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章 坤宫八卦

  1.坤卦

  --坤元资生,厚德载物

  “原文”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逃邙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字词义”

  朋:李镜池说:“朋,朋贝。货币起先用贝,贝十枚一串为朋。”

  承:《说文》解释“承,奉也。”乃顺承天,犹言大地顺承天道的变化而变化。

  合:借为迨。《方言》:“迨。及也。”

  含:蕴藏;弘:深厚;光:借为“广”。

  品:品类;品物:意思是说各种物类;亨:通“泰”,这里是生长顺畅的意思。

  牝马:母马,阴性之物,与地同类。

  驯:柔顺,顺从的意思。

  王事:指战争。王即为大,王事即大事。古代国家以战争和祭祀为大事。这里说大事,就是指战争。

  终:古人讲终,多指好的结局。

  括:收束,扎紧。

  黄裳:王弼说:“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裳,即裙、裤。周人以黄裳为吉祥、尊贵之物。

  玄黄:血流貌,借为泫潢。谓血流得多。

  化光:生化万物,其道广大。

  嫌:疑也。这里,嫌应训势均力敌,训拟的意思。

  “释义”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本卦是同卦相叠六画都是阴爻,用以象地。代表纯阴柔顺之事物,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人伦义理概念。占问雌马得到吉兆。君子前去旅行,先迷失路途,后来找到主人,吉利。西南行获得财物,东北行丧失财物。占问定居,得到吉兆。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彖辞》说:崇高呵,大地的开创之功。万物依赖它获得生命的基础。它顺承着天道的变化。大地厚实,承载万物,大地美德,广大无垠。它蕴藏深厚,地面辽阔,各种物类皆得其所。牝马阴性,与地同类,善于在无边无际的大地上奔跑,生性柔和、温顺、便捷、执着。君子外出,先迷失路途,后来顺利地找到归宿。西南行得到朋友,于是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同行。东北行丧失朋友,不过最后还是吉庆的。祥和贞吉,则无往而不吉利,正如大地随处伸展不穷一样。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象传》解说“卦辞”的“大象”部分。因为大地只有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所以将上下卦一起解释。坤象征着大地的形势,君子应当效法大地,以宽厚的德行,承载万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初六”在坤卦的最下方,开始的第一爻,是老阴,有变成阳爻的可能。《象辞》说:践踏着薄霜,可以推断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成了。这表明阴冷之气开始凝聚了,遵循自然规律的推进,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而成了。这一爻,说明见微知著的道理。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是阴爻,“二”已升到偶数的阴位。阴爻阴位得正,又在下卦的中位,所以中正,最纯粹。

  这一爻,以大地的形势说理。大地一直向前延伸,古代说天圆地方,又极为广大;所以用“直”“方”“大”形容。以大地的德行来说,固执纯正是“直”,有整然的法则性是“方”,顺从天的德行是“大”。只要具备“直”“方”“大”的德行,不需要学习,也不会不利。

  《象传》说:“六二”这一爻的行动,顺从大地的法则,一直向前,不需要学习,也不会不利;这正是大地法则的光明伟大。这一爻,说明直率、方正、宽大,为做人的基本态度。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咸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三”是阴爻,在奇数的阳位,是从属的地位,但仍然保有积极的能力。但是,“三”在下卦的最高位,已不能永远不变。

  “章”是美丽的文采;“含章”意思是说必须含蓄,才能继续保持纯正。不过美丽的文采,难以长久隐藏,随着时间,会被发现,或许不得不跟随君王,从事政务。但不可重视个人的成就,最后才能有结果,这正是智慧的光明远大。这一爻,说明含蓄。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四”是阴爻,在偶数的阴位,却是上卦的最下位,虽然得正,但不得中,过于阴柔,仍然是危险的位置。

  这一爻象征处于危险的地位,应当收敛谨言慎行,才不会发生过错。虽然得不到赞誉,却可避免灾祸。这一爻,旨在说明收敛之道。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六五”在上卦的中位;因而以黄色象征。但在奇数的阳位,并不正,所以用“裳”比拟。“裳”是装饰性的下衣,比拟谦逊的态度。“黄裳”象征中庸谦逊的态度,所以说最吉祥。“文”是美丽的文采,具备像黄色下衣般的中庸谦逊的美德,最吉祥,因为内在的文采,自然会流露于外。

