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五节 最美的声音

  当我们都在玩MP3时,孟小光还整天抱着一部老式单放机在身边,并且像宝贝似的爱惜着。真不知道孟小光的脑袋是什么做的,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对那种老古董感兴趣,即便怀旧,也不用如此做作呀。

  我们猜测,孟小光的家里可能很穷,没有闲钱给他买奢侈品。可是,一台MP3就卖一两百块钱,他家不至于穷到这种地步吧。于是,有个别比较直的人忍不住问他:“孟小光,你那破单放机有啥子好的,是该换一个新产品了,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告诉大家,我们愿意帮你。”面对大家善意的关心和询问,孟小光总是笑而不答,或找其它话题岔开了。久而久之,大家也懒得问了,只当他是一个跟不上潮流的人。

  每天晚上临睡前,孟小光总要拿出他的单放机听上一会儿。我不知道他的单放机有什么魔力,不管他的心情多么糟糕,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他一听到里面的声音,内心就平静了,脸上总是呈现出幸福、沉醉的表情。有时我都怀疑孟小光是不是神经有问题,因为再好听的音乐也不可能百听不厌。私下里,我曾认真地观察过,自始自终孟小光都没有换过一盒磁带,而像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几乎都是喜新厌旧的,哪会只钟情于十几首歌曲。

  孟小光的单放机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一样,时刻诱惑着我们,总想什么时候拿来听听,看它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可是,孟小光一点也不给我们这样的机会。跟他借,他死活不肯;想趁他不在时,偷偷拿来,那也不行,因为他几乎机不离身,就算上厕所和洗澡也带着,即使偶尔不带,也会锁进箱子里,我们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

  孟小光越是这样小心翼翼、神神秘秘,我们就越是想弄个明白。终于有一天,我们几个人经过商量后,将孟小光强行控制住,然后从他紧紧拽着的手里夺过了那部单放机。我不顾孟小光的苦苦哀求,得意洋洋地按下了播放开关。这时,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竖起耳朵仔细地聆听着。只听单放机里传出一个沙哑的声音:孩子,你别怕,爸爸会在身边保护你的。听来听去,单放机里就重复着那一句话,根本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儿。大家失望之极,赶紧将孟小光放开。

  孟小光从床上挣扎起来,一把夺过单放机,接着伤心地哭了起来。一时间,我们全都怔住了,不知该如何是好。虽然我们不知道单放机里的那句话有什么特殊意义,但从孟小光歇斯底里的痛哭中,我们明白了,我们的行为深深地伤害了他的心。

  孟小光哭够之后,开始断断续续地告诉我们一些他的事情。原来,孟小光生性胆小,不敢一个人睡觉,不敢一个人上学,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就连上下楼梯也吓得哇哇直叫。后来,他的父亲想了一个办法,将自己的声音录到磁带里,让孟小光害怕时就放出来听听。你还别说,这招真管用,从那以后,孟小光战胜了内心的恐惧。然而,让人难过的是,没过多久,孟小光的父亲就在一次矿难中不幸逝世了,这段录音便成了他父亲最后的声音。尽管孟小光现在已是一个勇敢的男子汉,但他还是习惯听着父亲的声音成长、入睡。

  经历了这件事,我们仿佛都在一夜之间长大了,我们将孟小光磁带里的声音复制了很多份,还刻成了光碟和音频,大家与孟小光一起分享着这世间最美的声音。

  父亲的惩罚

  十二岁那年,我在学校闯了祸,将一个同学的牙齿打掉了两颗,老师通知父亲来学校协商处理。父亲以为我出了什么事,急匆匆地往学校赶,但到了学校后他才知道,是我把别人打了。父亲恨得牙痒痒,要不是旁边站着几个老师,他肯定会当场给我几个巴掌。

  在办公室里,父亲被同学的家长狠狠地责骂了一顿,父亲是一个爱面子的人,要是换作平常,他早就跟人家干上了,但这一次,父亲除了陪笑脸,就只有一味地说:“是,是,是!对不起!”后来经过老师的说和,父亲赔了两百块钱,才算把这件事解决了。

