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一节 李隆基诛韦氏

  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安乐公主希望韦后临朝,自己便有机会成为皇太女,就与韦后的一些党羽谋划,在糕饼中放上毒药让中宗吃掉。六月初二,中宗在神龙殿驾崩。

  韦后先没有公布消息,自己总揽朝政,伪造遗诏,立温王李重茂为太子,政务由皇后主持、相王李旦参谋。初四,韦后召集群臣为中宗发丧,同时自己临朝摄政。初七,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

  中书令宗楚客伙同韦后同党,劝说韦后效仿武则天称帝。宗楚客还想谋害李重茂,只是非常忌惮相王李旦及太平公主,便与韦温、安乐公主密谋将他们除掉。

  相王李旦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暗中在京师聚集智勇双全的人,谋划匡复李唐社稷。羽林军中有一支精锐部队,名叫“万骑”,李隆基和其中的豪杰之士都有深厚的交情。

  兵部侍郎崔日用一向依附韦后及武氏,与宗楚客的关系十分密切,他得知宗楚客的阴谋以后,担心灾祸会牵连到自己,权衡利弊之后,派宝昌寺僧人普润向李隆基告密,并劝李隆基迅速发动。

  李隆基于是和太平公主及公主的儿子卫尉卿薛崇暕、西京苑总监钟绍京、尚衣奉御王崇晔、前任朝邑尉刘幽求、利仁府折冲麻嗣宗等人策划,决定先发制人,铲除韦氏集团。

  韦播、高嵩二人为了在万骑军中树立威信,经常鞭笞士兵,使得万骑士兵都很怨恨他们。果毅葛福顺和陈玄礼进见李隆基,到他那里发牢骚,李隆基暗示他们要诛杀韦氏,两个人都踊跃请求,愿尽全力。万骑果毅李仙凫也参与了具体谋划。

  有人建议李隆基应当将此事告知父亲李旦,李隆基说:“我们是为了社稷效力,如果成功,福分归相王;万一失败,我们自甘受死,不会连累相王。如果告诉他,他同意的话,那么他也参与了谋划;如果他不同意,就会坏了大事。”最终也没告诉李旦。

  二十日申时,李隆基身穿便服与刘幽求等人一同潜入禁苑,到钟绍京住的地方会合。钟绍京有些后悔,正欲拒绝,他的妻子许氏对他说:“为国献身,老天一定会保佑的。而且你平时一直与他们谋划,现在即使不参加,也脱不了干系。”钟绍京于是开门拜见李隆基,李隆基拉着他的手与他一起坐下。

  当时,左、右羽林军将士在玄武门驻扎,等到夜里,葛福顺和李仙凫都到李隆基的住处,询问起事的信号,准备行动。将近二更,夜空中划过阵阵流星,刘幽求说:“天意如此,时不可失!”

  葛福顺拔出佩剑闯入羽林营,先把韦璿、韦播、高嵩三人斩杀,说:“韦后毒死先帝,图谋社稷,今晚应当一起铲除韦氏,比马鞭高的人一律处斩。拥立相王为帝以定天下。如果敢有二心、帮助叛逆的,罪过牵连三族。”羽林军的士兵全都服从命令。

  于是把韦璿等人的首级送到李隆基那儿,李隆基拿过灯验查之后,就和刘幽求等人一起出禁苑南门,钟绍京率领工匠200多人,拿着斧头、锯子紧随其后。

  李隆基让葛福顺率领左万骑攻负责进攻,派李仙凫率领右万骑攻打白兽门,约定在凌烟阁前会合,随即大声鼓噪。葛福顺等人一起杀了守门的卫士,冲入宫门。李隆基率领士兵守在玄武门外,三更时分,听见喧哗声起,立刻率领总监及羽林兵入宫,在太极殿守卫中宗灵柩的南牙卫兵听到喧哗声之后,全都披甲上阵,共同响应。

  韦后趁乱仓皇逃入飞骑营,被一个飞骑兵斩首,首级进献给李隆基。安乐公主正在对镜梳妆,也被士兵斩杀。

  上官婉儿本已听从其母郑氏的话依附李唐,与安乐公主同床异梦。所以中宗驾崩后,上官婉儿起草遗诏,让相王李旦辅佐李重茂,但是宗楚客、韦后把遗诏内容改掉。

  李隆基率军入宫的时候,上官婉儿拿着灯笼带领宫人急忙上前迎接,把她起草的诏书草稿给刘幽求看。刘幽求请求免她一死,李隆基没有答应,在旗下把她斩了。当时李重茂住在太极殿,刘幽求说:“大家约好了今天晚上拥立相王,应该速速定下来呀!”李隆基急忙阻止他,把守宫门,收捕宫内的韦氏族人,并把韦后所有亲信之人一一铲除。天快亮的时候,宫内宫外已经平定下来。

  二十一日,李隆基出宫拜见父亲李旦,因事先未通知父亲而叩头谢罪。李旦流着泪抱住他说:“宗庙社稷得以保全,全赖你的功劳呀!”于是大家迎接李旦入宫辅佐李重茂。

  李隆基下令关闭宫门以及京城城门,派万骑士兵分头搜查韦氏余党。宗楚客身穿丧服,骑着一头黑毛驴出逃,刚到通化门,看门的就说:“你不是宗尚书吗?”说完摘掉他的布帽,将他抓起来就地斩杀了。

  二十三日,太平公主传达李重茂旨意,将皇位传给李旦,李旦坚决推辞。

  二十四日,李重茂在太极殿面西而坐,李旦立在中宗灵柩旁。太平公主与刘幽求商定,要依李重茂的制书把皇位传给李旦。

  当时李重茂坐在御座上,太平公主上前对他说:“天下人心已经归附相王,你这个小孩子也该让位了。”说完把他拉下来。当天,睿宗李旦即位,李重茂恢复温王爵位。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