  黄色的下衣,是下士以上的身份的人,穿黑色礼服时,穿在下面的衣服,“下士穿杂色的下衣。上衣长,罩在下衣的外面,再束带”。“文在中也”是说美丽的下衣,隐藏在上衣的下面,用来比拟内在的美德。这一爻,说明谦逊的美德。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上六”已到达六天的最高位,又是偶数的阴位,而坤卦又全部是阴爻;因而,阴已旺盛到极点,是在阴极反阳的地位,不能不与阳争。阴阳相争,亦即小人与君子,邪恶与正义相争,结果两败俱伤。所以,用两条龙在野外战斗,流着黑黄色的血来象征。天玄地黄,天地相争,所以流的血是黑黄色。龙所以在野外战斗,是因为穷途末路,迫不得已,当然凶险-说,这是象征暴君纣王的灭亡这一爻,说明极端阴柔,必然凶险-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用六”是指占到坤卦,六天都是变爻,行可能全部变为阳爻时的断语。“用六”与乾卦“用九”的用意相同,即善于运用坤卦六爻的变化法则,不要被变化拘束。但是不同的,乾卦“用九”,是指善用阳刚,如大的法则,创始养育万物,而不求报偿,具有主体性。而坤卦“用六”,则是运用阴柔,如顺从承受天的法则,生成负载万物,是属于从属的地位:因而,坤卦“用六”,就必须坚定的永远坚持纯正,日光远大,才能获得有利的结果,这一爻,说明用柔的法则,以执着纯正为先决条件。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而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文言》说:“坤”亦即大地的法则,极柔,但行动时则刚强;极静,但德行方正;随后而有所得,在于遵守主从关系的常规;能包容万物,而且使其成长光大。“坤”的法则,岂不非常柔顺吗?承受天的意志,而依时序运行。

  积善的人家,必然有多余的吉庆,遗留给子孙;积恶的人家,必然有多余的灾殃,遗留给后代。臣下杀死君王,儿子杀死父亲,并非出自一朝一夕的偶然,而是逐渐累积的必然,由于能辨别是非,而不及早辨明处理的缘故。所以,《易经》说:“踏到霜时,坚冰就要来了。”这是必然会发生的结果。

  君子应以谨慎的态度,使内心正直;以正义的准则,为外在行为的规范;只要确立谨慎与正义的精神,他的德行,就不会孤立。所以,君子所以说:只要正直,有原则、宽大,用不着学习,也不会有不利,自然对自己的行为,就不有疑惑了。

  阴柔虽然是美德,但要含蓄隐藏。从而服务于君王,不敢自居有功。这是地道的原则,也是妻道的原则,同样是臣道的原则。地道不能单独地完成生育万物的功业,但是在时序的交替中,它始终一贯地发挥作用。天地交通变化,草木就茂盛,天地阻隔不通,贤人就隐退。《易经》说:“扎紧了口袋,如缄口不言。没有指责也没有赞誉。”大概意在谨慎吧。君子内心美好,通达事理,整肃职守,恪守礼节,美德积聚在内心里,贯彻在行动上,扩大在事业中,这是最为美好的。

  阴阳势均力敌,势必会发生争斗。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分,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总结”

  坤卦象征大地,她孕育万物,承载万物。因此,启示我们要具有大地的广阔胸襟、浑厚的德行。当天创生万物,地则负载完成孕育生命。我们要具有柔顺遵循的原则,追随而不超越,危害而不排斥。懂得含蓄和谦虚,收敛锋芒,具内方外圆的涵养。同时,还应当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包容常人之所不能包容之事。正所谓,有容乃大,厚德载物!

  坤元资生,厚德载物

  程颢,北宋时期著名的大儒,理学家合教育家。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府。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学体系。

  程颢不仅是著名的大学者,同时还是一位有着强烈的济世安民之志的贤良官员。他每到一处,都将“视民如伤”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勉励自己勤政为民。

  他在扶沟县任职时,听说当地的饮用水发咸,他问幕僚:“难道百姓一直都饮这种水吗?”幕僚说:“您有所不知,附近只有僧舍的井水还稍微甜一点,可又不让妇女去汲水。”程颢经过反复思考并与幕僚商议论证,令人在同一地脉的地段上凿了一口井,这样百姓吃水就不成问题了。大家都说:“这么多年的问题程县令一来就给我们解决了。”

  巡阅保甲王中正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每到地方巡查,地方长官都花很多钱讨好他。当他来扶沟县时,主管的司吏向程颢请示怎样款待王中正,程颢干脆地回答说:“我们县穷,怎么能效法别的县花大把的银子去孝敬王某人?再说,这些钱都是取之于民的,依法不该乱花。”程颢的刚正不阿震慑了王中正,在程颢任职期间,他再也没来过。

  程颢给朋友写信说:“对于百姓,我主张用仁德教化。”有一个人因偷窃被捕,程颢说:“你能痛改前非的话,我愿对你从轻处置。”此人后来再次犯事,县吏来逮捕他时,他自愧无颜再见程县令,于是自刎。