  接着,我被父亲领回家中教育。一路上,父亲始终阴沉着脸,他一句话也没说,我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兆。其实,当老师给父亲打电话时,我就做好了被父亲痛打一顿的准备,说实在的,我并不畏惧父亲的拳头,因为从小到大,我不知挨了父亲多少次打。小时候,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不是将邻居家的南瓜当球踢,就是拨了邻居家的鸡毛做毽子。对此,父亲不知给别人赔了多少不是。起初,父亲很有耐心,轻言细语地劝导我,但他很快发现,说服教育对我一点用也没有,渐渐地,他失去了耐心,只要我做错了什么事,迎接我的就是一顿竹鞭。

  果然,到了家中,父亲立即找来一根竹条。我知趣地趴在床边,等待父亲抽打我的P股,但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有什么动静,正当我不知是该继续等下去,还是该站起身时,父亲淡淡地对我说:“你起来吧,把这根竹条握在手里。”我猜想,父亲可能懒得打我,他要让我自罚,于是,我二话不说,举起竹条,准备朝自己的大腿抽去。父亲一把抓住我的手说:“等等,不是抽你,是抽我。”

  父亲让我抽他,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我怀疑不是父亲疯了,就是我的耳朵出了问题。父亲又接着说道:“你犯下的事,我也有责任,是我没有教育好你,今天就让我替你接受惩罚吧!”说着,父亲脱去上衣,弓起身子,让我抽打他的脊背。

  我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我开始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开始憎恨自己的所作所为,我丢掉手里竹条,哀求父亲像以往那样惩罚我。但父亲坚决不同意,他转过身,严厉地对我说:“犯了错就得承担责任,就得接受惩罚,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谁也不能例外。你把竹条捡起来,像以前我抽你那样狠狠地抽我。”

  我知道父亲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他说出的话十匹马也拉不回来,我泪流满面地拿起竹条,朝父亲的背上轻轻地抽了一下。父亲骂道:“你没吃饭吗?太轻了,不算,你必须用尽你的全力,直到抽满三十下为止。”没办法,我只得一边恸哭,一边用力地抽打着父亲。没人能够想象,那时我有多么痛苦,有多么懊悔,有多么惭愧,每次竹条落着父亲的背上,都犹如抽打着我的灵魂。虽然我不清楚自己是怎么抽完那三十下的,但我知道我受到了世间最残酷的惩罚,望着父亲背上那一条条像蚯蚓爬过一样的伤痕,我感到我的心都快碎了。

  从那以后,父亲再也没有打过我,我也再没有惹过什么祸,当然,这不是因为我怕受惩罚,而是因为我爱我的父亲,我不想让他失望,更不想让他替我受过。

  怀念父亲

  接到父亲病重的消息是在一个萧瑟的秋天。那天,父亲正在工地上干活,他突然感到身体一阵不适,随后被工友送到了医院,父亲以为是胃病发作,但检查结果却是肝癌晚期。这犹如一个晴天霹雳,把我们所有的人都炸蒙了。

  癌症晚期,这个只在悲情剧和小说里出现的词语,却意想不到地发生在了我的身边,发生在了父亲的身上,这如何能够让我接受呢?父亲一生从未进过医院,像伤风感冒这样的小毛病也很少有,父亲的身体非常强壮,就像一座山,我怎么也想不到,这座大山会在某一天轰然倒塌,这是多么残酷和残忍的事啊!

  我打电话给远在老家的母亲,想要安慰她,而母亲却反过来安慰我说:“孩子,你不要伤心,这都是命,老天爷的安排,谁都改变不了。”尽管母亲努力地想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但她始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说着说着,母亲哭了,我也哭了。我不知道是怎么挂断电话的,也不知电话那头的母亲哭成了什么样子。

  父亲的表现倒是十分平静,他说:“人从生下来就注定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没有我,你们照样会活得很好。”话虽如此,但我却从父亲的眼里看到了他对生命的渴望,父亲其实并不甘心,只是他无力与命运抗衡罢了。父亲不想拖累我们,天天吵着要出院,医生似乎也没有办法,劝我们早日回家,陪父亲度过人生中的最后时光。

  那段时间,我向单位请了假,几乎天天陪在父亲的身旁,还给他买了很多好吃好喝的东西。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因为无论什么山珍海味,对于一个癌症晚期的病人来说都没有丝毫的意义。父亲什么都不想吃,哪里也去不了,只能蜷缩在椅子上,等待死神的到来。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孝敬父母一定要趁他们健康之时,错过了,那将是一道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

