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杨坚执政掌大权

  北周杨皇后的父亲杨坚功高盖主,地位声望都很高。天元皇帝宇文赟很害怕他,生气的时候曾经对杨皇后说:“我一定要灭你全族。”

  隋文帝

  宇文赟召见杨坚,对左右侍从说:“如果他神色有变,便把他立刻诛杀。”杨坚到后,神色自若,宇文赟只得作罢。

  内史上大夫郑译,与杨坚从小在一起学习,惊奇于杨坚的相貌,倾心与他交往。杨坚既然被宇文赟忌惮,心里很是忐忑。有一次在宫中的长巷里,对郑译偷偷地说:“很久以来我就想镇守藩镇,你早了解我的心意,希望你能帮我留心!”

  郑译说:“天下都很信服你的德行威望。我也想祈求多福,怎么敢忘呢?我自当向皇帝禀明。”

  宇文赟准备让郑译率军进攻南陈,郑译请求任命一位元帅。宇文赟问:“你认为派谁合适?”

  郑译回答说:“只有国戚重臣才能平定江东,不然难以镇守安抚。可以让随公杨坚同行,担任寿阳总管,督管军事。”这个建议被宇文赟采纳了。

  陈太建十二年(公元580年),五月初五,杨坚被任命为扬州总管,让郑译发兵前往寿阳与杨坚会合。正要出发,杨坚脚突然生病,没能成行。

  初十夜,宇文赟乘坐车驾到天兴宫过夜,次日生病返回。小御正刘昉一向以音于阿谀奉承受宇文赟宠爱,宇文赟很信任他和御史大夫颜之仪。宇文赟召刘昉、颜之仪到卧室,想托付后事,但是喉咙嘶哑,话都说不出来。

  刘昉因为静帝宇文阐年幼,杨皇后的父亲又是杨坚,声名隆盛,于是与领内史郑译、御饰大夫柳裘、内史大夫韦谟、御正下士皇甫绩商议,让杨坚做辅政大臣。

  杨坚不肯接受这个建议,坚决地想推辞掉。刘昉说:“您如果想做,就赶快上任;不然,我自己干。”杨坚于是听从了,声称接受诏命,居住在宫里以侍奉疾病。

  当天,宇文赟去世,却谁都没告诉。刘昉、郑译又假传诏命,让杨坚把持所有军队。颜之仪知道不是皇帝的意思,拒绝接受。

  刘昉等人把自己的名字签在草拟的诏书上,逼颜之仪也署名,颜之仪严厉地说:“天元皇帝已经升天,继承的皇帝年幼,辅佐朝政的任命应当在宗室中选择德才兼备的人。你们备受朝廷恩惠,应当考虑如何报效国家,怎么能把社稷拱手让给外人?我颜之仪宁愿死,也不能欺骗先帝。”

  刘昉等人知道颜之仪不听话,就替颜之仪署了名,然后把圣旨颁布。各将领既然接受了诏命,就接受了杨坚的调度派遣。

  杨坚索要兵符玺印,颜之仪严厉地说:“这种东西属于天子,自然有人保管,宰相为什么要呢?”杨坚大怒,让人把他斩首,随即又因为颜之仪很有声望放过了他,把他调离京城,去西部边境任郡守。

  杨坚最初接受任命并执掌大权的时候,派邗国公杨惠对御正下大夫李德林说:“朝廷赐令,让我总管文武大事。治理国家,责任重大,现在我想与你共事,你一定要接受。”

  李德林说:“我愿意以死侍奉您。”杨坚听了很高兴。

  当初,刘昉、郑译商议让杨坚任大冢宰,郑译想把大司马这个官职归为己有,刘昉又要求担任小冢宰。杨坚向李德林私下询问,说:“我该怎么安排才好呢?”

  李德林说:“您应当任大丞相、假黄钺、主管内外的军政大权,不然就不能使天下归心。”等到为宇文赟发丧后,杨坚就听从了李德林的建议。当时群臣还没有全部服从杨坚,杨坚把司武上士卢贲安置在自己身边。杨坚准备去正阳宫,百官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杨坚秘密命令卢贲把侍卫禁军布置妥当,同时召见百官公卿,对他们说:“想有荣华富贵就跟随我。”大家都窃窃私语,众心不一。卢贲带着全副武装的禁兵赶到,大家谁都不敢动弹。

  众人出崇阳门,到正阳宫,却遭到了守门卫士的阻拦,卢贲上前说明,卫士仍然不退下。卢贲发怒,对他们大声呵斥,守门的卫士退下,杨坚进入正阳宫。于是让卢贲负责丞相府的守卫,任郑译为丞相府长史,刘昉为司马,李德林为府属。前两位因此都对李德林有意见。

  杨坚执政以后,把宇文赟时期的严刑峻法革除,改行宽厚简便的措施。他删削旧律,制定《刑书要制》,上奏朝廷颁行天下。他提倡节俭并亲力亲为,朝廷内外的人都很高兴。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