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章 医疗卫生

  本栏编辑 朱岳

  综述

  2012年,全省医疗机构3.95万个(包括村卫生室3.24万个),总床位数15.76万张,每千人口床位数3.54张。全省卫生技术人员17.9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数6.72万人,每千人口1.49人;注册护士数7.2万人,每千人口1.6人。

  新农合制度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全省参合农民3293.35万人、参合率达98.1%,人均筹资水平达29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5.12%。建立重大疾病保障机制,将20种大病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其中5种大病实现全免费治疗,其余15种在三级、二级医院住院补偿比例分别提高到70%和75%,卫生部在赣州召开全国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江西省工作经验。

  基层卫生运行新机制逐步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乡镇卫生院、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行政村卫生室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管理、经费补偿、激励分配、药品采购等机制逐步完善,乡村医生经费补助和养老生活补助政策基本落实。同改革前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分别上升26.7%、42.7%,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分别下降13.6%、11.5%。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新进展。在13个县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4所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试点顺利推进,累计让利患者近8000万元。推行十大医疗服务便民惠民措施,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好转。加大第三方医患纠纷调处工作力度,全省累计受理医疗纠纷4198件,调解成功率达91.3%。

  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惠及更多群众。建立重大疾病免费项目长效机制,启动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救治工作。全省累计完成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21.15万例、唇腭裂患者免费手术9126例,收治白血病患儿4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700例,1.03万尿毒症患者正接受免费血透,其中尿毒症免费血透救治被评为2012年全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医改新举措”。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0.46亿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为68.2%,管理高血压病人232.3万人、糖尿病人64.5万人、精神病人10.9万人。

  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统筹安排10.52亿元支持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增4个国家级重点临床专科。实施县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项目,江西省在首届全国卫生监督技能竞赛上获团体决赛二等奖。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新成绩。流感、手足口病、艾滋病、结核病等疾病疫情保持平稳,免疫规划预防接种率达95%以上。推进以传染源控制为策略的鄱阳湖血防示范区建设,范围由南岸片扩展至推广区,以机代牛、封洲禁牧的长效管理机制得到落实。5个县(市)卫生应急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完成洪涝灾害救灾防病工作。孕产妇死亡率降低至13.93/10万,婴儿死亡率降低至10.1‰。江西省首次获“宋庆龄儿科医学奖”。3个市(县)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复审,农村改厕、病媒生物防制、健康教育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人才科教和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新增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名,选拔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名,为乡镇卫生院免费招录培养本专科医科学生741名、招聘执业医师90名。转岗培训全科医生550名,新增住院医师临床培训基地65个。3个县通过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区县评审验收,10所三级中医医院通过国家新一轮等级评审,12个重点学科和19个中医专科专业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

  医疗服务和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推进“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民营医院“规范化服务”等活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更加规范,血液安全管理、优质护理服务、临床路径管理等工作得到加强。成立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开展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5.2万批次。推动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建设,第一批示范区创建达标率达91.67%。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基本药物抽验合格率为98.56%。开展打击无证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专项整治行动,全省取缔无证行医634户次,处罚案件436起。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等监督执法力度加强。推进农村重点污染区域专项医疗救治工作,调查登记暴露人员1.73万人,完成特异性检测4704人,免费治疗123人。

  其他卫生工作统筹协调推进。实施“卫生信息化千人培训计划”,启动省市县三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试点建设。开展干部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防止领导干部利益冲突活动,推进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建立“阳光医药”网上监察系统,并将部分高值医用耗材实行全省集中招标采购,卫生政风行风持续改善。

  (朱烈滨 马晓平)

  医政工作

  “概况”推进重大卫生民生工程。“光明微笑”工程及儿童两病免费救治进入常态管理。全省累计完成21.15万例白内障患者、9126例唇腭裂患者、440例白血病患儿及57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救治。全省免费救治血透患者1.03万例,公布4批220所定点医疗机构和151名从业医务人员。启动全省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免费救治工作。这是江西省开展的第六种重大疾病免费救治。

