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八章 艮宫八卦

  1.艮卦

  --言之于出,适时兴止

  “原文”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字词意”

  艮:是违背,引伸又有停止、怨恨、坚硬的含义。在此是止的意思。

  腓:是腿肚的意思。

  限:是界限的意思,反映在人身体的上下的界限,就是腰部。

  列:是裂的本字;夤(yin):原意是指,深、恭敬、攀缘上升,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然而,在此处通“胂”,是夹脊肉的意思。

  薰心:指烈火烧薰其心的意思。

  辅:是人的颊骨。

  “释义”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从卦形上看,艮卦,是一阳在二阴的上方,阳已上升到极点,所以停止。又,艮卦是一阳,在象征地的坤卦的最上方,是山的形象,也有止的意义。

  背部是最静止的部位,以此来比喻内心宁静,不为外物所动,就不会妄动,即或在行动中,内心依然保持宁静,就可到达忘我的境界。当到达这一境界时,对外界的一切刺激,心都不会感动,所以在走过有人的庭院,也不会觉得有人存在。能够像这样,不论动静,内心都保持安宁,必然理智冷静,能够适可而止,不会有灾难。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艮是止的意思。应当止的时候止,应当行的时候行,动静不失时机,前途必然光明。艮卦所说的止,是要在应当停止处停止。由于这一卦上下卦形相同,阴阳相互敌对,不能相应;所以是忘我的境界,当走过庭院时,不会看不到庭院中的人,没有灾难。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艮卦是两个山重叠,稳重静止不动,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在其应当停止处停止,思考不可超出本分以外。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初六”在最下位,相当于脚趾。人在行动的时候,脚趾最先动,所以,使脚趾停止,行动就在没有发生之前停止,不会失当,没有灾难。但“初六”阴爻柔弱,难免不能长久坚守正道。因而告诫,必须长久坚守正道,才能有利。这一爻,说明停止应当在行动未开始之前,才不会失当。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六二”在下卦中位,相当于腿肚子。下卦的主爻是“九三”,相当于腰,行动由腰部主动,腿跟随腰行动;所以“六二”以“腓”比喻。“六二”柔顺中正,而“九三”刚爻刚位,过于刚强偏激。“六二”要拯救“九三”,却阴柔力量不足,只好勉强追随;“九三”又不听他的忠告,刚愎自用,当然“六二”心中不会愉快。亦即停止在臣的地位,君主不听他的忠告,又不得不追随,以致闷闷不乐。《象传》说:这是由于“九三”不能退一步听从。这一爻,说明应止不止,勉强追随他人,不会愉快。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九三”正当上下卦的界限,相当于腰,刚爻刚位,又不在中位,过分刚强偏激,横暴的停止在腰部,使腰不能屈伸。在接近腰部的上方,是脊背的肌肉,“九三”横在四个阴爻的中间,形状像是将背部的脊肉,由中央被左右分裂,也跟着不能活动。亦即“九三”与上下、左右的人,都不能和谐相处,以致上下叛离,左右决裂,当然危险,就像心被火熏似不安。

  这一爻,说明停止不当,以致众叛亲离。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六四”相当于腰以上的身体部分,即“心”由于“六四”阴爻阴位得正,因而表示停止在应当停止的场所,能够自己控制,而不妄动,所以没有灾难。这一爻,说明应当知机,自我约束,适可而止。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六五”在卦的上方,相当于颚的关节,是说话的器官。“六五”不正,应当有后悔,但得中,所以停止在噪声的关节,说话中条理分明,使耽心的后悔消除。亦即言语谨慎,即可避免后悔。这一爻,说明言语,也应当适可而止。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上九”是重叠艮卦的最上方的阳爻,亦即止的终极,一切都到此终止,更加要谨慎敦厚。人的操守,到了晚年容易发生变化,学业在进修接近终了时,也容易荒废,所以,最后的坚持,最重要。

  “总结”

  艮卦,阐述的是抑止自己言行的法则。也就是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说则说,不当说则不说,一切必须审慎抑止为是。推而广之,人在发展的道路上,在待人接物的问题上,也应该本着适当的原则,既不可冒进,也不可裹足不前,而是在适当的时机下,一飞冲天。

  言之于出,适时兴止

  孔子曰: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可见,说话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秦晋联军要攻打郑国了,使得郑国的文臣武将均一筹莫展,武将不敢出征,文将没有办法,最后郑王不得不请烛之武老将亲自出马,去秦国议和。烛之武受命于危难,到了秦军那里去,面见了秦军的统帅。他对秦军统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真意切,痛陈唇亡齿寒的利和弊,最后终于说服了秦国统帅,让其下令秦国大军立刻撤军不再攻打郑国,并且留下了两员大将,协助保卫郑国。晋国一看无可奈何,只好撤军。

  《文心雕龙》里有这样一句话:“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话评价,运用在烛之武身上,可谓是恰如其分。试想,他在没有动用一兵一卒的情况下,仅凭一副伶牙俐口,就退却了秦晋百万大军,这不能不说是说话艺术史上的奇迹。同时,也充分表现出了说话的无穷魅力。

  然而,说话看似简单,仿佛是上嘴唇和下嘴唇的碰撞就能生产出动听的语言。如果,您真的抱有这种想法就完全错误了。因为,说话是一门艺术,只有在恰当的时候,说出恰当的语言,才能发挥出说话的最大魅力。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是农民,当他当上皇帝之后,对自己的背景就很是避讳,生怕被别人知道了,耻笑于他。然而,却有这么一天。他的一位好朋友,得知他做了皇帝,便不远千里前来投奔于他。朱元璋碍于情面,不能不见,但是身为九五至尊的他,肯定不能一见面就相拥而泣,痛诉昔日的革命家史。于是他就端坐在九龙椅上,威风凛凛地问道:“殿下所跪何人?”

