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开局,《楚天都市报》就举全报之力,在全国率先独家报道了湖北省一对“信义兄弟”,诚行天下,义薄云天的感人事迹。讴歌了信约践诺的传统美德,树起了道德标杆,展现了荆楚儿女的精神风貌,彰显了时代新风,高扬了主旋律,唱响了正气歌,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剖析“信义兄弟’接力送薪”这一成功案例,我们觉得,其中的一些运作手法、操作手段以及几个关键“节点”,对该组报道的发轫、拓展、升华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蕴藏的几点珍贵启示,值得我们精心收藏。
一、强化采集力,获取独家线索是报道成功“爆破”的“引线”
从2月21日起,《楚天都市报》连续10多天都用多个显要版面的篇幅,采用立体宣传手段,大张旗鼓地报道了武汉市黄陂区建筑商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一诺千金,接力送薪的感人故事。
这一普通人的重大典型是如何被发现的?
2月20日上午,《楚天都市报》内部信息网得到一条普通线索:2月10日凌晨,在南兰高速河南开封境内,发生一起重大车祸,武汉市黄陂区泡桐街在京建筑商孙水林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孙水林弟弟孙东林来电求助称:目前,哥哥一家的遗体还躺在异乡,善后工作遇到困难。恳请《楚天都市报》这张具有全国影响的市民报纸关注此事,最好派人与河南开封的有关方面联系,促使事情尽快得到处理。
这样一条事发较久,牵扯两省的灾难性信息,有没有介入的必要?《楚天都市报》编委会讨论认为:“百姓的喜爱和信赖是本报发展壮大之本,为民解难是本报的服务宗旨之一。作为一张将责任扛在肩头,情为民系的主流媒体,有责任和义务关注此事。”于是,立即派记者到武汉市黄陂区采访。
试想,如果我们没有得到这一独家线索;如果我们对这样一条事发较久、牵扯外省的很普通的灾难性信息置之不理,这一人物典型还会被我们独家发现吗?
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线索为王。广大的忠诚读者就是我们赖以生存、壮大的“顺风耳”和“千里眼”,只有强化采集力,充分珍惜、利用每一条线索,才能使自己“耳聪目明”。
二、主流化视角,从普通的车祸中发现彰显主流价值的感人故事
青年记者舒均领命迅速前往黄陂泡桐街了解情况。没想到,却从这起车祸背后,发现了一个令人泣下的故事:黄陂民营企业家孙水林兄弟,长期带领一批黄陂农民工在北京等地承包建筑工程。工友们介绍说,兄弟俩经商20年,共同信守着一个不变的承诺:“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在每年的大年三十之前,一定要结清所有农民工的工钱。”哥哥孙水林,为抢在大雪封路、大年三十前给农民工发工钱,连夜从天津驾车回家,路遇车祸,一家五口不幸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践行哥哥的承诺,忍悲含痛,来不及办理哥哥的丧事,凑钱按时为黄陂60多位农民工兄弟发放了33.6万元工钱。
从此可以看出,记者不仅要手勤、腿勤,更要脑勤,遇事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积淀,运用主流化视角和思维,善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洞悉新闻信息的核心本质,绝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三、决策快捷,迅速启动重大报道应急预案
记者迅速将其了解的情况向编辑部汇报。《楚天都市报》编委会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矛盾相互交织、纠结,社会的诚信体系尚不健全,企业信义缺失比较普遍,拖欠农民工血汗钱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此背景下,武汉这对兄弟的故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若能深入开掘,丰满展现,将会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教育意义,也有利于提升湖北、武汉人的良好形象。
编委会马上达成共识:迅速启动《楚天都市报》“重大报道应急反应预案”。迅速成立以总编辑张勤耘为组长,常务副总编辑王溥为副组长的报道组,调派优秀精干记者,连夜布置采访路径和报道点。
2月21日,《楚天都市报》头版以《为了哥哥的遗愿,弟弟代兄发工钱》为题,讲述了孙家兄弟的故事。
为了进一步挖掘出这一新闻故事蕴藏的精神、文化内涵,对该组报道进行提炼和升华,《楚天都市报》编委会遵照集团社长江作苏的指示,决定开门办报,借助外脑,邀请集团内外的专家来本报开展“头脑风暴”。
当日下午,来自省社科院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专家学者,齐聚楚天都市报会议室。大家畅所欲言,对报道方向提出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大家认为“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精髓,构成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一以贯之的核心价值观、荣辱观。国人更是将“信义”奉为“立身之本”“兴业之纲”“治世之道”。该组报道理应向这一方向开拓。
《楚天都市报》编委会在采纳各位专家观点的基础上,为该组报道确立“信义兄弟,接力送薪”的主题和基调。从而使报道的方向更明确,主题更集中。
可以说,这组报道的面世,充分体现了楚天都市报人对新闻敏感的把握、准确的判断、迅捷的决策和舆论引导能力。
四、精心策划,精心包装,人物形象丰满鲜活,报道可亲可读
从2月21日到3月4日,《楚天都市报》宣传、报道“信义兄弟”,共动用了39个显要版面;共刊发消息、特写、通讯、评论、图片等新闻报道156条(幅),报道规模和声势前所罕见。
《楚天都市报》在报道“信义兄弟”时,各种新闻“语言”都极具匠心,体现了该报大力倡导的“精品意识”。
该组报道采用了消息、通讯、评论、摄影、特写等多种新闻手段,强力聚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粉饰不拔高,真实地反映了平民典型的各种侧面,朴质客观,让读者对道德楷模可敬可亲,可信可学;每天的主标题,洗练深刻,尽收“画龙点睛”之功;每日评论,洞幽烛微,高屋建瓴,尽显事迹内蕴的道德、文化精髓;叙述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让荆楚读者可读耐品;图片传神写意,既有悲情再现更具精神关照;版面组合大气,多而不乱,分而不散。
