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全师的整体建设出发,科学组合各方面积极性,有效地提高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1985年,我军训练体制改革后,我师实行教导团和实兵团两种体制,在两年的实践中,教导团为实现新老分训,“先训后补”,提高新兵训练质量,提高实兵部队战术训练起点,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教导团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干部的合同战术训练和本级的组织指挥训练问题。
在教导团里,有的干部认为,自己的任务主要是训练新兵,干部的自身训练搞不搞关系不大;也有的认为,教导团一个连才十来个骨干,难以进行自身的合同战术训练。我们师领导认为,教导团是平战结合的一种体制,平时担负新兵训练,战时要扩编完成作战任务。如果平时只抓好新兵的基础训练,忽视首长机关和分队干部训练,一旦战事临头,首长机关不会组织指挥,分队干部不懂战术,就很难完成作战任务。而且,干部自身训练水平低,新兵的教学质量也很难提高。
为了加强教导团干部的自身训练,我们师采取以实兵团干部训练带动教导团干部训练。具体做法是,教导团和实兵团的干部围绕同一课题,分头研究战法,然后再共同指挥。教导团(营)的干部利用在职训练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和战法研究,完成战术作业;实兵团合同战术演习时,利用其训练成果,集训教导团干部。如战术作业,我们利用教导团新兵训练结束后,实兵团整体训练刚刚开始的时机,让实兵团和教导团的干部集中同步训练,结合年度战术训练课题,集中探讨战法。如1987年的6月,我们在师军官训练中心集中45名教导团首长、机关干部和17名实兵团干部,围绕“步兵团夜间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斗”的课题,展开了激烈的战法争鸣:有的提出了“秘密渗透”战术,有的提出了“纵深攻击”方案。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启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的训法分为理论学习、战法研究、学术交流、实兵指挥、考核验收五步进行训练。
实兵团带教导团训练,为教导团干部训练提供了稳定的训练基地,提高了训练起点,强化了合成意识。我们这样做,是从部队建设的高度责任感出发,部队的根本任务和职能是准备打仗,只有提高部队战斗力才能完成作战任务。我们这样做,也是从教导团的实际出发,针对新情况,采取新措施,拿出好办法;我们这样做,更是从全师部队的整体建设出发,科学组合各方面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全师的整体作战能力。我们的这一做法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解放军报》1987年6月19日头版头条作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