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节 李重俊杀武三思

  武则天统治末期,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唐中宗李显重登皇位。以前受武则天宠爱而执掌朝政的人中,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以及他们的党羽全被诛杀,只有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未受惩罚。

  上官琬儿

  中宗被幽禁时与韦氏共过患难,两人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中宗曾私下对韦氏发誓:“日后若能重见天日,不论你想怎么做,我决不阻拦。”因此等到中宗复位,韦氏重新当上皇后,就像武则天在高宗朝那样,韦氏逐渐无师自通地学会干涉朝政了。

  当年,高宗朝的西召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受高宗委托,写了废黜武则天的诏书。后来废黜一事没有实行,武则天对上官仪却怀恨在心,设计诬陷,将他连同儿子上官庭芝一起杀死,查抄家产,孙女上官婉儿也被纳入后宫。

  上官婉儿性格聪慧,口齿伶俐,富有文采,熟悉官府事务。武则天对她十分喜爱,从圣历年间开始,经常让她参与处理各部门的事务。唐中宗即位以后,又让她专门负责起草诏令,封她为婕妤,负责管理宫中事务。

  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而上官婉儿与武三思有私情,所以偏袒武氏,她向韦后推荐武三思,将武三思引荐入宫。唐中宗于是开始与武三思共议政事,张柬之等人从此受到武三思的制约。

  唐中宗让韦后与武三思玩双陆(游戏名),自己却在一旁为他们数筹码。武三思于是又与韦后私通,从此武氏的势力死灰复燃。

  武三思忌惮敬晖、张柬之、桓彦范等五位大臣,与韦后天天在中宗面前说他们的坏话,说他们恃功专权,野心膨胀,架不住三人成虎,中宗最后还是相信了。武三思又出主意,封敬晖等五人为王,免去他们的宰相职务,只要求他们每月初一、十五定期朝见天子。

  接着,武三思又建议让百官恢复武则天时的政策,对那些不肯依附武氏的人全都罢免,起用当初被敬晖等五王贬谪的人,结果朝廷大权又落到武三思手中。

  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武三思设计陷害敬晖等五王,最后将他们全部害死(其中张柬之、崔玄已先死)。武三思杀死五王后,权势盖过中宗,常常说:“我不知道世上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我只知道,对我好的人就是好人,对我坏的人就是坏人。”

  中宗立李重俊为太子。韦后因为李重俊不是自己亲生的,十分讨厌他;武三思尤其嫉恨李重俊。因为武三思的缘故,上官婉儿在她拟定的制书敕令里,经常夸赞武氏。

  安乐公主与驸马、左卫将军武崇训经常凌辱李重俊,有时候甚至把李重俊叫做奴才。武崇训又教安乐公主向唐中宗进言,请求废掉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李重俊十分不满。

  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初六,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人,假托诏令发动羽林千骑的士兵300多人,将武三思、武崇训父子与亲戚十几人全部于武三思家中杀死。

  李重俊又让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和他的儿子天水王李禧各自带兵守住宫城的各个城门,自己则和李多祚带领士兵从肃章门砍断门闩入宫,到处搜查上官婉儿的下落。

  上官婉儿大声说:“看来他们想要先抓住我,然后抓住皇后,最后才要抓住皇帝。”唐中宗与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一起登上玄武门门楼躲避搜捕,派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领羽林飞骑100多人屯兵楼下进行保卫。

  杨再思、苏瑰、李峤与兵部尚书宗楚客、左卫将军纪处讷带领两千多士兵集中在太极殿前,闭门坚守。李多祚率先来到玄武楼下,企图登上城楼,但被卫兵阻拦。李多祚与李重俊犹豫不决,按兵不动,希望唐中宗召见他们。

  宫闱令杨思勖站在唐中宗身后,请求允许他带兵进攻。李多祚的女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是前锋总管,杨思勖拔出佩刀斩杀了他,李多祚手下的士兵立刻失去了斗志。

  唐中宗扶着栏杆,俯下身子对楼下李多祚带领的千骑士兵说:“你们都是朕的卫士,为什么要跟随李多祚谋反?如果能杀掉谋反的人,你们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于是千骑士兵斩杀了李多祚、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其余的人都四处逃散。

  李千里、李禧父子攻打太极宫右延明门,想把宗楚客和纪处讷杀死,未能攻克,自己反而战死。李重俊带着100多名骑兵逃奔终南山,到达户西时身边只有随从数人;在树林里休息的时候,被左右侍从杀了。

  唐中宗把李重俊的首级献到太庙,并用以祭祀武三思和武崇训的灵柩,最后悬挂在朝堂上示众。

  另外,中宗又改成王李千里的姓为蝮氏;李重俊他们的同党全都被处死。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