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张松接到消息,社长要换人。听说,是“空降”一位领导过来。以前都是张松的老乡社长在关照他,现在突然就要空降一位新的社长,这让张松顿时乱了分寸。
古代“一朝天子一朝臣”,连老百姓都明白这个道理。现在,每一个当官的,都有一群自己的忠实下属。将要空降的领导,张松并不熟悉,甚至都没打过照面。他来了,张松这个总编的位置还能坐得稳吗?张松心里很担忧,他害怕新官上任,第一个革的就是自己的命。
在官场混迹多年,张松明白了诸多的潜规则。他知道自己如果不好好把握时机,前景将十分不妙。
很多事都是双面的,对张松来说,空降领导是坏事,但是对副总编郑洋来说,或许却是好事。是的,他等总编这个位置等了四年了。
就是因为社长是张松的老乡,他便很难有下手的机会。这一次,社长要被调走了,郑洋顿时喜出望外,觉得自己出头的日子就来了。
其实,郑洋压根儿就看不上张松的为人。张松心胸狭隘,是一个典型的小心眼儿,在单位没多少中层看得惯他。因为,他随时板起一副严肃的面孔,像个青瓜一样让人讨厌。另外,郑洋觉得张松就是靠关系,才升到了总编的位置。论能力,他哪一样都比张松强。
在单位,考核员工的能力有几大方面:一是发行,二是广告业绩,三是个人采访写稿的实力。这三样,郑洋都远远超过了张松。
就拿发行来说吧,郑洋一个人竟然能征订5000份报纸。这在《西都晨报》的历史上,是一个奇迹。很多内刊杂志一共还没有印刷5000份,但是郑洋一个人却能够征订这么多。另外,在广告业务上,郑洋更是在单位排列第一,每年的广告业务高达500多万元,特别是今年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郑洋一个人的广告业务就差不多占了单位广告业务总额的四分之一。另外,郑洋是从记者出身的,当记者时在成都市采写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调查报道,其中一些调查还引起了省上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批示。这些耀眼的成绩和光环,使得郑洋对张松一直不太服气。
但是,在这个讲究潜规则的社会,郑洋却毫无办法。因为,社长不愿意提拔他,他不是亲信。道理就这么简单,尽管千般不愿,郑洋也只能忍气吞声,把这口怨气吞在肚子里。他没有别的方法去打击张松,只有通过一个又一个打破单位记录的数据,去高调叫板张松的权威。
这种方法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单位许多中下层员工,对郑洋的能力表示了高度的认可,一些想要有所进步的员工还主动找郑洋表忠心,表示自己支持郑洋更进一步,他们随时作为郑洋的坚定支持者。
这一次空降社长,使得郑洋信心大增。为了迎接胜利时刻的到来,郑洋提前作了准备。他将自己在《西都晨报》取得的成绩,花时间总结了下来,并列成了一个表格。目的就是为了等待社长来之后,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他。
是的,任何事都不要打无准备之仗。郑洋的努力没有白费,过了半个月,新社长走马上任。上任之初,他便在社里作了一番调查,并叫上了报社中层干部去谈话,进行民意调查,以便全面了解《西都晨报》的综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