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战友李赞庭同志写了一篇关于我的文章,题目为《将星闪耀》,刊登在2004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雏燕凌空》一书中。我感到写得很好,把我在南昌陆军学院的工作情况都写进去了。现全文收录如下:
青松叠翠,红枫舞丹。
2003年初冬的一天上午,我来到南京市湖南路的一处军营,拜望我当年连队的老首长、南昌陆军学院原院长、少将许志龙。
他中等身材,标准体重,古铜色的皮肤微泛黑色,两眼炯炯有神,说起话来嗓门很大,显得中气十足。走起路来腰杆笔挺,两脚生风。一看就知道是个久经风雨的标准军人。虽然已退休好几年了,但军人的精、气、神一点没减。
由于要找些资料,许院长径直领我进了书房。书房足有20平米,东西两面墙壁,书橱从地面直抵天花板,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文艺等各类书籍门类齐全,把书橱塞得严严实实。中间一张大写字台上,摆放着一摞摞书籍,电脑正处于工作状态。显然在我来之前,许院长正在电脑前工作。
朝南的一面墙上,挂着江西省著名书法家黄天壁写的一幅对联:
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1959年12月,初中刚读了二年半的许志龙应征人伍。30年后的1989年,他从师长走上了南昌陆军学院副院长岗位,后又当了院长,成了为部队培养基层指挥员的“园丁”。
历史在开玩笑?还是使命使然?
20世纪90年代,世界军事革命正在兴起,以信息战为核心,以数字化部队和数字化战场为前提的新军事理论已初见端倪。
南昌陆军学院是为部队培养基层指挥员的初级指挥院校,学员主要是从部队优选的士兵,再就是从地方高考中统一录取的本科生和大专生。军校学习阶段,是学员知识结构系统具有军事专业特色的定型阶段,是智力结构系统的飞跃阶段,也是能力结构系统的发展阶段。
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之所以闻名,是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军事干材。
美国的西点军校之所以闻名,是因为美国多数著名的军事将领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
1992年8月,许志龙担任了南昌陆军学院的院长。在这之前,他己在副院长的岗位上摸爬滚打了三年。
在副职岗位,他有口皆碑:
抓作风整顿,一举改变了学院长期存在的脏、乱、差、软、懒、散现象。
抓营区营房治理,出现新面貌。1997年8月2日,时任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的迟浩田上将到南昌陆军学院视察,在接见团以上干部时他回顾了6年前第一次来视察的情景,高兴地说:“我这次来的总体感觉,可用两句话概括,一句话是今非昔比,第二句话是万象更新。看了你们的营院建设,有一种什么感觉呢?就叫做心旷神怡。”
抓生产经营,由接手时一年40多万元,增长到每年400多万元,学员队肉菜自给率达到70%。
许志龙当副院长绝对是把好手,当院长行吗?副职和主官素质要求可大不一样啊!
他一个初中都没毕业的人,靠“速成”拿了高中、大专文凭,如今去领导教授、副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去给大专班、本科班的学员上课,行吗?
