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章 上饶人民反“围剿”斗争

  第一节 召开上饶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和

  建立玉山特区

  一、上饶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

  自湖村大暴动以后,在短短四、五个月时间里就相继建立了湖村、茗洋等八个区苏维埃政府(一区包括湖村、火烧楼一带,二区包括茗洋关以内各地,三区包括左溪、双溪一带,四区包括云边坂、王家坝一带,五区包括董团、太平桥一带,六区包括童家桥、纸坊一带,七区包括横山、白茅坂一带,八区包括下坂、罗桥一带)和71个乡苏维埃政府,并开展了姜村、河南(信江河南岸)等地的白区工作。

  1930年上半年,苏区人民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正确地贯彻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苏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上饶红军和地方武装在战斗中得到了锻炼,取得了很多宝贵的战斗经验,壮大了革命队伍,增强了战斗力;提高了苏区人民的革命热情,坚定了革命意志;改善了苏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政治待遇。

  1930年冬,蒋、冯、阎军阀混战结束,国民党便迫不及待地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国民党以第五师、新编第十三师、第五十五师近3万兵力“围剿”赣东北根据地。敌军由南到北,从景德镇到乐平,从波阳到万年,从南昌到贵溪,从屯溪到上饶,兵分四路向赣东北根据地中心葛源逼近,企图找红军主力决战。

  为了粉碎敌人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围剿”。1930年10月,在茶园熊家召开了上饶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代表有吴先喜、刘道奇、何启泉、李财标等100余人,邵式平同志莅会指导。

  大会除继续贯彻执行上饶县第二次党代会决议精神外,讨论的中心议题是:扩大红军,扩建地方武装;扩大苏区,打通与闽北苏区的联系;帮助红军解决军饷和经费问题。这次大会还决定将上饶县下辖8个行政区调整为5个行政区:一区为茶园等地,二区为茗洋等地,三区为双溪等地,四区为王家坝等地,五区为董团等地。

  二、玉山特区的建立

  1930年2月,双溪、左溪等地的赤卫军击溃了高街、铜坝、彭宅等地的地主武装势力,建立了济下、丁宅两个乡苏维埃政府。9月,又发展了东山乡苏维埃政府,并秘密建立了岭下和汪村两个乡苏维埃政府。

  为了更好地扩大苏区,中共上饶县委呈请信江特委批准,于1930年11月在彭宅建立了玉山特区(包括丁宅、济下、东山、岭下、山头、汪村等地),余光寿任特区委书记,杨震任区苏主席。

  玉山特区成立后,前汪、东汪、周家坞、高街、铜坝、东山、岭下等地,先后建立了党组织。为使革命向玉山方面发展,党派周金堂、李发林等同志到山头、汪村、塘里等地开展白区工作,为后来玉山县的建立打下了革命基础。

  第二节 红军三打上饶城和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1928年4月,共产党人方志敏、黄道、邵式平等同志创建了赣东北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工农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师十四团一营一连,一年后改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1930年,红军独立团进行了二次扩编,周建屏任团长。这支由农民武装发展起来的革命队伍,在同敌人的斗争中壮大了自己,从敌人手中夺取武器装备了队伍,武装力量不断增强。

  1930年初,国民党反动当局调集五十二师戴岳部兵分六路,大举向磨盘山革命根据地“围剿”,企图把赣东北党的领导机关和红军独立团消灭在磨盘山。

  方志敏、邵式平、周建屏同志鉴于红军独立团在1929年10月攻占横峰县城取得的攻城经验和红军独立团经扩编后增强了战斗力,遂决定采用“围魏救赵”之计,率团跳出敌人包围圈,奇袭赣东北国民党首府--上饶城。

  1930年1月18日,周建屏团长率领红军独立团300多名战斗员,手持梭标、大刀、100多支枪,从弋阳黄沙岭出发,经过一天的急行军,深夜到达上饶。此前中共上饶县委和上饶县苏维埃政府就已派出侦察人员,深入城内,摸清敌情并留下人员在城内接应红军。此时城内国民党正规军已开去弋阳“围剿”,只有二个班守牢房的警察和年前被击溃逃回城里的地主武装靖卫团,城内兵力空虚。红军独立团在上饶县游击队的引导下来到城外,打了一排枪,敌人从睡梦中惊醒,摸不清红军有多少人,不敢出城迎战,只是慌忙跑上城墙乱放枪。嘈杂的枪声,吓慌了城中的土豪劣绅,他们请求守城伪军保护,通过浮桥撤往水南街逃命去。在混乱中,埋伏在城内的上饶县赤卫队员冲到城门,迅速击毙了哨兵,占领了县府衙门,从县府内搜出十几条枪,捉到7个官太太。接着攻占了牢房,砸开牢门,放出被捕的政治犯和革命群众几十人。

  当晚红军完全控制了县城,没收了地主土豪和商业资本家汪乾茂、汪恒昌的财产。第二天下午红军胜利撤出上饶城。当红军来到罗桥、王家店、下坂等地时,沿途苏区群众端茶送饭,慰劳红军,热烈欢呼红军取得重大胜利。当年群众还编了一首歌谣欢庆这次胜利:“正月廿四天,攻打上饶城,红军千打千,开到城门边。土豪和劣绅,吓得汗淋淋,群众笑盈盈,热烈来欢迎。”此役红军虽仅缴枪18支,但政治影响很大,省城南昌也为之震动。“围剿”根据地的敌人闻报老巢遭袭击,急急回援,全线撤出。敌人企图“围剿”根据地的阴谋被粉碎。

  红军首次攻打上饶城获胜,给了戴岳一记响亮的耳光。敌人主力在磨盘山“围剿”,只烧毁了红军的草棚,而城中老巢却被红军捣毁,“太太们”成了红军的俘虏。这一显著对比,给敌人以政治上和宣传舆论方面沉重打击。国民党上饶督察专员易希亮坐立不安,一面布置拉夫派丁,扩大上饶保安队;一面督促上饶四乡,成立联保靖卫队,并调来玉山、广丰、横峰等地的靖卫团,住在上饶城外,保护上饶城的安全。

  红军突袭上饶城获胜后,即回师弋阳集中整训。经过整训,赣东北红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程度大大提高。红军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战斗力大大增强。广大指战员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战斗。

  6月,方志敏、周建屏指挥红军独立团连克秧畈、众埠街、乐平、鸣山、河口、鄱阳等地,7月攻克了景德镇。此时红军得到很大发展,独立团经扩编后成立红十军。扩建后的红十军,纪律严明,士气高昂,等待开创更大胜利的时机。