  强化医疗服务要素监管。印发《江西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20年)》,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审查330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情况,其中备案53家,现场核查22家,责令整改3家。印发《江西省医疗机构校验现场审查标准(试行)》,校验省直省管医疗机构20家。完成94家医疗机构48项二、三类医疗技术申报材料初审工作,新核准3所医院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认定91名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医师、103名美容主诊医师。验收与审核38家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组织实施2.7万人医师资格考试。发放医师资格证书7947人份,办理医师执业注册1.95万人及护士执业注册1.59万人。印发《江西省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严格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及广告审查,前置审核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22家,受理医疗广告申请63个,核发出证48个。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新增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省肿瘤医院临床护理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烧伤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开展医务人员临床技能大比武活动,开展医生、护士、病历、血液透析、输血科、病理技能训练与竞赛,在卫生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举办的首届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创新技能决赛中,江西省获“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创新技能大赛团体优胜奖”“全国女职工岗位创新技能大赛优胜奖”称号。加强93所县医院和72所乡镇卫生院血液透析室建设,提升7个设区市级急救中心院前急救能力建设。创建14家、培育10家省级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

  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开展“三好一满意”“医疗质量万里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等活动。制定《江西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试行)》,确定121个品种127个品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培训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人员1.5万人次。全省卫生系统志愿服务在册人数约2.1万人,年服务时间达40.8万小时。全省90家医院开展临床路径试点,23个试点专业141个病种入径患者3.51万人,完成路径治疗3.37万人。新增省级腹腔镜(普通外科)、皮肤病专业2个质量控制中心。开展血透室专项检查4批次,抽查80家医疗机构血透室。督查22所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开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专项评估,合格医院109家。

  “建设“阳光医药”网上监察系统”2012年,由省卫生厅牵头,率先在全国建设“阳光医药”网上监察系统,实现对药品招标、采购、配送、使用和回款的全程监察,并在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会议作经验交流。大力推行全省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双信封”带量采购、“一品二规格三剂型”制度,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全省医疗机构网上采购金额327.75亿元,让利130.2亿元,其中基本药物采购金额47.52亿元,让利28.25亿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金额20.66亿元,让利16.22亿元。

  “护理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2012年,印发《江西省实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办法》,实行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选择3所三级综合医院对口帮扶6所二级综合医院,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启动护理管理人员上岗培训,共举办6期护士长培训班,培训921人。全省248所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病房总数1114个,同比增长21.88%。三级医院中,27所医院100%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平均病房开展率达88.46%。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和省肿瘤医院腹外二科获全国第一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称号。

  “血液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省卫生厅对全省22家采供血机构进行执业验收,组织完成225名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上岗考试。在全省范围实施无偿献血费用“直报”工作,无偿献血相关人用血后直接在医院核报费用。2012年全省无偿献血33.26万人次,献血112.66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继续保持全部来自于无偿献血,临床合理用血水平进一步提高。

  (张峰)

  农村与妇幼卫生

  “概况”全省有乡(镇)卫生院1633所,其中,中心卫生院492所,一般卫生院1141所,床位3.5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7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万人,执业助理医师4594人,注册护士1.10万人。有村卫生室(所)3.06万所,乡村医生5.36万人。全省有各级妇幼保健机构114所(其中三级妇幼保健院8所、二级妇幼保健机构68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83个(其中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18个)。全省住院分娩率达99.6%。

  推进新农合制度建设。全省有96个县(市、区)开展新农合工作,参合农民3293.35万人,参合率98.10%。全省新农合基金总额121.94亿元,住院补偿封顶线由5万元提高到不低于6万元,并对县外住院费用实行保底补偿制度。全年累计补偿4079.92万人次,补助资金90.44亿元,实际住院补偿比为57.13%,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75.12%,统筹基金使用率为92.99%。全省参合农民一次性报账率达95.38%,获得万元以上补偿的参合农民8.98万人。继开展白内障、唇腭裂、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贫困尿毒症患者免费血透项目之后,又将贫困重症精神病患者免费救治纳入补偿范围。6月,启动农村居民重大疾病救治工作,将救治病种范围扩大到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乳腺癌、宫颈癌、肺癌等15类疾病。全省有64个统筹地区开展支付方式改革工作,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面和受益水平。

