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六节 毕氏德芳

  德芳是一个女子的名字。毕是一个家族的姓氏。

  我在《那一群青衫飘然的身影》一文中,曾写到上世纪初叶景德镇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民间艺人,他们因为志同道合而结社,每逢农历月半聚集,切磋艺术革新,是为“月圆会”。这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艺人,在一个新旧交替的乱世,创造出富于个性和人文气息的新粉彩,为瓷绘革新踩出一条新路,从而跨越了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临界线,将景德镇陶瓷装饰艺术推向了另一座高峰。陶瓷史上,他们被称为“珠山八友”。

  清末秀才毕伯涛,便是月圆会最早的八位发起人之一,也是“珠山八友”中文化程度最高的陶瓷艺人。

  在人们的记忆中,毕伯涛生性孤傲。他出生于饶州富裕的钱庄之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诗书画俱佳,14岁便中了前清秀才。但大清帝国不久崩溃,科举废除,时局动荡,家道随即中落的毕伯涛初以教私塾为业,后来携一儿一女来到景德镇谋生。最初是在五龙庵为寺庙抄写经书、作楹联、写匾额为生,有时也为居士们作画。毕伯涛早年曾师从鄱阳名画家张云山,张云山也常客居景德镇彩绘瓷器,这对他以后的艺术转移产生了影响。在景德镇,毕伯涛认识了民间陶瓷艺人王琦、王大凡等人(均为月圆会发起人),并成为要好的朋友,后来与王大凡还成为儿女亲家。月圆会成立之后,毕伯涛开始从纸画转向画瓷。身为旧式文人的毕伯涛,平生研究金石、书画,造诣很深,诗赋和书法亦见功力,在努力探索瓷艺和诗情画意交相融合的“珠山八友”流派中,他的文才较好,故常与大家共同研讨瓷画题诗,对以民间艺人为主体的“珠山八友”整体文化品位的提高,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毕伯涛是“珠山八友”中从文化人走向瓷艺画家的典型。

  毕伯涛有一子,名渊明。从小随着父亲读私塾。为儿子取此名,这位清末秀才想必是希望儿子像陶渊明一样,能在琴棋诗书画中自食其力,对于无法再走仕途的中国旧式文人来说,这似乎是一条最好的出路。

  但毕渊明没有父亲那样优裕的童年。跟着父亲来到景德镇以后,他在一家瓷厂学徒,学徒生活是很苦很累的,小小年纪的毕渊明晚上回到瓷厂阁楼里以后,仍然悄悄地点灯练习书法到深夜,三年学徒期间,勤奋好学的毕渊明天天如此,每夜都是和衣而眠,从没有打开过从家里带来的那床棉被。学徒期满,家人为他收拾行李,被子里竟发现一窝刚出生的小鼠。

  凭着严格的家教和自己的苦学,没有正式进过学堂的毕渊明,后来成为景德镇赫赫有名的陶瓷艺术权威,他的粉彩走兽,尤其是老虎,画得虎虎生威,勇猛灵动,深受人们赞叹,人称“毕老虎”。

  毕德芳,是“毕老虎”之女,毕伯涛之孙女,她的母亲,是“珠山八友”中另一位重要人物王大凡的女儿。毕德芳也以画走兽见长,除了继承祖父和父亲创立的粉彩画风,更有自己的发展,在景德镇,在我所了解的范围内,在传统粉彩技艺上她的确高人一筹。

  出身于这样显赫的陶瓷世家,并堂而皇之地拥有政府颁发的“陶瓷世家”牌匾,毕德芳的生活却很低调。她认真地画她一生所喜爱的瓷器,不去凑外面的热闹。

  她住在官庄后面的陶艺村里。夜里我散步走到官庄的北面,常常会与她相遇。因为不太熟,她总是对我点头笑笑,然后擦肩而过。

  一日我的另一位女友,与她也是一块长大的姐妹,来官庄时邀我同去毕德芳的家里玩,这才使我更多地了解了毕家。

  毕家的院子不算大,最显眼的是一架紫藤,横贯整个小院。茂密的紫藤间小鸟鸣啾不停,德芳说,小时候,常想象林荫道是个啥样,后来有了条件,就在自家院落里搭了这个“林荫道”。

  去过不少所谓“大师”家,那份豪华和气派,令人咋舌。毕德芳的家却简朴得让我感到意外,她的房间就是个普通的工作室。各种粉彩料和画笔都在桌上,一块长条屏的瓷板上有两只画了一半的老虎,毕德芳说,这两只虎画了半个月了。

  三层阁楼,安放着烧粉彩的红炉。

  粉彩是景德镇的传统工艺,从构图、勾线到填色、焙烧,工序十分繁复。从前是由专门的勾线工、填彩工分段完成,直到“珠山八友”出现,才将创作与工艺相结合,成为具有个性的艺术。