  父亲的最后时光过得十分痛苦,用度日如年来容易[U10]毫不夸张,癌症带来的痛苦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尽管父亲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但他仍然无法阻挡那一阵阵撕心裂肺的疼痛。望着父亲因痛苦而扭曲的脸,我常常流着泪对他说:“爸爸,你难受就叫出来吧,也许那样会舒服一点。”父亲很少在我们面前呻吟,他总是极力地克制着,每次问他,他都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不打紧,忍一忍就过去了。”

  父亲这辈子从未想过福,年少时,遇到大饥荒,吃过草根,吃过树皮;青年时,入伍当兵,风餐露宿,扛枪卫国;中年时,为了生计,风里雨里,劳碌奔波;如今,好不容易盼到我有点出息了,而他却一病不起。病痛的折磨让父亲骨瘦如柴,体重骤降,有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每每看到父亲无助的眼神,我的心都如同被刀割一般,此刻我才体会到,人世间最大的痛苦,是你站在一旁看着亲人遭罪,而你却无能为力。父亲的最后时光几乎是靠吗啡片和曲马多度过的。

  父亲一直坚持了三个半月,但最终还是未能摆脱癌症的宿命。去世前,父亲没有太多的交待,因为他根本没有力气多说话,他只是无力地抓住我的手说:“你妈妈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好好照顾她。”我哭喊着,祈求父亲不要离开我们,但父亲却再也听不见了,他去了天国,去了一个没有病痛和烦恼的地方。

  父亲走了,留给我的是永恒的伤痛。我后悔自己没来得及给父亲一个拥抱,没来得及对父亲说一句“我爱你”,没来得及陪父亲下一盘棋,没来得及与父亲照张相,没来得及好好和他说说话……我多么期望时光倒流,让父亲重新回到我的身边,哪怕每天看他一眼,唤他一声,扶他一把。然而,逝去的时光永远无法追回,我只能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缅怀着我的父亲。

  那个冬天,我失去了父亲,失去了最亲最爱的人。

  人生中的等不及

  有一次,一位记者在采访比尔盖茨时问道:“尊敬的盖茨先生,您认为在您的人生中最等不及的事,是什么?”记者猜想,比尔盖茨一定会回答,是商机。但出乎意料的是,比尔盖茨想也没想就微笑着对记者说:“我觉得人生中最等不及的事,是孝敬父母。”

  比尔盖茨的回答令记者大失所望,但却令我倍受感动。我是一位父母宠爱的儿子,也是一位妻子深受的丈夫,更是一位女儿依赖的父亲。如果有一天,自己出个什么意外,岂不是来不及爱他们了吗?长期以来,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很少顾及父母的感受,很少给予妻子关怀和温暖,也很少陪孩子玩耍和交流。我总觉得人生漫长,以后还有很多很多的机会弥补,可是我完全忽略了,有些事是来不及等待的,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回来,并将成为自己永远的痛。

  我一厢情愿地认为父母永远也不会老去,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父母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父母两鬓的头发越来越白,父母的腰板越来越弯曲。父母一天天变老了,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至于父母是什么时候变老的,粗心的我全然没有发觉。说实在的,这些年来,自己基本上没能尽到什么孝道。年少时忙于求学交友,无暇关心父母的生活。长大后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恋爱,父母几乎处于遗忘的角落。等到有了家庭、有了事业后,又被房子和车子深深套牢,孝敬父母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细细想来,与父母相处的日子屈指可数,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地侍奉他们,是做儿女的最大的福份和快乐。

  我一直以为女儿永远都不会长大,可是一转眼她就成了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紧接着她还会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最后完全脱离我们的庇护。孩子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对我们的依恋越来越淡薄,不再没完没了地缠着我们给她讲故事,她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意识。这时我才猛然发现,原来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光也同样有限,孩子长大了终究是要高飞的,能在这段时间里细心地呵护她,是做父亲的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虽然妻子是与自己在一起的时光最长的人,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和辜负的人。从走进红地毯地那一刻开始,她就将自己的一切交给了我,无怨无悔地为这个家辛勤地忙碌着。能用自己的一生去疼爱她,照顾她,与她相携相守,白头到老,是做丈夫的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一生最大的悲哀。有些事来不及等待,我们只能尽量地抓住它,珍惜它,用自己全部的爱去浇灌它。

