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真的火了。不出半个月,“亲爱的”就已经响彻街头巷尾。庆典很成功、派对很成功、赚人眼球的“接吻大赛”更是很成功。这并不新鲜的炒作手段,不管谁用都能惹得争议四起。让报纸新闻这么一登更是世人皆知,连公交车上的老大妈、老大爷都议论纷纷——尽管骂声居多,但田迹墨的目的达到了。相亲网站注册人数呈几何增长,来公司相亲的人络绎不绝,委托策划庆典的业务接踵而至。他和桂琳的搭档主持新颖独特,获得了极大的好评。
田迹墨没有骄傲自满。他知道,要营造知名度,进一步占领市场,光靠搞“接吻大赛”这种低档次的炒作来吸引眼球绝对不行。于是他和桂琳又共同策划了一些公益类的活动。比如挑选有学历、有素质、有爱心的剩男剩女当义工,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去孤儿院做义工,给残疾人牵线搭桥找寻另一半,等等,既做了善事,又增进了彼此感情,还真因此促成了几对恋人。日报社的那位记者跟田迹墨吃了两顿龙虾、拿了几条中华之后彻底成了心腹,在帮助“亲爱的”公司做免费广告方面不遗余力,通通冠以“‘亲爱的’感恩之旅”“残缺的肢体、完美的爱情”之类响亮标题做了跟踪报道。言辞一如既往的犀利,内涵一如既往的深刻——跟第一篇报道唯一的区别就是,主题更一边倒地阳光、积极和高尚了。
田迹墨忽然深深地意识到,从现在开始,他已经不是那个纯洁的、清高的、叛逆的文人,而是一名商人——在他的笔下和骨子里都曾嗤之以鼻、奸诈狡猾、唯利是图的商人。也许桂琳说得对,想距离成功更近,他真的需要“职业”一点,再“职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