主办。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出席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省委书记苏荣、商务部原副部长沈觉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陶小年、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平共同启动开幕水晶球。省长鹿心社在开幕式上致辞,省领导黄跃金、赵智勇、洪礼和等出席开幕式。此次瓷博会共吸引参展企业700余家,海内外各层面采购商、贸易商4200余人。参展企业涵盖了中国各主要产瓷区和世界各主要产瓷国的知名陶瓷企业,展出品种涵盖了日用和艺术瓷、高技术陶瓷、工业陶瓷、电子陶瓷、建筑卫浴瓷以及陶瓷机械、原料、包装等辅助材料。

  “宋代龙窑试烧一次成功”由省陶瓷研究所海泰窑炉负责设计的宋代龙窑在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试烧一次成功,得到中外媒体的广泛报导和关注。景德镇已有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景德镇官窑集中了从元代至清代优秀的工匠和最好的原料,烧造出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瓷器。宋代龙窑烧制出的“青白瓷”是制瓷史上的一次创新,致使景德镇(时称昌南镇)在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成为世界制瓷中心,宋真宗因此赐名昌南镇为“景德镇”。2009年,景德镇修复清代镇窑并成功复烧,2010年和2011年又成功重建复烧明代葫芦窑和元代馒头窑,其中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均由省陶瓷研究所成功试烧,此次省陶瓷研究所又成功试烧宋代龙窑,为景德镇再现陶瓷千年历史文化、推动景德镇古窑博览区争创全国5A旅游景区作出了贡献。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美院艺术陶瓷馆”开馆”10月19日,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美院艺术陶瓷馆”开馆仪式暨“美院八学士”陶瓷艺术作品展开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陶小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何天雄、省轻工行业办主任谢光华、景德镇市市长刘昌林、副市长黄康明等领导出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张松茂、秦锡麟、王隆夫、刘远长、戴荣华、熊钢如、何叔水、徐庆庚、王怀俊、李菊生、冯杰、赖德全、宁勤征、饶晓晴等27名学院客座教授参加。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充分依托景德镇陶瓷文化资源,推进特色办学。2011年11月,江西陶瓷工艺美院投入了200多万改造“美院艺术陶瓷馆”,馆内收录了学院国家级、省级及中级以上职称教师的陶瓷作品,是景德镇“学院派”艺术陶瓷的重要窗口。2011年12月,由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发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兰国华,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祝正茂、朱辉球、程久发,省工艺美术大师胡景文,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彧、李青组成了“美院八学士”。他们在学院长期担任陶瓷艺术专业课程的专任教师,是学院陶瓷类专业教学名师、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在各自的专业研究领域卓有建树。

  “省陶瓷研究所研发成效显著”2012年,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创意基地”在省陶瓷研究所挂牌,向国内外客户提供具有江西特色的陶瓷文化创意产品。成立景德镇市少平艺术设计中心,增强了产品设计能力,为发展创意陶瓷奠定了基础。完成了创意陶瓷研发设计中心大楼10层主体工程,改善了创意陶瓷的研发设计、艺术创作、展示、培训条件。11月13日,通站路大师汇陶瓷旗舰店正式开业,为艺术瓷、创意陶瓷、高档日用品提供了展示平台。举办“瓷画留韵--书画与陶瓷创作”研讨会,组织参加深圳和天津“文博会”,进一步扩大了行业内影响力和竞争力。

  (付志伟)

  石化工业

  “概况”2012年,全省石化行业抵御欧州债务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冲击,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增长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原油加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化学工业生产、销售及效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全省石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两千亿,成为江西第二大千亿产业。全行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36亿元,增长20.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60亿元,增长20.2%;实现利税总额203亿元,增长15.8%。

  化学工业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力军。2012年,化学工业成为行业产销增长以及盈利的主力军。1~12月,全省化学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35亿元,占全行业的81%,增长18.2%;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702亿元,占全行业的82.6%,增长16%;实现利税159亿元,占全行业的78.3%,增长12.2%,其中利润116.2亿元,为全行业的1.1倍,增利13.2亿元。

  重点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列入统计范围的19种重点产品中,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的有13种,占68.4%;增幅在20%以上的有8种,占42.1%。其中,钛白粉5.13万吨,增长40.1%;硫酸289.8万吨,增长20.8%;原油加工量507.6万吨,增长17.6%。

  企业“四率”不断改善。2012年,石化行业着力引导企业一手抓经济效益,一手抓节能减排和节能降本,两手并重并举。全省石化重点企业“四率”水平不断改善。人均创利率、资金利润率及人均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较多的企业有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世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三美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的企业较多,江西世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由1.36吨标煤/万元下降至1.32吨标煤/万元,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由0.45吨标煤/万元下降至0.43吨标煤/万元。

  重点产品优势进一步突出。2012年,全省石化产品品种不断增多,产能逐渐提高,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加大,落后产品得到淘汰,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江西星火有机硅厂有机硅单体产能达到50万吨/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江西世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氯化亚砜产能5万吨/年,国内市场占有率20%;黑猫股份炭黑产能70万吨/年,国内市场占有率14%;昌九农科丙烯酰胺产能6.5万吨/年,国内市场占有率30%;江西天人生态有限公司真菌杀虫剂产能1800吨/年,产能居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在80%以上。

  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2012年,石化行业优化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壮大产业集群。九江石化产业、永修有机硅产业、乐平精细化工产业、樟树--新干盐化工产业、赣州氟化工产业、贵溪硫磷化工产业等六大产业板块特色鲜明,规模日趋壮大。2012年以上六大产业板经济总量约占全行业的60%,对行业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

  产品出口大幅下滑。受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2012年,全省石化行业产品出口出现大幅下滑。1~12月,全省石化行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162亿元,下降23.1%。其中,化学农药制造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6亿元,下降23.2%;林产化学品实现出口交货值2.01亿元,下降19%;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材料制造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3亿元,下降70%。

  重点企业平稳运行。2012年,中石化股份九江分公司受益于成品油价格上调及加强内部管理,经济效益大幅回升,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300亿元,达到318.15亿元,增长24.7%;实现利税40.3亿元,增长71%,其中利润亏损10.2亿元,减亏8.17亿元。重点企业江西天人生态化工有限公司各项经营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化,产品适销对路,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1亿元,增长4.5%;完成利税2.53亿元,增长7.2%,其中利润2.22亿元,增长19.4%。重点农药企业海利贵溪化工有限公司深挖内部潜力,抓住机遇,开拓市场,2012年经济效益明显提升,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17亿元,增长28.3%;实现利税3892万元,增长16.7%,其中利润3364万元,增长10.9%。

  “建设一批重大项目”2012年,江西石化行业引进和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项目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对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九江石化10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技术改造项目正在实施之中,将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江西星火有机硅厂投资80亿元的有机硅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有机硅单体产能达到50万吨/年,巩固了亚洲领先地位。卡博特蓝星(江西)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全球最大的气相白炭黑生产装置--年产1.5万吨气相白炭黑项目竣工投产。

  (省工信委编辑室)

  纺织工业

  “概况”2012年,在国内外棉价倒挂、外销市场低迷、生产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交叉影响下,江西省纺织行业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困难的时期。面对严峻形势,全行业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推动转型升级,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超额完成了年初预定目标,为全省“工业三年强攻”收官作出了贡献。全年全行业774户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现价)349亿元,增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