  那人不假思索地坦白道:“我主万岁!难道你不记得了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也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满把地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叶子梗在喉咙眼,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放在嘴里一口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朱元璋闻此,气得涨红了脸,还没等他说完,便不耐烦地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之前一定要仔细思量,考虑哪些是应该说的,哪些是应该避讳的。倘若不假思索,信口雌黄,就免不了揭了对方的痛处,让人心生嫉恨了。就像故事中的那位朋友一样,虽然他说的句句属实,可是他却忘记了,当今皇上是把从前的旧事当成结痂的伤疤一样,唯恐避之不及的,所以当他重新说起此事的时候,就等于逆了龙鳞,揭了皇帝的痛,因此被推出午门斩首,也是意料中事了。

  除此外,说话还要注意时机,并且要察言观色,否则就会招惹灾祸了。

  乾隆皇帝是有道明君,常以上古尧舜自居,所以,他最需要听到的声音就是真实的声音,最不喜欢的声音就是阿谀奉承。

  有一次,刘墉不小心把乾隆皇帝激怒了。乾隆便端着架子,喝斥道:“大胆的刘墉!你可知何为忠孝?”

  刘墉双膝跪地,低着头,回答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合起来,就叫忠孝。”

  刘墉刚回答完,乾隆皇上接过话来:“好!朕赐你一死。”

  刘墉当时就傻了眼了,心想君无戏言,自古道,君叫臣死,臣焉有不死的道理。刘墉打定了主意,便谢主龙恩,三拜九叩,然后走了。

  当时,乾隆正在生刘墉的气,心想:这下看你刘墉怎么办?不死,回来,就是欺君之罪……然而,他猛地缓过神来,又一想:可要是他真的死了,岂不是太可惜了,毕竟刘墉是国之栋梁呀!

  就在乾隆心怀疑虑的时候,只见刘墉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扑通地给乾隆跪下。乾隆见刘墉没死,活着就跑过来了,心中可谓是又惊又喜,但是,他作为九五之尊,必须要装作很严肃的样子,于是他又端起适才盛怒的样子,大声问道:“大胆,刘墉!朕不是赐你一死了吗?为什么你又跑回来啦?”

  刘墉说:“皇上,臣去死了,我准备跳河自杀,正要跳河,屈原突然从河里出来了,他怒气冲冲地说,你小子真混蛋,当年我投汨罗江自杀,是因为楚怀王昏庸无道;而当今皇上皇恩浩荡,贤明豁达,你怎么能死呢?!我一听,就回来了。”

  听到这里,乾隆哑口无言:让他去死去吧,自己就是昏庸无道;可是让他活着吧,自己皇帝的脸面就下不了台。就在此时,刘墉察颜观色地谢恩,说:“谢主隆恩。”乾隆无奈,只得放了刘墉。而刘墉则是凭借着出色的说话艺术,巧妙的化解了困境,为自己赢得了一次生存的机会。《论语》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倘若,刘墉在听到皇上赐他死罪的时候,便伏地痛苦,大喊冤枉;或者,跑了一圈回来之后,不能察颜观色的给皇上戴高帽,唱赞歌,那么,究竟结果如何,想必就将会成为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了。

  2.履卦

  --履责于胸,忠贞功成

  “原文”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九五:夬履,贞厉。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字词意”

  履:是践履、履行的意思。

  咥(die):是咬的意思。

  独:是指特立独行,不随世俗的意思。

  坦坦:是平坦的意思。

  眇(miao):是,瞎了一只眼的意思。

  愬愬:是恐惧的意思。

  夬:同决,果决,刚强的意思。

  考:是成的意思。

  旋:是周旋,在此当圆满没有瑕疵解。

  “释义”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这一卦,下卦是“兑”,上卦为“乾”。“兑”象征泽、悦、和;“乾”全部是阳爻,象征最刚强。“兑”跟在“乾”后面,所以用踩到老虎尾巴来比拟。不过,“兑”具备和悦的德行,老虎并没有咬他,占断意志可以通达。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该卦的下卦是兑,阳爻多,阴爻少,是“阴卦”,所以柔顺;上卦“乾”是纯阳的卦,因而刚强;所以履卦是柔顺踏到刚强的形象。“说”同悦。由于柔顺,与刚强者和悦应对,虽然踏到虎尾,却没有被咬伤,意志仍然可以通达。这一卦的“九五”阳爻阳位得正,位居上卦中央,在至尊的位置;所以,走上帝位,内心也不会愧疚,因为具备光明的德行。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这一卦的上卦“乾”是天,下卦“兑”是泽;因而,天在上,泽在下,是宇宙的正理,人也必须这样履行责任;所以,这一卦命名为“履”。君子应当明辨这一上下的分际,以使民心安定,这样才能天下太平。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初九”是阳爻,在最下位,象征有才能,却甘心情愿安于低的地位。这是踏步前行的第一步,还不曾被富贵诱惑,仍然本着自己平素的志向前进,所以不会有过失。这一爻,说明实践理想,履行责任,应当一本初衷,特立独行,不同流合污。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九二”阳爻,在下卦中位,性格刚健、中庸,但与“上九”同性相斥,不能相应。因而,以心胸坦荡的隐士比拟,执着纯正,不求闻达,意志不被世俗扰乱,当然吉祥。这一爻,说明道不合,不相谋,心胸坦荡,择善固执的态度。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六三”阴爻阳位不正,离开下卦的“中”位;所以,《象传》说位不当。阴爻本性柔弱,阳位性情刚暴;以这种性格,竟然尾随在刚强的“乾”的后面,必然非常危险。就像只有一只眼,能看但看不清楚;跛了一只脚,能走却走不安稳,终于踩到老虎尾巴,以致被咬伤。又像“武人为于大君”,刚愎自用,拥兵自重,心怀不轨,企图叛乱,终于失败,当然凶险。

