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客观必然。
几十年来,我国教育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的“应试教育”。它主要是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体、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方法,妨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他们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有必要尽快将应试教育转变到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等,培养学生合理的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可以说是一个素质结构系统。
要实现这一重大转变,难度相当大,关键就要抓价值取向、价值观的转变。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形成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本来崇尚知识、崇尚学习是任何时候都应该倡导的,但是贬低其他、学而优则仕,那就有辱于知识本身。要改变目前这种价值取向、价值观,首先要改革统考选才的方法和内容。把选拔大中专学生与选干、招工、职业培训统一起来,分流进行,这就可以实现各尽所需、人各有志,体现社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继续深造的就再深造;愿直接参加工作的就直接就业;也可以边工作边学习,象目前的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形式要大力发展。其次,考试的内容、题目,增大测试能力的份量,缩小甚至不出那种死记硬背的题目。再次是对学校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实行动态、综合性评估,优等学校给予重奖,不合格的学校给予处罚,限期改进。其四,坚决改变义务教育阶段分设重点学校、非重点学校,高中阶段分设重点与非重点学校的现状。教师在同一区域适当流动,轮换学校,既可避免骨干、优秀教师集中在一所或几所学校,又可促进教师的交流、提高,也便于学校的管理。其五,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学历应同等认可,无论是择业、职称评聘、工资晋级、继续升学等都要一视同仁。逐步取消干部、工人编制的界限,从事什么职业,就是什么身份。
(载1998年4月5日《赣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