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百二十一章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节选)

  〔法国〕帕斯卡

  看到人类盲目而悲惨的状况,眺望沉默的整个宇宙,人没有任何光明,孤苦地被放逐,迷失在这宇宙的角落,不知道是谁把自己置于此地,自己来做什么,死后又将如何,看到这对一切都无从认识的人,我毛骨悚然。就像一个人在沉睡之中被人带到一个可怕的荒岛上,惊觉后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也没有办法从那里脱身。因此之故,我为人们在这种悲惨的境遇中竟然没有陷于绝望而深感惊讶。在我周围可以看到许多同样的人。我问他们是不是比我懂得更多,回答说不是。因为这些可悲的迷失者们环视四周,一看到什么有趣的事就投身其中,并深深迷醉在那里。然而我却不能沉溺于其中,我考虑到或许很可能在我看到的东西之外还存在着什么,我探寻着上帝是否未曾遗留下自身的标志。

  人的不协调--那么,就让人们思索大自然全部的崇高和极盛的威容吧,让人们的目光离开自己周围的卑琐事物吧,让人们看见像照耀宇宙的永恒的灯火一般的辉煌的光吧,让人们为此而惊异吧--与那星球所描绘出的宏阔的轨道相比,地球只是仅能看到的一个点,这个宏阔的轨道本身与环绕天空的一些恒星行经的圆周相比,实际上只是孤零零的极微小的一个点。

  然而,如果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就此为止,那么就让想象力尽情驰骋、超出视野吧。与自然界提供的材料终于告罄相比,我们想象力的活动更为疲惫不支。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在自然的宽阔胸怀中,只不过像是难以觉察的线条,无论怎样在心中想象,也难以与它近似;即使把自己的意念扩展到可能想象的究竟之外,也是徒劳的。我们创造的东西,与万物的实在比较,只不过是极微小的粒子。它是一个无限的球体,处处都是球心,没有哪里是圆周。总之,考虑到这样的事实,我们也收敛回聚自己的想象力,这是缅怀上帝之全能的最显著的标志。

  让人们使自己苏醒,认真地考察一下,与存在的事物相比,自己是什么吧。让他注视一下在自然的这一角落迷失的自己的样子吧。让他从自己所居的狭小的土牢--就是宇宙--之中观察,学习评价地球、各国、城市以及他的自身价值吧。在无限之中,人究竟又是什么呢?

  但是,为了使人看到同样令人惊异的又一奇特现象,让他在人们熟知的东西中寻找最细微之物吧。让他观察一只虱子,那微小的身躯中无与伦比的更为微小的部分吧。让他看看那具有关节的脚,脚上的血管,血管中的血,血中的体液,体液中的一滴一滴,每一滴中的水汽。如果进一步把这最后的东西再加以分解,人们就必须竭尽其想象力了。于是,人们将其最终追寻的东西,作为我们今天讨论的对象。而且认为,唯此可以看到自然的极端的细微。我却想让人们看到,那极端微细的内部还有更新的深渊。我要使人们看到,在可以说是极微小粒子的更微略的图形内部,不只是肉眼可以感受的宇宙,而且还有在自然之中想象所及的无边际的世界。人们在其中也会看到存在着无数的宇宙,它们各自都拥有与肉眼所见的世界比率相同的各种各样的天空、行星、地球。在每个地球上也都有动物,甚至也可以看到虱子。这虱子身上,也可以再次看到与前面说到的相同的东西。这样,在其他的虱子身上也可以无限地、无休止地看到同样的特征,于是,人们不得不面对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茫然若失。与另一种不可思议是由于其浩渺宏大同样,它以其精微纤小,也是令人惊异的。总之,我们的躯体处于在整体的怀抱里连自己在哪里都不知道的宇宙之中,进而作为目不可及的存在,然而今天这一躯体在与人不能到达的虚无相比较时,则成为一个巨大的身躯,一个世界或者也可以说成为一个全体,对此谁能不发出惊叹呢!

