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百章 读书的回忆

  〔日本〕加藤周一

  事情的起因

  有人用亲切的声调说:时令已进入深秋,这是读书的好季节啊!但是,我读书从来就不曾考虑过季节问题。常年的学习自然养成这种习惯,不读书就难以度日。

  有一回,不是同一人说:怎样才能好好读书呢?然而我必须找的窍门是,如何才能不读书而又能对付过去呢。一读起书来,就无法写书。

  从什么时候起,我养成这种难以拂去的习惯了呢?我想确实是从我多病的童年时代开始的吧。容易得病的孩子,无法在户外又蹦又跳的,于是,就代之以读书;但这不是我主动的乐意的选择,而是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我就这样开始读书,不久,我发现像我一样有读书习惯的人,不是小学里的小伙伴,而是一个成年人,而且是我那个时候最熟悉的唯一的一个成年人,那就是我的父亲。我逐渐喜欢同父亲谈话,并且接受了他谈话的影响。

  父亲对所有形而上学都持怀疑的态度,他不相信未经实证的任何知识。父亲这种思考方法的影响,至今依然保留在我体内。我现在爱读贝特朗罗素的书,就是喜欢他那表现的准确性,这与小学生的我喜欢父亲的谈话别无二致吧。

  那个时候父亲在读《万叶集》。小学生的我是啃不动《万叶集》的。但是上中学以后,我第一次接触的文学就是《万叶集》。我从头开始读。我并不是有意识主动地选择这样做的,而是偶然的,书就在我身边的缘故。但是它的影响,至今似乎还没有消失。可以说,我背诵的数首《万叶集》短歌,连同东京秋天黄昏的西边天空和早春的风一起,温乎乎地抚触着我的肌肤,从遥远的少年时代直到现在几乎全部留存下来,成为我的纪念品。

  然而,对我来说,《万叶集》决不是昔日的褪了色的照片。不是的,它是我现在热爱日本诗歌的最大的原因,甚至或许还是我相信文学的原因之一。

  我没有变。我对此事并不后悔。尽管我希望像一棵树那样扎下根来,但并不希望将它移植到别的土地上。

  战争

  中学生时代,告诉我有关芥川龙之介的,是幼年的朋友们(他们如今已不是幼年了)。于是我把零花钱攒起来,在涩谷的旧书店买了芥川全集十卷,一页也一无遗漏地读遍了。但并不都是一无遗漏地理解了。我没有考虑过自杀,也不能理解自杀的人的内心世界。

  在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中,我领略到的是反军国主义、破坏日本历史的偶像、对道德说教的反抗、不随大流的批判精神。可以说,我不是通过吉野作造,而是通过芥川龙之介接受了“大正民主”的遗产。后来,我住进第一高等学校的学生宿舍之后,读了马克思的书,知道有这种理智地组织非顺应大势主义的方法。战争早已在中国大陆开始,珍珠湾即将到了转折点。在我的周围,我看不见与之有关的左翼运动。但是马克思的方法对我理解战争的现象大有裨益。

  然而,在芥川龙之介的作品里,中学生的我所发现的,不仅是非顺应大势主义,日本语表现上的丰富的可能性,也使我大开眼界。后来上大学预科,我在瓦莱里的作品中发现了采取分析方法来处理语言表现的可能性,以及这种方法的无与伦比的乐趣。

  战争期间,我再度是个病人,自己不是病人的时候,就照顾其他的病人。我在东京帝国大学学医,不久就住在附属医院的一室里。在这家医院的一个房间里,我读医学书,观察显微镜,治疗患者,除此之外,能够做的就只有读书了。

  但是,那时候,大日本帝国出版的报刊、书籍里,充斥着诸如八弘一宇、灭私奉公、魔鬼美英、打他个稀巴烂、大东亚共荣圈以及世界史的哲学、超克近代、胜利以前不奢欲之类的词句。我只能在旧书中、在外来文学中寻找读书消遣的工具。大概是那时候,我接近日本的古典文学,并养成了阅读西方的报刊,以及诗歌、小说之类的习惯。

  至今我还没有丢掉这种习惯。如今,不论住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我也从未曾有过不读日本古典文学和西方报刊的。不,甚至可以更确切地说,不论任何一个地方,不能阅读的话,我都不想住下去。

  西方

  战后,我持着占领军当局签发的护照到西方去了。我在西方发现的,虽然确实是很普通的东西,但在语言的最广泛意义上说,那就是西方的古典文学。西方古典文学的中心是戏剧,因此,我也是在那里发现了戏剧这玩艺的。

