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千古第一谏臣魏征

  唐高祖的时候,魏征担任太子洗马,经常劝说太子李建成赶快把秦王李世民铲除。等到李建成失败被杀,李世民召见魏征时说:“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呢?”

  魏征像,图出自清刘源绘《凌烟阁功臣图》。

  大家都替魏征的安危担心,魏征却从容地回答道:“如果太子早听我的话,一定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李世民以前便很欣赏魏征的才华,这时就改变态度,以礼相待,让他担任詹事主簿,后来又任命他为谏议大夫。

  李世民即位以后,励精图治,甚至在卧室内向魏征询问政治得失。魏征知无不言,太宗也很愉快地采纳。不久以后,魏征被任命为右丞。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有人告发右丞魏征对他的亲戚有所偏袒,太宗派御史大夫温彦博审查,没有找到证据。温彦博对太宗说:“魏征办事光明磊落,不避嫌疑,虽然没有私心,但也有可以责备的地方。”

  太宗让温彦博责备魏征,并且说:“从今以后,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有一天,魏征入宫觐见,对太宗说:“我听说君主与臣下就像一个人,应当彼此信任坦诚。如果上下都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掩饰,那么便不知道国家的兴亡。我不敢遵奉诏令。”

  太宗顿时醒悟,说:“我已经后悔了。”

  魏征拜了两拜,说:“我有幸能侍奉陛下,希望陛下让我做良臣,不要让我做忠臣。”

  太宗问:“忠臣、良臣有什么不同吗?”

  魏征回答说:“稷、契、皋陶,君臣同心合力,荣华富贵共享,这是所谓良臣。龙逄、比干,朝廷上对皇帝直言劝谏,身死国亡,这就是所谓的忠臣。”

  太宗十分高兴,赏赐他500匹丝绢。

  魏征貌不惊人,但有勇有谋,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常常冒犯龙颜坚持劝谏。有时候碰上太宗发怒,他也面不改色,太宗也往往因此稍为缓和。

  他曾经告假回去为先人扫墓,回来后对太宗说:“人们都说陛下要到南山考察,外面都准备妥当了,您最后却没去,为什么?”

  太宗笑着说:“起初确实有这个想法,害怕你责怪,于是便没去。”

  太宗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把它放在手臂上,望见魏征从远远的地方走过来,害怕他又要讲大道理,就把它藏在怀里。结果魏征故意向太宗奏事,说个没完没了,鹞鹰最后竟在太宗怀里憋死了。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文武百官请求封禅,太宗也想听从,唯独魏征不同意这件事。

  太宗说:“你不想让朕去封禅,是认为朕的功劳太少吗?”

  魏征回答:“功劳很高了!”

  问:“德行不够厚吗?”

  答:“非常厚!”

  问:“大唐在动乱吗?”

  答:“安定了!”

  问:“四方的夷族还在叛乱吗?”

  答:“归服了。”

  问:“老百姓的收成还不够好吗?”

  答:“够好了!”

  问:“出现祥瑞没有?”

  答:“出现了!”

  问:“那么不能封禅的原因是什么啊?”

  答:“陛下虽然拥有这六个条件,但天下方定,隋朝灭亡后户口没有恢复,粮仓还很空虚,而陛下的车驾东巡,随从如云,肯定会消耗很大。

  “而且陛下封禅,各国君主、远方夷族首领都要作为随从聚集一起。现在从伊水、洛水东到大海、泰山,人烟稀少,满眼都是草莽,这是引戎狄进入我们的腹地,把我们虚弱展示给他们。何况即便赏赐无数,这些人的欲望也不能得到满足。

  “封禅一次,就算免除几年徭役,老百姓的劳苦也不能补偿。崇尚虚名而损害实际,陛下怎么可以实行呢?”恰好这时黄河南北几个州县发大水,封禅的事情于是不了了之。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魏征见太宗开始懈怠,上疏说:“陛下治国,比起贞观初年,不能善始善终的,共有十条。”

  其中有一条是这么说的:“滥用劳力,就说:‘百姓没有事情就会变得安逸,劳役使他们容易差遣。’古往今来,国家没有因百姓安逸而灭亡的,因百姓劳苦而安定的。这恐怕不是振兴国家的话。”

  太宗十分赞赏,感慨地说:“朕已经把你的奏折挂在屏风上,早晚阅读,抄阅一遍送交史官。”赏赐魏征黄金10斤,御马两匹。

  太宗对身边的大臣说:“朕如今感觉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啊。”

  魏征回答说:“我听说取胜容易,守成最难。这样的话从陛下嘴里说出,是宗庙社稷之福呀!”

  太宗曾经询问身边侍臣说:“自古以来,有时候君主昏乱而臣下清明,有时候君主清明而臣下昏乱,二者哪个更过分?”

  魏征回答说:“君主清明则善恶赏罚得当,下臣不会昏乱!如果放纵暴虐、刚愎自用,即使有良臣,又能有什么用?”

  太宗说:“齐文宣帝得到杨遵彦,这不是君主混乱而臣子清明吗?”

  魏征回答说:“他也只能拯救危亡罢了,治理天下还谈不上。”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正月,郑文贞公魏征卧病不起,太宗让使者去探望他,赐给他良药,去看望的人络绎不绝。太宗又派中郎将李安俨住在他的家里,时刻关注魏征情况。太宗又和太子一起去他的府第,指着衡山公主,想让魏征的儿子魏叔玉娶她。

  十七日,魏征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都去吊丧,赐给仪仗和鼓吹,让他陪葬昭陵。

  魏征的妻子说:“魏征一向生活简朴,现在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他,这并非他的意思。”对于所有的赏赐全都推辞不接受,只用布罩在车上,载着棺材安葬。

  太宗登上禁苑西楼,眺望哭泣,非常难过,于是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亲自写到碑石上。

  太宗非常思念魏征,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镜子,可以使衣冠变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观察历代的兴衰更替。用人做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魏征死了,朕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