  7月24日,红十军作好了第二次攻打上饶城的准备。此时的上饶城天气炎热,城内人多嘈杂。不断从苏区传来令土豪劣绅胆战心惊的消息,使城内的气氛显得更加紧张。敌人把葛源靖卫团40多人枪布防在离城十几里的罗桥,国民党保安队300余人盘踞在城里。当红军摸清敌人的布防后,红十军领导人拟定了围点打援的战斗方案。

  7月25日夜,红十军和上饶县苏赤卫连的2000余人,兵分三路包围上饶城。第一路以部分红军和上饶赤卫连战士向罗桥靠拢,袭击驻在罗桥的葛源靖卫团,引诱上饶城中的伪保安队出城后歼灭之。红军主力兵分二路,一路直逼北门,另一路从东门攻城。天将拂晓时,第一路到达罗桥,顺利地歼灭了这支40余人的地主武装--葛源靖卫团。漏网的靖卫团团丁,拼命逃往上饶城,将遭袭的情况报告给伪保安队。城中的保安队长苏锐得知罗桥的葛源靖卫团被袭后,急速带队向罗桥方向扑来。

  歼敌靖卫团后的第一路军,迅速集结向上饶城靠近,与出城走不多远的伪保安队相遇。刚打了胜仗的红军和赤卫连士气高昂,不等伪保安队站稳脚跟,就向敌人发起了排山倒海似的攻击。敌保安队长苏锐见势不妙,赶紧命令部队撤退,企图逃回城中踞城顽抗。可是为时已晚,第二路和第三路红军已经攻占了上饶城,堵住了敌人的归路。红军从城上向保安队一阵猛烈射击,敌腹背受击,纷纷逃窜。大部分敌人被击毙,少数做了俘虏,部分跳进了信江河逃命,红军胜利攻取了上饶城。此战消灭敌军300余人,缴枪450支,弹药100余箱。

  这次红军在上饶城里住了一星期,捕捉了各地逃到城里的劣绅、地主。捉到“永和隆”布店老板吕民安。吕是商会会长,思想较为积极,经共产党教育后,协助红军筹款征粮,为红军做了许多工作。以后,经常与苏区保持联系,宁春生同志曾多次找到他,协助红军筹办物资。后被匪军发觉,惨遭杀害。

  这次红军在上饶城筹集了几十万元的现款和一批布匹、药品及其它物资。方志敏、邵式平等同志还在城中会见了上饶中学校长方孝宽等教育界人士。红军在城中保持严明的纪律,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受群众欢迎,红军和群众亲如一家人。同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揭穿了国民党对红军的恶意中伤。上饶县委和县苏还在城中建立了秘密联络点和秘密党支部。红军撤出城后,城中敌人的行动时时都在共产党秘密工作者的监视之中。

  红军第二次攻克上饶城后,给敌人很大的震动。国民党江西“剿总”惊慌失措,急忙向浙江反动派求援,调来浙江保安师600余人驻防上饶城。还调来玉山、葛源两个靖卫团(葛源靖卫团是被红军歼灭后新组建的)100余人,驻在西大门外十几里的桥下村,以防红军再次攻城时,增援守城保安队。敌人又在城中和城郊大搞“清乡”和“自新”运动,妄图割裂红军和群众的鱼水关系。

  10月,蒋、冯、阎达成内部妥协,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蒋介石遂调集10万大军,对中央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大规模军事“围剿”。与此同时,以3个师近3万兵力“围剿”赣东北根据地。敌军兵分四路,长驱直入。其中第五师沿湖口、鄱阳一线压向乐平、万年;第五十五师沿秋浦、东流一线压向浮梁、德兴;新编第十三师沿南昌、东乡一线压向贵溪、铅山。红十军为避敌锋芒,只好向苏区中心撤退。在万年珠山桥与敌军稍作接触后又向上饶方向移动。

  此时,上饶城中新进驻国民党正规军1个团兵力,国民党新编第十三师李坤团驻守河口镇。两地敌人互相呼应,对根据地形成严重威胁,为粉碎敌人“围剿”,方志敏决定趁敌立足未稳,调红十军奔袭上饶城和河口镇,以打破敌人包围。

  12月18日,周建屏、邹秀峰、邹奇、吴先民等同志率领红军到达离上饶城20多里的王家店,在那里进行了集中动员和布置攻城任务:红十军十团、十九团和一团的二、三营直取上饶城;教导团和一团一营及上饶县苏的赤卫连,包围桥下村的两个靖卫团,歼敌后到上饶城会合。

  这天,守城的伪军和靖卫团可能得到红军将要攻城的情报,天黑后便悄悄从城中撤出,4000多人全部聚集到桥下村,企图避开红军锐气,待红军进城松懈之时,乘机反扑。

  但是,敌人万万没有料到,红军在攻城的同时也对桥下村实施了包围。早晨4点钟左右,红军一团一营、教导团、上饶县赤卫连共600多人完成了对桥下村的包围。枪声一响,敌人先就着了慌,见红军红旗蔽空,号声四起,敌军不敢顽抗,一边抵抗,一边争先恐后朝上饶城逃命。

  再说攻城的红军,进城一看,连一个哨兵也没有,奔到县府,发现官员都跑光了,顿时警觉起来,迅速向城外撤。这时从城西传来激烈的枪声,周建屏军长命令部队急速向城西运动,增援围攻桥下村的红军。当增援部队来到龙潭塔附近时,正碰上往回逃的匪军,我军迎头痛击。敌军受到前后夹击,大部分被歼,部分极端反动分子跳入信江河逃命,残余敌人眼见无路可逃,纷纷举手投降。次日,信江河下游河滩上搁置了几十具敌靖卫团团丁的尸体。

  红军胜利消灭了聚集在桥下的400多名靖卫团后,返回城中,在群众的帮助下,抓到了伪县府的宋秘书,这家伙平时欺压百姓,无恶不作,群众对他恨之入骨。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红军把他押到灵溪正法了。此次战斗,歼敌500余名,缴获各种枪支500余支,子弹200多箱。

  赣东北红军在1930年一年中三次攻克上饶城,使得反动派不敢在城中久留,以后他们把兵营扎在城北八里外的吉阳山。上饶县游击队的侦查员和白区工作者,经常出入上饶城,了解敌情,采购物资。上饶县委和县苏乘着红军打胜仗的大好形势,不断开辟出新的苏区。上饶人民在第一次反“围剿”斗争中取得伟大胜利。

