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在1943年逐渐复苏的形势下,继续恢复与发展。同时,华北八路军各部队开始了正规化训练,以适应进入反攻时攻势作战的需要。华中敌后战场的新四军也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逐渐开始恢复与发展。
从1944年初春开始,日军为加强太平洋战场的防御和进行“一号作战”,不断从华北、华东等区域抽调守备部队投入攻势。1944年4月,日军调集15万兵力进攻河南,接着又以30多万兵力对湖南发动进攻。这对敌后抗日武装的压力大为减弱,留守日军被迫收缩防线,实施重点守备,这也是敌后战场在1944年能够迅速恢复元气并转入局部反攻的重要条件。但这时,敌强我弱的根本态势并未改变,敌后战场的攻势作战还是局部的,特点是集中适当兵力作战与分散的群众性的游击战相结合、军事攻势与政治攻势相结合。
侵华日军在1944年初对中共的反攻做了考察后认为:“中共宣称中国已经进入反攻阶段”,“中共所谓的反攻是指发动民众武装革命”及顽强的政治攻势,并预计有可能转入军事上的反攻。当时,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引起了中外的关注。1944年6月,以美国记者为主的21名中外记者参观团到达延安。记者们不仅访问了陕甘宁边区的部队、机关、学校、工厂、农场、医院等,还于9月初东渡黄河,到晋绥军区观察汾阳攻坚战的实况,并在国际上做了客观的报道。美军观察组于7月抵达延安,随后在敌后战场进行了长时间的考察。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认为八路军会是反攻中的一股强大力量。因为他主张将美国援华物资公平分配给八路军等中共抗日武装,结果引起蒋介石的不快,成为他被罗斯福总统召回的重要原因。
1944年,八路军、新四军致力于开辟新区并向南发展,即向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浙江等地进军,开创抗日新局面,以便将来在日军退到沿海地区集结时,在南方配合美军等的大反攻,收复失地。
地处中原、历来为军事要冲的河南,是八路军、新四军向南发展的第一个目标。经过半年的艰苦奋战,八路军、新四军开辟了豫西,发展了豫南,扩大了豫东,恢复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进一步打通了华北与华中的联系。9月,中共中央还重申了发展东南的方针。为发展东南,决定以新四军主力一部渡江南下,首先发展苏浙皖边区与浙江沿海,争取控制苏、浙、皖、闽、赣诸省,使新四军在举行战略反攻中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并能占领南京、上海、杭州、芜湖等大城市。在西进发展河南、南下发展东南两大任务中,应以南下为主。为此,江北新四军陆续组织部队南下,进军苏、浙沿海,加强了这一地区的斗争。为增强华南的抗日力量,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三五九旅组成南下支队,于1944年11月9日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越过同蒲路进入太岳区,再南跨黄河穿过陇海路,后继续南下,目标是挺进湘粤边区,创建以五岭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打通与广东东江纵队的联系,造成南方一翼。这支军队直到日本宣布投降后才北返。
这一年,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日军的局部反攻中,歼灭日伪军近20万人,攻克县城20多座,攻克和逼退据点2580多个,解放人口1700多万,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始飞速发展。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到78万人、民兵200多万人,根据地的人口已有9000多万人。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承认,“在方面军占领的3个特别市、400个县当中,治安良好的除3个特别市以外,只有7个县(占总数1.4%)。有139个县(31.5%)差不多未部署兵力,不得不听任中共活动。还有相当于66.9%的295个县属于中间地区,行政力量大多不能充分贯彻,民心倾向共产党”。日军只能以县城为中心,占领少数乡村。
§§1945永载史册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