  像毕德芳这样从最初的工序直到焙烧都由自己完成的粉彩艺术家,在景德镇已经不多了。

  我问她为什么不带学生,是不是因为绘制粉彩的难度,愿意认真学习粉彩工艺的年轻人不多了?她说是,但还有个原因。她顿了顿,显然有些为难,但还是说了出来。

  你也知道如今有一些大师自己并不动笔,而是让学生画,然后署自己的名卖钱。我不想让人们对我也有这种误解。而且,有些年轻人急功近利,背后也会做一些对不起老师的事。还是自己画画清静。

  我默然。如今的人想钱都想疯了,因为“盛世收藏”兴起的收藏热,因为大小官员大小老板都以拥有值钱的古董艺术品为荣,工艺美术界成了一潭浑水,谁都想来淌一脚。毕德芳很无奈地说,外面拍卖会上常常有毕伯涛或“毕老虎”的瓷作,其实都是人家仿的。祖父和父亲生前没能遇上好时代,他们留下的作品其实极少。

  毕德芳若想赚大钱,太容易了,她画的虎与父亲不相上下,是那些仿作根本无法比的。她本人的成就也完全可以参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可她连“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都没有申报,因为评大师的幕后戏太多,甚至有的还成为闹剧,她不想因求人伤了骨气。

  “我只希望好好创作,后世的人如看见我的作品,还能说画得真好,我就满足了。”

  毕德芳与父亲感情最深。

  她八岁开始在父亲的督导下练习书法,父亲要她正襟危坐在硬板凳上,她家的笔杆上有父亲镶上的铜块,她现在的笔力就来自儿时的锤炼。

  因为家贫,母亲生了九个孩子,只养活了三个。她是老八。1959年哥哥考入浙江美院,当时全江西只录取了两名,另一名是南昌考生。因为家里今后要多支出哥哥每月25元的生活费,父亲无奈地与刚刚小学毕业的女儿德芳商量,让她就读景德镇陶院在当年试办的五年制中专班,因为读中专有一定的学生补贴,可以减轻家里负担。德芳因此失去了读大学的机会。

  中专班三年后就被精简撤销,于是德芳进了父亲所在的艺术瓷厂美研室学徒。这是她打下扎实基本功的几年。好景不长,文革开始,父亲成了反动学术权威,每天挂牌批斗,毕德芳下放车间,被安排做最苦最脏的工种--喷花。小妹妹则下放农村。

  这是令毕德芳难以忘却的岁月,不是因为苦难,而是因为苦难也摧毁不了的生活。

  当时父亲每天要被批斗到很晚才能回家。为了让父亲少受苦,毕德芳买了一套理发工具,学会了推平头;每天毕德芳去接父亲回来,父亲回家后并不诉苦,而是默默坚持写字。

  因为父亲的缘故,她不能参加任何社会活动,也没人敢与年轻又有才华的毕德芳恋爱,所以她下班回家后,能全身心地继续绘画写字。父亲说,一技在手,不管遇到什么朝代都不怕。对她而言,画画写字是安慰心灵的良药。

  1972年,毕家的命运有了转机。那一年尼克松访华。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原挂有毕渊明的瓷板画,那是画着虎、猴、鹿、狮的粉彩走兽四条屏。当中央领导人费尽心思考虑送什么礼物给美国总统最合适的时候,据说是李先念提出请江西景德镇烧制国宝熊猫的瓷板画吧。

  那一天上午毕渊明还在水库工地上劳动,下午突然来了小车接他回家,人们对他的称呼也开始变成了“毕老”。

  已有好几年无权握笔的毕渊明,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精心创作出粉彩熊猫瓷板画,八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随着尼克松去了美国,也改变了毕家受人歧视的境遇。毕德芳说,尼克松绝对没想到,在景德镇有一家人一直都在怀念着他。

  这真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

  毕渊明1907年出生,1991年去世。去世后子女遵照其遗嘱将骨灰撒进钱塘江,随江水流向大海。

  毕德芳画的老虎灵猴山豹,都生活在深山老林,山风飘荡,林木蓊郁,那老松上细细密密的松针,都是她一笔一笔写出来的。为了表现出山林的深邃,她以色料层层渲染,每一道上色都是一丝不苟。一幅瓷板或一根瓷瓶,不知倾注了她多少心血。

  “每一幅作品,我感到都像我的孩子。当被人买去时我就像送女儿出嫁一样难受。我希望她能嫁个好人家。我之所以在背景上花费那么多心血,是因为我想让这些大自然的生灵永远生活在好的环境里。”

  像所有真正的艺术家一样,毕德芳,一个头发已有银丝的女人,和我说话时,不谙世故,童心未泯,笑起来像孩子一样可爱。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