  继续开展第二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全省有239所乡镇卫生院开展口腔技术服务,有1166所乡镇卫生院建有HIS系统,有464所乡镇卫生院达到“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标准,乡镇卫生院住院病历合格率达92.18%,有1119名乡镇卫生院院长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公开竞聘,乡镇卫生院参合农民住院费用网上直报率达95.96%。实施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组织88所二级医疗机构的388名医务人员对口支援126个乡镇卫生院。2012年,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公有周转房试点工作,省财政安排2000万元补助资金,在全省89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公有周转房1000套。全省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2404.36万份,其中电子健康档案2363.48万份,电子建档率67%。村卫生室输液管理率83.38%,村卫生室处方合格率92.09%,有1.24万个行政村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落实妇幼深化医改任务。全省补助农村孕产妇47.2万名,免费发放叶酸41.7万人,免费宫颈癌检查74万人,免费乳腺癌检查4.2万人。落实妇幼保健关键措施。组织开展降消项目专家驻县蹲点,举办全省助产技术、新生儿复苏技术、婚前保健、孕妇学校等适宜技术培训,落实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推进危重孕产妇评审和新生儿死亡评审试点,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风险,母婴安全状况持续改善。落实出生缺陷防治措施。开展免费婚检试点、孕期妇女保健、产前遗传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试点县免费婚检率达90%,疾病检出率为20.15%,全省婚检率由2009年的5.12%上升到40.89%。落实妇幼卫生保障措施。开展县级产科急救中心、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儿童保健门诊等规范化建设活动。利用中央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专项补助经费,为全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和房屋维修改造,提高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

  累计建立规范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723.1万份,建档率达81%。为居民提供685.5万人次价值1亿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社区卫生机构和人员编制核定工作,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共核定编制4952名,新增编制2492名。公开选拔竞聘中心主任54名,占中心总数的33%,副主任49名。签订职工聘用合同4520人。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零差率销售。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制度,实现全科医师团队全覆盖。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部分必备设备,推广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适宜技术。

  “建立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机制”2012年,制定并建立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偿机制,通过购买服务、发放岗位补助、落实专项补助、实施一般诊疗费等措施,对乡村医生发放补助。建立老年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贴政策,对1.43万名老年乡村医生发放补助1114.23万元,是全国仅有的6个出台乡村医生养老补助政策的省份之一。6月,在全省选择20%的县(市、区)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通过开展乡村医生与农村居民签约服务,创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强化居民健康管理和促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引导更多居民在农村就诊。

  (汪海 奚忠 徐海港)

  疾病预防控制

  “概况”2012年,全省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20.11万例,死亡280人,报告发病率为447.98/10万,死亡率为0.62/10万。报告甲类传染病发病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为0.0045/10万。乙类传染病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他共报告发病9.25万例,死亡264人,报告发病率为206.10/10万,死亡率为0.59/10万,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比2011年下降0.93%、15.44%。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8.17%,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流行性出血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7.73%。丙类传染病中,除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他共报告发病10.86万例,死亡16人,报告发病率为241.87/10万,死亡率为0.04/10万,报告发病率比2011年上升24.02%,报告死亡率比2011年下降48.85%。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占报告发病总数的99.20%。报告死亡病例中,手足口病病例15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1人。与2011年相比,甲乙类传染病中的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分别上升7.05%、4.44%;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的报告发病率分别下降11.64%、4.73%。肠道传染病中,霍乱报告发病率上升,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未分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报告发病率下降;呼吸道传染病中,麻疹报告发病率上升,甲型H1N1流感、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下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中,布鲁氏菌病、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报告发病率上升,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报告发病率下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中,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和乙型肝炎报告发病率上升,淋病报告发病率下降。

  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全省设立218个艾滋病监测哨点,县(区)覆盖率达100%,哨点监测人数完成率为89.2%。开展重点人群筛查,共对3.41万名新入所被监管人员进行HIV抗体常规检测,检测任务完成率为79.4%。实施自愿咨询检测和医疗机构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策略。开展重点人群干预,全省开设14个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累计为5120名海洛因成瘾者提供维持治疗服务;针具交换月均覆盖1767名注射吸毒人员,任务完成率达117.8%;月均干预失足妇女达2.87万人,月干预覆盖率达98%;月均干预男男性行为者3599人,月干预覆盖率为94.4%;性病病人HIV抗体检测比例为68.2%。全省对2204例病人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符合抗病毒治疗标准的感染者及病人抗病毒治疗比例为86.7%。全年发现新涂阳肺结核病人1.74万例,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96.87%,超过国家要求的85%的治愈率。全省医疗机构病人转诊率95.98%,总体到位率94.96%。

