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房谋杜断

  李世民未登基时,杜如晦任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调任陕州长史。当时王府的幕僚很多被调任地方官,李世民非常担心。

  房玄龄说:“其他倒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至于杜如晦,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大王如果想经营四方,一定要有他才行。”

  李世民吃惊地说:“还好没有忘记他。”立刻上奏请求让杜如晦回来做自己王府的属官。

  杜如晦与房玄龄经常跟随李世民征伐,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军营中的繁杂事务,杜如晦拿到手里,即刻分析决断,非常迅速。

  李世民每次攻破敌军、攻克城池,众将领争夺的都是金银珠宝,房玄龄却收罗人才,充实幕府。将领中勇敢而又有谋略的,房玄龄一定与他结交,以让他效力于李世民。

  房玄龄经常代替李世民入宫,高祖感叹地说:“玄龄为我儿奏事,虽然远隔千里,却好像与世民面谈一样。”

  玄武门之变,房玄龄和杜如晦也都参与谋划。他们秘密出入秦王府,替秦王出主意,出谋划策,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促成了李世民登基。

  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房、杜二人被太宗任命为左、右仆射,对他们说:“你们身为仆射,应当广泛搜求贤才,按照才能授予官职,宰相的职责是这样的啊。最近听说你们受理词讼,每天占用很多时间,这样怎么能帮助朕寻求贤才呢?”

  于是下令:“尚书省具体事务由尚书左、右丞负责,除了非上奏不可的大事,才可以由左、右仆射处理。”

  房玄龄通晓政事,又有文才,日夜操心,生怕出现一丁点差错。运用律法宽厚公平,听说别人的长处就像自己也拥有,不要求所任用的人各项优点都具备,要求别人也不以自己的长处为标准。他与杜如晦一起不遗余力地选拔士人,甚至尚书省的制度架构,也是两人互相探讨制定的。

  太宗每次与房玄龄议事,总是说:“让杜如晦决断吧。”等到杜如晦来了,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计策,这都是因为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决断的缘故。

  房玄龄和杜如晦十分投合,齐心协力为国家效力。所以称唐朝的贤德宰相,首推房、杜二人。

  房玄龄虽然深受太宗厚爱,有时候也会因小事被批评,此总是接连几天到朝堂觐见时都要叩头请罪,恐惧得像要无处容身了。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三月,杜如晦病重,太宗派太子前去问候,又亲自前去杜府探望。十九日,杜如晦去世。

  太宗每次得到好东西,总是会想起杜如晦,赐其家人。过了很久,说起杜如晦,太宗还是泪流满面,对房玄龄说:“你与如晦一起辅佐我,如今只能看到你,看不见他了。”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房玄龄病重,太宗征召他去玉华宫,让其入殿时坐轿,到皇帝御座旁再下来。

  君臣二人见了面,相对流泪。太宗将他留在宫中疗养,只要他病情有所好转就喜形于色,听说他病情加重就忧虑憔悴。

  房玄龄上表,劝说皇上停止征伐高丽。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娶了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为妻,太宗对公主说:“你公公病那么重,还操心国家大事。”

  于是太宗亲自前去探望,握着房玄龄的手,与他诀别,十分悲伤。七月二十四日,房玄龄因病去世。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