  这一爻,说明践履应当量力守分,不可逞强,以致适得其反。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九四”也不在中位,阳爻阴位不正,尾随在老虎“九五”的后面,当然危险。但是,前一爻的“六三”,是柔弱却要逞强;相对的,“九四”却是刚强而在柔位,亦即,强而有力,但态度柔顺,戒慎恐惧,因而能够避免伤害,施展抱负,当然吉祥。这一爻,强调戒慎恐慎,以柔制刚的法则。

  九五:夬履,贞厉。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九五”阳爻阳位,又在至尊的地位,以致刚强果决;下卦“兑”是和,象征“九五”的部下,又唯命是从;造成“九五”的独断独行,肆无忌惮。这种作风,即或动机纯正,仍然危险。这一告诫,意义极为深远。《象传》位不当而造成的危险,就在于有才能,又有地位,以致恃才傲物,过于自负。这一爻,告诫刚愎一意孤行的危险性。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上九”已是履卦的最后阶段,是祸是福,要看实践的结果而定。如果践履圆满,没有瑕疵,当然大吉大利。《象传》说:如果圆满,则是大有福庆。这一爻,告诫成败的评价在结果。

  “总结”

  履卦,阐释实践理想,履行责任的原则,以“履虎尾”象征,充满危机感,不可不戒惧。然而,肩负的责任告诉我们,即便是前途充满了凶险,我们也该时刻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被外界世俗所诱惑,即便是忍受寂寞,独行于世也在所不惜。

  履责于胸,忠贞功成

  美国《财富》杂志报道:一个人的天赋并不是他成为伟大人物的决定性条件,关键是要有有责任心。

  我们可以这样大胆地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在不负责任的情况下能取得成绩的。很年前,美国兴起石油开采热。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小伙子,也来到了采油区。但开始时,他只找到了一份简单枯燥的工作,他觉得很不平衡:我那么有抱负,怎么能只做这样的工作?于是便去找主管要求换工作。没有料到,主管听完他的话,只冷冷地回答了一句:“一个对公司没有贡献,没有责任的员工,是不配调配工作岗位的。你要么好好干,要么另谋出路。”那一瞬间,他涨红了脸,真想立即辞职不干了,但是,他考虑道如果我真的辞职了,岂不就正好说明了我是没责任感的员工吗?于是只好忍气吞声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

  回来以后,他突然有了一个感觉:责任可以创造机会?那么我为什么就不能在这平凡的岗位上负起责任,让他们另眼看待呢?于是,他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了。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他发现了工作中的一个问题。原来在给石油桶进行密封的时候,每次都要花39滴油,而实际上只需要38滴就够了。经过反复的试验,他发明了一种只需38滴油就可使用的机器,并将这一发明推荐给了公司。虽然,一滴油可能不值一提,但是,怎奈积少成多,就因为他这小小的改进,却给公司每年节约了上千万的成本!而这个年轻人就是以后为人所敬仰的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如果让我们用一句话概括洛克菲勒的成功秘诀,那就是--责任心!世界上所有成功之事,无一不是平凡的人把它努力做到最好,因此才有了那份成功的伟大。

  罗丹是法国著名的雕塑大师,一天,他邀请了好朋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到他家做客。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他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饭。罗丹温和而慈祥地和这位晚辈交谈文学和雕塑这两枝艺术之花。他们之间有说不完的话,他们都十分高兴。午餐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着,吃过饭,罗丹便带着茨威格到他的工作室参观。

  罗丹的工作室可以说是雕塑的出生地。在这里,有完整的雕像,也有许许多多小塑样:一只胳膊,一只手,有的只是一只手指或指节;还有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和堆着草图的桌子,这里就是他一声不断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这是我的近作。”他说这便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塑像。

  “这已完工了吧?”茨威格退到罗丹身后,看着他魁梧的背影说。

  罗丹没有回答,自己端详了一阵,忽然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斜了一点,脸上……对不起,你等我一会儿……”于是他便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划过软软的黏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随着一块块黏土的掉落,雕塑变得越来越生动。茨威格站在后面,微笑着看这个对工作过于执著的艺术家。

  “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走回去,把台架转过来,又修改了一下。只见他的双眉苦恼的紧蹩着,他捏好小块的黏土,粘在塑像身上,又刮开一些,他完全陷入了创作之中。

  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罗丹的动作越来越有力,情绪更为激动,如醉如痴,他没有再向茨威格说过一句话,除了他要创造更崇高的形体的意念,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已经消失了。

  最后,工作完毕,他才舒坦地扔下刮刀,像一个多情的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样,温存地把湿布蒙上女正身塑像,然后径自走向门外。

  快走到门口的时候,他突然看见了茨威格,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他还有个朋友在旁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礼,赶紧惊慌地说:“对不起,茨威格,我完全把你忘记了,可是你知道……”茨威格被罗丹那份对艺术的责任感,深深的打动了,他握着他的手,紧紧地握着,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如果抛开罗丹的雕刻技艺,仅从他的工作态度上进行衡量,那么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对工作的,对艺术的责任。如果,没有责任心,他就不可能撇开朋友而不过的专注于自己的创作;没有责任心,他就不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和那些黄土打交道;没有责任心,他就不能创作出一件件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总而言之,责任是创造成功的护航军。

