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十二节 桓玄受禅让即位

  晋元兴二年(公元403年)二月,大将军桓玄上书恳请统率大军向北征战,要平定关中、洛阳地区,随后又暗示朝廷下诏不要同意,这样他就可以说:“我接到朝廷诏令,因此才中止北伐。”

  桓玄整装待发,却先命令制造轻舟快艇,装满服饰珍玩、名人字画等。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桓玄说:“刀枪无眼,万一遭遇失败,轻舟速度快,好装着东西逃脱。”大家心里都嘲笑他。

  九月,侍中殷仲文、散骑常侍卞范之劝说桓玄尽早登帝,暗地里撰写了加授九锡和册封的诏书。朝廷任命桓谦为侍中、开府、录尚书事,王谧为中书监、兼任司徒,桓胤为中书令,加授桓修为抚军大将军。

  十六日,朝廷册命桓玄为相国,统领文武百官,同时让他做楚王,拥有10个郡的封地,加授九锡。他所管治的楚国,也可以设置丞相以下的各级官吏。

  桓谦私下里问彭城内史刘裕说:“楚王功高盖世,恩威并著,朝廷群臣的想法,多数认为应该实行禅让,让楚王做皇帝。你觉得怎么样?”

  刘裕说:“楚王是南郡宣武公桓温的儿子,功勋德望举世无双。如今晋室岌岌可危,民心已失,楚王乘着时运举行禅让,没什么不好的!”

  桓谦欣喜地说:“你说可以,那就一定可以了。”

  十月,楚王桓玄恳请回楚国,然后又让安帝司马德宗下亲笔诏书,坚决挽留他。

  他派人造谣说,钱塘临平湖的湖水突然又满了,江州也降下甘露,就让群臣欢呼雀跃,以此作为自己接受皇帝禅让的好兆头。

  他又因为古代禅让的时候,都有隐士出来做官,因此认为现在却没有这样的人出现是可耻的。所以便访求到西晋隐士皇甫谧的第六代孙子皇甫希之,满足他所有生活之需,让他隐居到深山老林里去。这时又以朝廷的名义征召他出来做著作郎,并让皇甫希之执意不肯接受,随后大肆表扬他,称他为高士。当时的人都称皇甫希之为“充隐”,也就是“冒充的隐士”。

  桓玄又想沿用古制,舍弃钱币,用谷物、布帛做交换工具,以及恢复肉刑等。各种规章制度制定了很多,但是没有始终如一的想法,因此变过去又变回来,最终也没有实行什么。

  桓玄浅薄贪婪,别人有好的书法、绘画,以及漂亮的园林宅第等,他一定通过赌博手段巧取豪夺,据为己有。他尤其喜爱珍珠美玉,对之爱不释手。

  十一月,司马德宗下诏,让桓玄使用皇帝的礼仪,让他的王妃改称王后,让他的世子改称太子。

  十八日,卞范之草拟了禅让的诏书,让临川王迫司马德宗亲自誊写。

  二十一日,司马德宗到大殿前,派王谧手捧皇帝的玺绶,禅位于桓玄。

  二十三日,司马德宗搬出皇宫,住到永安宫。

  二十四日,东晋的太庙和先帝牌位迁到琅邪国,随后群臣共同前往姑孰劝说桓玄登基称帝。

  十二月初一,桓玄在九井山的北侧建立祭坛。

  初三,桓玄正式即皇帝位。

  桓玄即位时宣读的文告上,有诸多非议晋室的言辞。有人劝他不要这么做,桓玄说:“皇帝接受禅让的文告,是面向世人的,怎么可以欺骗上天呢?”于是大赦,改年号为永始。

  初九,桓玄进入建康宫。当他坐上皇帝宝座的时候,宝座所在的地面突然塌下去了,群臣大惊失色。殷仲文说:“大概是因为皇上恩德太重,因此连大地都无法担负。”桓玄听了非常高兴。

  桓玄自从即皇帝位以后,烦心事不断,所以经常忧心忡忡。次年二月初一,夜里长江掀起大浪,江水卷进石头城,卷走淹死了很多人,哀号声响彻天地。桓玄听了很害怕,说:“奴才们要造反了。”

  桓玄性情苛刻琐屑,骄傲自负。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上奏,如果有一个字用得不恰当,或者一个词用错了,他都要提出来以彰显自己的过人之处。尚书回答诏书的时候,误将“春蔸”写成“春菟”,结果自左丞王纳之以下,凡是经手签过字的官员,都遭到降职或革职的惩罚。

  桓玄有时还亲自选定当天值日的官员,或者亲自命令小官吏琐碎之事,结果发下来的诏书纷繁杂乱,有关部门都来不及处理。然而他又不重视国家大事,宫里没有处理的奏章堆积如山。

  桓玄喜好打猎,有时竟一天都耗在打猎上。后来又迁居到东宫,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居室,而且督促得很严,天下人怨声载道,想造反的越来越多。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