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天龙大厦18层办公室里的老板桌后面,冯子竹会时时想起柳依红这个人,每当想起这个人,都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怒。
但是,偶尔,冯子竹也会从事情的另一个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那就是,今日她事业的成功和得意,都离不开当年那次失意旅行途中的一次邂逅。这个时候,冯子竹对柳依红和韩同轩,在仇恨之余带了一种充满宿命色彩的感念。
失恋之后,冯子竹心灰意懒地去了次上海。已经毕业的她,既不想再在文学的道路上徒劳地磨蹭下去,也不想找个单位去过那种按部就班的日子。她晃晃荡荡地来到了上海。姐姐的生意做得不错,又有爱情滋润着,所以,亢奋之中的她没觉察到冯子竹内心的失意。冯子竹是个要强的人。既然姐姐没有看出来,她也就没有把自己的事情向姐姐倾诉。在上海晃了几天,觉得无趣,就买了张票打算晃回去。
就是这次旅途中的一次邂逅,成就了后来冯子竹的事业。
火车路过常州,冯子竹身边坐过来一个农民模样的人。这人四十上下,笑眯眯的,说一口江南普通话。他没敢和学生模样的冯子竹搭讪,先和旁边的一个小伙子攀谈起来。冯子竹原本没有一点聊天的兴致,无奈,却无法堵住自己的耳朵。断断续续的,冯子竹知道这个农民模样的人姓周,在常州本地一家镇办化工企业里跑供销。他这次去北方,就是去推销一种化工原料。说到这种化工原料,王供销给予了一种中肯而乐观的评价。
“你想呀,只要是要盖楼,就少不了要用混凝土,用混凝土,就少不了要用添加剂,市场是绝对不成问题的,所以赚钞票也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冯子竹听明白了,王供销在推销一种混凝土添加剂。
听王供销侃侃而谈的小伙子似乎对这些不感兴趣,他只听不说,时不时地冲王供销勉强地笑一下算是回应。
“你们的供销渠道怎么走?”冯子竹突然问。
王供销来了兴致,把头扭过来滔滔不绝地对冯子竹说起来。
“我们厂现在是创业阶段,刚开始开发北方市场,有很多优惠的哇。”
“怎么个优惠法?”
“这么说吧,你要是有心做这个生意,只管准备下两间库房就好了,我们负责送货,等你出手之后再给我们付款。”
“这东西好卖吗?”
“刚才说了的哇,只要盖楼,就有我们的生意可做。”
“那你们的质量能保证吗?”
“别看我们厂子不大,质量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的专家都是从南京请的,所有指标都达标,绝对没的问题。”
“那你给我留个名片吧,说不定我以后会和你联系。”
王供销将信将疑地从手提包里抽出了一张名片。那名片是和一沓产品介绍放在一块的,一不小心带出来一张,王供销也顺手一起都给了冯子竹。
坐在颠簸的火车上,冯子竹像看韩同轩的诗一样,认真地看着眼前的这张产品介绍宣传单。直到这时,她才知道那灰突突的混凝土里,需要要加这么多希奇古怪化学名称的东西,才能变的那么坚固。
一回到家,冯子竹就去找到在省建筑公司当总经理的表哥。她长了个心眼,没有把那张产品宣传单直接交给表哥,而是把产品名称,和经她向上浮动了的价格写下来拿给他看。
想不到,竟然成交了,而且批量极大。粗粗一算,自己可以拿到两万多元。
离开表哥,冯子竹就跑到大街上的公话亭里去给王供销打电话。电话里,冯子竹的声音都有些异样了。她简直是太激动了。两万元,韩同轩写三年诗也不可能挣出来的。冯子竹简直是太有成就感了。
一周后,冯子竹拿到了这笔钱。她一个人跑到城里最昂贵的一家饭店里大吃了一顿。当沾着芥末油的深海鱼片把她辣出眼泪的时候,她想,一定要把生意继续做下去。她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钱人,在将来的某一天,她要用一种有钱人的眼神去和柳依红和韩同轩对视。
冯子竹一步一步的在向她期望的目标发展。到如今,她早已不再是那个靠着一次意外邂逅捞了第一桶金的小商贩了。她的“悦达”公司在省城的化工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公司大了,生意好了,知名度高了,与外界的交往也就多了。有时,你不找人家,人家会来主动找你。这种找上门的事情,一般是好事不多。有的是空口白牙来和你谈合作的,有的则是有条件的来请你上电视,有的随便打着个什么幌子干脆就是要钱。对所有这些来客的心思,冯子竹心里摸得明镜是的,她都会给予得体合理的答复,做到既不伤人又不损己。
按说这些事情,冯子竹完全可以交给下边的人去做。可由于某种不便于明说的原因,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坚持自己处理。
于一种有意无意之中,她似乎一直在等待捕捉着什么。一个信息、一个契机、抑或是一缕含有某种特有气息的空气。
这天早晨,冯子竹刚在老板桌前坐下,女秘书冯艺就来通报说省棉纺厂来了个姓张的副总要谈合作的事情。单是一听“棉纺厂”三个字,冯子竹就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件事了。这年头,“棉纺厂”十之八九吃不饱,效益就更谈不上,和他们合作,那不是疯了吗?
