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四节 四镇连兵

  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正月十三日,李惟岳派孟祐驻防束鹿。朱滔、张孝忠攻占了束鹿城,进而包围深州。李惟岳焦虑万分,掌书记邵真再次劝说李惟岳,要他秘密向皇帝进表,先把弟弟李惟简送到长安,然后将不服的将领诛杀了,亲自入朝,暂时安排岳父冀州刺史郑诜代理节度使,等待朝廷的新任命。

  李惟简启程后,孟祐得知这个计划,秘密报告了田悦。

  田悦极为恼怒,派衙官扈岌来见惟岳,责备他说:“田尚书之所以会采取军事行动,完全是为了给大夫您争取节度使,并不是出于为自己谋利的目的。现在您竟然听信邵真的谗言,派弟弟给皇帝进表,把反逆的罪名全扣在田尚书的身上,以使自己摆脱得一干二净,田尚书有什么对不起您的地方,而您要这样做!如果我们一起杀掉邵真,则相待如初,否则只有与您誓不两立了。”

  判官毕华对李惟岳说:“因您的原因田尚书才被官军围困。如果在这个时候背弃了他,就太不讲信义了!况且魏博、淄青兵力强悍、粮草富足,完全可以与官军抗衡,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为什么要轻易放弃呢?”

  李惟岳平素卑怯,不能遵守前定的方针,竟然拉出邵真,当着扈岌的面将他处死。随后,遣发1万成德军士,与孟祐一起包围束鹿。与朱滔、张孝忠战于束鹿城下,李惟岳被打败,只好烧掉营寨逃跑。

  兵马使王武俊被周围的人谗谤,遭到李惟岳的怀疑。因看重他的才能,李惟岳未忍心杀他。束鹿一战由王武俊为先锋,武俊自忖:“如果朱滔被我打败,必然使李惟岳军势大振,回去以后他一定杀我。”因此作战并不全力以赴,以致失败。

  朱滔打算乘胜攻打恒州,张孝忠则带领军队向西北进发,驻军于义丰。朱滔大为吃惊,部将对孝忠此举也十分不解。

  孝忠说:“恒州久经沙场的将领很多,绝对不可以轻视他们。我们把他逼急了,他们就合力与我们死斗;放松一点,他们便会自相残杀。你们几位等着瞧吧!我在义丰驻军,正是冷眼旁观李惟岳的灭亡!况且朱司徒话说得大,却不能看清问题的实质,与他难以共事始终。”

  这时,朱滔也屯军束鹿,不敢贸然进兵。

  李惟岳的部将康日知献出赵州,投降朝廷。这使李惟岳对王武俊的猜忌更重了,王武俊也更加为自己的安全担忧。

  有人对李惟岳说:“您的父亲披肝沥胆,请王武俊辅佐您,况且你们还是亲戚关系,是靠得住的。王武俊勇冠三军,在时下危难的关头,千万不要轻易怀疑。如果没有王武俊,还靠谁来给您打仗呢?”

  李惟岳就派步军使卫常宁和王武俊一同进攻赵州。又让王武俊的儿子王士真领兵屯宿恒州军府中负责警备。

  王武俊离开恒州,对卫常宁说:“武俊今天幸运地离开虎口,断无再回去之理了。我要往北投奔张孝忠尚书。”

  常宁说:“惟岳没有见识,软弱无能,只信任身边的人。看他的下场迟早会被朱滔翦灭。现在天子有诏,谁将李惟岳除掉,就把李惟岳的官爵授给谁。您平素是大家所敬重的,与其逃亡,不如倒戈;把李惟岳杀掉变祸为福易如反掌。如果事情不成功,再投奔张尚书也不算迟。”

  正好李惟岳的使者衙前官谢遵来到赵州城下,王武俊拉拢谢遵共同商议谋杀李惟岳的对策。

  谢遵回去以后,将此事秘密报告了王士真。

  闰一月二十一日,王武俊、卫常宁从赵州带兵回袭李惟岳。谢遵与王士真则诈称李惟岳的命令,打开城门,将赵州军队放入城来。黎明,王武俊率几百名骑兵冲入帅府;王士真以为内应,杀死了十几个人。武俊命令说:“李惟岳背叛朝廷,将士们要服从朝廷,谁敢违反抗拒就会有灭族之祸!”大家都不敢抵抗。就这样将李惟岳擒获,关押了郑诜、毕华、王它奴等人,把他们全部处死。

