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情系井冈山

  井冈山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广泛和丰富的内涵。如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等都是我们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引下,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国,最后夺取了全国的胜利。

  正是在这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里,我们党培育和形成了闪烁着共产主义光芒的革命精神一一井冈山精神。

  1989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到江西视察工作,在江西宾馆接见离休的老红军和驻赣军以上干部。他指出:“江西是革命老区,井冈山是革命摇篮,毛主席在井冈山开创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瞻仰革命摇篮,可以吸取许多丰富的精神养料。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特别对教育我们后代是很重要的。”我当时第一次见到总书记,心里的高兴劲就不用说了。总书记要我们用井冈山精神教育青年一代,我牢牢记在心中。我们南昌陆军学院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更要弘扬井冈山精神,用井冈山精神教育学员,使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

  肩负重任上井冈

  井冈山,这个光辉的名字在读书的时候就知道,当了兵以后更向往,调到南昌陆军学院工作后,就想尽早地到井冈山去看看,实地体验她的伟大和辉煌。

  后来因工作需要,在9年时间内我先后去了14次,每去一次都有新体会,似乎百去而不厌。第一次上井冈是1989年11月份,全军“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会”在我院召开学术研讨会,要到井冈山参观,院长李培基派我上山打前站;第二次是1990年12月,为军政训练的大学生到井冈山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制定教学计划;第三次是1992年4月,率领91级复旦军政训练的大学生上井冈山进行传统教育;第四次是1992年10月,和副院长梁闽春等上井冈山,制定1993年军校毕业生传统教育和战术综合演练相结合的教学计划;第五次是同年11月下旬,率学院毕业生上井冈山进行传统教育和战术综合演练;第六次是1993年4月,陪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钱冬生到井冈山看望正在进行传统教育的军训大学生;第七次和第八次是1993、1994年11月,率学院毕业生上井冈山进行传统教育和战术综合演练;第九次是陪同全军同类院校在我院召开学术年会的代表上井冈山;第十次是1995年7月,上井冈山看望学院爆破队支援井冈山龙潭风景区建设索道工程的罗海平队长及爆破队成员;第十一次、十二次、十三次是1995年至1997年,每年的11月份,率学院次年毕业的学员上井冈山进行传统教育和战术综合演练;第十四次是退休后于2001年的11月重上井冈山。

  我能多次上井冈山,是因为学院培养人才的需要。根据当年在井冈山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老帅们的指示,1961年,学院首次组织学员上井冈山学传统。由于历史的原因及运输能力的限制,这项教学活动几经中断,但革命传统的乳汁始终养育着军校学员。

  1991年学院组织复旦大学军政训练大学生上井冈山进行传统教育,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特别是1992年4月,我和学院政治部主任潘瑞吉一起率领军训大学生上井冈山,亲自体验到组织学员上井冈山进行传统教育的甜头,心里就产生了我们为什么不能组织军校毕业的学员上井冈山进行传统教育呢?原因是学院承担不了铁路运输的经费。

  1992年下半年,院校进行体制改革,我和潘瑞吉分别担任了学院的院长和政委,我们决心组织军校的毕业学员上井冈山进行传统教育。为此,我亲自到军区后勤部找运输部张部长,说明组织学员上井冈山进行传统教育的意义和困难,请他无论如何也要帮助学院解决上井冈的运输经费问题。

  正确的意见和建议总能得到上级领导和机关的支持。张部长听后满口答应解决学院从南昌到永新的铁路运输问题。他说:“这次作为急事特办来解决,以后必须每年年初报计划,经审批后再安排。”我回到学院后,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其他领导和机关同志,大家高兴极了。于是,才有了1992年之后的年年组织毕业学员上井冈学传统的教学活动。

  枫树坪学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人民军队的军魂。同志们选唱《人民军队忠于党》,唱出了我们人民军队的心声。

  三湾,距永新县城30余公里,是我军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的地方,也是我们每年上井冈的第一个传统教学点。

  三湾的枫树坪,在经历数次战火焚烧之后,只剩下两棵红枫。然而,它枝繁叶茂,焕发着勃勃生机。我们在枫树下拉开了“学井冈传统,做红军传人”的大幅标语。在枫树坪下,政治工作教研室教员给学员们上课;请三湾改编的历史见证人--李立老人给学员们讲述毛泽东当年在枫树下发表讲话的情景。86岁的李老精神很好,在讲到1927年9月29日那个夜晚时,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他说:当时毛委员带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攻打长沙途中,先打了两个胜仗,后来打了败仗,原先4个团5000余人,到了文家市时只剩2000多人。在从文家市向井冈进发途中,在芦溪战斗中又挫败,途中逃兵不断,士气低落,在这紧要关头,毛委员毅然决定在三湾改编。将原先的一个师,编为一个团,全团共计700多人。在这里毛委员作出了“支部建在连上”和“设立士兵委员会”等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决定。毛泽东同志在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中,创造性地把党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立党小组,营、团以上设党委,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行党指挥枪的原则,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发展。罗荣桓元帅说:“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正是从这时开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在枫树坪下,我们组织学员队进行歌咏比赛,各队都选唱了《人民军队忠于党》。我在发奖讲话时说:“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人民军队的军魂。同志们选唱人民军队忠于党,唱出了我们人民军队的心声。”

