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华歌
走进昆明世博会蝴蝶馆,立时就被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百态千姿的蝴蝶们所拥围!它们或大如掌如拳,或小若铜钱若指盖,都似飞舞的花朵,翩然落在人的发际、肩头、臂弯里,人便整个成了一株五彩缤纷会走动的蝴蝶树了。
把自己半生里见过的所有蝴蝶加起来,也不及眼前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多。这儿不仅是绿的世界,情的天地,是大象的王国,孔雀的故乡,更是蝴蝶的家园呵!我立刻意识到,也只有在这里,才真正达到了人与自然共存共融的和谐相通。护一片绿叶,惜一朵鲜花,爱一株小草,人类在饱尝自然无情的报复之后,终于开始了沉重的思索:怎样才能实现美善共衡的自然本质!
此是亡羊后的补牢。
是人类自我省检的艰难进步。
我们的精神生活里不能没有蝴蝶。蝴蝶,这美丽的精灵,它动人的翅翼一直翩舞在历代的诗文歌章里,为无数的名家大师们所钟情。庄生梦蝶,梁祝化蝶,宝钗扑蝶……曾生出多少的话题与情趣、奇妙和玄想,最终成为恒久不衰的佳话。它不仅入诗,入文,入画,入心,还是吉祥幸福美满的象征。试想春来了,山青了,百花丛中倘是不见飞舞的蝴蝶,那该是多么败笔与扫兴呵,但愿蕾切尔卡逊描写的《寂静的春天》里那荒凉可怕的情景,永远不会出现。无论我们的人生过到了什么份儿上,我们的心被苦痛如何咬噬着,只要面前有蝶影划过,我们就会重新获取生的勇气,坚信春天,土地,河流及阳光的力量……
我突然情不自禁,跟在一只翩飞的蓝蝴蝶后迷恋地猜测着:它该是白居易“戏蝶双舞看人久”的那只呢,还是裴说的“来往自多情”的那只?是陆游“蝶穿密叶常相失”的那只呢,抑或是林逋、律然、李贺、刘禹锡、黄巢、杨慎各人眼中笔下的那只?
思绪奔流中,旧日一副对子的下联倏然涌上心头:花即是禅鸟即是禅山耶云耶亦即是禅钟磬声中随你自寻禅意去。而我此刻的意识却十分强烈,这枚蝴蝶,肯定有缘,能让我跟了这么久,它就只能是我的!它分明是一朵盛开的“勿忘我”,提醒前来参观的每一个人:勿忘保护弱小的生命和可爱的家园。
之后的几天里,我很为这些蝴蝶们激动着,甚至对因故未能成行大理的蝴蝶泉而耿耿于怀,不料到了西双版纳,我对蝴蝶的好情绪被当头猛击:那里所有的旅游景点、工艺品商店、街巷里的小摊位上,到处都有数不清的蝴蝶标本在出售,人们尽可随心所欲地与之讨价还价,高贵的蝴蝶一下子变得树叶般轻飘,它们美丽的生命被抽走了灵魂,定格压制成各种形状,原本活生生的蝴蝶成了无生命的“特产”,被当做礼物馈赠亲友,这实在有些残酷。这简直是人类对生命的极端践踏和残杀,不管那当初的愿望可否是出于审美。
我把这种愤懑的忧戚说给同行的一位老师,老师笑着讲了些我似懂非懂的有关蝴蝶繁衍生灭的过程。但有一点我听明白了,蝴蝶的生命本来就很短的,既是很短,何不以此种生命方式存留于世呢?也算是来一次生命的辉煌吧!譬如昙花,开放的时间虽太匆匆,却把生命最美丽的瞬间展现给世人,它完成了生命的灿烂。
我有些糊涂了。老师的话固然是对的,但我仍难禁一腔的疑惑。脑海梦幻般闪过宋人的一句词:“最苦是,蝴蝶满园飞,无人扑。”诗人写的当然是人去蝶犹在,蝶在人已去的一种惆怅心绪,而今日,最苦是,蝶之亡于人也。自然界的蝴蝶总是有限的,大量的不计后果的捕杀,必将造成物种的绝迹和生源的乏灭,一个没有蜂飞蝶舞的春天还叫春天吗?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是生态的一种大美!我们对碧水、蓝天、鸟语花香和田园牧歌式的关怀,就是在对地球这颗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更是对未来的拯救。而蝴蝶,这五颜六色美的精灵,这空中飘飞的绚丽花朵,正是与我们人类共存共舞的朋友呵,守护好它们,也就是守护好我们人类自己永远的家园……
朱法元(1956年~),江西修水人。主要作品有:《蓦然回首》、《寒秋一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