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铁嘴苏秦

  苏秦,战国时东周洛阳人,字季子。出身贫寒,但素有大志,曾和张仪一起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最初,他将六合诸侯、一统海内的方略奏陈了秦国惠文王,可惜惠文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搞得他盘缠花尽,差点连家都回不了,狼狈不堪。

  后来苏秦辗转来到燕国,游说燕国文公:“燕国之所以长期未被卷入战火,是因为南面存赵国这一屏障。如果秦国进攻燕国,他们就得在千里之外作战;如果赵国要进攻燕国,百里之地就是燕赵战场。不忧虑百里之内的危险,却担心千里之外的灾难,还有比这更错误的策略吗?我希望大王与赵国结盟亲善,天下团结为一体,燕国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

  燕文公采纳了苏秦的意见,资助他车马,请他去劝说赵肃侯与燕结盟。

  苏秦对赵肃侯说:“当今之时,崤山以东,赵国是最强大的国家,秦国最忌恨的也是赵国。然而秦国之所以不敢举兵进攻赵国,无非是顾虑韩、魏背后偷袭,如果秦国发兵攻打韩、魏,可以长驱直入,只要稍稍蚕食它们,就可到达两国都城。韩、魏不能支持时,必然向秦称臣;如果没有韩魏钳制秦国,接下来战祸就会降临到赵国头上。我从地图上察看,各诸侯国疆土五倍于秦,估计各国的兵力是秦国的十倍。六国如果能联合成一体,同心协力向西攻伐秦国,秦国必破。主张‘连横’之策的人,对策就是不断地割地求和,在虎狼之秦那里得一时苟安,事成之后,他身享荣华富贵,各诸侯国利益受到损害,他却一点也不以为然,所以那些主张连横的人千方百计以秦国的力量来威胁诸侯,以求割地。我为大王您和赵国前途计,认为最佳的策略,是韩、赵、魏、齐、楚、燕六国结盟,共同抗秦,盟约规定:‘任何一国受到秦国侵略,其他五国都要同时派出精兵,或骚扰秦国后方,或直接赴前线救援。如有任何一国不履行这项盟约条款,其他国家有义务合力讨伐。’各国诸侯结盟抗秦,秦国就只能龟缩在函谷关以西了。”

  赵肃侯听毕大喜,待苏秦为上宾,厚加赏赐,请他去游说其他各诸侯国,以订立合纵盟约。

  此时,魏国正受到秦国大将犀首率军攻打,魏国四万军队被击溃,大将龙贾被擒,雕阴地方被占领,秦还想乘胜把战火烧到别国。

  苏秦怕战火烧到赵国,六国合纵盟约遭到破坏,考虑到没有合适的人选出使秦国并可受秦重用,就对老同学张仪用了激将法,激他去游说秦国了。

  张仪原本是魏国人,和苏秦同是鬼谷子的学生,苏秦自以为才能不及张仪。然而张仪周游各国,都吃了闭门羹,最后在楚国陷于困境,苏秦就请他秘密来到赵国,却又故意侮辱他了一番。张仪恼羞成怒,认为能打败赵国的只有秦国,于是就西行入秦,想要报复苏秦和赵国。苏秦秘密派自己的亲信带了很多金钱以资助张仪,张仪和秦惠文王终于得以会面。

  秦惠文王大为高兴,拜张仪为客卿。苏秦的亲信见到张仪和盘托出一切:“苏秦对秦国进攻赵国甚为忧虑,因为这将会破坏他倡导的六国联盟。他相信你是唯一可以左右秦君决策的人,故意激怒你,还让我暗中资助你,这都是苏秦的计谋。”

  张仪说:“哎呀,这一套本来正是我学过并想使用的权谋,我身陷其中竟未能省悟,苏君比我高明得多啊!请代我向苏君叩谢。苏君现在正是志满意得,我哪敢随便说话!”