  第三节 召开中共上饶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新苏区

  建立机构、政权和地方武装

  一、召开中共上饶县第三次代表大会

  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第一次“围剿”失败后。1931年2月,蒋介石又调集了20万重兵,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总司令,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二次反革命“围剿”。敌军从余江、贵溪方面窜入,采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堡垒”战术,向中央根据地逼近。赣东北红军在方志敏、周建屏、邵式平等同志领导下,采取“避实击虚”的游击战术,渡信江取道闽北,攻克闽北重镇赤石街,与闽北红军会师。敌人在红军主力的进攻下,作战部署被打乱。

  为了彻底粉碎敌人的第二次“围剿”,保卫苏区政权。1931年2月,在枫岭头稠川严家,召开了中共上饶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有洪坤元、黄春标、赵信良、董国富、陈玉昆、周中林、程华明等100余人,会期两天。大会由新任县委书记洪坤元主持,并作了“当前形势”的报告。他指出当前的任务是进一步扩大党团组织,发展地方武装,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

  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并形成最后决议:(1)发展地方武装,扩大红军和赤卫军。(2)创建地雷厂,制造枪弹。(3)与闽北苏区打成一片,贯通中央苏区。(4)扩大党团组织,积极开展河南游击战。

  这次会议为上饶县苏区人民进行第二次反“围剿”斗争作好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为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奠定了基础。

  二、上饶县独立连和各区游击队的建立

  上饶县游击队是在信江特委的支持下(下发了10条枪),于1930年8月建立的,队长熊太浩。游击队和赤卫军一道,配合红军经过数十次战斗,不断发展壮大。

  1931年2月,上饶县军事部将县游击大队改编为县独立连,下辖三个排,200余人枪。由熊太浩任连长,兰仲明任连指导员。

  为适应战争需要,加强地方武装力量,各区相继建立了游击队:一区是县苏所在地,由县游击大队驻扎保卫;二区游击队10条枪,队长王尔水;三区游击队5条枪,队长李老五;四区游击队10条枪,队长孙喜生;五区游击队,队长吴炳山;叶家游击队(原属德兴八区)5条枪,队长葛贻光;玉山特区游击队,12条枪,队长朱细义。

  三、河南特区的建立

  1930年6月,以董团、太平桥、焦石等地为中心,建立了上饶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与此同时,在河南(信江河南岸)和大地、傍罗等地开展秘密工作。在应家坊、白沙、尊桥等地建立了地下党支部。为了贯彻信江特委和中共上饶县委第三次会议“关于开展河南工作”、“打通闽北苏区”的指示和决议,于1931年2月下旬,以焦石为中心,建立了河南特区。赵恩林任特区书记,李常金任团委书记,周炳兴任工会主席。

  河南特区成立后不久,先后在水车头詹家、尚义桥、白沙马家、岛山、周田、里朱、石塘弄等地建起了党团支部,发展党员169人,团员60余人,工会会员(以船业工人为主)100余人。

  为了便于工作,不久,河南特区又划分为上下两部分:白沙、詹家等地划为上河南特区,区委驻扎在白沙,邓明记任特区书记。江村以下的前荆、公果店、墩头、黄家弄等地划为下河南特区,区委驻扎在马鞍山,后迁驻双石弄、叶青洲,郑学天任特区书记。

  当时,上、下河南特区又叫上饶县第九区。这里有一支12人组成的河南游击队,队长张水庭。全体游击队员一律穿便衣、带短枪,因此群众称之为“驳壳队”。他们在河南地区破坏敌人交通运输,阻截敌人,缴获了大量物资运往苏区。

  四、城东区的建立

  早在1930年底,上饶西北乡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红色苏区。红军在罗桥击溃了国民党正规部队和广丰、葛源靖卫团后,党派王宗茂、余奀泉等同志到下阳、王波塘、榴坞等地开展白区工作,并在这些地方秘密建立了地下党组织。到1931年6、7月间,姚家、鹅坞、山门岭等地打土豪、抓劣绅的革命活动已经开展得轰轰烈烈。为使革命迅速发展和加强党的领导,于1931年9月,在吉阳山瓦窑头秘密建立了上饶县城东区,王礼西兼任区委书记,邓明记任区苏主席。并在肖家溪、松山、鹅坞、大骆村、石狮等地建立了乡苏政府。

  城东区的建立,对开展灵溪、沙溪乃至上饶城的白区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五、第六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和铅山、上铅特区的成立

  1931年3月,上饶县第五区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傍罗、画马石、界石、纸坊一带。为便于领导,上饶县委决定将大地以西地方,划为上饶县第六区,何耀庭任区委书记,杨茂普任区苏主席。并在画马石建立了上饶县铅山特区(后划归铅山县),方万富任特区委书记。

  3月底,上饶县独立连与河南游击队,共同袭击了铅山的大黄桥,活捉恶霸地主周永发,歼灭了地主武装--五乡联队。并在大黄桥建立了上铅特区,方友山任特区委书记。

  六、县独立连改编为独立营

  上饶县独立连自成立起,在党和县苏军事部领导下,配合红军打了不少胜仗,并在战斗中得到发展与壮大。1931年10月,上饶县独立连在双溪口奉命改编为上饶县独立营,下辖3个连,共有400余人枪。不久,奉省军事部命令拨出两个连调往玉山特区,开辟玉山白区工作。县独立营则在原基础上从各区游击队、赤卫军中抽调200余人枪,重组上饶县独立营,营长翟金水,营指导员王礼西。

  第四节 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和上铅县的建立

  一、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1年4月,国民党十二师驻守上饶的一个团,用“猛攻猛打、分进合击”的战术,由上饶城出发,兵分二路(一路从罗桥、枫岭头进发,另一路经肖家溪、横山、墩底到旺青坂扎营)向赣东北根据地中心大举进攻,发动了对赣东北苏区的第二次“围剿”。

  此时,周建屏率领红十军攻打玉山,在八都因洪水所阻无法过河,大军暂驻在旺青坂的白浪尖。

  苏区群众周鸿标等,立即将敌情报告红军。红军作好战斗部署,采取“打埋伏、扎口子”的战术,先诱敌深入,然后聚而歼之。此次共歼敌军半个团,缴获步枪700余支,轻、重机枪9挺,毙敌1000余名,战果辉煌。同月,上饶县独立连、赤卫军等地方武装,攻打了临江湖的大刀会,歼敌200余人,缴获大刀200余把。