  当程颢离开扶沟县到别处任职时,百姓们都哭着追到县境去挽留他。程颢曾担任过几任地方官,他为官的原则就是用德行感化百姓。

  中国传统文化讲“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在这种思想背景下教育出来的为官之人怀有强烈的济世安民之志。一方面,积极关心百姓的疾苦和利益,仁政爱民;另一方面,努力做到“以德服人”,用自身道德力量去感化百姓,这也是历来儒家所追求的政治理想。

  其实,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中,厚德载物,不仅作为勤政爱民的重要表现,即便在为人处事,以及自身修养中,也是一柄不可替代的标尺。

  清代时期,当时,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是安徽桐城人。他向来重视修身养性,待人更是以理服人。有的时候,他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能让别人失利,所以,他的人缘关系一直很好。

  有一次,张英回来家探亲,看到母亲和家人还是住在原来的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里,他觉得很不安全,更何况,他原本就是个孝子,所以,他就让家人把老房子拆了,重新翻盖。他安排妥当之后,便回京了。

  巧合的是,正当张家拆房盖屋的时候,他的隔壁邻居也要破土动工,由此,两家便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由于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理不清,算不明的一笔糊涂账。所以,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张家人仗着自己的儿子是当朝一品大员,所以便想“仗势欺人”,就把这件事写信告诉了张英。张英大人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挥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后来几经思量下,确实也只有“让”这唯一的办法,于是张家人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他家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一家的以德服人的行为,令隔壁邻居大为感动,所以他们也主动后退三尺。就这样,两家人的争端很快平息了,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这便是所谓的--六尺巷。六尺巷的故事仍然在民间流传,而故事背后的精神,则更需要后人不断地学习和继承,并将之发扬光大。

  2.需卦

  --等待时机,一飞冲天

  “原文”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字词义”

  需:是等待的意思。

  孚:是信用的意思。

  宴:是安与宴会的意思。

  言:是责难的意思。

  衍:是水向四处漫延,引申为延长、推演的意思。

  “释义”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序卦传》说:“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序卦传》将“需”解释成饮食的道理;“需”亦即需要,生物为维持生命,饮食是必需品。

  这一卦,下卦“乾”刚健;上卦“坎”是险、陷,虽然刚健,但前面有险阻,不可冒然前进,应当等待;所以,命名为“需”,是等待、踌躇的意思。

  这一卦的主体“九五”,位于“坎”的中央得中。阳爻阳位得正;又在“五”的尊位;在形象上,中心充实,象征信实。

  这一卦的卦形,在“乾”的前方有“坎”。“坎”象征水,不容易步行涉过。然而,由于“乾”是纯刚,坚强有力,只要等待,有信心,最后前途仍然光明,可以亨通;只要坚守纯正,就会吉祥,能够涉水渡过大川。“贞”是“吉”的先决条件,必须先等待。由于必须等待,因而等待,所以占断是吉。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彖传》说:需是须,“须”有等待与需要的含义。前方有“坎”的险阻,所以必须等待。下卦“乾”刚健,本来不应当停止前进,但为了等待有利的时机,以免陷入危险,采取等待的正当方式,就不会遭遇穷困了。等待必须信心坚定,最后才会光明亨通;更必须坚持纯正,才会吉祥。这一卦由于主爻“九五”刚健,又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九五”“九二”都中正。所以涉大川有利,是说前进会成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予以饮食宴乐。

  《象传》说:上卦“坎”是云,下卦“乾”是天。云上升到天,只要等待阴阳调和,自然就成为雨。象征君子在应当等待的时刻,就应当等待,尽情享受饮食宴会的乐趣,“以等待有利时机的来临,不必有所作为”。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初九”在开始的最下方,离上卦的险最远,所以是在“郊外”等待。又,“初九”是阳爻,刚毅有恒,能够坚持,所以,不会有过失灾难。这一爻,说明在必须等待时,应保持距离,以策安全;而且要有恒心,意志不可动摇。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终吉”也。

  “九二”比“初九”接近上卦“坎”的水,所以,用“沙”象征。而,此爻也更为接近险阻,虽然不会有大的灾害,但已经比较困难,会稍为听到一些责难的话。但“九二”阳变得中,因而仍然可以安闲的等待,最后还是吉祥。

  《象辞》说:水流在沙中漫延,不可急进,虽然会被责难,但忍耐最后还是会吉祥。这一爻,强调等待必须忍耐,不可急进,不可被闲言碎语动摇。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九三”更接近上卦“坎”的水,以“泥”象征,随时有陷入的危险。下卦接连三个阳爻,刚强过度,又离开中位。以灾害的程度来说,已相当于随时会有外敌来袭的状态了。