  3.贲卦

  --粉饰之政,国之大病

  “原文”

  贲: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字词意”

  贲:是贝壳的光泽、装饰的意思。

  须:是胡须的意思。

  濡如:是像打湿般的光泽。

  陵:与凌同。

  皤如:本来是指老人的白发,在此当作不加修饰的白色。

  翰如:是像鸟一般飞的快速的意思。

  束帛:是五匹一束的绢;戋戋:是轻少的意思。

  “释义”

  贲:亨。小利有攸往。

  《序卦传》说:“物不可以苟且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物的聚合,必然有秩序与模式;人的集团,也需要有礼仪装饰。这一卦,内卦“离”是明,外卦“艮”是止,以文明的制度,使每个人止于一定的分际,这就是人类集体生活必须的装饰,所以,称作贲卦。由于,贲只是一种装饰品,起到美化作用,所以难堪重任,不可过分重视。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贲卦所以亨通,是由卦变而来,损卦的“六三”柔爻下降,文饰原来的刚爻,所以亨通。又既济卦将“九五”刚爻割爱,上升大饰原来的柔爻,所以,小利时可以前往。这样将刚与柔交互文饰,犹如日月星辰的交互运行,成为天的文饰。这一卦,内卦“离”是明,外卦“艮”是止,以文明使人人止于应有的分际,这是人的文饰。观察天的文饰,以明察四季时序的变化,同样的,观察人的伦常秩序,以教化天下,达成转风移俗的目的。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这一卦,上卦“艮”是山,下卦“离”是火,山下有火,火势被山阻挡,不能蔓延。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虽然能够明察政务中许多琐碎的小事,却也不敢轻率地去裁决诉讼。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初九”阳刚,下卦“离”是明,所以,刚毅贤明,甘心在最下位,一心美化自己的行为,择善固执。这是装饰脚趾的形象,脚趾用来行走,行走与行为相通。像这样贫贱不移,洁身自爱的人,就是送给他不应当有的华丽的车,也不会坐,宁愿舍弃车,徒步行走。这一爻,说明文饰应恰当。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象传》说:“六二”阴柔中正,与上方阳刚得正的“九三”接近,双方在上卦又都无应,因而异性相吸,关系密切,一起行动,得以兴盛,就像须装饰下颚,与下颚一起行动。亦即,在没有应援时,应当追随接近的有实力的人物。这一爻,说明文饰应取法乎上。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九三”阳刚,在两个阴爻中间,被装饰得光泽柔润。然而,“六二”、“六四”都不是与“九三”相应的正当匹配,虽然令人陶醉,却不能被诱惑,以致沉溺不能自拔。所以,永远坚守正道,才能吉祥。《象传》说:这样才始终不会被人凌辱。这一爻,说明不可被文饰迷失。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六四”为了要与正当的配偶相聚,骑马像飞一般地奔驰前往,由于自己是未加装饰的白色,马也看著是白色。但“九三”阳刚得正,所以阻挡,并非是要强暴,不过是想求婚而已。《象传》说:“六四”因为“九三”的位置接近,因而被怀疑。可是“九三”并非逞强,只是求婚,“六四”阴爻阴位得正,因而拒绝,最后不会怨尤。亦即在达不到愿望,一时遭遇挫折时,只要坚持初衷,最后仍然不会有怨尤。这一爻,说明文饰重实效,不在一时的得失。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六五”柔顺,在外卦得中,是这一卦的主爻。大凡装饰,内在的实质,重于外表的形式,“六五”在中央,象征重视内在实质。然而,“六五”阴爻,代表女性,本性吝啬,以“六五”君王的地位,赠送的礼物,不过是微薄的一束绢,当然寒酸;但实质重于装饰,虽然被饥笑为吝啬,最后仍然会吉祥喜悦。这一爻,强调文饰重实质。

  “总结”

  贲卦,阐释礼仪的原则。为建立与维持秩序,一切人为的文饰,应当恰如其分,重内涵的实质,实际的效用不在外表的形式。应当不可被外表的形式迷惑,不可因一时得失动摇,不可因虚荣而铺张,陷入繁琐,失去意义。而是,应当领悟,一切文饰都是空虚的道理,唯有重实质,有内涵的朴实面目,才是文饰的极致。同样的道理,个人的修养方面,应该加强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文化,一切欲以华丽的外表取胜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唯腹有诗书,方能气自华。

  粉饰之政,国之大病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

  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

  买椟还珠的故事出自《韩非子》,其要旨在于说明,无论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如何的华美,都不应该抢夺本质的光芒。因为,毕竟珠子才是珍贵的,而华美的盒子仅是装饰品而已。如果,把这种哲学命题,运用在社会生活中,那就是一切都应以民为根本,一切有违民道的政治修饰,都是虚假的,同时,也必将遭到人民的反抗。

  周厉王是一个财迷心窍、蔑视民意的昏君。他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从而严重影响了西周的政治统治。他上台之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最荒唐的就是“专利”。早在共王时代,土地国有制就已经出现了缺口,贵族的私田日益增多。特别是不少山林薮泽成了贵族侵吞的对象,一些平民百姓也常到河流湖泊里打鱼捕蟹,或到山林里去采伐,来弥补生活之匮乏。为了聚敛财富,周厉王就禁止民众利用山林湖泊搞副业生产,以便使所有来自山林江海的各种产品都成为国王的私有财产。

  周厉王的政策触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他不仅失去了贵族的支持,同时还惹的国中怨声载道。于是,大夫芮良夫就劝谏厉王,废除有关“专利”的各项规定。他说:“只讲专利,不顾国家的根本利益,是鼠目寸光的行为,如果再照现在的样子搞下去,国家可就危险了!”