  1931年5月,驻守在上饶城的国民党浙江保安师,由上饶出发,经罗桥、王家店、大坂、湖村进犯茗洋。此时上饶县独立连和红十军一同驻守在茗洋关下黄山源的灯心庙。红军早就料定,敌人入茗洋关后,必走麻地湾、铺鸡口,转周源,从下黄山源的灯心庙脚下经过。红军待敌长驱直入时,避敌主力,以“打中间、剪尾子”的战术进行截击。结果毙敌500余名,缴获枪支300多条。

  同年6月,上饶县独立连、赤卫军等地方武装,打垮了石人靖卫团。我军从水晶岭、祝狮坞、大济、九牛四路对敌实施包围,最后把敌人逼上白沙岭的山头上,而我军早就埋伏了一支人马在山上,这样上下夹攻,毙敌100余名,缴枪40多条,军号2把,活捉匪首杨排长。

  6月中旬,国民党第四师又以半个团的兵力,从上饶城出发,驻守在罗桥,劳苦人民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敌人血腥统治下的罗桥、文家、连家塘底、上徐、渡头等地的苏区群众并未屈服,在党和四区区委书记张贵清领导下,共产党员林河清、张景旺、刘永乐、张树真、张裕贵等三、四十人,和当地群众一起利用各种办法与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利用夜间摸杀敌人哨兵,破坏敌人工事,拆电杆、剪电线。有时扮成小商贩深入敌窝与敌人打交道,探听敌情。他们利用侦探到的情报,夜间在敌人必经之路埋下地雷,打下埋伏,待敌人进入伏击圈,牵动拉丝炮,袭击敌人。通过各种办法,消灭敌人数百人,缴枪200余支。又在东山岭伏击战中,一举歼灭了残余之敌。至此,准备扫荡上饶苏区、进犯葛源根据地的一支匪军主力,被我军彻底击溃。

  上饶苏区人民,在党和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机智勇敢地与敌斗争。他们与红十军密切配合,消灭了敌人的主力,狠狠地打击了敌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二、上铅县的建立

  1930年11月底,在禹溪建立了党团组织。1931年1月,由于革命的迅速发展,闽北苏区在我县的里南乡建立了上广县,饶功美任县委书记,周瑞财任团县委书记。这时,毛楼、禹溪为第一区,区委书记赵春华。一区下辖禹溪、毛楼等地。2月份成立了第二、三、四、五区,二区在西山、郑家阜一带,三区在范家坳一带,四区在广丰辖地柴狗洋一带,五区在西洋排一带。

  1931年7月,在铅山上横召开了上铅县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会期三天。大会由县委书记王麒中主持,到会代表100余人,大会选举出熊子明等19人为县苏执委,正式成立了上铅县苏维埃政府。中共闽北分区书记黄道同志到会指导。

  大会宣布正式成立五个苏维埃政府:一区毛楼、禹溪一带;二区西山、姚家一带;三区大坳一带;四区太平岗一带;五区枫树坞、瓦窑头一带。当时,四区和五区未公开。区辖各乡普遍建立了党团组织,实行了土地改革。

  第五节 召开中共上饶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和击溃大刀会

  一、中共上饶县第四次代表大会

  1931年7月,国民党在第二次“围剿”失败以后,蒋介石自任总司令,随带美、日、德等国的军事顾问,率兵30万,分三路进攻中央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围剿”。并在赣东北信江沿岸增设重兵,以切断赣东北红军与中央红军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上饶县委于1931年8月在坑口召开了第四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00余人,会期两天,大会由上饶县委书记吴先民主持。

  这次大会形成的决议有:(1)党员带头参军,并组织号召青年积极分子报名参加红军;(2)扩大组织,积极培养成份好、社会关系好的工农入党,以壮大党的组织;(3)组织群众武装,加强边区防卫工作;(4)加强地方武装的组织训练工作,提高警惕,严防敌人破坏。

  二、击溃“大刀会”

  1931年10月,鲤洋的“大刀会”匪徒70余人,在南阳坞、兰家坪、范家等村庄烧杀抢劫,祸害人民。为了保卫苏区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上铅县第一区及时采取了紧急措施,决定消灭反动组织“大刀会”。为了彻底消灭“大刀会”,一区和四区联合行动,调集了全区游击队,埋伏在敌人出入必经之路,当“大刀会”匪徒顺着山路从南阳坞往回走到高桥附近时,埋伏在此的赤卫队员一齐杀出。匪徒们平时凶神恶煞,不可一世,眼见我军奋勇杀来,便纷纷向毛楼方向奔逃。我军追至毛楼村,“大刀会”70余人就一齐跪在地上,吞下朱砂和“神符”,个个合掌作揖,口中念念有词,煞有介事地作起“法术”来。匪徒们平时用来欺压群众的“法术”都是骗人的伎俩,待我赤卫队员追近,队员吴正兴向敌群扔去一颗土炸弹,轰隆一声巨响,三、四个“大刀会”匪徒的性命随着爆炸的硝烟上了西天。“作法”的头子和其余众匪,见“神符”也保不住他们的命,便急急忙忙向船坑方向逃窜。

  为了给被杀害的同志报仇,赤卫队员吴德文,紧紧追着“大刀会”头子不放,一直追到毛楼村口,匪首慌不择路,往一坵水田里逃,吴德文快速追上,向他后背猛刺一梭标,当场结束了恶贯满盈的“大刀会”头子的性命。其余众匪刚跑出村口,又被埋伏在此的区游击队截住了去路。匪徒受到前后夹击,有的急忙向山上逃窜,有的跳入河中逃命,有的跪下投降叫“红军饶命”。我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磨盘岭,得胜而归。

  这次战斗,共杀死、杀伤“大刀会”匪徒50余人,缴获梭标40余把。从此以后,狂妄的“大刀会”,再也无力向苏区进扰了。

  第六节 召开上饶县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

  和第三次反“围剿”胜利

  一、上饶县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

  第四次党代会以后,上饶苏区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特别是地方武装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各地纷纷建立起青年团、赤卫军、赤少队、儿童团、互济会、反帝大同盟、工会等群众组织。

  加强这些群众组织的领导,对进一步巩固苏区政权、繁荣苏区经济,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有着重要意义。