  《象传》说:上卦“坎”的危险,虽然还没有到来,但妄进就会自己招来灾难,所以,必须谨慎,才不会失败。这一爻,强调愈接近危险,愈应当谨慎,不可妄进,以免自己招祸。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六四”已经进入上卦“坎”的险,可能造成伤亡;所以,用等待在“血”中象征。不过,“六四”阴爻阴位,虽然柔弱但得正,因而,不会轻举妄动。不久就会由陷入的“穴”中走出。《象传》说:陷入穴中时,应当用柔,顺应变化,最后才会脱险。这一爻,强调陷人危险,不可逞强,应顺应变化,才能化险为夷。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九五”阳爻阳位得正,在上卦得中,又是至尊的地位,所以最安全。因而,用可以安闲的饮食等待,作为象征。然而,仍然以坚持纯正为先决条件,才会吉祥。《象传》说:虽在安全中,仍然应当执着于中正的原则。这一爻,强调在可以安全等待的状况时,仍然不可违背中正的原则。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本大失也。

  《象传》说:“不速之客来访,恭敬相待,终获吉祥”,说明上六虽然不居于尊贵之九五位,但也没有很大的损失。

  “总结”

  需卦,是阐述待机而动的道理。在情况不明的条件下,预期莽撞行事,不如蛰伏蓄势,待一切条件都成熟的条件下,自然能够鹤鸣九天。但是,在等待的过程中,也许将会面临很多无谓的责难合非议,然而,对此大可不必理会,更不宜采取任何行动。因为,等待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成功的谋略。

  等待时机,一飞冲天

  《史记》载:“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春秋战国时期,像齐威王这样,等待时机,一鸣惊人的帝王,还有楚国的楚庄王。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孙子楚庄王新即位,做了国君。

  公元前611年,楚国发生大饥荒。巴国东部的山戎族趁机袭扰楚国西南边境,一直打到阜山(今天的湖北房县一带)。东方的夷、越之族也趁机作乱,派兵入侵楚国的东南边境,攻占了阳丘,直接威胁訾枝(今天湖北钟祥一带)。一直臣服于楚国的庸国也发动各蛮族部落造反。天灾人祸逼得楚国几陷崩溃。而更让楚国雪上加霜的是,晋国趁这个机会,把几个一向归附楚国的国家又拉了过去,订立盟约。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都向楚庄王提出要他出兵争霸权。但是,楚庄王却对此心不在焉,好像没事人似的,躲在深宫之中,整日打猎喝酒,不理政务,朝中之事交由成嘉、斗般、斗椒等若敖氏一族代理,还在宫门口挂起块大牌子,上边写着:“进谏者,杀毋赦!”

  听到这一命令,大夫们无不摇头叹息。在楚文王年代,鬻拳为了劝谏楚文王,敢拿着刀子威胁他,楚文王也不曾将鬻拳治罪,反而给了他极高的待遇和荣誉。敢于直谏,已经成为楚国大夫的优良传统,也为及时纠正国君的错误、确保政令的正确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现在,楚庄王,却以死来威胁众大夫,封住他们的口,不让他们自由地发表意见,实在令人感到心寒。但是,眼下的楚国已是内忧外患,当务之急,就是赶快让楚庄王清醒过来。

  当时,大夫伍举,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劝谏楚庄王放弃荒诞的生活,励精图治,使楚国成为继齐桓公、晋文公之后的诸侯霸主。

  有一天,他去晋见楚庄王。正好楚庄王在饮酒作乐,左抱郑姬,右抱越女,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衣裳,歪戴着帽子,坐在钟鼓之间,已经喝得七歪八倒了。“伍举,你难道没有听到我的命令吗?敢劝谏我的人,都得死!”楚庄王用一双充满血丝的眼睛狠狠地瞪着他。

  乐师们停止了演奏,低着头,不敢说话。

  伍举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爽朗地笑道:“老臣年迈,还想颐养天年呢,怎么敢违抗大王您的命令呢?我今天来,一是为了陪大王喝杯酒,助助兴,二来是为了告诉大王楚国发生的一件怪事。”

  “哦!什么怪事?”楚庄王来了兴趣。

  “三年之前,有一只大鸟从南方飞来,身披五色羽毛,眼睛大于铜铃。这鸟一来就栖息在郢都西南的高山之上,整整三年了,既不飞走,也不鸣叫,百姓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大王您知道么?”