  龙江书院内领略创新精神

  开拓创新,是井冈山革命精神的最显著特点。井冈之路是一条敢想敢闯的独特的创新道路。

  朱、毛会师在宁冈,井冈山斗争增添新力量。1928年4月24日,在宁冈龙江河畔的龙江书院门口,毛泽东与朱德两人领导的部队会师了。毛泽东和朱德在龙江书院第一次会见,并在书院的三楼“文星阁”亲切交谈,共同商定了两支部队会师后有关成立红四军的重大问题。两只巨手紧紧相握,揭开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和中国革命史的新的一页。

  井冈之路是一条敢想敢闯的独特道路。开拓创新,是井冈山革命精神的最显著特点。毛泽东等人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靠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革命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独特之路。开始由于没有经验,只知道照搬苏联的“城市中心”模式。毛泽东同志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而也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去攻打长沙。进攻受挫后,才逐步认识到,中国革命不能再走苏联的老路,必须寻找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三湾改编后,毛泽东总结了城市武装暴动的经验教训,认真分析了全国革命的形势。国民党的主要力量占据中心城市,农村是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地方。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农业国家,农村人口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毛泽东通过对形势和国情的分析,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就是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依据所在。

  我们在龙江书院参观学习,就是要教育学员学习井冈山革命的创新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这是毛泽东在创建中国革命的道路上,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邓小平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也可以说是井冈山革命精神的延伸。我们今天要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朱、毛第一次在龙江书院会见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后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龙江书院的中厅举办了历时三个月的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培训了100多名部队和地方赤卫队的基层指挥员。从而龙江书院成了我军国防大学的前身,成了我们南昌陆军学院的革命传统教学基地。

  八角楼前坚定理想信念

  信念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人在黑暗中不停止摸索,在失败中不放弃奋斗,在挫折中不忘记追求。信念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

  茅坪,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这里有许多神奇的故事:毛泽东在这里改造王佐、袁文才的地方武装;毛泽东在这里与贺子珍在象山庵结婚;毛泽东坐在枫树石边读书;赤卫队员张桂庭老人讲他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和红军艰苦奋斗的故事;最最让人难忘的是八角楼的灯光。

  在八角楼上,我们看到的是破损的书桌,锈迹斑斑的油灯,就在这发黑的油灯旁摆放着两部中国革命的经典之作一一《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八角楼的灯光,是在黑暗中给人指路的明灯。

  由于国民党接二连三地对井冈山根据地实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使红军的物质生活极度艰苦,再加上两次失败,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对革命前途产生了悲观动摇的情绪,对革命前途感到渺茫,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不仅对革命的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而且敏锐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究竟走什么道路,红色政权能否长期存在和发展,“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于是,在1928年10月至11月,在八角楼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从而使广大共产党人和革命者明确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必然走向复兴的信念,鼓舞了全国人民的信心,使井冈山红旗始终不倒,使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燎原于中华大地。

  我们学院充分发挥地处江西老区的优势,运用井冈山精神对军训大学生和军校学员进行生动形象的信念教育,使他们深切感受到: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便是一部信念史。战争年代,社会那么黑暗,局势如此严酷,我们党靠什么来点燃井冈山星星之火?靠的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当年,物质条件如此菲薄,生活那么艰苦,红军靠什么来坚持井冈山斗争?靠的也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成千上万的革命先辈在长征途中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啃树皮,为什么能够忍受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又为什么能够在战场上不畏敌人的枪林弹雨,把生死置之度外,在狱中大义凛然,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这都是他们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通过井冈山精神的传统教育,学员们对理想和信念加深了理解。一位学员在日记中写道:“在茅坪八角楼前的一堂课,使我精神上受到了震撼,使我认识到,信念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人在黑暗中不停止摸索,在失败中不放弃奋斗,在挫折中不忘记追求。信念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还有一位学员在日记中写道:“实践证明,人生离不开信念。没有信念的生活是苍白的,没有信念的奋斗是不能持久的。”

  黄洋界上领会人民战争思想

  “史例可以说明一切问题,在经验科学中,它们最有说服力,尤其是在军事艺术中更是这样。”

  --克劳塞维茨

  黄洋界,距茨坪西北约17公里,是井冈山北侧的天然屏障。这里海拔1343米,是著名的红军在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我们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下,学习研究黄洋界保卫战这一战例有着深刻的意义。