  1931年10月,在稠川庙里召开了上饶县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会期三天,大会由县苏主席江立山主持,到会代表有王礼西、李鸿裕等100余人。大会选举江立山、王礼西、何启泉、李财标、柴维生、李鸿裕等七人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大会除贯彻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精神外,还着重讨论了如何贯彻执行省委提出的“创造红军铁军100万”的决议;如何加强苏区各群众组织的领导;建立上饶县东南乡苏维埃政权,开办各种工厂,发展苏区经济等问题。

  大会改选了县苏执委:江立山任县苏主席,王礼西任军事部长,何启泉任裁判部长,柴维生任国民经济部长,李鸿裕任财政部长,李财标任内务部长,李培均任土地部长,罗松孝任地雷部长,张士杰任文教部长,张万学任总务处长。

  这次会议对巩固苏区政权、发展苏区经济、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起了巨大作用。

  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2年2月底,上饶县派李发林、张瑞庭率领驳壳队到玉山抓到土豪巫文奎,缴获白洋3000余元,击毙门卫2名,缴枪2支。玉山特区游击队,在姜村的铜钱窑,捉到靖卫团班长姜炳川和匪兵8名,缴枪2支。同年4月,上饶县独立营、赤卫军等地方武装配合红十军在横峰的虾蟆卡战役中,歼灭了国民党第六师4个团的主力,毙敌4000余名,俘敌500余名,缴枪500余支,取得重大胜利。

  1932年5月4日,上饶县玉山特区两个独立营和上饶县一、三、四区的赤卫军共二、三千人,配合红军包围了驻守在吉阳山的国民党正规军(番号不明),断绝了敌人粮弹,数百敌人被困在山上惊恐万状。敌人凭借坚固的工事与我军对峙,一直到第三天,在敌机轰炸增援下才解围。这次战斗,我军虽然未获全胜,但给敌人气焰上以沉重打击,也给地方武装提供了一次打大仗的锻炼机会。

  三、仙姑山战斗

  1932年5月下旬,正值第三次反“围剿”斗争时期,国民党派遣五十五师两个团又一个营的兵力,并会同河口一带的土匪大刀会一起,从河口赶到上饶,全力围攻仙姑山,企图占据仙姑山,切断上饶和横峰两个苏区的革命联系,阻挠上饶革命工作向信江南岸发展。

  仙姑山位于上饶县西乡的后坂村,与河口隔河相望,山的三面均是悬崖峭壁,只有北面的一条羊肠小道可曲折绕到山顶。当时驻守仙姑山的红军,是上饶独立营的一个排和一个班,以及为数不多的赤卫军,子弹少,枪支缺。如果仅从人数和武器装备来说,那是根本不可能与装备精良的敌人交战的。然而英勇善战的红军,不畏强暴,面对任何强敌都能奋起迎击,决不退缩。

  一天早上,天突然下起大雨,红军战士赶紧寻找东西来保护枪支弹药,有的战士脱下衣服来保护比生命还珍贵的武器。正在此时,匪军竟然开炮轰击仙姑山红军阵地。一阵猛烈的炮火过后,那些身贴神符,手持大刀的大刀会土匪,在匪军的指挥下,疯狂地向山上扑来。红军立即迎头痛击,土匪一个接一个倒下。土匪连续组织一次次进攻,均被红军击退。土匪死伤不计其数。匪军见势不妙,便亲自出马,从北面疯狂地向山上猛扑。红军居高临下,狠狠地打击那些来势汹汹的匪军,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但敌人仗着人多,仍然张牙舞爪地一次接着一次往山上硬冲。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四时,这时红军的子弹将快打完,自制的手榴弹大部分被雨水淋湿,不能打响,机枪用的尖头子弹已经全部打光,步枪又不能有效地打击敌人的疯狂进攻。在这紧急的关头,聪明的机枪手急中生智,用圆头的步枪子弹代替机枪子弹试用成功。营长立即下令,把每人身上仅有的几发自制的圆头步枪子弹集中起来给机枪手使用。子弹终于越来越少,敌人还是一次次地冲上来。红军只好端起石头砸向敌人,拿起刺刀准备与敌人肉搏。这时,连长胡金先镇定而激动地向全体同志说:“同志们!我们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是为了穷人而当红军的,红军是不怕死的,为革命牺牲是光荣的……”话音未落,敌人就冲了上来,幸存的红军战士终因弹尽绝援而被俘。

  悲壮的仙姑山战斗虽然因红十军来不及增援而失败,但匪军的伤亡人数却数倍于我。红军以较小的代价换取了其它战场的重大胜利。

  四、打石山阻击战

  1932年间,正是苏区人民第三次反“围剿”的斗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频繁调动部队进攻上饶县苏区,企图摧毁和消灭年轻的上饶苏维埃和正在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同年11月,国民党军队80师在枫岭头一带,日夜赶筑碉堡,实行稳扎稳打,步步“围剿”的反动军事政策。兵力和物力不断增援。当时切断敌人增援就成了我党的一项重要工作。

  11月8日,地下工作者、共产党员杨雪礼、杨振生、杨智来、熊家修等人,在上饶四脚亭(白区)秘密进行革命活动,忽然得到匪军师后勤部队要运输大批的军袄、子弹、枪支来增援驻在枫岭头匪军的情报,立刻将这一情况报告在罗桥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连兴良、缪开祥、连奕鸿。缪开祥、连奕鸿又设法把情况转报第四区区委会(王家店泉塘);四区区委会立刻以鸡毛信(鸡毛信表示紧急的信件)报告了县委和省委。当天下午,省和县立即给四区一个肯定的答复:决定当晚就在打石山地方歼灭敌人。并立即派人到打石山秘密侦探地形,作好战斗前的一切准备。当晚,第四区区委调动了七、八个赤卫军,在打石山山脚下密密麻麻地埋设好竹钉、丝炮,架好松树炮、石头炮,定叫敌人到时走投无路,插翅难飞。

  第二天一早,我红军几千人,还有上饶、横峰、怀玉三个县的独立营,上饶县各区的游击队、赤卫队共计八、九千人,带着六、七千支枪和数挺机关枪,三架迫击炮,布成“一”字阵,埋伏在打石山对面的丁头山上。两头埋伏着赤卫军和游击队。不一会儿,许多白军,中间夹着13匹马,驮着军袄、挑着子弹、枪支(用木箱封好的短枪),随后还有一连全副武装的白军护送着,匆匆地向枫岭头过来。待白军走进伏击地点路段三分之二时,我红军认定这是伏击运输队的良好时机。一声令下,埋伏在三面的红军、游击队、赤卫队发起了冲锋。喊杀声有如晴天霹雳,震动了整片大地。匪军个个吓得晕头转向,丢掉马匹、担子拼命地向打石山上逃窜。哪知红军早已布置好了,白军刚上打石山,上山的丝炮、松树炮,顷刻间像山洪暴发一样大吼起来。匪军有的打死,有的打伤,有的被竹钉刺得直叫。至此白军才知自己上了红军的圈套。想逃已是不可能。于是一个个乖乖地举枪投降。这场战斗缴获敌人枪枝数百支、子弹90余箱、军袄百余捆、军马13匹,俘虏了白军几百人,其中有匪军营长一人。