  免疫规划工作。全省报告常规接种1143万剂次,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保持麻疹发病率在1/100万以下,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控制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流行。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安全服务年”、创建“群众满意门诊”等活动,做好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改造试点和全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维护工作。

  急性重点传染病防控。按监测方案要求完成流感、手足口病、霍乱、出血热、登革热等重点传染病的常规监测工作。妥善处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枫林校区群体性腹泻疫情、萍乡市某小学流感暴发疫情、抚州东乡县明德中英文学校呼吸道合胞病毒暴发疫情等十余起突发传染病疫情。积极防控手足口病,印发《江西省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2012年版)》,实行“村级随访、乡镇留观、县级救治、市级重症”的手足口病防治策略,实施科学报病。全年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重症病例418例,死亡15例,与2011年同期相比,重症病例数减少31.02%,死亡病例数减少48.28%。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在南昌市西湖区、新建县和宜春市靖安县开展省级及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对龙南、玉山、都昌、安义、贵溪、吉安和莲花七个县实施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县(市、区)64个,室外支持性环境建设77个,创建示范社区/单位/食堂/餐厅119个。在九江市武宁县开展食管癌/贲门癌早诊早治项目,完成1675例人员筛查。在赣州市章贡区和龙南县,宜春市上高县、靖安县及上饶市信州区与九江市武宁县开展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在南昌市西湖区启动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7月前完成结直肠镜筛查任务数1000例,发现病例数25例,早诊率92.0%,治疗率100%。逐步建立并完善居民慢性病监测系统。在赣州市章贡区、龙南县,宜春市上高县,南昌市东湖区和九江市武宁县开展流动人口慢病监测工作。开展居民死因监测与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实现全省实时网络监测报告。在武宁县开展全国伤害监测,在南昌市西湖区和新建县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管理评价。在横丰县、信州区、贵溪市、安义县、浮梁县等地推广以溺水为重点的农村儿童伤害综合性干预工作。开展减盐预防高血压活动,提高居民对科学用盐的认识。

  血吸虫病防治。推进鄱阳湖南岸片血防示范区建设,实施鄱阳湖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推广区项目。将示范区建设推广到西岸片6个县(市、区)7个乡镇72个行政村。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淘汰耕牛4321头,成立7个封洲禁牧管理办公室,完成14个村的基线调查,人群查病8.81万人次,人群化疗3.22万(人次),完成13个疾病监测点监测任务,查螺1.01亿平方米,灭螺1768.02万平方米,健康教育8.12万人次,家畜查病1.65万头,家畜治疗1.73万头。全省各县(市、区)完成查螺7.61亿平方米,药物灭螺1.18亿平方米,查病140万人次,人群化疗26.32万人次,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救治5344例。

  “颁布《江西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江西省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由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12年11月30日修订通过,当日颁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条例明确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专人负责封洲禁牧工作。违反条例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封洲禁牧区放牧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处以一定数额罚款。

  “启用渔船民定点检测管理信息系统”为加强渔船民管理工作,省血吸虫病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省卫生信息中心联合开发“渔船民定点检测管理信息系统”,于2012年8月正式上网运行。该信息系统覆盖全省鄱阳湖区域11个县(市、区)的20个渔船民血吸虫病定点检测点,对近5万名渔船民实行动态信息管理,通过该系统可现场查询血吸虫病防治的相关信息,提高血吸虫病防治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中央电视台就此专门到现场进行采访和报道。

  (万长湖 方继行)

  中医工作

  “概况”2012年,全省中医院门诊量达1118万人次,出院病人64万人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13个县级中医医院纳入医改工作方案、医改考核指标体系和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县级人民医院同步部署推进,与其他卫生工作同督导,争取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有关政策,确保中医药工作在医改中不缺位、有特色、见成效。

  加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组织全省有关医院申报2012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批准江西省2家医院3个专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其中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外科和洪都中医院骨伤科各获建设资金300万元。加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等3所医院脾胃科等7个专科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等9所医院的护理学等9个专科列为“十二五”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加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转重点专科建设,宜春市中医院毒蛇咬伤专病、萍乡市中医院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专病分别转为外科和内分泌科,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验收。此外,鹰潭市中医院2个重点专病、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1个重点专科和赣州市中医院1个重点专科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复审验收。