  于是,苏秦就又赴韩国去游说韩宣惠王,说:“列国中韩国面积堪称狭小,但军队也有数十万,而且韩国造的弓箭、刀枪等各式武器天下第一。韩国军卒奋力脚踏弓弩可以连发百箭而不停息。以韩国士兵的勇武,身披坚甲,脚踏劲弩,以一当百,毫无问题。君王屈服于秦国,恐怕要把宜阳、成皋忍痛割让给秦国;今年割让给它,明年它又会狮子大开口。给它吧,再没有地方可给了;不给吧,以往的割让则前功尽弃,而且仍然免不了灾祸。秦国欲壑难填而韩国国土却有限,以有限的国土迎合无尽的要求,这正是构怨结祸的行为。如此,秦国不用兵就能将韩国蚕食殆尽。俗话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以大王的贤明,再加上骁勇善战的将士,却甘愿背着当牛后的劣名,我真私下替您感到不值。”

  韩宣惠王被说服了。

  苏秦又去游说魏惠王,说:“大王的国土,方圆千里,虽然国土面积狭小,但田野却满布村舍,耕地密集,甚至都没有放牧牛羊的空地了。人丁稠密,车马成群,日夜往来于通衢大道,人欢马叫,宛若军旅。魏国实力与楚国不分伯仲。据说贵国的军队,拥有全副武装的甲士二十万,以青巾裹头的所谓苍头军二十万,冲锋陷阵的死士二十万,运送粮秣辎重的运输部队十万,还拥有战车六百辆,战马五千匹。实力如此之强,您却被见识短浅的愚臣左右迷惑,而准备臣事秦国,所以敝邑赵王特意派我来向大王献上不成熟的见解,呈交六国合纵抗敌的盟约,成功与否,全仗大王您圣裁了。”

  终于,苏秦合纵的主张也得到了魏惠王的支持。

  随后,苏秦又到齐国游说,说:“齐国地理环境优越,国力强大。全境方圆二千余里,甲兵多达数十万,国库存粮积如山丘。韩、赵、魏军队不可谓不精良,五国兵势不可谓不强大,其进如万箭齐发、战如雷霆万钧,撤退时又如风雨般顷刻消失,而他们的军旗兵甲也仅止于泰山,从未跨过清河、渡过渤海。齐国国都临淄城中拥有七万户居民,每户应该有至少三个男丁,不必到远处县邑征调,仅临淄一城即可召集精兵二十一万。临淄十分富足,临淄人都喜好踢球、下棋、斗鸡走狗。临淄街道之上,车轴互相碰撞,人肩彼此摩擦,衣襟连起可成帷帐,挥落的汗水犹如春雨。韩、魏之所以畏惧秦国,是因为与秦国接壤,双方冲突,交战便没有转圜的余地,不出十日,双方胜负存亡立见分晓。如果韩、魏胜了秦国,兵力也已折损一半,本国边境安危都保证不了;假如韩、魏战败,随之而来的便是亡国的威胁。因此韩、魏不愿和秦国交战,而宁愿比较轻易地向秦求和称臣。秦国想要进攻齐国就不同了,军队要穿过韩国、魏国,路过卫国境内的阳晋之隘,要经过亢父之险,那里车不能并行、马不能并驰,秦军想要通过就需集合十倍、百倍的力量。秦虽想深入齐国腹地,但有后顾之忧,唯恐韩、魏军队在背后偷袭。所以,秦国对贵国,只能虚张声势,厉声恐吓,骄溢矜夸而不敢贸然东进,很明显,秦国对齐国是无可奈何的。但未料到,秦国丝毫威胁不到齐国,而齐国却要归附于秦而去称臣,就是因为朝堂上有一群糊涂大臣,才出此错误的计策。现今,齐国没有臣事秦国的名声,而有强国之实,何去何从,还望大王三思而行。”

  结果,齐国也接受了合纵之策。

  随后,苏秦又南下楚国进行游说,说:“楚国是天下强国,疆土方圆六千余里,精锐兵卒一百余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储备的粮米可食十年,以楚的实力问鼎天下,也并非诳语。秦国的心腹大患就是楚国,秦国和楚国就好像一山中的二虎不能并立。我为大王着想,应参加六国联盟,以使秦国陷于孤立。我能够说服秦以外诸国向楚国进贡,以听从大王号令;将国家、宗庙之命运尽皆委托给大王,训练士兵,磨砺兵器,以供大王调遣。所以,假如楚国同列国缔结合纵抗秦盟约,各国都将向楚割地以做您的臣属;您如果参加连横与秦合作,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割地称臣的就是楚国了。合纵、连横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何去何从,请大王悉心选择。”

  于是,楚威王也被成功说服了。

  至此,苏秦便成为合纵同盟的盟约长,还一人执掌了六国的相印。苏秦北返向赵王复命,随行的车骑、辎重、护卫绵延不绝,那盛大的气派宛如国王出巡。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