不少人在怀疑、在观望。
副职和主官确实有距离,而许志龙除没干过团级主官,其他都是从副职干到正职:
1965年5月任副连长、副指导员,1966年3月任指导员;
1969年12月任副营长,1970年7月任营长;
1974年2月任师副政委后改任副师长,1983年4月任师长。
许志龙是一个好学之人,更是一个善学之人。从士兵到将军,他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只有会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离开学习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和进化,离开学习就没有民族的发展和振兴,离开学习就没有个人的进步与成长”。“当今时代,学习成为生存的先决条件,学习成为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院长不久,他给学员上的第一课,题目就是《学会学习是跨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从什么是学习,为什么要学会学习,怎样学会学习三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旁征博引,谈古论今,深人浅出,顺手拈来,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员们听得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直到下课铃声响了,全场才爆发出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后来,许志龙将这篇讲稿稍加整理,被《中国教育报》全文刊登。
20世纪90年代初,在全军众多初级指挥院校中,南昌陆军学院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最多处于中下游。军委、总部的指导思想很明确:院校要培养部队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适应未来作战需要的人才。按照学院现状,怎么能担此重任?那些天,许志龙日思夜想,他下学员队和教研室调查研究,和院领导班子成员集思广益。
教书育人,一靠榜样的力量,二靠知识的力量。也就是说,教员要靠良好的师德和模范行动去影响学员,要用丰富的知识去启迪学员。而在这两方面,当时的教员队伍都存在着诸多不足。
怎么办?乘改革之风,走改革之路。
改革,谈何容易:这里有新旧观念的冲撞,有新旧俸制的冲撞,也有新旧思想的冲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有时,冲撞是要付出代价的。
两千年前,商鞅因变法而遭车裂,留得千古悲怆;
千余年前,王安石因变法而遭贬官,落得终身失意;
百余年前,谭嗣同因变法而遭斩首,殷殷鲜血荐轩辕。
商鞅、王安石、谭嗣同的改革虽然失败了,但作为改革的先驱,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将永远为后世敬仰。
只有改革才能解放生产力,只有改革才能富国强兵。这一历史规律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
三百年前,英国留长发的“老贵族”和剃光头的“新贵族”在国会里不必再斗剑厮杀,他们找到了一条改革之路,把权力固定在“大宪章”里,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英国从此称霸世界两个世纪。
一百多年前,日本将中国先知魏源的《海国图志》悉数全收,促成了“明治维新”。从此国力强盛,先胜满清再胜沙俄,就是在二战惨败后也能迅速崛起。
公元1993年,在许志龙的带领下,南昌陆军学院掀起了大刀阔斧地改革,面临的又将是什么呢?
他们首先在教员队伍中开展合格上岗奖励制。要求教员必须在考核合格后才能上讲台,所讲课程要受到学员欢迎,还要有学术研究成果,学术文章要在军区以上报刊上发表。奖励分为三档,每年评比一次。除精神奖励外,一等奖发奖金3000元,二等奖发奖金2000元,三等奖发奖金1000元。钱虽不多,但激起了教员队伍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活跃了学术研究空气。就拿学术研究来说,1990年,全院刊登在各类刊物上的学术文章仅300余篇,1993年发表了456篇,1997年增加到896篇,其中在全国全军性刊物上发表299篇。几年来,学院还有8篇学术文章被邀请参加国际学术研究活动或在国际性刊物上发表。
作为一院之长的许志龙,在学习和研究上更是身体力行。当院长期间,虽然行政性事务性工作很多,他仍积极参与一线教学,并结合教学实践,重点研究军事教育理论,先后发表了40多篇学术文章。后来,他将这些文章汇集成书,由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教育训练研究与实践》。在这期间,他还主编出版了《外国一百个军事家》、《海岸岛屿作战研究》、《邓小平军队质量建设思想研究》、《新时期基层干部带兵研究》等著作。
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成了每个人不被淘汰的当务之急。作为育人者的教员,更要象海绵一样吸纳知识,象驼峰一样集聚能量。
为了给教员提供深造的机会,学院每年选派1-2名教员离职攻读博士研究生,选派4-5名教员离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对这些离职学习的,学院薪水照发,还全额报销各种学习费用。学院更鼓励众多的教员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凡在职攻读研究生者,学院先报销一半的学杂费,另一半学杂费等学业完成后报销。
为了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每年,学院都要评选学科带头人;每年的教师节,学院都要评选表彰优秀教员和先进教育工作者;每年,学院都要从军区政治部干部部力争特招教员的名额。
