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七节 安禄山反叛

  安禄山本是营州地方的混血胡人,原名阿荦山。母亲是一名女巫师,父亲死后,带着安禄山嫁给了突厥人安延偃。刚好突厥部落衰败溃散,他就同安延偃哥哥的儿子安思顺逃到幽州,冒姓安氏,取名禄山。

  安禄山像,出自《异说征西演义》。

  有一个混血胡人名叫史洬干,与安禄山本是邻居,两人生日相差一天。长大后,成为朋友,都做了互市牙郎,以勇猛而名闻当地。

  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以安禄山为捉生将,只要他每次带几名骑兵出去,都能擒获几十名契丹人回来。又加上安禄山狡猾,善于揣摩人的心意,所以深受张守珪的喜爱,把他收为养子。史洬干曾为张守珪立下大功,张守珪上奏任命他为果毅,后又提升为将军。史洬干入朝奏事,玄宗与他说话,对他十分喜欢,就赐名为“思明”。安禄山后来担任平卢兵马使,为人灵巧,善于讨人欢喜,人们多数都称赞他。玄宗身边的人到了平卢,安禄山都会用厚礼去贿赂他们,他们回去后尽说安禄山的好话,因此玄宗更加认为安禄山是个贤能之人。

  天宝元载(公元742年),朝廷把平卢分出来,另立军镇,任命安禄山为节度使。次年正月,安禄山入朝,玄宗对他十分宠幸,允许他随时入朝。一年后,他又被任命为范阳节度使,后来还让他兼任御史大夫。安禄山身体肥胖,大腹便便,垂下来超过膝盖,据说他的肚子就有300斤重。他外表看上去憨厚老实,内心却异常奸猾。

  安禄山在玄宗面前应对敏捷,且诙谐幽默。玄宗曾经拿安禄山的肚子开玩笑说:“你这个胡人肚子里装了什么东西,竟然这么大?”

  安禄山回答说:“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有的仅是对您的一片忠心!”玄宗十分高兴。

  玄宗曾经让安禄山进见太子,安禄山却不跪拜太子。左右的人催他跪拜,安禄山站着说:“我是胡人,不懂得朝廷的礼仪,哪里知道太子是多大的官呀?”

  玄宗说:“太子是将来的皇上,朕去世以后,太子就会成为新的君王。”

  安禄山说:“我愚蠢浅薄,只知道有陛下一人,并不知还有太子。”不得已,然后跪拜。玄宗听信了他的话,对他更加宠信。

  玄宗曾经在勤政楼设宴,群臣都坐在楼下,却专门为安禄山在自己座位东边设了金鸡障,安置床榻,让安禄山坐在前面,并命令把帘子卷起来以示荣宠。又让杨铦、杨锜以及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与安禄山以兄弟相称。

  安禄山可以出入禁宫,就趁机请求杨贵妃收他为干儿子。玄宗与贵妃一起坐着,安禄山却先跪拜贵妃。玄宗问他为何这样行礼,安禄山回答说:“我们胡人先母而后父。”玄宗十分高兴。

  天宝十载(公元751年),玄宗下令在长安为安禄山修建宅第,花费巨资,建得十分壮丽。所用器物极其豪华,连宫里的都比不上。玄宗经常对监工的太监说:“胡人眼界大,别让他笑话我。”

  安禄山过生日,玄宗和杨贵妃赏赐他很多衣服、珍宝、器物和丰盛的酒食。过了三天,又召安禄山进宫,杨贵妃用锦绣做成大襁褓,把安禄山裹起来,让宫女用花轿抬着。唐玄宗听见后宫的欢笑声,就问原因,左右侍从说贵妃正为儿子三天洗身。玄宗亲自前往观看,十分开心,赏赐给杨贵妃洗儿金银钱,又重赏了安禄山,尽情作乐,然后才罢休。从此安禄山在禁宫可自由出入,不受限制,有时候与杨贵妃同桌吃饭,有时候一整夜不出宫,即使有丑闻在宫外流传,玄宗也不怀疑。

  安禄山请求兼任河东节度使,玄宗就让原河东节度使担任羽林将军,任命安禄山为河东节度使。安禄山兼任三镇节度使,掌握大权赏罚自主,日益骄纵。安禄山因为过去见了太子从不下拜,如今见玄宗年事已高,一旦驾崩,将由太子继位,因此心中有些害怕。又见朝廷武备松弛,颇有轻视中原的野心。

  李林甫去世后,宰相由杨贵妃的远房堂兄杨国忠担任。安禄山因为李林甫比自己狡猾,所以对他十分畏惧佩服。等到杨国忠任宰相,安禄山颇为看不起他,两人便产生矛盾。杨国忠屡次说安禄山要谋反,可玄宗却不相信。安禄山虽然早就有叛乱的想法,却因玄宗待他很好,想等到玄宗死后再反叛。这时杨国忠因为与安禄山不和,多次上言告他有谋反之意,玄宗不信。杨国忠又多次以事激怒安禄山,想让他立刻反叛以取信于玄宗。安禄山最终决定立刻造反。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自八月以来,多次犒赏士兵整顿军马。这时,正好有官员入朝奏事回来,安禄山就假造敕书,召集所有将领,拿出伪造的敕书交与众人看,说:“皇帝有密诏,让我带兵入朝,讨伐杨国忠,众将领应随军征战。”将士们听了,都十分惊讶,互相对视,但也无人敢反对。

  十一月初九,安禄山率领自己统辖的军队及奚、契丹、室韦兵共计15万人,号称20万,在范阳起兵造反。

  当时唐朝经过长期的和平,百姓已有几代没有经历战争,突然得知范阳有战事,远近都受惊动,恐慌不已,一时间整个中国顿时陷入的动荡之中。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