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掌声、叫好声,接着就逐渐平息下来,人们的脖子开始转向,你对着我的脸,我对着你的耳朵嘁嘁喳喳起来,议论着,评价着。
过了一会儿,站在场地中央的老何先慢慢直一下腰,接着猛然高起来一块儿,头顶上那黑白参半的头发在晕黄的灯光下颜色好像互相浸润开来,界限就不是那么分明了,他右手攥着空矿泉水瓶子的脖子,向左手手心里“嘭嘭嘭”地砸了三下,全场就一下子安静下来。一个近五十岁的妇女走上来,大方地亮一下相:“俺唱一曲……”老何抬起手中的矿泉水瓶,转向伴奏人员,腰向下弯一下,轻击一下掌心,再弯一下,又轻击一下掌心,然后猛地击下第三下,音乐响起来的同时,他的头从最低处一下子直了起来,轻轻地在空中挥着矿泉水瓶子打着拍子,待过门儿结束,他会及时地小声唱出开头来,表演者的声音响起来,他就住了嘴,专心地打起拍子来……
老何在县文工团工作,吹拉弹唱都能拿得起来。文工团解散后,他被分流到企业,成了企业的文艺骨干。几年后企业陷入困境,他的工资很难保证。但处境再难,他也没有放弃摆弄乐器,哼哼歌曲。退休后,他就约伙着原来在文工团工作的老伙计们,每天晚饭后自带乐器,来到这个小广场上乐哈一番。结果每天晚上都会聚集很多人,男女老少随便走进场子,表演一番。有时碰到他们不会伴奏的,老何也会站在表演者附近,用那塑料瓶子在掌心里敲着节奏,其他伴奏人员会静静地听着,然后与老何一起为表演者鼓掌叫好,观众也被带动的群情激昂,气氛相当热烈。
人群边上站着一个有些面熟的官模官样的人,仔细辨认一下,是在电视上常露面的县里的一个干部。近段电视上没了影,听说是退下来了。过去从不打交道,所以也就没有谁搭理他。他往前凑凑,又犹豫着停住了。几天后,终于走进了场子,“咳咳,大家坐好了,”人们一愣,都安静下来,马上反应过来了,小声地笑了,他也愣怔了一下,脸色有些不自然,快速自我掩饰过去,“我为大家演唱一首……”
老何抬起手中的矿泉水瓶,清脆的敲了三下,抬起胳膊把矿泉水瓶子转向伴奏人员,腰开始往下弯……
官人朝他摆摆手:“不用了,不用了。你这一晃一晃的,晃得我眼晕。坐一边休息去!”
他这是觉得自己在这里碍手碍脚的啊,老何就真的走到一边去了。
“音乐,响起来!”官人手心向上,精神饱满地对着伴奏人员坐的位置,向上托了几托。闭紧嘴唇,调节酝酿着气息。可他等了半天,伴奏并没有响起来。
伴奏人员都愣怔着,眼光直直的,看着躲到一边去的老何。
老何知道,并不是他们故意和这位官人过不去,他们实在是不习惯没有他的指挥就伴奏,伴奏也不会整齐。老何拿着瓶子,大步走回来,腰弯一下,瓶子拍打手心一下。等他直起身来时,各种乐器齐刷刷地响起来。官人的脸色寒了寒,开口唱起来。不知是情绪受到了影响,还是音乐细胞就这么多,唱得很稀松平常。老何快速地在左手心里拍了三下,然后把左手掌心向下压在瓶底上,高举起来,伴奏声立即停顿下来。
“你干什么?”官人很不耐烦,瞪了老何一眼。
老何解释说:“得投入,得全身心地投入。”老何对伴奏人员喊道,“伙计们,高起两拍。”等过门响起,老何看着他的嘴,矿泉水瓶子像指挥棒一样挥动着,过门一结束,立即小声起头领唱,待那人唱起来,老何就专心致志地打拍子了。
这次唱得好多了,所以歌声一落,掌声、叫好声都有了,官人的脸上也有了笑模样。
“再唱一首!”老何热情地邀请鼓励着他。
自从退下来,他一直放不下架子,总是不自觉地就摆出一副安排别人的架步来。跟人学养鸟、学下象棋,人家很快就躲着他了。这回是老何的不和他计较,让他融入了进来。听老何这话说得真诚,他使劲点点头,又唱下去。这次,他才真正进入了角色,人们的掌声、叫好声非常热烈……
唱完两首歌,他退到了一边。老何看到他站在那里,认真观看别人的演唱,也叫好,也鼓掌,一直到最后结束。
老何正收拾着,他又走上前来,指指老何的矿泉水瓶,有些吞吞吐吐地说:“总感到,不如指挥棒,听说你在文工团待过,难道,找不到个?”
老何愣了愣,随即笑了,右手握住矿泉水瓶子的脖颈处,用瓶子的下部在左掌心里使劲拍了拍:“还是这个顺手啊。”
他若有所思的样子,慢慢点点头。老何看到他走出很远了,还在一次次点着头。
第二天晚上,他早早就来了。
老何指挥得更有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