  然而周厉王对芮良夫的忠言根本听不进去,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便出现了大规模的平民暴动。为了稳固江山社稷,当时,辅佐周厉王的召公,便挺身而出,劝谏周厉王说:“我们周朝向来把人民生活视为头等大事,先祖们都十分重视农业,爱护农民,制定一切方计政策,都首先要考虑农民的利益。现在你实行‘专利’,弄得民不聊生,老百姓都在骂你呢!若不及早改变政策,那就后悔电来不及了。”

  周厉王一听,面色不悦,言道:“无知小民胆敢骂我,我这就给他们些颜色瞧瞧!”

  于是,周厉王在召公退朝之后,就立刻找到下令,凡有私下议论朝政的,格杀勿论。顷刻间,全国上下人人自危,国人敢怒而不敢言,人们在路上相遇时,只能以相互交换目光来表达他们的愤恨。

  于是,社会上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当然,这种平静是一种危险的。有一次,他得意洋洋地对召公说:“你看,这天下不又恢复平静了吗?现在谁还敢在诽谤我!”

  召公苦笑着回答说:“这只不过是用权势的威慑堵住了人民的嘴,让他们说不出话来,而仇恨却更深地埋在了人们的心间,一旦爆发,如江河决堤,更加可怕。”

  周厉王听了很不高兴,就说道:“无知小民,焉敢妄谈国事。不给些厉害让他们看看,国家又岂能安宁!”

  召公见他如此昏庸愚蛮,心想大周天下,要毁于一旦了。果不其然,没多久就爆发了全国性的反对专制独载的武装暴动,成千上万的民众有如决堤的江河一样奔腾倾泻,冲向周厉王居住的宫殿。周厉王一看大势已去,在国人尚未冲进王宫的时候,偷偷从后门溜走了。

  周厉王的政策,无疑是愚蠢的。他为了造成一副国家安宁的盛世局面,就惨无人道地用高压政治堵住了国人的口,让他们每个人都不敢说出内心想说的话,唯有道路以目。这种看似安宁的政治局面,其实是最危险的。因为任何一场暴风雨来临前,总是要经历一段平静的酝酿期。当暴风雨一旦真的来临,那么,便能显示出它那摧毁一切的伟大力量。

  隋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而隋炀帝为了在外国使臣面前,展示大隋朝的强盛国力,便命令都城内的所有树木,全部用丝绸包裹起来,酒店商旅不准晚上关门,必要要二十四小时营业,外宾吃饭喝酒,不用给饭钱。

  殊不知,当时隋朝老百姓的日子,已经是水深火热了。当时,一位波斯使者,见到此景后,便问隋炀帝说:“为什么贵国的树木有衣服穿,而老百姓却没有衣服穿呢?”

  使者的一番话,令隋炀帝哑口无言。正因为隋炀帝的粉饰太平,而弃百姓死活于不顾,终于在隋朝末年,爆发了农民起义,隋朝覆灭了。众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不顾主体本质的过分修饰,都是一个可怜的败笔。

  4.大畜卦

  --为国为民,谓之大畜

  “原文”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初九:有厉利已。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九二:舆说輹。

  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六四:童牛牿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六五:豶豕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字词意”

  已:是止的意思。

  说:与脱意义相同;輹(fu):是捆缚车身与车轴的革绳。

  曰:是爱、乃、于的意思;闲:是学习、训练;舆:是车夫;卫:是卫土。

  童牛:是还没有长角的小牛;牿(gu):是装在牛角上的横木。

  豶(fen)豕:是阉割过的公猪。

  衢(qu):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

  “释义”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这一卦的内卦“乾”是纯阳的卦;外卦“艮”,阴多阳少,也是阳卦。阳是大,所以,称作大畜卦。另外,内外卦都具备阳刚的德性,道德蓄积得也大,也是“大畜”的意思。

  由于大畜卦的“六五”,本来在“上”位,但礼贤下士,将贤者抬举到自己的上方,不是坚守正道,就难以做到,所以说“利贞”。“不家食”,是说不在家里吃自己耕种粮食,去做官吏接受俸禄,所以是吉祥。“六五”又与内卦的“九二相应,内卦”乾“是天,因而,”六五应天行道,没有任何艰险不能克服,所以,用有利于冒险涉过大河来比喻。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这一卦,下卦“乾”刚健,上卦“艮”停止,在应当停止的时刻停止,所以笃实。由于具备刚健笃实的美德,所以光辉,而且日新又新,称作“大畜”。原来需卦阳刚的“九五”,上升到“上位”,成为大畜卦,象征大畜卦的“六五”尊重贤者。又外卦“艮”是止,内卦“乾”是健,能够使刚健停止,就需要有坚持至大的正理的定力,所以说“利贞”。不坐食在家中,吉祥;因为“六五”的君王,崇尚贤能。有利于冒险涉过大河;因为“六五”,与下卦的“九二”相应,下卦“乾”是天,顺应天理,当然可以克服艰险。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下卦“乾”是天,包藏在上卦“艮”的山中,所以,是大有蓄积的象征。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多体认前贤的言论与以往的行为,使自己的道德学问,大有蓄积。