  父亲的三句话

  朋友向我抱怨,说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倒霉的人,好不容易弄到的订单转眼就成了别人的。朋友是一个生意人,但生意一直做得不好,时常亏本,朋友想不通,自己要文化有文化,要能力有能力,要才华有才华,可为什么总是不如别人呢?朋友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运气,他认为一切的失败都是源于运气不佳,如果上天给他一点运气,他能将地球撬动起来。

  朋友的诉说不禁让我想起儿时的一段经历。小时候,我是一个自私的孩子,有什么好的东西,我总是想到自己,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结果同伴一个个离我而去,为此,我十分苦恼,常常在背后指责别人的不是。

  一天晚上,父亲煮了两碗面,一碗面上有一颗白生生的鸡蛋,而另一碗面看上去什么都没有。父亲问我,你吃哪一碗?那时鸡蛋是十分珍贵的食品,若非逢年过节或生日,是很难吃到的,我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有鸡蛋的那一碗。事实上,我的选择是错误的,正当我洋洋得意地吃完那颗鸡蛋时,我惊讶地发现父亲的碗底竟然藏着两颗鸡蛋,我后悔不迭,恨自己过于心急。见此,父亲微笑着对我说:“孩子,你务必记住,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想占别人便宜的人最终会吃大亏。”

  第二天晚上,父亲又煮了两碗面,仍然是一碗面上有一颗白生生的鸡蛋,而另一碗面看上去什么都没有。父亲让我选择,这一次我学乖了,选择了面上没有鸡蛋的那碗。父亲默默地注视着我,一句话也没说。我赶紧拿起筷子,将上面的面条扒开,我满以为下面会卧着两颗白生生的鸡蛋,但很快我失望地发现,碗底除了清汤,什么也没有。这时,父亲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不要过分相信以往的经验,因为生活有时也会欺骗你,不过,你不用气恼,也不用悲伤,权当是一次人生体验吧,这是你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

  第三天晚上,父亲同样煮了两碗面,还是一碗面上有一颗白生生的鸡蛋,而另一碗面看上去什么都没有。父亲让我先选,这一次我没有贸然行事,而是情真意切地对父亲说:“爸爸,您是长辈!又为我和这个家庭付出了太多,还是您先选吧!”父亲没有推辞,直接选了上面有一颗鸡蛋的那碗。我猜想,剩下的那碗肯定没有鸡蛋,但出乎意料的是,我非常幸运,碗底卧着两颗白生生的鸡蛋。父亲抬起头,眼里满是慈爱,他淡淡地对我说:“孩子,你千万要记住,当你为别人着想时,好运就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父亲的话令我惭愧不已。从那以后,我把这三句话当作了自己的人生准则,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我首先想到的总是别人的利益,果然如父亲所言,好运接踵而至,我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听完我的故事,朋友如醍醐灌顶,眼前一下子豁然开朗,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

  除了种瓜,还可以种豆

  那年秋天,我应聘失败,情绪十分低落,自卑迷蒙了我的双眼,总觉得自己很无能。父亲见状,本想安慰我几句,但他又不知道说什么。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多少文化,一年四季,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跟泥土打交道,并且父亲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很多时候,他鼓励我的方法就是一个眼神,或是一个简单的动作。

  第二天,父亲让我跟他一同下地,当然,他不是为了让我干活,而是让我分散一下注意力,缓解一下郁闷的心情。来到地里,一片碧绿的大豆映入我的眼帘,只见粗壮的豆杆上挂满了胀鼓鼓的豆夹,像一个个胖嘟嘟的孩子,十分惹人喜爱。父亲微笑着对我说:“你瞧,这些豆子长得多好啊!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收割了,起码能产四、五[U11]百斤。”

  我点点头说:“那是当然,您可是咱们村里有名的种植能手,做出来的庄稼肯定比别人好。”

  父亲听后,摇摇头说:“那也未必,去年,我在这儿种了一片西瓜,不仅产量低、个头小,而且口感也很差。”