  “这鸟啊……我当然知道。”楚庄王轻描淡抹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退下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说这话的时候,楚庄王看都没看伍举一下,眼睛出神地望着门外的天空。一行大雁正从天边飞过,时值深秋,它们一路南下,很快就要抵达过冬的栖息之地了。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里,王宫中依然是歌舞升平。大夫苏从忍不住直闯进王宫,对楚庄王说:“楚国就要灭亡了,主公难道就这样得过且过吗?”

  “大夫难道没有听过我的命令吗?”楚庄王反问道。

  “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我就是触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愿的。”

  楚庄王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哪会不明白呢?”随即,他命令乐师和舞女退下,嫔妃们回到后宫,又命令内侍将众大臣召集起来开会。

  这时,楚庄王才和盘道出自己的心声,他说,这三年来,我之所以沉溺声色犬马之中,不问政令,目的就是等待时机,并暗中观察朝野的动态,如今你们敢冒死劝谏,足可见你们都是忠心耿耿的大臣。

  从这以后,楚庄王就决心改革政治,整顿朝纲。半个月以后,楚庄王上朝,亲自处理政务,废除十项不利于楚国发展的刑法,兴办了九项有利于楚国发展的事物,诛杀了五个贪赃枉法的大臣,起用了六位有才干的读书人当官参政,并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提拔起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一面制造武器,操练兵马。收服了南方许多部落。后来,楚庄王又发兵讨伐齐国,在徐州战败了齐国。又出兵讨伐晋国,在河雍地区,同晋军交战,楚军取得胜利。

  最后,在宋国召集诸侯国开会,于是楚国便代替了齐、晋两国,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3.比卦

  --兴也比师,败也比师

  “原文”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於贤,以从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字词义”

  比:是相亲相辅,择善依附的意思。

  原筮:是古代的占卜方法,有初筮或再筮等不同的解释;元:是始与善的意思。

  孚:是信实的意思。

  缶:是盛酒的瓦器。

  邑:是市镇的意思。

  “释义”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这一卦,与师卦上下完全相反,彼此是“综卦”,战与和,相互为用。《序卦传》说:“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群众在一起共同生活,必须相亲相爱,互助合作,服从领袖,才能和谐圆满。所以,在师卦之后,接着是比卦。

  以卦形来说,这一卦的主体是“九五”。“九五”阳刚,在上卦至尊的中位,阳爻阳位,至中至正。上下又有五个阴爻追随,象征在一个团体中,群众依附领袖的形象。任何团体,人人相亲相爱,互相合作,追随领袖,和平共处,当然吉祥。

  此爻的意思是说,用卜筮来验证,也是具备元始,永远坚贞的德行,不会有灾难。看到其他的人都前去依附,心里不安宁。这才前去,像这些迟来的人,就会有凶险。所以,择善依附,不可迟疑。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彖传》说:相亲相爱,是吉祥的,相亲相爱,是相互辅助,是属下服从领袖。相亲相爱,是吉祥的;用卜筮验证,也是元始,永远坚贞的德行。不会有灾难,因为“九五”阳爻阳位,又在上卦至尊的中位,刚毅中正,具备领袖的条件。心中不安宁才来,是由于上下五个阴爻,都与惟一的阳爻“九五”呼应。后来的人凶险是因为已经走投无路。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这一卦,下卦“坤”是地,上卦“坎”是水,所以说地上有水。地得水而柔,水得地而流,这是相亲相辅的象征。古代的圣王,就是以这一卦的精神,建立了万国,与诸侯相亲相辅。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未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初六”是比卦开始的第一爻,说明人人相亲相辅,应由诚信开始,才不会有过失。如果诚信像装满瓮中的酒,必然就会有人前来依附,得到意外的吉祥。这一爻,说明相亲相辅,应由诚信开始。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二”阴爻阴位,在下卦中位,又与上卦的“九五”阴阳相应;因而,柔顺、中正、上下呼应。“内”指在下卦内,是说相亲相辅,应发自内心,不可失去主动性,坚持纯正的动机,必然吉祥这一爻,说明相亲相辅,动机应当纯正。应发自内心,要求主动。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三”阴柔,不中不正,上下爻以及应当相应的“上六”,又都是阴爻,以致阴阴相斥,所要亲近的人,都不是应当亲近的人,怎能不令人伤心!这一爻,说明相亲相辅的对象,应当有选择。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六四”应当与下卦的“初六”相应,但同性相斥,以致不能呼应,于是,转向外面寻求,与“九五”相亲。“之”指“九五”。何况“六四”阴爻阴位“得正”,与阳刚、中正、又在尊位的“九五”相亲,是执着于正道。所以,动机纯正坚定,当然吉祥。《象传》说:向外与贤明的人亲近,是要追随比自己高尚的人。这一爻,强调应依附贤明高尚的人。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九五”是这一卦的主体,惟一的阳爻,刚健中正,又在尊位,因而,其他的阴爻,都来亲近依附,这是最显著的相亲相辅。所以,用王者狩猎来象征,只由三面包围,来者不拒,去者不迫,态度宽宏无私。本着这种合乎中庸的原则,仁至义尽的态度,地方上的人们,就不会恐惧戒慎,当然吉祥。这一爻,说明亲比不可强求,应感化使其自动自发。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象传》说:“虽相亲相辅了,但没有首领,”就不能善始善终。