  初九:有厉利已。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内卦“乾”是健,三个阳爻,都勇往直前,但被外卦“艮”阻止,以致前进有危险,停止才会有利。《象传》说:这是不要去冒险。这一爻,说明大有,积蓄应当适可而止的道理,得意不可再往。

  九二:舆说輹。

  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

  “九二”在内卦得中,不偏激,能见机行事,自动停止不前;就像脱去革绳,轴与车分离,不能前进。这好像并不吉祥,但《象传》说:因为“九二”得中,能够及时停止,所以不会有怨尤。这一爻,说明大有蓄积,更应当机警,当应当停止时,即断然停止。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九三”是阳爻,象征着向前急进,就像“九三”骑着良马,在追逐“上九”。可是,“九三”过于刚健,过分冒进,就有陷入危险的可能,所以,必须自己能够警觉艰险,坚守正道,才会有利。就像在追逐敌人之前,要先训练驾车的车夫,护卫的战士,并且使自己的车确实坚固耐用,再往前追逐,才会有利。《象传》说:“九三”与“上九”都阳刚积极,不停地前进,意志相同,所以,“上九”没有全力阻止“九三”。这一爻,说明大有蓄积,再前进必须谨慎,应有及时可以停止的万全准备。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六四”与“初九”相对应,但“初九”在最下位,力量弱,就像没有角的小牛,又装有防止触人的横木;所以“六四”毫不费力,就将“初九”阻止,亦即当恶行还没有形成气势之前,就能很容易地将其阻止,所以大吉。这一爻,说明最有效的阻止,是止于未然。

  六五:豶豕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用桩系着腾跃的猪,吉祥。《象传》说:六五之所以会得吉祥,是因为阉割公猪的做法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所以是值得庆贺的事。

  上九:何天之衢,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上九阳爻居于阴爻之上,所以具有刚柔相济之德,他与“六五”一起推行天道治理国家,所以能够亨通。就像四通八达的天街大路。《象传》说:“通畅的天上大路”,说明蓄道大为通行。

  “总结”

  大畜卦,阐述的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就像点滴之水,汇聚成海。知识和财富也是如此,然而,真正的大畜,却并非仅为一己之私,而是为了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兴盛贡献力量。因为,只有国家强大了,富裕了,那么每个人才能真正过上幸福的美好生活,也就是实现了所谓的大畜。

  为国为民,谓之大畜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为中国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1894年,张謇奉父命进京参加礼部恩科会试,喜获状元,被授予授六品翰林院修撰。但是,随之而来的战争打破了他的仕途之路。1895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由于清政府在中日战争中落败,于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从而进一步激化了民族矛盾。这时张謇敏锐的发现,要想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就只有靠发展实业,也就是所谓的“实业救国”。

  1896年初,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张謇试图通过官招商办、官商合办来集股筹款,但收效甚微,筹集资金十分有限。张謇无可奈何,只得向官府寻求援助,于是,他找到了曾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商务大臣的刘坤一,将张之洞搞“洋务”运动时用官款从美国买来办湖北织造局搁置在上海的一批已经锈蚀的官机40800锭,作价50万两入股,作为官股,恰在此时,以官督商办及官商合办形式垄断洋务企业的盛宣怀也正要买机器,便把这批机器与张謇对分,各得20400锭,作价25万两官股,另集25万两商股。解决了资金问题,下一步就是选址办厂。最终,张謇把厂址定在了通州城西的唐家闸陶朱坝。

  1894年,大生纱厂正式开业生产。投产后的第二年,大生纱厂得纯利5万两;第三年得纯利10万两。随着大生纱厂逐渐壮大,到1904年,该厂增加资本63万两,纱锭2万余枚。

  1901年张謇等人决定再招20万两新股,一年之内就成功集到20.75万两。

  1904年,张謇决定扩张,筹建大生分厂。原来闪躲不肯出资的桂嵩庆此时也“自愿入股二万”。就连当初写信指控张謇的浙江候补道朱幼鸿,此时亦入股1万两。和大生一厂筹备时的艰难相比,大生二厂从筹备到开工仅29个月,很轻松地就收足了80万两股本。“大生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在商部正式注册,并且取得了“百里之内二十年不准别家设立纺厂”的专利权,张謇的社会威望也与日俱增,成为各派争相延揽的人物。

  后来,张謇又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下,在吕泗、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拥有10多万亩耕地的通海垦牧公司。此外,为了解决原料供应问题,废灶兴垦,发展棉植业,从而带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各国都在忙于战争,无暇东顾,这就在客观上环境上给中国纺织市场留出了一个巨大空间。张謇把握了这个天赐良机,除了大力发展纺织业,还创办了其他实业。如: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资生冶厂等。在众多实业中,张謇仅纺织业一项就曾年盈利380多万两,创下当时的最高纪录。

  张謇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正是基于这种大视野,大胸怀的实业理念,他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地方实业的迅猛发展。据《南通县图志》记载,1920年,通扬运河沿岸工厂林立,商业繁荣,以至于为了便于器材、机器和货物的运输,在唐闸西面沿江兴建了港口--天生港,以后,天生港又兴建了发电厂,在城镇之间,镇镇之间开通了公路,使天生港逐步成为当时南通的主要长江港口。

  张謇是晚清的状元,他学识渊博,深谙成败之道,所以,他经常以“营业之道,先求稳固,能稳固,即不致失败,即失败亦有边际,企业者不可不知也。大凡失败必在轰轰烈烈之时;今吾通实业正在此时机。唯望吾实业诸君居安思危,持盈保泰;更须坚定守分,此鄙人所希望于诸君者,在长久之道也”自勉。