  1928年8月30日,湘赣敌军以4个团的兵力向我驻守黄洋界不足一个营的守军猛烈进攻。战斗从上午8时一直持续到下午的4时。我军凭借有利地形,用竹签、滚木、擂石以及乌统、大刀、梭镖,在团长朱云卿和党代表何挺颖的指挥下,打退了敌人4次进攻。最后,敌人孤注一掷,出动全部兵力向黄洋界进攻。这时,红军子弹已打光,滚木、擂石也已用完。在这危急关头,红军战士把从敌人手中缴获的一门迫击炮,修好后抬上了黄洋界,用仅有的3发炮弹对准敌人射击。炮弹发射后,一发是哑弹,第二发又是哑弹,最后一发刚好打在敌指挥所爆炸。紧接着战士们在山上放起鞭炮,摇旗呐喊。敌人看到黄洋界上人影绰绰,“枪炮声”大作,杀声震天,以为红军主力已到,吓得连夜滚下山去……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消息,飞快地向四周传开。毛泽东在率领红军大队回师井冈山途中,听到黄洋界胜利的消息,非常高兴,欣然挥笔,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气壮山河的诗词: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霄遁。

  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士气,极大地鼓舞了井冈山地区军民的斗志,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我们在井冈山学习和研究战例,重点研究黄洋界保卫战、新城战斗、龙源口大捷三个战例。这三个战例分别为防御战、进攻战、遭遇战三个不同的作战样式,为学员们学习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和提高作战指挥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史例可以说明一切问题,在经验科学中,它们最有说服力,尤其是在军事艺术中更是这样。”战例教学是战术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们学习和研究战例,主要是学习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和老一辈革命家作战指挥的谋略思想及指挥艺术。主要是:依靠群众,动员群众,军民团结,大打人民战争的思想;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思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英勇玩强的战斗作风。

  在学习研究战例中,军事理论教研室和战术教研室的教员们,手执教鞭,指点着面前一幅幅偌大的标绘好的军事地图,结合现地的地形地物,声音宏亮、生动形象地介绍战斗经过及其经验教训,以及这些经验教训在现代作战中的灵活运用。学员们走出课堂,到现地学战例,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鱼得水,很受教育。一位学员说:“在课堂上学习军事理论和战例,有时很难留下深刻印象,这次现地学战例,胸中不时被现地的险要地形所震撼,结合课堂所学军事理论,再来体会当时红军的作战思想就觉得印象深刻了。”

  我们院领导每次都和学员一起学战例,在关键时都要给予提示。在学习黄洋界保卫战战例时,在教员讲完后,副院长梁闽春说:“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说到底,党的坚强领导是取得胜利的政治保证,人民战争是取得胜利的力量之源,老一辈革命家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在龙源口,我们学习“龙源口大捷”的战例。教员讲完后,我对学员们说:“我们在井冈山学习研究了三个战例,就是要使同学们树立正义战争必胜的信念,树立在未来战争中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敢打必胜的信念,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中,在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打赢未来战争中,发扬敢于创造,敢为人先的精神,这才是学院组织同学们到井冈山学习和研究战例的真正目的。”

  在茨坪学习艰苦奋斗的传统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茨坪,周围是山,实际是井冈山顶上的一个盆地,面积约有2平方公里,是井冈山斗争后期的指挥中心。现在是井冈山市政府所在地。它处处是课堂:庄严肃穆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数以万计的忠魂在此安息;拾阶而上,沿途是碑林,一块块伟人和名人的手迹,都是难得的教材;在石阶的尽头,在苍松翠柏之中,是雕塑群,塑造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人物,有毛泽东、朱德、陈毅,贺子珍、王佐、袁文才……一个个栩栩如生。不远的小山头是火炬园,这是一个像大船的建筑,象征着大海航行靠舵手,在指挥舱上方有工农兵雕塑像,我们学院新入党的党员都在这里举行入党宣誓;在船头远远望去,对面就是五指山,人民币100元的背面图案就是“五指山”;“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邓小平亲自题写,造型像火炬,意在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已燎原全中国;大井的革命旧居、小井的红军医院、还有五大哨所等等。走到哪里参观,精神上都会受到震撼。这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使人想到当年红军的艰难。

  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处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敌人不仅发动了疯狂的军事进攻,而且实施了严密的经济封锁,因而使得根据地同外界的贸易关系完全断绝,食盐、布匹、药材等生活必需品十分匮乏,以致每天除粮食外的五分钱伙食费都无法保证,即使到了隆冬季节,红军官兵依旧是“单衣御寒,同食红米南瓜,两个月没有一文零花钱。”但是,井冈山军民并没有被恶劣的生活环境所吓倒,他们发扬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千方百计努力克服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当年井冈山地区广泛流传着一首红色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还有一首歌谣也生动地反映了红军艰苦生活的情景:“深山岩洞是我房,青枝绿叶是我床,红薯葛根是我粮,一心跟着共产党,头断血流不回头。”在那“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的白色恐怖下,红军生活艰难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用“真是到了极度”来概括当时红军的艰苦生活。