  我笑着说:“那一定是您种植的方法不对,不然,怎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父亲说:“这跟种植方法没有关系,关键在于土壤,每一种植物都有适合它的土壤,当然,也有不适合它的土壤,这就需要摸清它们的生活习性。有时,我们播下种子,没有获得丰收,不是土壤有问题,而是其它方面的原因,比如,干旱、病虫害等,或者压根儿就不适合栽种这种作物。不过,孩子,你要始终坚信,只要是土地,就一定能种出庄稼,如果种瓜不行,那我们就试着种豆,如果种豆不行,那我们就试着种菜,如果种菜不行,那我们就试着种麦……”

  父亲顿了顿,慈爱地凝视着我,然后又接着说道:“其实,做人也是如此,当不了商人,我们就当工人;当不了工人,我们就当农民,[U12]社会上那么多职位,你又何必只盯着某一个呢?很多时候,不是你不行,也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你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你应聘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没有本事,没有能力,只说明你不适合干这项工作。就像这块地,同样的土壤,同样的浇灌方法,但种瓜没有收成,而种豆却能丰收,你不妨试试其它工作,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父亲说得很煽情,就像一个睿智的学者。直到这时,我才明白父亲叫我来豆地的真正目的,他是想通过种豆,告诉我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也不要钻牛角尖,凡事要往好的方面想。从那以后,每逢遇到不顺心的事,或遇到过不去的坎时,我总会想起父亲那句意味深长的话,“除了种瓜,还可以种豆”。

  父亲的种地哲学

  我的父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没有读过什么书,也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一年四季,总在那几亩田地里忙活着。在别人的眼里,父亲就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庄稼汉,而在我的眼里,父亲却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有一年春天,父亲在东边的山坡上种了一片玉米,那是一块向阳的好地,平整而肥沃,不管种植什么农作物,总会有不错的收获。父亲是一个尽职的农夫,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去除一次草,浇一次水,施一次肥。我原以为,这些玉米在父亲的精心呵护下,一定会茁壮成长,结出又大又长的玉米棒。谁知天不遂人愿,整个春天只下了一场像样的雨,再加上虫害肆虐,收成几乎减了一半。

  我问父亲:“收成这么差,您明年还在这片地里种玉米吗?”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当然!这季收成不好,并不代表下季收成也不好。作为庄稼人,农作物歉收是常有的事,没有必要耿耿于怀,只要土地没有问题,种子没有问题,耕种方法没有问题,就一定能种出好庄稼来。”父亲信心满满,丝毫没有受到失败的打击。

  到了第二年春天,父亲果然在那块地里又种了一片玉米,还是每隔一段时间去除一次草,浇一次水,施一次肥。这一次,父亲的运气不错,风调雨顺,也没有什么虫害,地里的玉米长势喜人,不仅个头大,而且米粒十分饱满,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那一年,父亲的玉米获得了特大丰收,产量超过了之前所有的记录。

  父亲自豪地对我说:“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吧,没有永远的好运,但也没有永远的厄运。种庄稼如此,做事也是如此,你不要指望每次付出都能大获丰收,毕竟有时会遇到干旱、冰雹、泥石流等意想不到的灾害;但你也不用担心每次都空手而归,毕竟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哪怕是从失败中得来的经验与教训。其实,不管做什么事,都重在执著与坚持,我是一个农民,我不会因为一次歉收就放弃耕种,当然我也不会因为一次丰收就得意忘形,沾沾自喜,土地是我永恒的伴侣,也是我永恒的事业。”

  还有一次,我看见父亲在菜园里种菜,一时兴起,也跑过去种了几行,还特地做了一个记号。我想看看,到底是父亲种的菜好,还是我种的菜好。到了收获的季节,我失望地发现,我种菜的地方几乎看不见菜,只有茂密的杂草;而父亲种的菜嫩生生的,水灵灵的,刚拿到市场上,就被人们一抢而空。父亲笑眯眯地对我说:“孩子,种菜和做人一样,光有理想和热情是不够的,还得付出辛勤的劳动,汗水是浇灌成功的最好养料。”

  父亲不是哲学家,但他却用种地的经验告诉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正是因为有了父亲的正确教导,所以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无论我遭遇到多大磨难,多少失败,我总是泰然处之,一笑而过,将它视为成长的必然。我知道,父亲和他的庄稼,永远是我坚强的后盾,是我力量的源泉。

  父亲的秘诀

  我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建筑工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深受老板的喜爱和器重。父亲修建的房子,几乎从未反过工,也从未出现过什么质量问题。因为父亲的手艺好,方圆几十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同时,也因为父亲的手艺好,我们一家人跟着他沾了不少光。小时候,每次父亲干完活回来,总会变魔术般地变出许多东西来,诸如,瓜果、糖和肉等,那都是主人感谢他的。

  我一直以为父亲有什么过人的天赋,要不然他怎么会学得如此好的一身手艺呢?因为在武侠小说里,那些名动江南的大侠,往往都有一副好筋骨。我想,父亲多半也是如此。有很长一段时间,父亲都是我崇拜的偶像。有时,我甚至想,要是我能遗传父亲些许基因该多好啊!