“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信义兄弟”朴实无华又掷地有声的语言,已让受众耳熟能详。这既是他们对社会的承诺,又是对失德者的鞭挞。
五、可歌可泣,“信义兄弟”感动中国
《楚天都市报》的报道后,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国内外重要媒体,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等大型网站纷纷跟进采访、报道。
2月22日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栏目中,用1分45秒的时间,播发了孙氏兄弟的感人事迹。
23日,《人民日报》在“社会版”头条位置,发表题为《哥哥发薪路上遭车祸,弟弟忍痛接力还工钱》的报道,指出:“这源于孙氏兄弟坚守20年的约定--‘无论多么困难,决不拖欠一分钱’”。
23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以湖北“包工头兄弟”不欠薪的生死接力:“今生不欠来生债”为题,播发长篇通讯。
27日、28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再次播发“信义兄弟”的长篇报道。
《湖北日报》、湖北广电总台、《长江日报》等本埠媒体,也纷纷以多种报道形式,宣传了“信义兄弟”的感人事迹。
湖北省、武汉市主要领导分别为“信义兄弟”报道作出重要批示,赞扬孙氏兄弟践约守诺、接力送薪的行为。省委书记罗清泉在批示中说:“信义兄弟的先进事迹十分感人,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仁义、诚信的优良品格。他们是时代的道德楷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是社会和谐的践行者。”省长李鸿忠批示称:“楚天都市报》‘信义兄弟’的报道,为德美者树起了丰碑,也使失德者汗颜和自惭,希望《楚天都市报》下一步在歌颂德美者的同时,勇敢地鞭挞失德者。”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指示要求:“继续深入挖掘和拓展,弘扬中华民族的光辉精神。”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张昌尔批示:“孙东林兄弟讲诚信,接力送薪,保障农民工的利益的事迹感人至深,是个好典型,值得大力颂扬。”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春明批示说:“楚天都市报》率先报道孙氏兄弟接力践诺的动人事迹。再展了荆楚儿女的时代风貌和良好形象,理当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武汉市市长阮成发批示认为:“孙氏兄弟事迹感人。这就是典型的武汉人,信义、守诺、豪气。我为这样的武汉人自豪。”
湖北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在全省范围内深入学习、大力宣传、隆重表彰“信义兄弟”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推动全省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湖北省文明委授予孙水林、孙东林同志“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特别奖”,湖北省总工会追授孙水林同志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授予孙东林同志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3月2日,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春明,主持召开弘扬“信义兄弟”崇高精神专题座谈会。
据了解,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也分别作了重要指示。
成千上万的读者、观众、网友也来电和发帖,盛赞“信义兄弟”这一道德楷模,称其足以“感动中国”。大家纷纷表示,《楚天都市报》的这组报道,塑造了“信义兄弟”平凡而光辉的形象,弘扬了和谐社会、科学发展时代,荆楚人民对“信义”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坚守,对道义与责任的担当,对现代契约精神的遵守。这是荆楚文明的沃土上绽放的又一奇葩,值得全社会大力学习,广为传颂。
六、高扬主旋律,“小报”也能扛“大旗”
“信义兄弟”报道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属必然。近年来,《楚天都市报》实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责任担当为使命,以影响广泛人群为目标,作社会进步的推动者”的主流化转型,办报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已初见成效。
2008年,《19年前的良心债》系列报道,深深打动荆楚读者;去年,《楚天都市报》率先报道的长江大学“1024英雄群体”、武汉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都成为“感动中国”人物;2010年,《楚天都市报》又率先发现、报道了“信义兄弟”这一重大典型。
3月2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春明在省委宣传部主持召开的弘扬“信义兄弟”崇高精神座谈会上,对《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给予高度肯定和充分评价。他说,去年,“1024英雄群体”、“暴走妈妈”成为“感动中国”人物,《楚天都市报》在报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信义兄弟”又是,这是《楚天都市报》实现主流化转型的非常生动的实践。《楚天都市报》形式上是张“小报”,但却扛起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大旗。
(原载《新闻前哨》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