  “总结”

  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往往都是遵循着“物以类聚”的原则。然而,这里所说的类聚,可以分作两种类型:其一是君子类型的,朋而不党;另一类则是小人型的,党而不朋。其实,无论是哪种形态的交往,都属于“比卦”所阐述的范畴之列。然而,众多史实告诉我们,心存不良的朋党,就是祸国殃民的根源,反之则是一个王朝兴盛的巨大推动力。所以,我们在实际交往过程中,一定要有选择的交往,而且一定要本着诚信,宽容的原则,只有彼此间坦诚以待,才能事半功倍,早日成功。

  兴也比师,败也比师

  朋党之争,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社会现象。他们为了某一个共同的目标,而不约而同的走在一起,并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小集团。朋党间彼此相互倾轧打压,从而把一个好端端的庙堂,搞的乌烟瘴气,更有甚着,会直接影响着一个王朝的覆灭。朋党之争的始作俑者,就是唐朝末年的牛、李之争。

  牛、李之争起于唐宪宗时代。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朝廷以“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选拔人材,举子牛僧儒、皇甫湜、李宗闵三人在对策中痛斥政治腐败、贪官污吏的种种罪行,确实触及到当时的社会弊端。他们的策文被主考官杨於陵、韦贯之评为上等,要求朝廷优先录用。这件事让宰相李吉甫知道了。李吉甫是个士族出身的官员,他本来就瞧不起科举出身的官员,现在出身低微的李宗闵、牛僧孺居然敢批评朝政,揭了他的短处,更加生气。宰相李吉甫对此大为不满,认为三人策文是危言惑众,诋毁朝政,向宪宗皇帝弹劾主考杨於陵、韦贯之和复试官裴垍、王涯等四人评卷不公之罪。宪宗皇帝依宰相李吉甫之言,将杨、韦、裴、王四人贬出朝廷,举子牛僧儒等三人不予录用。此事闹得朝野哗然,民情鼎沸,世人纷纷为牛憎儒等鸣冤叫屈,谴责宰相李吉甫妒贤忌能,对朝廷构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压力。唐宪宗为了平息风波,于同年把宰相李吉甫贬为淮南节度使,把先前贬出的翰林学士裴垍召回担任宰相职务。经过这番黜升进退之后,朝臣之中自然形成了以“直言极谏”考试为起因的对立派别,在此后的一切政治活动中均染上了对立两派的政治色彩。

  李吉甫死后,他的儿子李德裕依靠他父亲的地位,做了翰林学士。那时候,李宗闵也在朝做官。李德裕对李宗闵批评他父亲这件事,仍旧记恨在心。

  唐穆宗即位后,又举行进士考试。有两个大臣因为熟人应考,私下里托过考官,考官钱徽没卖他们的面子。正好李宗闵有个亲戚应考,被选中了。这些大臣就向唐穆宗告发钱徽徇私舞弊。唐穆宗问翰林学士,李德裕说真有这样的事。唐穆宗就把钱徽降了职,李宗闵也受到牵连,被贬谪到外地去。

  李宗闵认为李德裕成心排挤他,就对李德裕恨之入骨。牛僧孺自然是对李宗闵同情不已。从此之后,李宗闵、牛僧孺就跟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李德裕也跟士族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逐渐演变成了朋党之争。

  唐文宗即位以后,李宗闵当上了宰相,就向文宗推荐牛僧孺,也把他提为宰相。这两人一掌权,就合力打击李德裕,把李德裕调出京城,当西川(治所在今四川成都)节度使。

  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文宗驾崩。第二年武宗继位,建元会昌。牛党失势,李德裕则被提升为宰相,于是,他掌权之后,就开始大力碾轧牛党之人。由于他在行使职权的时候,独断专行,排斥异己,所以得罪了很多朝中达官显贵,不仅为牛党所痛恨,其他在职官员也对他满腹牢骚,但是,碍于他位高权重,所以他们都只得忍气吞声。直到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武宗死,宣宗即位,才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宣宗一向讨厌李德裕飞扬跋扈的作风,即位之后即贬他为东都留守,并将李党从朝廷各级岗位上纷纷逐出,又将牛党令狐绹、崔铉等人召入为相,牛党首领牛僧儒也返朝为官。不久,李德裕由东都留守贬为潮州(今属广东)司马,再贬为崖州(今海南岛琼山东南)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十日卒于贬所。长达40余年的牛李党争,至此才告结束。