  我们学院每次组织学员上井冈,都要让学员吃红米饭,喝南瓜汤,目的是让学员深刻理解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掺入红米和南瓜之中,正是靠着它,中国工农红军才不断发展壮大。一大队政委黄恩华教育学员说:“今天,我们再吃红米饭,再喝南瓜汤,为的是不忘共产党人和人民解放军这一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为的是让大家更好地读懂井冈山这部无字的大书。”

  井冈山 两件宝

  井冈山不仅是革命圣地,而且是旅游圣地。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天下第一山”是朱德对井冈山的赞美。郭沫若在诗中赞叹道:“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井冈山不仅是革命的山,而且已经成为中外闻名的旅游圣地。龙潭风景区是到井冈山旅游者必到的景点,这里奇峰峭壁,苍翠峥嵘,飞瀑流泉,绰约多姿。还有碧潭幽谷,奇花异树,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这真是“天下有名山,山间无此潭”。“井冈秀色数龙潭”。到过井冈山的人无不为之赞叹。

  1965年7月,郭沫若因听说井冈山有与黄山、庐山媲美的龙潭瀑布,便专程上井冈山观赏。那时道路未修好,只能结绳扶木,攀藤而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到达三潭。他仰望那巨大的瀑布,如一条白龙出洞,破岚腾跃,翻江倒海,呼啸而下。郭老赞叹不已,诗兴大作,挥笔写下了七绝《龙潭》:

  井冈山上有龙潭,

  瀑布奔流叠作三。

  樵径断残成绝境,

  军工开拓免垂毡。

  三潭交响千峰静,

  一井苍穹万木酣。

  土地归农思雨露,

  潜龙焉肯锁深岚。

  如今龙潭远不上于此,以秀丽为特色的五潭,更有一番壮观气势,石阶梯道畅通,还有铁索缆车,可坐在缆车上观看奇景。

  龙潭景点的开发,与南昌陆院也有着一段难忘的情结。郭沫若在诗中提到的“军工开拓”就是指当年南昌陆院的学员们上井冈山进行传统教育时,帮助当地政府开拓下龙潭的道路。龙潭缆车铁索支架的坐基,就是南昌陆院爆破队应井冈山市政府之邀,在悬崖峭壁上开山放炮,硬是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井冈精神,日夜兼程干出来的,为改革开放的井冈山人民作出了贡献。我们组织复旦大学军训生上井冈山学传统,到龙潭风景区参观后,大学生们惊叹:龙潭风景真是太美了。这样的美景门票只收2角钱,真是太便宜了。要是在上海20元一张门票也看不到。于是他(她)们联名写信给井冈山市政府,希望他们把龙潭门票提价,以增加井冈山人民的收入,加快速度把井冈山建设的更美好。这一建议得到了井冈山市政府的采纳,我们第二年再来龙潭瀑布时,门票已增加到每张2元。

  黄洋界是井冈山风景名胜区的八大景区之一。这里是看云海、观日出的绝佳境地。来到黄洋界碑的观景栏边,朱德手书的“黄洋界”碑和毛泽东手书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像通天大柱,威武壮观。黄洋界山势巍峨,峰峦峻拔,四周群山蜿蜒起伏,雄伟壮观,正如毛泽东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所描绘的:“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这里的云海,时而从山腰中飘忽,时而从远处峰峦若隐若现,时而又把整个黄洋界淹没在茫茫云海之中。黄洋界的气候瞬息万变,四季绝大多数时间云雾缭绕,一眼望去如同汪洋大海,呈现出群山奔涌,白云翻滚的万千气象。因而,黄洋界又有“汪洋界”之称。

  水口瀑布可称天下一绝。水口是井冈山近年来开发的主要景区之一。地处深山密林之中,四面环山,悬崖峭壁,溪涧流水淙淙有声,瀑布雄奇,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水口的彩虹瀑布与一般瀑布不同,它在夏秋两季,上午9时至下午3时,阳光从两山顶间的缝隙中照射过来,瀑布的水珠受折射而形成一道色彩绚丽的彩虹,由外圈到内圈呈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随着阳光照射的方向及游人观瀑位置的变换,彩虹瀑在游人眼前又会出现另一种奇观,在潭口屏幕上,映现出一道道色彩斑斓的光环,一圈一圈,游人似乎可以伸手摘彩虹,真是天下一绝。游人感叹:“天下奇观”。

  井冈山真是“历史红,山林好”。不仅是革命圣地,而且是旅游圣地。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