  第七节 召开上饶县第四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和建立新特区

  一、上饶县第四次工农兵代表大会

  1932年6月,在库前召开了上饶县第四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00余人,大会由县苏主席王礼西主持,新任县委书记邹秀峰出席了大会并就当前的形势作了报告。他指出:“1931年和1932年的上半年,经过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军力量不断壮大,苏区政权日臻巩固,苏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这是上饶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

  这次大会针对“目前形势”着重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进一步发展地方武装,扩大红军,继续开展河南游击战争,打通赣东北苏区与闽北苏区、中央苏区的联系;实现赣东北红军与闽北红军、中央红军的大会合。二是立即在苏区内开展肃反工作。

  二、上横特区的建立

  1932年8月中旬,上饶县委派熊太生(后叛变)等人到姜村、车边、樟涧等地开展白区工作。他们以“串联”的方式,秘密吸收了姜村的姜成南、姜如龙,车边的王金海、王金全,樟涧的周忠林等人入党。通过他们的积极活动,组织穷苦群众配合上饶县独立团出击洲村、郑坊等地靖卫团。捕捉豪绅地主,分田平债,革命活动迅速发展。

  9月,在郑坊的台坞建立了上横特区,熊太生任特区委书记,毛土生任团委书记(后是张茂生),王财进任工会主席。

  上横特区的建立,为怀玉县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上广特区的建立

  为巩固和发展苏区,使革命运动迅速由上饶推向广丰、玉山、江山等地。1932年2月,方志敏等同志在葛源根据地枫树坞的一次会议上决定:以上饶苏区为基础,在旺青坂建立“上广特区”,派程义水任特区委书记,以杨功盛、张水庭、郑佳友、谢金福、何德松等人为骨干,开辟上广特区。

  上广特区成立后,由杨功盛带领驳壳队(12支枪,队长张水庭)从坑口出发,经沙溪镇过信江河到六十六都,在一座山上的冷庙里驻扎下来,他们对新的任务进行了研究,并作出分工:何德松负责壶桥区(六十六都一带),张水庭负责大南桥区,杨功盛负责杉溪区,严新辉负责新丰区(广丰与江山交界一带),谢金福负责高山区(灵溪一带),何生、冯宪仔负责洋口区,谢福德负责廿八都区,彭学龙负责玉店区。此后,他们分头以“兄弟会”的形式进行秘密组织和宣传工作。经过六个月的工作,到8月间,共发展了兄弟会84个,312人,其中党员74名。

  赣东北省委认为上广特区的工作已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为使革命力量向广丰一带发展,打通与闽北苏区的联系。1932年9月,省委决定将上广特区机关由旺青坂迁至山门岭,由邓明记任书记,严新辉任团委书记,谢金福任工会主席。

  上广特区成立后,充分发挥了它的积极作用,打土豪、捉劣绅、探听敌情、袭击敌人。不断给苏区运送食盐、布匹、西药等各种被禁封物品。

  从1932年8月到1933年2月,上广特区的革命组织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时又发展了63名党员)。工作成绩显著:共缴获白洋23万余元,运回苏区的食盐4000余斤,各种布匹500余丈,先后共抓劣绅地主七、八十名,缴获伪壶桥区电话机一部、步枪6支。此外,还活捉了沙溪镇伪区长徐道兴,配合红军的八十三团,于1933年4月间,在杉溪缴获广丰靖卫团步枪48支,驳壳枪2支,机枪2梃。

  第八节 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和县独立团的建立

  一、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3年2月,驻守在玉山的伪浙江保安师,指使当地靖卫团,由王街、临江湖烧杀过来。上饶县独立营和玉山特区独立营400余人枪和赤卫军七、八百人,采用伏击战术,把冲入临江湖靖卫团匪军团团包围,予以痛击,匪军不敌溃逃。我军乘胜追击,追至王街。此时,驻守在玉山城里的浙江保安师赶来增援,我军与匪军大战于王街,最终打垮了白军,消灭了靖卫团,缴枪300余支,毙敌500余名。

  1933年3月,上饶县独立营在玉山王成桥战斗中歼灭广丰靖卫团50余名,缴枪40余支。

  1933年4月初,国民党十二师的一个团和浙江保安师残部1000余人,从浙江华埠集结而来,向玉山、上饶苏区进犯。敌军的进攻部署被我军获悉后,不等匪军窜入上饶境内,上饶县独立营和苏区赤卫军1000余人,配合红十军主动向玉山方向挺进,在华埠附近的大桥头设下埋伏,当敌军毫无戒备时,我军出其不意给敌人以迎头痛击,一举歼灭敌军500多人,缴枪500余支,大获全胜。

  上饶县苏区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英勇顽强地与敌斗争,在各次战斗中取得了重大胜利,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二、县独立团的建立

  1933年5月初,经闽浙赣省委批准,上饶县独立营扩编为独立团,下设4个连,500余人枪,杨森任团长,张贵清任政委。

  6月中旬,上饶县独立团出击祠堂镇,首战告捷,缴获玉山靖卫团步枪29支,毙敌40余名。与比同时,河南驳壳队员刘金南、邱云岳等人在南岩抓获伪省议员张海庭,罚款7000余元。

  8月间,县独立团在郑坊洲村,活捉匪团总周高轩、鸟枪队及团丁100余人。不久,又在郑坊活捉匪团总周甘新、教练杨高及号兵一名,缴获郑坊靖卫团步枪4支,短枪1支,机枪1挺。

  第九节 召开上饶县第五次工农兵代表大会

  和建立新苏区领导机构和政权

  一、上饶县第五次工农兵代表大会

  1933年6月,上饶县苏维埃在库前徐家祠堂召开了第五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00余人,会期三天,大会由县苏主席何启泉主持,中共上饶县委书记邹秀峰到会出席。

