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三节 武则天弄权

  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十月,高宗因患风邪时常头痛,眼睛不能看东西,各部门的上奏,有时候就让皇后武则天代为决断。

  武则天聪明机敏,阅读过很多文史书籍,处理事情深得高宗赞许。从此高宗开始把国家政事委托给她,她的权力欲渐渐膨胀了起来。

  武则天开始时还能虚与委蛇,顺从奉承唐高宗的心意,因此唐高宗才力排众议,坚持立她为皇后。等到她得志以后,独断专横,作威作福,唐高宗反而时常受到牵制,这使得他非常愤怒。

  有一个叫郭行真的道士,经常出入禁宫,而曾用过厌胜的法术,被太监王伏胜告发。唐高宗大怒,秘密召见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商量对策。

  上官仪说:“皇后专权恣肆,天下人都反对,请废黜她。”唐高宗也这么认为,于是立刻命令上官仪草拟诏书。

  左右侍从将此事必告武则天,武则天急忙到高宗那里哭诉。当时诏书的草稿还在高宗手里,高宗羞愧畏缩,一时心软,又像原来一样对待她。又担心她生气,于是骗她说:“我本来没有这个意思,是上官仪的主张。”

  上官仪原先担任陈王咨议,与王伏胜都侍奉过前太子李忠。武则天于是指使许敬宗诬陷上官仪、王伏胜与李忠图谋造反。

  不久,上官仪被逮捕,关进监牢,与他的儿子上官庭芝及王伏胜一起被斩,抄家没收全部财产。两天后,李忠在外地被赐自杀。

  右相刘祥道因为与上官仪关系很好,也被革除官职,降为司礼太常伯。很多朝廷官员都被流放贬官,都是因为和上官仪有交情。

  从此以后,每逢唐高宗临朝,武则天都在后边垂帘听政,所有政事她都要参与商讨。说到衣,天下大权,全都归于武则天一人。升官罢黜,处死放生,都需经她定夺。皇帝只是无所事事的清闲人而已,朝廷内外合称他们夫妻俩为“二圣”。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八月,高宗为了避开已故皇帝、皇后的称讳,改称“天皇”皇后称“天后”。

  太子李弘仁爱孝敬、谦虚谨慎,很受高宗喜欢。他对待士大夫礼仪周到,朝廷内外都归附他。武则天正要施展抱负,李弘却经常违背她的心意,因此失去了武则天的宠爱。

  义阳、宣城两位公主是萧淑妃的女儿。受母亲牵连获罪,被幽禁在宫中,已经过了30岁,仍然不能出嫁。李弘见了,非常吃惊,也十分同情她们,于是立刻上奏,请求允许她们出嫁,唐高宗答应了。武则天大怒,当天就把她们赐给了正在值班的翊卫权毅和王遂古。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二十五日,李弘死于合璧宫,时人认为他是被武则天用毒酒害死的。六月,立雍王李贤为皇太子。

  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四月,靠符咒幻术而得到高宗、武后恩宠的偃师人明崇俨被强盗杀死。朝廷下令搜捕强盗,始终未能抓到。武则天怀疑这事是太子李贤指使人干的。

  李贤喜欢音乐,好女色,与家奴赵道生等人狎昵,并赏赐给他们许多财物,司议郎韦承庆多次上书劝谏,他始终不听。

  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八月,武则天指使人告发此事。高宗命令薛元超、裴炎与御史大夫高智周等人一起审问李贤,在东宫马坊搜出黑色铠甲几百件,认为是造反的罪证,赵道生又隐约供认出明崇俨是李贤指使他杀死的。

  高宗一向喜爱李贤,因此很难下定决心,想赦免他。武则天说:“为人子却阴谋反叛,天地不容。应该大义灭亲,不能赦免!”

  二十二日,废黜太子李贤,贬为庶民。命令右监门中郎将令狐智通等人,押送李贤到京城,幽禁在别的住所,他的党羽都被处死,在洛阳天津桥南边将搜出的黑色铠甲当众焚烧。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