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住在“小平楼”

  邓小平的一生之中,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复出,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引人注目,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的成功。

  “小平楼”,原为福州军区步兵学校校长的住所,是一幢建筑面积约为28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座落在校园中心地带的一个小山丘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中,邓小平被打成“党内第二号走资派”,1969年10月,林彪搞了个“一号通令”,将一部分老干部“流放”到外地,邓小平则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的拖拉机修配厂劳动改造。因为“文化大革命”中步校停止办学,他便被安排住在步兵学校校长的房子里,一直住到他回北京工作为止,一住就是三年多时间。后来,人们把这座校长楼亲切地称为“小平楼”。

  说来也巧,我于1989年8月调到南昌陆军学院任副院长时,也住进了“小平楼”。当时“小平楼”是学院的招待所,因为学院住房紧张,我在“小平楼”一住就住了一年半。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我能在伟人住过的地方居住一年半,感到光荣和自豪。更重要的是我在这里亲自接待了邓小平的儿女们。

  1990年5月的一天,小平同志的二女儿邓楠,在南昌市市长程安东的陪同下来到“小平楼”。她下车以后,像久别回家一样,快步来到楼下的会客厅,不过这会客厅没有多少摆设,还是小平居住时摆的一张乒乓球台,上面没网,而是放了一些水果盘,桌子四周摆了座椅。大家坐定后,我向她介绍了学院参加接待的干部,并表示欢迎她来学院参观指导。她表示谢意后说:“我们主要是想回来看看。”说着,她就起身来看挂在墙上的几幅经过放大的照片,她看得很仔细,当她看到小平同志抱着外孙女照片下面的说明时说:这个“棉棉”应该是“眠眠”,因为我女儿生下后喜欢睡觉,所以大家都喜欢叫她“眠眠”了。看完一楼她要到二楼的西边两间卧室去看看,这里正是我住的两间房间,一间是卧室,一间是贮藏室。长期的军旅生活,使我养成了随时整理内务的习惯,卧室整理得还算整齐,贮藏室里虽然没有多少东西,但未整理比较乱,所以就锁起来了。邓楠看了我的卧室后还要看看贮藏室。我告诉她,这里是我的贮藏室,里面放了点东西很乱,没有整理。她笑着对我说:“这房间是我结婚生孩子的地方,我非常想看看。”原来是这样,我笑着忙打开了房门。她非常高兴地说:“哈!哈!这里比我当时住的整齐多了。”她高声地对大家说:“这里是我结婚的房间,我的女儿就是在这间房里诞生的。”她这么一说,马上把大家都吸引到这间房里……

  从室内来到室外,围绕小楼走了一圈,她指着砖砌的围墙说:“当时的围墙是竹篱笆墙,外围是冬青树,院子里还开出一块小菜地,种了白菜、辣椒、苦瓜等蔬菜,有时为种什么菜老俩口还发生争论,我爸要栽辣椒,我妈要种丝瓜。”她这么一说,大家都笑起来了。她指着脚下围绕楼房的小路说:“我爸爸每天黄昏日落前,都在这条小路上,围绕院子散步,走得很快,一边走一边思考着问题。”这和她妹妹“毛毛”写的《在江西的日子里》完全一样。毛毛写道:“在江西的这一段时间里,父亲有一个习惯,每天黄昏之前,总是十分规律地围着我们那个小小的院子散步。他沉思不语,步伐很快,就这样一圈一圈地走。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那红色的砂石地,已然被他踏出了一条白色的小路。我时常看着父亲,看着他永远那样认真、永远那样沉静的神情,看着他向前迈出的快速而稳健的步伐。我想,就在这一步一步之中,他的思想、他的信念、他的意志,随着前进的每一步而更加明确,更加坚定起来。这些思想的蕴育成熟,是否已为日后更加激烈的斗争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呢?”

  就在邓楠来陆院前的3月份,她的丈夫张宏首先来到“小平楼”,他也讲述了在这里生活过的许多往事。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他和邓楠在这里结婚时,小平当时送了一件毛线衣给他,作为结婚的纪念品。张宏深情地对我们说:“在当时的环境中,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礼物。”

  1991年6月,邓朴方来到“小平楼”。这里更是他刻骨铭心、永生难忘的地方。邓朴方原来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学生,“文革”中因父亲的问题而受到株连,被“造反派”头头聂元梓等人开除党籍,迫害致残。邓小平到江西后,经多次申请,他才被批准到父母身边来一起生活。邓朴方来到“小平楼”后,首先到他住的一个小房间里看看,他坐在轮椅上,指着房间的东北拐角说:“这里原来放了一张特殊的床,是我父亲劳动的工厂里的工人为我特制的,样子像病房里的病床差不多,用手摇,床的后半部可以升高,天花板上钉了一个环,环上系了一根绳子,我躺在那里手可以够到绳子,我想坐起来时,用力拉绳子,就可以坐起来了……”他要求工作人员把他抬到楼上,看看父母亲住的房间。他对我们说:“我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多,父母亲住的房间我从未去过,我这样子怎能上去呢?”他怀着深情,看望着父母亲住的房间,似乎有许多许多的话要说……他来到院子里,看到原来菜地里的梧桐树长的又粗又高,他自言自语地说:“转眼20多年过去了,难怪这树长得又高又大。”他来到小楼门前,见到那四棵桂花树长得很茂盛时说:“这四棵树长得虽然很旺盛,但形状还和原来的样子差不多。”他要求在门前的桂花树旁留个影。

  1996年5日14日,邓小平的大女儿邓琳来到学院的“小平楼”参观,缅怀小平同志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她说:“我父母亲在这里生活了三年多,开始生活是十分艰难的,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在工厂劳动不允许工人和他们讲话,开始连报纸也没有,后来才有了个14寸的黑白电视机”。她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破旧的拖拉机照片说:“有一天,我父亲在工厂劳动时,突然面色苍白,冷汗淋漓,不能支持了。是工厂的工人们用这辆拖拉机把我父亲送回家的,在那艰难的生活中,是工人和当时的工厂书记罗朋同志给予我父母力所能及的关心和爱护……”

  1992年以后,我们根据当时在“小平楼”工作过的人员回忆和提供的有关资料,将“小平楼”的室内恢复原貌。尽量找回原物,实在找不到的就根据回忆资料,进行复制。一楼的会客室,仍然摆放乒乓球台,在墙壁四周挂了“小平楼”简介,以及小平同志的生活和在拖拉机修配厂的有关照片,在照片下方的玻璃柜台里,陈列着小平劳动时用过的工具和阅读过的有关书籍。经过整理,这里不仅是南昌陆军学院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而且也是南昌市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参观。我在学院工作期间,除了接待小平同志的儿女们外,还接待了军地许多政要,如迟浩田、李铁映、李德生、王恩茂、张希钦、李继耐、铁瑛及军区首长等。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