  张謇不仅是晚清杰出的实业家,同时,还是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国之兴盛在于教育。因此,他再一边发展实业的同时,一边就在紧锣密鼓的为发展民族教育而奔波。1905年,张謇与马相伯在吴淞创办了复旦公学,也就是复旦大学的前身。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1912年创办了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并陆续兴办一批小学和中学。1909年,张謇创办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等等。

  张謇是我国近代不可多得的实业家和教育家,他为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就连新中国的领袖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也说:“(中国)最早有民族轻工业,不要忘记南通的张謇。”

  5.睽卦

  --求同多助,求异寡助

  “原文”

  睽:小事吉。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字词意”

  睽:是目不相视,违背、乖异背离的意思。

  辟:同“避”是躲避的意思。

  天:本来指头顶,亦即巅的意思,在此处是指在额上刺字的刑罚。

  劓:是削去鼻子的刑罚。

  元:是大;元夫:即是大丈夫的意思。

  厥:是其的意思。

  肤:是柔软容易咬食的肉。

  涂:是泥的意思。

  弧:指的是弓。

  “释义”

  睽:小事吉。

  从卦形上来看,这一卦的上卦是离,为火,火苗向上;下卦是兑,为泽,水往下浸,两性向背,所以称之为“睽”。以事理来说,形态虽然相悖,但却有看不到的同一性存在,所以经文说,睽卦,对小事吉祥。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睽卦,以象征为说,上卦是中女,下卦是少女,是二女同住在一起,行动意志不能协调的含义,都有违背的倾向。但以卦的性格说,下卦“兑”是悦,上卦“离”是附明,是属于愉快的依附明智的性质。再以卦变来说,离卦的“二”与“三”爻交换,中孚卦的“四”与“五”爻交换,或家卦的“二”与“三”及“四”与“五”爻交换,都是柔爻前进上升,成为睽卦,使“六五”在中位,与“九二”的刚爻相应,得以称为补救,因而大事不可,小事吉祥。

  总之,万物的形态,各不相同,但成长的过程,都相互类似。所以,背离是在异中有同,因时间演变而背离,背离的时间功效,可就太大了!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睽卦的上卦“离”是火,下卦“兑”是泽,火向上烧,水往下流,性质背离。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合而不同,亦即顺应大势所趋,但坚持自己的原则与独立人格。《彖传》中指出,应于异中求同,在此则作相反的说明,应于同中求异。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初九”与“九四”应当相应,但两者都是阳爻,却不能相互应援,应当会发生后悔的结果。不过,在背离的情况下,应当相合的却背离,应当背离的反而相合。所以,应当相互排斥的“初九”与“九四”,反而相互应援,使想象中的后悔,消除于无形;就像丧失的马,不必去追逐,自己就会回来。“初九”认为没有应援,不可能上升,但意外的得到“九四”的应援,不必焦虑,有了上升的机会。所以,人情反复无常,为了避免灾祸,有时不悄理会的恶人,也不得不交往。这一爻,说明异中有同,就是正邪之间,也不例外。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九二”与“六五”阴阳相应,本来应当会合,但在背离的状况下,却不能见到,于是到处寻求,不是在大道,终于在小巷中遇到;这样做,不会有灾祸。《象传》说:这样追求,好像卑鄙;但“九二”与“六五”本来应当相应,刻意去雪求能够应援的人,是一时权变,并不违背原则。这一爻,说明应为权变主动积极去异中求同。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六三”与“上九”相应,应当前往到“上九”处,但本身阴柔,前后受到刚爻的牵制,就像自己的车被拖住,车前拉车的牛,又被“九四”阻止,因而使“六三”与“上九”背离。于是“六三”本人就像遭受刺额、削鼻的刑罚般愤怒。不过,艰难终于会消除,开始虽然不利,最后仍然有结果,终于见到了“上九”。《象传》说:车被牵制,是因为“六三”阴爻阳位,位置不当。开始不利,最后有结果,是说终于遇见“上九”的刚爻。这一爻说明,当背离的时刻,不可懊恼,应当于异中求同,必然合同。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从卦形上看,“九四”前后被阴爻包围,以致孤立。但是,“九四”与“初九”虽然同是刚爻,就能够彼此帮助,即或有危险,最后仍然平安,不会有灾祸。《象传》说:相互信任,不会有灾难;是说自己原有的意志,能够实现。这一爻,说明互信是异中求同的根本。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六五”柔弱,却身在尊贵的君位,当然会后悔。不过,“六五”在上卦的中位,与下卦的“九二”阴阳相应,可以得到应援,使后悔消除。其宗族,指应援的“九二”。在“九二”前面形成阻碍的“六三”,阴柔不正;因而“九二”就像咬柔软的肉一般,很容易地就将其排除,与“六五”会合,有了强力的支援,当然前进就不会有灾难。所以《象传》说,前往会有吉庆。这一爻,说明合同就能产生力量。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上九”与下卦的“六三”相应,但“六三”前后都有刚爻牵制,不能前往,与“上九”会合;而“上九”又到达睽卦的极点,也是上卦明的极点,因而,刚腹不明,满腹猜疑,就像看到一车可怕的鬼。起先张弓要射,后来又迟疑,将弓弦放松。但是,“六三”本来与“上九”相应,不是仇敌,是相互应援的朋友,猜疑在最后澄清,终于结合,就像遇到雨,洗去了泥污,才看清真象,变为吉祥。所以《象传》说:这是消除了许多猜疑。这一爻,说明猜疑的可怕。

  “总结”