  我通过翻译知道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泰伦提乌斯其名,并读过他们的作品。还有我以各自的语言阅读而且品赏过莎士比亚、拉辛、莫里哀、歌德的作品。于是,我觉得近代剧的大部分,不,甚至连近代小说的大部分,似乎只不过是这些原型(以歌德式来说是原本文献)的变形而已。阿里斯托芬是王尔德和萧伯纳的,泰伦提乌斯是意大利假面剧和十八世纪的喜剧的,莎士比亚和莫里哀是所有近代剧的,拉辛和歌德是囊括了所有近代小说的最重要的要点。而索福克勒斯的戏剧性对立,就是它的世界的结构本身。比如人的意志与超过它的东西。索福克勒斯的希腊把它称作命运,后来的西方把它称作神、决定论、历史。名称即使变了(从而内容即使变了),但结构并没有变。

  在西方,我发现的第二种东西,就是中世纪的美术。我在那里看到了形的世界,或者说看到了变成形的精神世界。如果没有座堂,就不可能有蒙德里安吧。对我的人生来说,这的确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经验之一。但是,这种事偏离了读书的话题。比如不是因为读了亨利佛松才获得这种经验,而是获得了这种经验才读亨利佛松的。

  但是,我邂逅西方的“形”的世界,是在法国。我思念德国的时候,我脑海里总是浮现出瓦格纳的半音阶成为永恒的《特里斯丹和绮瑟》的情念。当我缅怀法国的时候,我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沙特尔和兰斯的天使的脸。而且我想成为罗丹的秘书的里尔克,大概已经看过无论如何不能不看的东西了。那时候,里尔克,结结巴巴地把看到的东西,只是称为“东西”。

  旅行的结束

  近年来,每年我几乎至少一次,越过大海。有时越过太平洋,有时越过大西洋,还有时越过北冰洋。然而,那种旅行不是为了去欣赏途中的风物,或是为了要在新的土地上寻求新的刺激。这是由于客观情况所造成的,不得已而为之,就像迁徙那样。每次迁居,我的精神生活的思路,总是难以改变,如愿地适应当地的风俗。

  昔日,我初次访问西方的时候,改变了精神生活的方向。我得读另一些与先前在日本所读的不同的书,反复地思考“西方与日本”这个问题。

  如今,我由于改变了住处,吃的东西变了,说的语言也不同了。但是所读的书没有变。我在加拿大埋头阅读荻生徂徕的书,在德国的大学图书馆里欣赏道元的古注。还思考了原文部大臣桥田邦彦的《正法眼藏释意》之疏漏,和西尾先生的《正法眼藏》注解之缜密。这种事与德国的经济奇迹、北大西洋条约机构、大众车、麦酒桶,以及《蔷薇骑士》的作曲家的伟大生涯没有太深的关系吧。同样,如果我在东京读维特根斯坦的著作,那么它与经济高速增长、核潜艇、奥林匹克、高速公路,以及“享受酒吧女作为国际旅客招待员的高级娱乐热的私人现实生活”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芭蕉在旅途中唱着“不易流行”的时候,思考了时代的东西和超越时代的东西。但是,不可能考虑到地域的东西和超越地域的东西吧。超越地域而又不易的东西,对于易址是越多就越需要的。这种“不易”在心中膨胀的时候,旅行已变成不是旅行了。关于“西方与日本”这个问题,我现在变得很少去玩味模糊的思索。因为在活着的时候,无论在哪里不易的部分逐渐膨大了起来。

  我感到另一次漫长的旅行即将悄悄地结束。因为我自身感到现在某件事即将开始。迁徙多的生活不是很不方便吗。不,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超过20公斤的私人财物,对生活、工作都不重要了。

  (唐月梅译)

  
更多

编辑推荐

1心理学十日读
2清朝皇帝那些事儿
3最后的军礼
4天下兄弟
5烂泥丁香
6水姻缘
7
8炎帝与民族复兴
9一个走出情季的女人
10这一年我们在一起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绿眼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为纪念冰心奖创办二十一周年,我们献上这套“冰心奖获奖作家书系”,用以见证冰心奖二十一年来为推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书系遴选了十位获奖作家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语言生动,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张品成  

    文学小说 【已完结】

    叫花子蜕变成小红军的故事,展现乡村小子成长为少年特工的历程。读懂那一段历史,才能真正读懂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也才能洞悉我们这个民族的未来。《少年特工》讲述十位智勇双全的少年特工与狡猾阴险的国民党...

  • 角儿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石钟山影视原创小说。

  • 男左女右:石钟山机关小说

    作者:石钟山  

    文学小说 【已完结】

    文君和韦晓晴成为情人时,并不知道马萍早已和别的男人好上了。其实马萍和别的男人好上这半年多的时间里,马萍从生理到心理是有一系列变化的,只因文君没有感觉到,如果在平时,文君是能感觉到的,因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