  加强农村中医药工作,开展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余江县、玉山县和黎川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加强社区中医药工作,督促南昌市西湖区开展全国社区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复核工作。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南昌市西湖区、景德镇市珠山区、九江市浔阳区已建立中医健康档案1万余份,并开展中医药健康干预,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能力建设项目。建立中医康复治疗大联盟制度,实施城市中医帮扶农村,技术协作、双向转诊、适宜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全省12个学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点。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等5家单位的10位老中医工作室成为名老中医工作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全省22位指导老师和44位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热敏灸重点研究室和运用“益气清毒”法治疗恶性肿瘤重点研究室通过国家局专家组验收,其中热敏灸重点研究室的成果获国家局专家组高度评价。组织完成10名全国第二批优秀人才研修项目结业考核,20名入选全国第三批优秀研修人才项目。举办2012年度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理论培训班和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班,全省11个设区市100名学员参加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120名学员参加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完成2012年度厅级中医药科研课题有关工作,5项重点课题、185项普通课题获准开研。

  “推进新一轮中医医院评审”2012年,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及中医医院评审有关要求,省卫生厅举办三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评审核心指标、评审标准和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等评审培训班,组建省级三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库,组织专家到外省学习经验。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九江市中医医院、景德镇市中医医院、萍乡市中医院、新余市中医院、鹰潭市中医院、赣州市中医院、宜春市中医院等8所市级以上中医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都昌县中医院、泰和县中医院2所县级中医医院被评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通过迎评创建,医院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均得到较大提高。

  “开展中医养生预防保健试点”1月,新余市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准入试点地区,按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基本标准》,开展对辖区内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的硬件建设、专业人员情况、开展服务项目情况等全面调查摸底,掌握全市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基本情况;制定《新余市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准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试点工作进行部署和分工,建成全市养生保健服务专业技术人员实践培训基地。新建县、上高县、宜丰县和婺源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二批“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地区,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推广应用膏方、针灸、推拿等保健技术。

  (郑林华)

  爱国卫生运动

  “概况”2012年,全省完成农村改厕13.90万座,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58.92%,农村新增无害化厕所35.03万户。在50个县(市)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在28个县(市)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监测,基本掌握全省农村环境卫生健康危害因素水平及动态变化。

  授予峡江县“江西省卫生县城”称号,省级卫生县城增至31个。完成对德兴市、湖口县、永修县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县城)工作技术指导、暗访和考核验收。对南昌、九江、兴国、大余、信丰、宜丰、鄱阳、万年、横峰、弋阳、铅山、上饶、玉山、吉安14个省级卫生县城复审并重新命名。指导宜春市、井冈山市和广丰县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工作,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复审。指导萍乡市和德安、吉安两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工作。

  加强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健康江西》栏目传播健康知识。通过《健康之路》群发短信86条,覆盖全省城乡居民近千万人次,内容包括卫生资讯和动态、健康知识、温馨提醒等。在《江西卫生报》开辟卫生科普健康教育版面,全年刊发卫生科普宣传版面75个,覆盖读者10余万人。10月24日,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和江西省健康教育协会在九江市举行“中国健康直通车”项目江西行活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后,在11个设区市开展“心血管疾病防治”专题培训和卫生科普知识巡展活动,培训基层医务人员约1100人,科普巡展现场为近600名居民做远程心电监测,向居民发放健康知识宣传资料、义诊等惠及人群2万多人。

  完成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经过考核评估,全省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目标基本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好于预期。南昌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新余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新余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南昌市三年共改造150多家(次)农贸市场,全部农贸市场基本达到管理规范标准;鹰潭市、新余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8%以上,鹰潭市实现全市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

  “开展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活动”2012年是爱国卫生运动开展60周年,省爱卫会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江西省健康教育所等5家单位被评为全国爱国卫生先进集体,李日龙等23人被评为全国爱国卫生先进个人;江西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天天健康》栏目等30家单位被评为江西省爱国卫生先进集体,李增明等70人被评为江西省爱国卫生先进个人。制作纪念画册和专题宣传片,回顾爱国卫生运动历史,宣传爱国卫生运动重大意义,反映江西省爱国卫生运动成就,宣扬典型事迹和先进个人。3月31日在奉新县甘坊镇举办全省第二十四个爱国卫生月“走基层、进乡村、送健康”大型爱国卫生科普电视宣教活动,相关专家现场向群众讲授卫生保健和防病知识,发放音像资料、书籍等宣传材料,开展义诊咨询。

  (刘军)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