  17岁那年,我爱上了文学,一口气写了很多散文、小小说和诗歌,但由于文笔尚嫩,发表的作品微乎其微,几乎屡投屡不中。那段时间,我苦恼极了,觉得自己根本不是写作的料,想要就此放弃。父亲知道后,并没有怎么责备我,而是跟我交流起了他修房子的经验。

  父亲问我:“你知道为什么我的技术比别人好吗?”我肯定地回答说:“当然是因为你的领悟力高,聪明人做什么都比别人快,比别人好!”

  父亲听后,摇摇头说:“你错了!许多人都误以为我的天赋极高,其实,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们根本知道,我的天资还赶不上他们。”

  父亲的话犹如一颗炸弹,在我的心里炸开了锅,我难以置信地望着父亲说:“那为什么你做事情总是比别人做得好呢?”

  父亲丝毫没有觉得惊讶,他淡淡地回答道:“那是因为我比别人付出得多,别人用一个小时完成的事情,我通常要用两个小时,或者三个小时,高付出,必定会有高回报,所以我成了行业里的骨干和精英。”

  父亲凝视着我,顿了顿,又接着说:“你码字跟我码墙一样,需要勇气、耐心和毅力。刚开始,我也不相信自己能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但后来经过我的努力,我确实做到了,不但能让一座高楼拔地而起,还能让它更结实,更安全,更美观。没有什么事情能一蹴而就,你不要着急,慢慢来,只要掌握了码字的技巧,我相信,将来你也能码出一本本漂亮的好书。”

  我点了点头,然后微笑着问父亲:“以您的经验,那我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父亲坚定地回答说:“重复,重复,再复!这就是我成功的秘诀。你可不小看了简单的重复,它往往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简单的事情中也蕴含着许多细节,而这些细节就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和本事。一件看似很繁杂的事情,只要你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就能由生到熟,由熟到精,由精到巧,自然就会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掌握别人没有掌握的领域,甚至创造出新的方法,新的路径,成功就是这样一点儿一点儿地积累起来的。”

  听了父亲的诉说,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天才和大师是这样练成的。从那以后,每逢我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时,总会想起父亲那些意味深长的话,并学着父亲的样子,不断地重复,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创新。我相信,只要数十年如一日地做一件事,没有不成功的。

  看不见的成长

  他十分不幸,天生就比别的孩子差许多,别人十分钟完成的事,他通常需要二十分钟,并且还没有别人完成得出色。在学习方面,他更是糟糕透顶,别人一学就会的东西,他往往需要老师重复许多遍才能弄明白。尽管他在学校比任何同学都努力,可是每次考试下来,他总是倒数第一名。为此,他很沮丧,也非常自卑,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一天,他灰心丧气地问父亲:“爸爸,我是不是很笨、很蠢,同学们都取笑我,连老师也不喜欢我,他们说我一辈子都不会有前途,永远都只会拖别人的后腿。”

  父亲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微笑着说:“孩子,你一点也不笨。虽然你比别的同学考得差,但你每天都在进步,当你的努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你就会赶上他们,甚至超越他们。”

  “是吗?我每天都在进步,但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呢?”他迷惑不解地问。

  “是的,孩子,你每天都在进步,只是你没有发现罢了!”父亲肯定地说。

  他还是有些不相信,认为父亲在哄他。对此,父亲没有再作解释,而是从屋里拿出一把铁锹,又从山上找来一株小树苗,然后交给他说:“孩子,你把它种在院子里吧,千万记得要为它浇水、除草和施肥。”他不知道父亲这样做有什么用意,但他还是很乐意地听从了。他拿起铁锹,在院子里挖了一个小坑,将树苗放在里面,然后垒上土。

  时间一晃,一年过去了,这天他又考了一个倒数第一名回来。他愤怒地责问父亲:“你说我每天都在进步,那为什么一年下来,我仍然考了倒数第一名呢?”

