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解放军担负着“三支”(支左、支工、支农)“两军”(军管、军训)的任务。我和全连同志一起执行了一个月的“支农”。
那是1967年的3月初,党中央发出了“给人民公社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的信”。信中指出:在这春耕大生产的关键时刻,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我们要“抓革命,促生产”,并发出了“打响春耕第一炮”的伟大号召。部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和贫下中农一起打响春耕第一炮。我们无线电连除了留下坚持电台值班的之外,其余40多人全部到南京市栖霞区十月公社去“支农”。当时老连长胡承嗣“支左”去了,我带领全连干战去执行这一任务。
南京市栖霞区十月人民公社,是毛主席曾经亲自视察过的地方。这里的人民群众对毛主席有着更深厚的感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十月公社开展的也是“轰轰烈烈”的。我们来到公社“支农”,营长戴本善同志主要抓公社面上的事情,我们连队人员主要是到大队和生产队的第一线去“抓革命,促生产”打响春耕第一炮。我除了面上的指导和协调外,主要工作放在新合大队。新合大队也可以说是我的“试点”单位,有什么情况,我要及时向负责其他大队工作的同志通报。
新合大队的情况和其他大队差不多,大队和生产队的班子己经瘫痪了。我们来到大队后,立即向大队的“造反兵团”负责人说明来意,希望他们和部队一起响应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打响春耕第一炮。同时立即召开大队和生产队干部会议,宣读中央给贫下中农和农村干部的号召信,动员他们排除干扰,放下包袱,克服“埋怨”情绪,同心协力搞好春耕大生产,不然“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民没有好收成,问题就大了。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抓好春耕的生产环节,迅速掀起春耕生产的热潮。大队书记夏士雪说:“春耕季节到了,我们心里比谁都着急,可是,我们是当权派,怕抓生产影响了革命,又要挨造反派批斗,现在有了中央指示信,明确了抓革命应该促进生产,又有解放军来撑腰,我们就有信心抓好生产了。”副大队长蔡永浩说: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造反派贴了我几张大字报,贫下中农提了我几条意见,我头脑中就产生了“怕”字和“怨”字,认为辛辛苦苦当了十多年的干部,到头来还成了走资派,又批斗又被贴大字报,这干部还有什么当头。学了中央指示信,明确了贫下中农是农村抓革命促生产的主力军。我是贫农出身,一定以身作则,模范带头把春耕大生产搞好。民兵营长高礼先说:“有毛主席指方向,解放军来帮忙,我们的春耕第一炮一定能打响。”
我们经过几天的准备,新合大队召开了“抓革命促生产誓师大会”。由于准备工作做得好,因而各生产队的社员进入会场时,都是排着整齐的队形,一路上高呼口号,高举毛主席画像,扛着红旗,真是兴高采烈。在大会上我宣读了中央的指示信,社员们情不自禁地高呼:“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各方面的代表相继发言,尤其是各生产队的措施十分具体,决心很大,互相挑应战,掀起了比学赶帮的热潮。这次誓师大会干部和社员都反映特别好。大队干部说:这次会议是多年以来开得最好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毛泽东思想红旗举得高,政治空气特别浓,声势也特别大,尤其是宣讲了中央指示信,贯彻了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指示,社员们鼓舞了干劲,干部放下了包袱,挺起了腰杆,干群同心协力搞好春耕生产,这是打响春耕生产第一炮的基础。社员们反映也很好。有的说,这次会议开得最及时,春耕生产如若耽误了季节,我们就要吃苦了。有的说,毛主席最关心我们贫下中农,真是春耕夏锄都想到,我们要团结一心打响春耕第一炮。
群众掌握了毛泽东思想,就会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通过干部和社员的层层思想发动,特别是大队召开的“抓革命促生产誓师大会”后,中央指示信深入人心。群众发动起来了,社员们都忙着投入了春耕大生产。张东、张西、甘一、甘二、扬家库等生产队,普遍把三麦追了两遍肥。有的生产队原来准备把卖稻草的钱分了,现在把钱拿去买化肥。中蔡生产队的刘光金老大爷,己经61岁了,半夜起床给生产队挖粪坑,而且不要记工分。“造反兵团”的十几个人,原来成天蹲在大队部“闹革命”。贯彻中央给贫下中农的指示信后,只留一个人在大队值班,其他人员全部回生产队干活了。几天后,就连值班的那一个人也回生产队参加生产了,原因是我们解放军和大队领导研究规定,只有参加生产队劳动才能记工分。
我所在的新合大队,在公社范围内相对是个中心点,为便于掌握情况,我们基本是两天开一次简短的碰头会,互相交流做法和体会。新合大队的情况,基本反映了我连在十月公社“支农”的情况。
在“支农”的三十多天中,我们不仅重视组织社员们学习毛主席著作,宣传毛泽东思想,而且重视组织连队干部战士学习毛主席著作,加强部队的思想、作风和纪律建设。我们组织全连干部战士去十月大队,请十月大队太平生产队68岁的姚大娘,介绍她见到毛主席来大队视察的情景。她老人家领着我们走毛主席当年视察时走过的路,介绍她和毛主席握手时的心情。晚上召开军民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会。大队妇女主任于福珍介绍了她和毛主席握手时的激动心情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使我们深深感到,农村是个大课堂,贫下中农是老师,他们对毛主席著作有着深厚的感情,学了就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