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出师表

  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师北伐。三月,大军向北挺进,驻军汉中,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留守以管理内政。出发前,诸葛亮上书后主刘禅说:

  诸葛亮像

  “先帝刘备创立大业,宏志未成而中途去世。现在天下分而为三,就数益州的蜀国最为弱小,现在是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然而陛下身边的近臣仍然兢兢业业在朝廷内尽职,忠诚的将士依旧奋不顾身在战场杀敌,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追念先帝不同寻常的礼遇,而想报答给陛下您。陛下应该虚心听取臣下意见,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振奋有志之士的气节;不应该妄自菲薄,出言不慎,以致阻塞忠臣进谏的渠道。

  “宫廷和相府理应一致,提拔、贬黜、表彰、批评,都不应该有什么区别。如果有作奸犯科或者尽忠立功的人,应该交给有关部门按法律进行处罚、奖赏,以示公正;不应该偏心护短,使宫廷内外执法标准不一。

  “侍中郭攸之、费祎和侍郎董允等人,善良诚实、忠心耿耿,因而先帝让他们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务,不论大事小事,都应当先向他们咨询一下再去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漏,获益良多。

  “将军向宠,生性善良而不偏颇,精通军事,因而被大家推举为掌管禁兵的中部督。我想军中之事,都应该向他咨询,就一定能使将士相处和睦,任人以能。

  “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前汉兴盛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这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当提起此事,常叹息痛恨桓帝、灵帝两位昏君。侍中、尚书、长史、参军,他们都是正直贤良、舍身报国的忠臣,如果皇帝能亲近并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无可忧虑。

  “我本是平民百姓,在南阳耕田,只求能在乱世保全性命,并不想飞黄腾达、闻名天下。先帝不嫌弃我地位卑下、见识浅鄙,竟三顾茅庐来拜访我,询问我当今天下的大事。我由此感激万分,从此为先帝奔走效命。后来军事上遭遇失利,我在兵败之时承担重任、在危难之际接受使命,至今已有21年了。先帝了解我为人谨慎,所以临终前将辅佐之事托付给我。

  “我自从接受先帝遗命,担心辜负重托,而损害先帝的知人之明。因此前年五月我率军渡过泸水,远赴荒凉的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兵马也已充足,正应当激励将士,统率三军,北伐平定中原。我愿意竭尽全力,铲除奸贼,兴复我大汉皇室,重返故都,这是先帝的心愿,也是我尽忠的职责与本分。

  “至于处理朝政,进谏忠言,则是郭攸之、费祎、董允之职。请陛下把征伐国贼、兴复汉室的重任交付给我,如果我没完成使命,则请您将我治罪,因为我辜负了先帝;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疏忽职守,以表明他们的过错。陛下您也应多听多看多想,征询好的治国方略,听取群臣的意见,认真体会先帝的遗诏,我将受恩匪浅、不胜感激。眼看就要远离陛下,我极为不舍,眼含泪水,都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