  如此深刻地观察自身,就会对自身感到恐惧。在凝视着一心守护自然给予的这一形体,悬浮于“无限”与“无”这两个深渊之间的自我时,看到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都会战栗不安。人的好奇心又转而赞叹,并不冒昧地探索这一奇迹,而只愿默默地观察它。

  可是,在自然之中,所谓“人”究竟是什么呢?对于“无限”来说就是“无”,对于“无”来说则是“全体”,他介于“无”与“全体”之间。他距离这两个极端的理解有无穷之远。因此,事物的归宿及起源,对于人来说,都隐藏在无法克服的不可穷知的神秘之中。人对于斥逐自己的“无”和吞没自己的“无限”,都同样无法认识。

  在一切方面都受到限制,居于两个极端之中的这一状态,使我们的能力在各种事物中得到表现。我们的感官不能感受任何极端的事物:噪音过强使我们耳聋;光线过强使我们目眩;无论过远或过近,都无法看见;言论无论过长或过短,都不能清晰地表达。过于真实的事使我们无所适从(我知道有人不能理解0减4还剩下0)。最基本的公理对于我们来说过于明白。过多的欢乐导致烦恼。音乐也是如此,过多的和音是不愉快的。过多的赐予使人愤怒--因为我们愿对所受的恩义作更多的报偿。“恩惠只有在看来能够给以报偿的时候,才是受欢迎的。如果恩惠远远超过这一点的话,那么所得到的回报就不是感谢,而是憎恨了。”我们不能感应极端的热和极端的冷。即使性质是良好的而行之过度,对于我们也成为悖逆,以致无法感觉。我们不再是感觉它们,而是为此而忍受痛苦。无论是过于年轻,还是过于年迈,精神的活动都受到限制。过多的教育与过少的教育也相同。归根结底,极端的东西对于我们来说也同样不存在,我们也不与它们比肩而立。它们摆脱我们。否则我们就摆脱它们。

  这就是我们的真实状态。正因如此,我们既不可能完全确知,也不可能完全无知。我们航行在辽阔的“中间”的瀚海里,不定地漂泊着,从这一极端被推到那一极端。我们想抓住某一点为依靠,使自己安定下来,它却飘然荡去,离开了我们,即使企图追寻,它仍逃离我们的手,永远滑脱遁去。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令我们停泊。这对我们来说是自然的状态,然而又是与我们的心愿根本相反的状态。我们热切希望能看到坚实的大地和不可动摇的最后的据点,在那里建立起高至无穷的塔。可是,我们的基地轰然摇动,大地崩裂,形成可怖的深渊。

  认识到这些之后,我想,在种种自然所安置的自己的状态中,人们都可以安闲自得。既然我们被注定的位置在这分开的两者之间,总是与两个极端保持着距离,那么,一个人尽管对事物认识多一些又有什么意义呢?作为真正的理解,他也只不过从稍高的角度领会事物。他距离终极仍然是无限的遥远。而即使能够多活10年,我们的一生在永恒之中实际上依然是微不足道的……

  进一步说,导致我们无力认识事物的原因,就在于事物是单一的,而我们却是由相反的并且品类不同的两种性质,即精神与肉体所构成的。我们身上思考的部分,绝不是精神之外的什么东西。而如果主张我们不过是肉体的存在,那么我们就越发远远地被排斥于对事物的认识,因为没有比物质能够认识自身这一说法更不可想象的了。要了解物质怎样认识自身,尤其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如果是单纯的物质,我们就什么都完全不能认识。而如果我们是由精神和物质所构成的,我们就不能够充分认识单纯的事物,无论它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事物。

  我们看到以精神和物质所构成的所有的一切,恐怕没有人不认为这种混合物对于自己也是极易于理解的,然而正是这种东西是我们最不理解的。人,对于人自身,是自然之中最不可思议的对象,就是说,人难以想象肉体是怎样的,而且也难以想象精神是怎样的。至于肉体何以能够同精神结为一体,更是难以理解的。正是它,对于人是最难以解答的疑问。然而,这就是他自身的存在。

  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但是,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要摧毁他,不必全宇宙都武装起来。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于死地。然而,即使宇宙毁灭人,人仍然比毁灭他的力量更尊贵,因为他知道自己面临毁灭,以及宇宙优越于自己的事实。而宇宙对此一无所知。

  因此,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之中。正是由于这一点,我们必须站立起来,而并非由于空间和时间,因为我们无法使其充实。所以,要努力正确地思想。这其中有道德的原则。

  这种无限空间的永恒的沉默使我恐惧。

  安慰你自己吧。你不能凭你自身来期待它。相反,你从你自身对它无所期待,这才能期待它。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