  后来史学家研究表明,牛、李两党,长达40年的争斗,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促使唐朝迅速走向衰落,直至灭亡。

  朋党之争,一直以来,都备受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然而,这种现象却仿佛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屡治不绝。

  宋仁宗执政期间。除了西夏有阶段性边患之外,其余都是太平盛世,同时也是北宋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时期。然而,繁华胜景的背后,却在悄无声息地上演着可怕的新、旧两党的争斗。

  以旧党为代表的是宰相吕夷简,出自名门,是太宗时期著名宰相吕蒙正的侄子。他官僚资深,久掌中书,任宰相近20年,深得皇帝信任。新党则是以范仲淹以及韩琦、富弼、欧阳修等名家为代表的改革派。

  公元1036年范仲淹权知开封府。看到吕夷简当朝日久,权势太重,官员进用多出其门。范仲淹就制作一幅百官图,将官员资历、政绩尽列图中,并做解释:如此为序迁,如此为破格,如此为公,如此为私。同时还建议皇上对宰相用人权要有所限制,不能任凭宰相任人唯亲。吕夷简知道后非常气愤,便伺机报复。一日,朝廷论建都一事,范仲淹说:洛阳地势险固,开封四战之地,太平时期居汴,有战事必居洛阳,现在要做一些准备,以防不测。宋仁宗问吕夷简有何意见,吕夷简说:不要听信范仲淹的言语,这个人迂阔,喜欢虚名,做事脱离实际。范仲淹闻后不服气,即上书“四论”讽刺和批评时政,还拿出当年“废后”一事,直接攻击宰相坏家法乱朝政。此论一出,彻底激怒了宰相。吕夷简当即状告范仲淹:越职言事,离间君臣,引用朋党。范仲淹自然不是老官僚的对手,再一次落败,被贬职到江西饶州任官。范仲淹被贬后,秘书省官员余靖、尹洙、欧阳修等皆上书为其鸣不平。当时的一批名士王质、蔡襄等也出言相助,一时天下议论纷纷。为迅速平定局势,御史韩缜按照吕夷简的授意,请奏皇帝同意,将范仲淹朋党榜于朝堂,并诏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

  虽然,此次争斗告一段落,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朋党之争的问题。而且,由于朋党相争,使得朝廷四分五裂,政令不通,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损坏,同时,朋党之争也是导致北宋亡国的重要原因。

  4.泰卦

  --创业艰难,守业更难

  “原文”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字词义”

  后:指的是天后,即君王的意思。

  财成:财即裁,财成的原意是裁布制成衣服。此处象征天地相交之象。

  宜:即“义”,正当的意思。

  茹:是根相连,相互牵连的意思。

  汇:是类,相似的意思。

  荒:是污秽;包:是包容。“包荒”与《左传》宣公十五年的“国君含垢”,《老子》中的“受国之垢”的意思相近。

  中行:即中庸之道的意思。

  翩翩:是鸟轻盈飞翔的形态。

  帝乙归妹:殷代天子,以“乙”为名号的很多,这是以诞生日的干支命名;“归”是嫁人的意思。

  祉:是福的意思。

  隍:是城下的沟。

  “释义”

  泰,小往大来,吉亨。

  《序卦传》说:“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这一卦,“乾”即是天,下降到下卦;“坤”即地,上升到上卦,看似不适当;但实际上,这是天地相交,地重由上下降天轻由下上升,才不会背离,而能密切交合,成为阴阳沟通的安泰现象;所以,命名为“泰”。

  “小往大来”,“小”指阴,“大”指阳;上卦“坤”是纯阴的小,下卦“乾”为纯阳的大。“往”是往外,“来”是人内。亦即“坤”到了外卦,为“小往”;“乾”来到内卦,是“大往”。又,这一卦是由归妹卦变化而来。“归妹”的“六三”前往“九四”,“九四”来到“六三”,就成“泰”。“归妹”的“六三”是阴天的小,“九四”的阳天是大,所以说“小往大来”。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泰卦,是阴去阳来,天地相交,万物生长,吉祥、亨通的安泰时期。以人事比拟,即上下意见沟通,而能志同道合的形象。又,内卦的乾卦是阳,外卦的坤卦是阴,以人比拟,是内刚外柔的君子性格。由纯阴的坤卦,变化到泰卦,阳在内卦成长,将阴排斥到外卦,也象征君子的声势伸张,小人的声势消退,必然天下太平。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这一卦,天地相交,因而安泰;君王应当效法这一自然法则,适当剪裁运用,以辅助天地,达成养育万物的正当目标,调整人民的生活,使其和谐安泰。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初九”阳爻,在最下位,已是阳刚开始升进的形象。但升进必须结合同志,共同努力,而下卦的三个阳爻,就象征志同道合,相互结合的同类。要拔除茅草,不能只拔除一根,必须将根部牵连在一起的同类,全部拔起。以此象征同志间的团结,向外求发展,才能无往不利。

