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节 北魏分裂东西

  北魏丞相高欢当初起兵讨伐尔朱氏,拥立孝武帝元修,功高震主,元修非常忌惮他。梁中大通六年(公元534年)五月,元修想罢掉高欢,就下诏让军队戒严,宣称自己将亲自率军讨伐南梁。并在洛阳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

  六月,元修给高欢送去密诏,说发现宇文黑獭(即宇文泰)、贺拔胜意图谋反,所以打算南征出兵讨伐,希望高欢派兵支援,想以此试探高欢。

  高欢回奏说,已经暗中如此行事了。元修知道高欢已经觉察自己的图谋,就拿出高欢的表奏告知臣下,希望阻止高欢出兵。

  高欢也聚集部下商议,后又上表说:“由于奸臣当道,陛下因此对我产生怀疑。若臣有反叛之心,当身受天谴,断子绝孙。陛下若相信我一片赤诚,使我不必动用军队,就请杀掉奸臣。”这样书面往来了几次,没有什么结果。

  中军将军王思政对元修说:“高欢之心,路人皆知。洛阳不是打仗的地方,宇文泰忠于皇上,若迁都到他那里,以后再光复旧都,何必担心不成功!”

  元修听取了这一建议,派散骑侍郎柳庆到高平拜见宇文泰,一起讨论当下的形势。宇文泰同意柳庆回京报告,元修偷偷问柳庆说:“我想到荆州去,怎么样?”

  柳庆说:“关中地形有利,宇文泰有雄才大略。荆州不是要害之地,南面接近强敌梁,我认为不能去。”

  元修又询问阁内都督宇文显和,宇文显和与柳庆意见相同。

  当时,元修从各州郡召集兵马,东郡太守裴侠率所部来朝,王思政问他说:“现在高欢擅作主张,皇室日益衰微,怎么办?”

  裴侠说:“宇文泰兵强马壮,野心勃勃,虽然想去投靠他,恐怕是躲开沸水,又进了火坑。”

  王思政说:“那该如何是好?”

  裴侠说:“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暂且去关西,再相机而动。”王思政认为很对,就把他推荐给孝武帝,元修任命他为左中郎将。

  元修询问群臣有何计策,众说纷纭,无法决定。

  元斌之与斛斯椿争权夺利,突然回朝,骗元修说:“高欢的兵马已经到了!”

  二十七日,元修派使者召回斛斯椿,然后率领元宝炬、元掸、元湛及5000骑兵在瀍水西边扎营,僧人惠臻背着玉玺,拿着千牛刀跟随。

  大家知晓元修预备西行,当天夜里逃走的人超过一半,清河王元掸、广阳王元湛也逃走了。武卫将军独孤信却一直追随,元修感叹说:“将军你辞别父母,抛下妻子儿女,‘乱世识忠臣’,此言非虚!”

  二十八日,元修继续西逃,在崤县碰到李贤。二十九日,高欢进入洛阳,马上派领军娄昭等人追赶元修,请他东还。

  长孙子彦守不住陕城,弃城逃走。高敖曹率军一路追赶,一直追到陕城以西,没有追到。元修后来粮绝,两三天里,跟随元修的官员只能喝山涧里的水。

  到了湖城,王思村村民给元修献上麦饭和一壶水,元修很高兴,宽免全村10年的徭役。到了稠桑,潼关大都督毛鸿宾迎接元修,送上酒食,那些随从们才吃上饱饭。

  宇文泰派遣赵贵、梁御率2000人马迎接元修,元修沿着黄河向西前行,对梁御说:“河水向东流,朕却要西上。如果能重返洛阳,前去祭祀宗庙,都是你们的功劳。”说完与左右侍从都流下了泪水。

  宇文泰在东阳驿迎接元修。宇文泰脱下帽子,流着泪说:“我未能保护皇上,使得皇上流离迁徙,都是我的罪过。”

  元修说:“你并无过错。是朕没有德行,让贼寇横行,今天与你见面,实在是太惭愧了。现在委以重任,你一定要努力!”将士们都高呼万岁。

  元修进入长安,任命宇文泰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掌管国家一切军政事务。这个政权,史称“西魏”。

  高欢于是召集文武百官及元老,商议立谁为帝。这时,清河王元掸一直以皇帝的身份自视,高欢很厌恶此举,就立他的亲生长子元善见为皇帝,对元掸说:“拥立你为王,不如立你子为帝。”元掸十分不安,骑马向南逃走,高欢追上他,把他劝了回来。

  十月十七日,元善见在洛阳称帝,史称孝静帝,年仅11岁。这个政权,史称“东魏”。

  丞相高欢认为洛阳临近西魏、梁朝,于是提议迁都邺城,文书颁下三天就开始迁都。

  二十七日,元善见前往邺城,全城百姓共40万户被迫一起上路。征发文武百官的马匹,尚书丞、郎以上不是随从皇帝的全部骑驴。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