  睽卦,通过火向上烧,水向下流;两女同居,志行不一的背了现象。阐述了世上万事万物的矛盾性。喻示人们面对人心各异、矛盾复杂的社会现实时,应遵从:“求大同存小异,同中见异,异中见同”的处事原则。

  求同多助,求异寡助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说:求同者多助,求异者亦寡助。因为,在这大千世界上,我们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也正是因为,每个人的选择和追求的理想有差别,所以才造就了这个世界,如同百花齐放,彰显着绚烂多姿。

  其实,无论每个人存在有多么大的差异,他们向往成功的目标却是一样的。从战国时期的合纵,到三国时期的鼎足而立,或者是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无一例外的都说明了,当我们需要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勇前进的时候,那么,就当撇开所有成见,携手共进,也就是所谓的“求同存异”。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亚洲民族独立运动勃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推动了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解放运动的发展。

  新兴的国家,饱尝了战争的苦难,所以,他们向往和平,于是保障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就成了亚非国家的共同愿望。

  然而,当时的世界局势并不乐观。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峙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而且,区域性的战争仍在继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召开坚持执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拒绝参加侵略性军事集团,反对在自己国家领土上建立外国军事基地的合作会议便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了。

  1954年,印度尼西亚政府在南亚东南亚等国的大力支持,决定在印尼召开一次亚非国家的国际会议来讨论世界局势,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协调立场,以制订一个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纲领。这一倡议受到亚非各国的热烈欢迎。

  1955年,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克服重重阻碍,终于如期到达了会议现场。会议上,多方国家就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等国际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但是,由于与会国家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着差异,加上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某些国家之间的隔阂,彼此间难免会存在分歧。

  于是,一些敌对分子就利用这些分歧,干扰会议的正常进行。更有甚者,一些少数代表的发言就把矛头直接指向了中国。他们诬蔑共产主义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有的提出“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并要与美国联合反对共产主义;有的指责中国进行“颠覆活动”要中国代表团表明“对和平共处的诚意”。这些发言一度把会议气氛搞得相当紧张,引起普遍忧虑和不安。

  在这种形势下,周总理箭步走上讲台,发表声明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后来他又热忱地呼吁:“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努力吧!”最终,亚非万隆会议在以周恩来倡导的“求同存异”为方针的指导下,成功地达成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

  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就是立足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而且,这五项原则,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原则,同时也为解决国际武力争端问题提供了参考法则。

  求同存异,不仅适用在政治外交上,在平常的人际交往,谋求合作等方面,都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正如,有人所说,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如果,我们对这句话作一番深刻的剖析,就会发现朋友和敌人这两个较色相互转变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断求同的驱使。倘若,两人之间存有共同的目标,那么,即便是死对头,也能冰释前嫌,握手言和;反之,一味地追求差异,那么即便是好朋友,也会分道扬镳,变成劲敌。

  6.损卦

  --丢车保帅,虽损有益

  “原文”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字词意”

  损:是减少的意思。

  已:是竟、止的意思。

  遄(chuan):是急速,快速的意思。

  疾:本意是病,在此引申为缺点意思。

  使:是假定的意思。

  朋:是古代的货币单位,两枚为一朋;龟:指神龟。

  “释义”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这一卦,是说国人的财富减少,君主的财富增加,但重点在于减损;所以称作为损卦。然而,减损不能完全看做作恶,为治理国家,有时必须取人民所得,受到某种程度的减损,但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被人民接受。使人民减损,应当是不吉利、过失,不能长久持续;然而,只要诚信,就会有利,吉祥。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减损,是减损下方,增益上方,方向是由下往上进行。减损只要诚信,就会大吉,没有过失,可以长久持续,进行有利。减损的运用,虽然说,两上竹盘,就可以用来祭祀,但并非说,一切文饰、形式,都可以废除。礼仪应当以虔诚为本质;但虔诚必须借形式才能表达。因而,以两个竹盘祭祀,应当依时机决定,须重视实质与形式,唯有为形式而形式的虚饰,才使其减损。同样的,过刚就应当减损,过柔就应当增益也受时间因素的限制。减损、增损、增益、盈余、亏虚,随着时间演变,因而,也应当随着时间的演变结果,适当处置,不可以违反。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损卦的上卦“艮”是山,下卦“兑”是泽,减损泽中的土,以增益山,所以山高泽低。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对自己的忿怒,应当自我惩戒,对自己的贪欲,必须自行扼杀,以减损人欲,增益天理。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初九”已当损下益上的时刻,与上卦的“六四”相应。“初九”本身,刚健有余,“六四”则阴柔不足,于是,“初九”停止自己的工作,急速去协助“六四”,这是舍己为人的善行,不会有灾难。不过,在损益之间,应当斟酌量力,使其适度。《象传》说,这是由于上方的“六四”与“初九”相应,志同道合的缘故。这一爻,说明应损则损,但必须量力适度。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九二”在下卦中央,中庸不妄进,因而坚持正道有利;如果积极向外发展,就会发生凶险。虽然舍己助人是应当的,但有时不减损自己而能助益对方,反而使对方更加有益。《象传》说:这是以中庸为志向的缘故。这一爻,强调不损而益的道理,原则应当灵活运用。不可拘泥。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三则疑也。

  一人单独前往,必定会遇到情投意合的朋友;三人一起前往,就会猜疑,不知道应当与那一人结为同志;其中的一人,就会因另外找到同伴而离去。亦即,平均的原则,是要损有余,益不足,三人就要减损一人,一人就得增益一人。这一爻,说明损有余益不足的原则。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