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这句话经常被一些职场中用来自我调侃,其实,我觉得这句话用在父母的身上更为适宜。一个人从上幼儿园开始,父母的生活便围绕着自己而展开,终日疲于奔命,不辞辛劳,尤其是为了让孩子吃到一份美味可口的早餐,父母往往牺牲了自己爱好和休息时间。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家中起得最早的一个人,大家还在甜甜的睡梦之中,她就悄悄披上衣服,轻轻地来到厨房,准备柴草,削红苕,淘米,切菜,升火,然后在氤氲的油烟中,用锅碗瓢盆演奏着一曲动听的交响曲。
那时,农村不比城市,家里没有牛奶和面包,没有豆浆和馒头,也没有电饭煲和高压锅之类的电器,要让孩子吃上早饭,唯一的办法就是早起。通常情况下,做一顿饭需要一个多小时,许多的父母天不见亮就得起床。如果你是一个早行者,你只须看一看窗户外透着的灯光,或是看一看屋脊上缭绕的炊烟,你就知道这家人一定有一个上学的孩子,这家人一定有一位勤劳的母亲。
我家距学校大约有十来里的路程,要是天晴路干,一个小时就能到达。一般情况下,不到七点钟我就得从家里出发,而母亲五点半左右就得起来为我做早餐。如果遇到下雨天,母亲还需要起来得更早。
每次母亲煮好饭后,并不急着叫我起床,而是让锅里的饭菜稍微冷一冷,母亲担心我赶时间,吃得太急,烫着(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母亲考虑得多么周到啊)。早上,伴随着一声亲切的呼喊“孩子,起床吃饭了”,我的一天便拉开了序幕,接着在母亲的唠叨声中,洗脸,漱口,吃饭,上学。
从小学到初中,我一直享受着母亲的亲情早餐,直到我上了高中,寄宿在学校,母亲才从长期的睡眠不足中解放出来。虽然母亲不用早起了,但多年下来,她落下了一个病根,那就是每天早上五点钟就会不由自主地醒来。我知道这叫生物钟,是母亲长期为了给我做早饭而形成的。那时,家中没有闹钟等定时设备,母亲完全靠生物钟,为了不让我上学迟到,她总是强迫自己在那一时段醒来。时至今日,我仍然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将近十年里,母亲从未睡过头一次,即便有闹钟,也是很难做到的,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自我控制力啊!
如今,父母已年近花甲,而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又将母亲给我的那份爱延续到了孩子的身上。虽然现在的条件好了,不如母亲当年那么辛苦了,但我们对孩子的关切却并未减少。每天早上,我们依然为孩子的早餐而忙碌着,早起着。尽管我们的脸上看起来有些疲惫,但我们的心里却甜蜜着,幸福着。
一份早餐承载了一代又一代父母对儿女的爱,或许什么时候,我们也应该为父母做一顿爱心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