  父亲没有回答他,也没有像往常那样安慰他,而是将他带到院子里,指着那棵树苗对他说:“孩子,你瞧,这棵树苗是你去年亲手种下的,那时它只有一尺来高,干枯瘦小,弱不禁风。现在你再看,在你精心的呵护之下,它长得绿油油的,显得生机勃勃,已将近两尺高了。”

  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脸上溢满了自豪。“可是,这与我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呢?”他抬起头问父亲。

  “孩子,当然有关系!树每天都在生长,但你看得见吗?”

  他摇了摇头。

  父亲又接着说:“看不见,并不代表它没有生长,因为一年后你再去看它,你会发现,其实它长高了。学习也是一样,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就像一棵树的成长,也许你一月、两月看不到进步,甚至一年、两年都看不到进步,但是五年、十年后,你再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你一定会发现自己成长了、进步了。”

  听了父亲的诉说,他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自己每天都在进步,于是他又有了信心和希望。就这样,他数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地努力着。最终如父亲所说的那样,他超越了所有之前让他羡慕和嫉妒的人。他成了那一届的高考状元,顺利地考入了北大。

  多年后,当他回到故乡时,惊奇地发现自己当年种下的那株小树苗,竟然长成了一棵十几米高的参天大树,枝叶繁盛茂密,绿荫遮天蔽日,强大得好像能征服一切。望着那棵树,他忍不住泪流满面,为自己,也为父亲的良苦用心。

  背石头

  曾经,有一个孩子,他胆小而内向,学习成绩也不太好,在学校经常挨老师的批评,受到同学的讥笑。为此,他十分苦恼,想要改变自己的处境,成为一个老师喜欢、同学尊敬的好学生。可是,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呢?在这方面他一点经验也没有,并且又不敢向老师请教,于是他只好在书中悄悄地寻找答案。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而冯梦龙说:“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看来,获取成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勤奋与刻苦。只要自己能付出别人双倍的努力,甚至数倍的努力,相信用不了多久,自己也可以站在学校的领奖台上。

  从那以后,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每天晚上挑灯夜战至深夜,周末和节假日也不休息,一头扎在书山题海里。他满以为到了期末,即便自己不能考到第一,至少也能进前十。然而,令他感到沮丧的是,一学期结束,他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进步,还把自己弄成了近视和神经衰弱。

  那天,他终于忍不住扑在父亲的怀里放声大哭,并绝望地告诉父亲,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自己根本就不行。父亲听后,没有向往常那样安慰他、鼓励他,而是从后山捡了一背篓碎石头回来,起码有五、六十斤。父亲命令道:“孩子,把它背起来!”他低着头,不敢正视父亲威严的目光,虽然他不明白父亲叫他这样做有什么用意,但他还是委屈地听从了。

  他蹲下身子,将背篓上的两根绳子挂在肩上,然而使劲地想站起来。可是,背篓实在太沉了,他尝试了很多次,也没能将背篓背起来,还差一点闪了腰。他无可奈何地望着父亲说:“不是我不尽力,而是我的力量不够。”父亲听后,不仅没有责怪他,还伸出手,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没事,你别着急!慢慢来,爸爸相信你能行的。”说完,父亲将背篓里的碎石取了一半出来,让他重新再去背,这一次,他没有费多大劲就将背篓背了起来。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每天都让他背着背篓去上学,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往背篓里添加些石头。大概过了半来年,他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不知不觉地可以成功地背起一背篓的石头了。他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满意地笑了,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其实学习就跟背石头一样,如果你一次背得太多,身体肯定承受不了,那样只会给你带来伤害;但如果你懂得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地增加份量,日积月累,你定然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听了父亲的诉说,他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自己失败就失败在过于心急,想要一锄头挖个金娃娃。而事实上,饭得一口一口地吃,路得一步一步地走。从此以后,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背石头”计划,并时刻提醒自己、鼓励自己。就这样,他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孜孜不倦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进发。多年后,他像当年背石头一样,轻轻松松地取得了成功,成为了一个让人羡慕和尊敬的人。

  §§第三章 感恩父母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