  大会选举了程义水、黎三友、林德泉、杨森、赵振旺、潘先财七人为主席团成员。改选了县苏主席和县苏执委,何启泉当选为县苏主席,县苏执委进行了分工:财政部长程义水、军事部长杨森、土地部长赵振旺、内务部长潘先财、裁判部长黎三友、地雷部长林德泉、文教部长张××。

  大会的主要议程有:(1)扩大红军和苏区;(2)加强地方武装训练和边防工作;(3)发展生产,开展增产节约运动;(4)粉碎敌人的进攻和围剿。

  二、玉山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1929年上饶县湖村等地革命烈火燃烧得非常旺盛,这对尚在反动统治下的劳动人民影响很大。

  同年10月,汪村的张赞树以做小生意(贩小猪)为名,到下坂一带寻找革命联系,在湖村的冷水坑与黄春标、黄金山两同志取得联系。12月,彭宅的温典云、曹绍春、朱学鑫等人到半山(靠近双溪)与方志恩、缪祖贤等同志接了头。

  他们回去以后积极宣传“平债分田”、“打倒土豪劣绅”等革命主张,通过“上名字”等形式秘密组织群众。不久,党派黄金山、祝金玉等同志到彭宅一带领导革命活动。1930年11月,在彭宅正式成立了玉山特区。

  1933年8月,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省委决定在彭宅成立玉山县。下设丁宅、汪村两个区和两个特支,丁宅区下设济下、丁宅、山头、东山等四个乡,区委书记彭裕泉,区苏主席缪锡炳;汪村区下设岭下、塘里、汪村等三个乡。第一特支包括王皮、沙溪、杨林、新塘坞、沿坂等地;第二特支包括许家、临湖、牛头岭、岩底、小玉山等。

  玉山县机关先后在丁宅、方头、牛头岭等地驻扎过。县委书记何天福(后为黄天贵),县团委书记杨贵民,县苏主席程义水。并设有军事部、组织部、妇女部等十几个部门。

  玉山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不久,国民党调集了玉山伪保安队、临江湖靖卫团、八都靖卫团、沙溪靖卫团向我新苏区进攻“围剿”。当时新苏区游击队力量较弱,便向上饶苏区撤退,新苏区被敌侵占后,玉山县苏机关便迁驻上饶县高南峰。

  此后,他们和上饶县、怀玉县的军民一道打击敌人,恢复了玉山县的苏区工作。

  三、郑坊等地的革命活动

  1933年7月,徐毛楂、王光东、王兴云等人在洲村、郑坊等地捕捉了周培初等大地主8名,罚得白洋3500余元。与此同时,熊太生等人,又在郑坊附近剪得伪十二师电话线180余斤,毙敌哨兵2名,缴枪2支。7月底,以黄声孝为首的4名共产党员,在石人秘密建立了一个地下党支部。

  8月初,驻守在信江南岸螺丝山上的白军,在我军强大的政治攻势和精神感召下,先后有33名白军士兵带枪到上饶县第六区苏维埃政府来投诚。8月中旬,上饶县四区游击队在应家坊、下坳冷水滩一带歼灭了白军一个排,缴获步枪20余支,机枪1挺,俘敌2名。

  四、怀玉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1933年上半年胜利粉碎了国民党第四次反革命“围剿”之后,赣东北根据地达到了鼎盛时期。为了巩固和进一步扩大苏区,根据闽浙赣省委的指示,上饶县苏区逐步向玉山方面扩展。1933年10月成立了怀玉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县委书记徐兆海(叛徒),县苏主席王有根,并在沙洲召开了怀玉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到会代表有王有根、陈炳炎、熊荣周、郑炳华、郑祥盛、汪炳贵、邵中兴、陈宗旺、潘先财等100余人。大会由县委书记徐兆海主持。省委派政治保卫处秘书腾国荣到会指导。

  大会选举了王有根等17人为县苏执委,并进行了具体分工:县苏主席王有根,军事部长郑炳华,财政部长熊荣周,内务部长邵中光,国民经济部长陈炳炎,土地部长郑祥盛,检查部长汪炳贵,文教部长王庭美,劳动部长蔡贵春,裁判部长潘先财,地雷部长陈宗旺,保卫局长沈晓炎,妇女解放委员会主任彭兰花。

  大会最后形成的决议有:(1)全县分为五个区,除荷叶区外,全部实行土地改革;(2)发展地方武装,建立独立营;(3)扩大红军,在红军中发展党员,建立党团组织;(4)开展花大门、樟村等地的白区工作;(5)积极备战,防止敌人的进攻。

  当时怀玉县苏下辖姜村、郑坊、西山、茗洋、荷叶五个区。姜村区包括车边、樟涧、郑坑、东圩、叶家、毛村、桐西、姜村等地;郑坊区包括枫林、洲村、全圩、石峡、郑坊等地;西山区包括新田、革坂、大东圩、西山等地;茗洋区包括河东、河西、南山、方村、山底、大塘沿、高山、葛路、大济、沙洲、祝狮、上镇、高南峰、新路、西坑等地;荷叶区包括苏家桥、石人、汪宅、缪家、青山、双龙、荷叶等地。

  随着革命斗争的胜利和苏区扩大,1934年2月又秘密建立了樟村、花大门、童坊三个秘密区,樟村区包括青司岗、樟村等地;花大门区包括中村、岭脚、坑口圩、花大门等地;童坊区区域为童坊一带。

  五、赖炳荣投敌 革命受挫

  1933年4月,上铅县在上饶境内的苏区,由于不断遭受国民党匪军和徐源、鲤洋、铁山等地的反动大刀会的武装进攻和破坏,加之敌人对苏区实行经济封锁,革命形势一度恶化。在此情况下,禹溪区区委书记赖炳荣经不起革命考验,暗中叛变投敌。

  4月19日,他将区游击队40多人枪全部集中,假称到白区捉土豪,同时将此情况密报国民党军,让敌人在我军必经之地社公坳设下重重埋伏。结果游击队被团团包围,40多人枪全部损失。由于苏区丧失了武装力量,不久,船坑、西山、毛楼、禹溪等苏区相继被敌人占领,致使革命遭受重大损失。