“你去告诉这个张副总,就说我今天很忙,过几天我有时间了再联系他。”
“好的。”冯艺答应了就要出去。
然而,就在冯艺要出门的时候,冯子竹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丝隐隐约约的回忆。
“等一下。”
冯艺回过头,有些不解地看着冯子竹。
“你让张副总进来吧。”
冯艺迟疑了一下,说,“好。”
张副总原来也是位女性。看上去要比冯子竹大个几岁。
一看张副总的那双手,冯子竹就知道她是从巢丝车间里出来的。一个做到副总的女工,不容易!冯子竹的母亲就曾经是这样的一个女工。在世的时候,虽然退休好些年了,但那双被碱水泡了几十年的手却一直没有恢复到正常的颜色。眼前的张副总也有着一双那样的手。这双手苍白、粗糙,有着明显的皲裂。冯子竹顿时对这双手肃然起敬起来。
一问,张副总果然是从巢丝车间出来的,再一问,张副总竟然对冯子竹的母亲有印象。
两个人的感情一下近乎了许多。
张副总七拐八拐,终于把话题扯到了合作的事情上来。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她冯子竹经营的化工原料和棉纺厂根本就不搭界,其实,说白了,张副总就是想让冯子竹支援支援他们棉纺厂,因为他们眼看就发不出工资了。要是搁在平时,冯子竹的话都是现成的,对方哭穷,她也会跟着叫贫,几分钟就把人给打发了。
可是这次不同,冯子竹竟然和张副总聊起了天。
“说起来,你们棉纺厂也有辉煌的时期啊!”
“可不是吗,不过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在车间里,不算工资,光一个月的奖金就一千多,比当时的省长拿的还要多!”
冯子竹似乎是不经意的说,“记得有一次,我妈带我去棉纺厂看演出,省里的许多大腕都去了。”
“是啊,那时我们和省歌剧院是合作单位,他们经常去给我们搞演出。”
“那你们现在已经不是合作单位了吗?”冯子竹的语气很迫切,她似乎很关心这个问题。
“虽然还是合作单位,但已经是名不副实的了。”张副总幽幽地说。
冯子竹像是松了一口气,不紧不慢地问,“这话怎讲?”
“我们穷了,也就请不起歌剧院来演出了,日子久了不走动,那层老关系可不就是个虚的了吗?”
冯子竹点头表示理解。
张副总又把话题给绕回到了合作的事情上来,这回冯子竹没有回避,她痛痛快快地答应了张副总。她答应先投资五十万给棉纺厂,作为起死回生的头一副良药,等棉纺厂的生意好了,再从利润中扣除。事情这么顺利,让张副总有些不敢相信。她一个劲的向冯子竹表示感谢。
张副总临走的时候,冯子竹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这样的话,“等过些天,把歌剧院请回去演一场,先把企业的人气提起来!”
张副总满口答应,她想起什么是的说,“到时,一定邀请你家里的老人家也去看节目。”
“她已经去世了。”冯子竹幽幽地说。
“不过,老人家在九泉之下,也会为有你这样一个女儿而高兴的。”
冯子竹笑笑,和张副总道了别。
张副总刚走,一边的冯艺就向冯子竹发话了,“冯总,我对这次合作不能理解,给棉纺厂投钱,这不是明摆着的肉包子打狗吗?”
女秘书是冯子竹的表妹,和她说话很随便。
冯子竹轻轻笑了笑,对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她说,“你当然是不会理解的。”
半个月后,棉纺厂把省歌剧院的舞台搬到了车间里。刚拿到补发的工资的工人们,欢天喜地地看了一场大戏。冯子竹也去了棉纺厂和工人们一起同乐,演出之前,张副总特地邀请冯子竹在工人们面前发个言,被冯子竹婉言谢绝了。
吃饭的时候,棉纺厂的所有领导都到场了,歌剧院的沈院长也在。棉纺厂的领导和沈院长都夸奖冯子竹有魄力有胆识有善心,救了濒于破产的棉纺厂一命。冯子竹浅浅地笑着,并无太多豪言壮语。饭吃到一半,说到了棉纺厂今后的发展,冯子竹建议性地说,“以后呀,你们两家要多多搞些联谊活动,一个企业,没有活力是不行的。”
“就是就是。”棉纺厂的领导和沈院长都齐声附和。
“不光是要搞些普通的演出,还可以发动你们歌剧院的笔杆子专门给棉纺厂写些节目,要提高企业知名度,就要走这个路子。”
大家面面相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不知名的小棉纺厂,有必要这么折腾吗?他们眼睛直直地看着冯子竹,心想她是不是吃错了什么药,有钱没地儿花了。但转念一想,有人出钱折腾还不好吗?只要是有人出钱,让干什么都成。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谁都明白这个道理。正在大家暗自揣摩冯子竹真正动机的时候,张副总替人说出了谜底。原来,冯子竹已故的母亲是这个厂的工人,她是为了念旧才做出此举的。人们一方面感慨冯子竹的仗义和慈悲,一方面又觉得这个理由有些站不住脚。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有了个理由,大家也就乐得相信这个理由了。
冯子竹最后说,“如果资金上有问题,我们公司会鼎力相助,这样吧,为了把企业文化搞活跃,我们公司再拨二十万过来,但要专款专用,一个月后,我可是要看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