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德国被美、苏两国“瓜分”。当时的苏联,耗费巨资搬走了德国的机器和工厂,而深谋远虑的美利坚却不顾一切地掠夺德国的专家和技术。仅仅半个世纪后,“抢人”的国家仍十分兴盛,怡然自得地当他的“国际警察”;而“抢机器工厂”的国家已经成为过去,在曾经鲜红的国号上加了一个“前”字,只留下红场的无名烈士墓前长明灯苍白的喘息。个中的奥妙和感慨是十分值得我们静心品味的。
许院长的一席话,使我们明白了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个中渊源。
在抓教员队伍合格上岗奖励制的同时,学院在学员中实行了淘汰制和升降格激励机制。规定本科班学员三次考试不合格者降读大专班,大专班学员三次考试不合格者降读中专班,中专班学员三次考试不合格者实行淘汰。大专班学员各科优秀者可以升读本科,中专班学员各科优秀者可以升读大专。同时作为奖惩措施,在学员毕业时,建议部队对本科班学员表现一般化、综合素质排在全队最后五名的只授少尉军衔,大专班学员表现特别突出、综合素质在全队前五名的授中尉军衔,中专班学员表现特别突出者、综合素质排在全队前五名的可提前一年毕业,授少尉军衔。
此规定一出,绝大多数学员击掌叫好,各学员队之间你争我赶。教员反映,现在课堂纪律比过去好多了;队干部反映,现在管理教育不象过去要在后面督促检查了;学员反映,现在比过去更有奔头了。为此,南京军区党委机关报《人民前线》刊登了南昌陆军学院的这一改革做法。
南昌陆军学院教学改革的又一举措,是发挥学院的区位优势,从1992年起,每年组织近千名毕业班学员和教员到革命圣地井冈山进行传统教育和综合演练。
黄洋界的炮声、三湾村的枫树坪、八角楼的灯光、井冈山的红杜鹃,无时无刻不在召唤着、吸引着、震撼着一批批军校学员。
改革开放呼唤井冈山精神,建设一流院校、培养合格人才更需要井冈山精神。学院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人生观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与传统教育融为一体,通过参观革命旧址,祭奠革命先烈,聆听老红军、老赤卫队员报告,研究红军战例,吃红米饭、喝南瓜汤、唱红色歌谣等,经历红军光荣传统的洗礼。
许志龙1992年9月当院长,即组织学员上井冈山进行传统教育和综合演练,在他当院长的6年间,连续6年不间断,而且每次他都是亲自带队。
井冈山,革命者梦中眷恋的这座大山,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一旦拥有,便永远铭刻在心间。94届学员龚志坚在“弘扬井冈山精神”的演讲中说:“为什么经历几十年风风雨雨,你依然散发着绚丽的光彩?为什么地处群山包围之中,你却引来无数后来者的缅怀?我们带着这个深奥的命题,溯历史的河流而上,向你寻觅最完美的诠释。终于,在大山深处,我们找到了,找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
赴井冈山学传统,极大地激发了全院官兵爱党、爱国、爱军队的政治热情,向来作为难题的毕业生分配,从此成了最省心的工作。97届841名毕业生从井冈山下来后,每个学员都向支部和党委表决心,服从组织分配,哪里需要哪里去。105名学生主动要求到南沙、西沙及东南沿海岛屿任职,接受艰苦环境的考验。
许志龙1989年7月到南昌陆军学院任副院长,1992年8月任院长,到1998年4月离开,前后将近9年。这9年,是他从49岁到58岁这一人生最成熟的阶段。在院长这个工作平台上,他尽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办好院校培养部队需要的合格人才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他任院长期间,由于他团结全院教职员工,执著追求,教育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学院先后被总部评为全军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先进单位,基层文化课教学先进单位,在全军院校教学改革座谈会上介绍了教学改革经验。学院的“作战指挥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井冈山传统教育”等5项教学研究成果分别获军队教学成果奖,《陆军军事训练指导法》教材等8项成果获中国军事教育学会第二届优秀成果奖。南昌陆军学院的教学质量、学术研究水平、毕业生素质,以及学院的全面建设,在全军同类学院中已名列前茅,处于第一方阵。
1998年3月,许志龙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1年4月,他应邀列席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在分组审议《国防教育法》草案时,他的发言被全文刊登在会议简报上。
翻开许志龙在南昌陆军学院的相册,在《人生感悟》的前言中,有很多话发人深省:“知识是人生的无价之宝,是人生奉献的基石,是转化为能力的源泉。”
“善思则得”,“会学习,善思考,是把握成功的钥匙。”
“不要怕付出,即使暂时难有明显的收益,但长远是会有收益的,总体上收支是平衡的。”
“干工作要学会总结,总结是工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程序,是思维层次的飞跃,是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会总结是领导者必备的素质……”等等,等等。
在将星闪烁的军事天空里,少将许志龙抓住历史给予的机遇,以军人特有的使命感,向时代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犹如一颗闪亮的明星,冉冉升起在广漠无垠的军事天空里,晶莹璀灿,光华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