  第十节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和悲壮的苏区保卫战

  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1933年10月,国民党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全国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其中以50万兵力重点围攻中央苏区,以近20万兵力围攻赣东北苏区。当时围攻上饶苏区之敌有国民党军第八十师、第二十一师、第十二师,浙江保安师和反动地主武装。敌军采取“建碉堡、筑公路,步步为营,合围渐进”的战略战术对苏区进行“围剿”。同时,在政治上大搞反共宣传,强化保甲制度,在经济上继续施行严密封锁,使革命根据地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初期,面对国民党大军压境,上饶苏区军民奋起还击,屡挫强敌,在军事上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一度打乱了敌人的军事部署。1933年10月,上饶县独立团在罗桥的打石山伏击敌军八十师后勤部队,俘敌官兵100余人,缴获崭新的驳壳枪7箱、步枪几百条、子弹数十箱及其它战利品,断绝了当时驻扎在枫岭头的国民党战斗部队八十师的弹药补充,迫使敌军不得不撤走。同月,上饶县独立团又在余宅桥攻打玉山靖卫团,毙敌20余名,缴获长短枪44支。11月,怀玉县辖郑坊、西山两区的游击队,攻打毛宅靖卫团,毙敌10余名,俘敌5名,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40余支。此后怀玉县独立营在郑坊娄村伏击国民党第十二师之敌,歼敌一个排,缴枪39支和其它战利品。

  1934年春,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指导方针传到上饶,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不失苏区一寸土地”,处处设防,节节抵御,固守碉堡,被迫打起“以赤色碉堡反对白色堡垒”的堡垒战和“短促突击”的阵地战,变积极防御为消极防御,红军完全丧失了红军游击战的优势,给反“围剿”斗争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不但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而且最终丧失了根据地。

  二、老鸦尖战斗

  老鸦尖位于上饶县西面,爬高1500米,介于坑口、碧霞桥、方家郭之间,是扼守上(饶)横(峰)苏区的天然屏障。

  为了有效地阻击敌人,保卫根据地,在峰顶修筑了一座非常坚固的碉堡,由上饶县军事部一位姓陈的科长率领31位红军战士守卫,堡内备有充足的弹药和粮食,并架设了一门土炮和十几桶黑硝。他们的口号是“誓死保卫苏区,坚决不当俘虏,与碉堡共存亡”。

  1934年3月,国民党精锐部队第二十一师,调遣一个营的兵力围攻老鸦尖,敌军先用钢炮猛烈轰击碉堡,然后在机枪掩护下,蜂涌地往山上冲,英勇善战的红军战士,沉着应战,待敌逼近碉堡时才枪炮齐发,给敌人以迎头痛击,击毙敌军100多人,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5月初,敌军又增加到两个营的兵力,向碉堡发起了第二次攻击,红军战士同样又给敌人一个沉痛打击,200多名敌军在山上丧生,敌人的第二次攻击被击退。6月,敌军以三个团的兵力向碉堡发起了总攻击,敌军先用数门野炮将碉堡的上层及周围的外墙、壕坑、木城轰平,然后上千名敌人疯狂地冲向碉堡,红军勇士们失去掩体,碉堡下层又没有枪眼,不好还击,便把300多斤黑硝和200余颗地雷集中起来,待敌人大批涌近碉堡周围时,乃投火于硝中,红军战士们在天崩地裂的爆炸声中与数百名敌人同归于尽,老鸦尖遂被敌军占领。

  三、石峡碉堡保卫战

  石峡碉堡位于郑坊对面的一座山上,由怀玉县独立营挑选出15名红色战士守卫,碉堡四周埋有多层挨丝炮,碉堡内备有粮食、弹药和很多手榴弹。

  1934年4月,国民党浙江保安师以一个团的兵力向碉堡发起了第一次进攻,守卫在碉堡内的红色战士待敌军冲到离碉堡不远时,枪弹齐发,毙敌200多名,打退了敌军第一次进攻。敌十二师闻迅后,派一个营的兵力起来增援。国民党浙江保安师在十二师的增援下,向碉堡发起了第二次进攻。当敌军冲到碉堡前沿阵地时,红色战士将手榴弹雨点般地投向敌群,炸死炸伤敌军500多人,打退了敌军的第二次进攻。

  5月中旬,国民党十二师又以一个团的兵力,在飞机的助战下,向碉堡发起了第三次进攻。当敌军进入挨丝炮圈内时,红色战士拉响了挨丝炮,炸死敌军400多人,敌军见伤亡太大,又败退了下来。

  6月初,国民党浙江保安师、国民党第十二师,以两个师的兵力,联合向碉堡发起进攻。敌军先用迫击炮向碉堡猛轰,再以机枪掩护,从四面八方冲向碉堡。红色战士不畏强敌,沉着应战,用枪弹、手榴弹、挨丝炮给敌军以痛击,激战一整天,敌军死伤700多人,仍未攻下碉堡。无可奈何之下,敌军不得不改用长期围困的办法。到7月底,坚守碉堡的红色战士,因为弹尽援绝,便从地道中安全撤退,石峡碉堡才被敌军占领。

  四、上横战地委员会的成立

  老鸦尖碉堡失守后,赣东北根据地失去了南面的天然屏障,敌军便以优势兵力,步步为营,逐步推进,侵占了李家滩、火烧楼等地。上饶苏区和横峰苏区被分割开了,军事斗争形势非常严峻。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1934年6月底,闽浙赣省委指示,在上饶县廿八都成立了上(饶)横(峰)战地委员会,李步新任书记。战地委员会的任务是坚持敌后斗争,阻止和牵制敌军向中心苏区进攻,征运粮食等物资支援中心苏区。

  战地委员会成立后,率领红军八十三团一营、信南游击大队、上饶县五区、六区、横峰县五区的游击队,计700多人,500多支枪,在苏区外围的中路、董团一带活动,牵制和打击敌人。

  五、姜村碉堡保卫战

  姜村红色碉堡由怀玉县独立营二连连长兼指导员周忠汉率领33位红军战士守卫,有长短枪29支,堡内备有充足的粮食和弹药。

  1934年7月,国民党军队侵占了石峡碉堡之后,步步为营向苏区纵深推进。1935年1月,国民党十二师向姜村碉堡发起了进攻。面对敌军的猛烈进攻,红军战士英勇奋战,打退了敌军的一次次进攻。

  2月,久攻不下的敌十二师调来钢炮,向碉堡猛烈轰击。碉堡被轰塌一角,守卫碉堡的红军战士也牺牲了4人,情况非常危急,再坚守只有全军覆没,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战士不得不撤退转移,姜村碉堡随后被敌占领。不久,怀玉苏区沦陷。

  姜村碉堡保卫战历时35天,激战16天,打死打伤敌军1000多人,终因力量悬殊太大而失守碉堡。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