  王武俊认为李惟岳是节度使的儿子,打算活着把他送交长安,交与皇帝处置。常宁说:“他见了天子,把叛逆的罪名诬陷给您您就麻烦了。”于是勒死李惟岳,将首级送往长安。

  深州刺史杨荣国是李惟岳的姐夫,投降了朱滔,朱滔让他继续担任深州刺史。

  朱滔、王武俊自宁晋向南援救魏州。

  朱滔、王武俊的军队来到魏州,田悦备好酒肉出城迎接,魏州军士热烈欢呼。

  这一天李怀光的军队也到达了。围困魏州的魏博招讨使马燧等整治军容,出迎李怀光。

  朱滔以为这两支军队要向自己所屯驻的惬山进攻,便立刻列阵准备战斗。

  李怀光勇而无谋,想乘朱滔尚未建好营垒发动突然袭击。马燧不同意,提议暂且让将士们休息,待时机成熟再发动进攻。怀光说:“让他们把营垒建好,将成为我们的后患,现在这个机会不能失去。”于是在惬山之西向朱滔出击,击杀步兵1000余人,将朱滔军队打得四处溃散。李怀光停下马来观看,十分得意。士兵们争相进入朱滔军营掠夺财物。

  王武俊率领两千骑兵闯入怀光军中,将其队伍拦腰截断。朱滔率兵跟上来,将官军打得落花流水。挤入永济渠淹死的人不计其数;士兵们倒压踩踏,尸体堆积如山,河水因此断流。马燧等人各自收拾残军退守营垒。

  这一天晚上,朱滔等人筑堰拦住永济渠水,导入王莽故河,斩断了官军的粮道和归路。第二天,积水达到三尺多深。马燧害怕了,派遣使者低三下四地向朱滔投降认输,请放各节度使返回自己的领地,马燧向天子请示,请求把河北事务交由朱滔辖理。

  朱滔想答应,王武俊却反对,但朱滔听不进去。七月,马燧和各道官军涉水向西撤退,据守魏县以抵御朱滔。朱滔知道自己上当了,这才向王武俊致歉,王武俊由此对朱滔十分不满。

  过了几天,朱滔等人也带领军队在魏县东南扎营,隔水与官军相持。

  为表示对朱滔的感激,田悦与王武俊商议尊奉朱滔为盟主,两人对他称臣。朱滔不答应,说:“惬山的胜利完全仰仗您和王武俊的作用,我是不能独占功劳的!”

  后来,幽州判官李子千、恒冀判官郑濡等人一起商定:“请朱滔、王武俊、田悦与郓州李纳为四国诸侯,各自称王,但不改年号,如同周代诸侯奉用周王室的年号一样。还须设筑祭坛,四家盟誓,如不守盟约,大家讨伐,以便保持一致。如果不称诸侯,长期背着叛臣的名义,没有凝聚人心的权威,用兵作战既无号召力,作战有功的也无官爵可赏,将吏们很难保持作战的激情。”

  朱滔等人对此建议都表示认同。朱滔便自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还请李纳称齐王。

  当天,朱滔等人在军营中筑坛,祭告上天,接受王位。朱滔为盟主,自称孤,王武俊、田悦、李纳自称寡人,他们的妻子称为妃,长子称为世子。他们设置留守兼元帅,主持军政;又设置东西曹,类似中书省和门下省;设置左右内史,类似侍中和中书令;其余的官职设置也都模仿天朝,仅仅改换了一下名称。

  这时,朱滔等人与官军对阵相持已经好几个月了。官军有度支运粮食,各道补充兵员;而朱滔与王武俊孤军深入,军队供应完全依赖田悦提供,两方面日子都一天比一天困难。他们知道李希烈军队士气正盛,战斗力强,都有点互相埋怨,就商量派使者到许州劝说李希烈称帝。

  十二月二十九日,李希烈自封为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