  这一爻,告诫不可耽于安乐,仍应团结,继续求发展。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二”刚又在柔位,是内心刚毅果断,外表柔和宽大的性格。因而,对外能够包容污秽,但有时也用泅水渡过大河的果敢手段。不遗忘疏远的人;必要的时候,也不惜断绝亲近的人。这种宽容、果断、不忘远、不溺于私情、光明磊落的态度,符合中庸的原则,占断必然是吉。这一爻,说明保持安泰应当包容,果断,光明磊落,刚柔并济,把握中庸原则。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九三”已经离开“中位”,到达三个阳爻的最上方,是阳刚的极盛时期。大自然的规律,盛极必衰,否极秦来,因而复始的循环不已。所以告诫:安泰到达极盛,必然遭遇阻塞,现在正是临界点。因而,以没有平坦的,无不是起伏的,没有只往不返的情形来比拟。所以,必须觉悟,这是大自然法则的常理,应当体会,在艰难困苦中,安泰得来不易,仍然要坚守纯正,一本初衷,才不会有灾祸。这样,应当得到的当会得到,自然在生活上就会幸福。

  《象传》说:没有只往不返的,这是天地间的自然法则。这一爻,告诫物极必反,仍应一本初衷,坚守正道。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四”已经超过“泰卦”的一半,由上升到极限,开始回落。所以用鸟轻盈飞翔,来比拟轻率冒进,不可能保有财富。“不富”在《易经》中是专指阴爻的用语,因为阴爻的中间断开空虚。“象征”解释“不富”,是说由应当在下方的阴,上升到上方,因而丧失了实力。

  但是,“六四”阴变阴位得正,又与“九二”阴阳相应,所以能够得到近邻“六五”“上六”的信任,不必提出警告,就能跟随一起行动。《象传》解释,这是志向相同,衷心乐意的缘故。这一爻,告诫居安思危,仍应团结,不可掉以轻心。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六五”在尊位,是泰卦的主体,阴爻得中,柔顺中庸,阴爻的中心空虚,又象征谦虚。这位天子,自己谦虚,又与下方刚健的“九二”相应,是天子将妹妹下嫁给属下有力量的人物的形象,所以吉庆,幸福。

  《象传》解释,这是由于“六五”得中,能够把握中庸的原则,信任刚中有才能的“九二”,将自己的理想,交由他去实现。这一爻,说明在安泰时期,更应当选贤与能。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上六”已是泰卦的极点,盛极而衰的时刻。平坦有了起伏,往必然有返,用沟中的土推积而成的城堡,也终于崩塌,又使沟恢复到原来的平地。在这种情况下,不可以动用武力,如果企图一举挽回颓势,只有加速灭亡。“邑”指地方的封建国家。君主不能下达命令,相反的,地方的要求,却纷纷到来。在这种状况下,只有采取消极的正当态度应对;但对君主来说,难免是羞辱。这是说,不可以以人力勉强与命运抗争,只有全力防卫;然而,纵然坚守正道,仍不免蒙羞。

  《象传》解释,这是国家的政令,已经陷于混乱,所以城堡会崩塌成沟土,亦即物极必反,由“泰”而“否”。这一爻,告诫泰极而否,颓势已经显现,只可消极地使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可逞强力图挽救。

  “总结”

  泰卦,阐释持盈保泰的原则。正所谓,创业艰难,守业更难。所以,要想保持事业的持续发展,稳步前进,就一定不能满足于现状,只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然而,在守业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骄傲自满,或是墨守陈规,唯有恪守中庸之道,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选贤与能,修明政治,方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创业艰难,守业更难

  徽商中,流传着这样一幅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数百年来,徽商就是恪守着这样的原则,活跃在中国商贸舞台上,演绎出了一段段传奇的佳话,并一跃跻身于中国四大商人的行列。

  但是,创业艰难,守业更难道理,却并非每个人都能严格遵守的。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小伙计在商铺干学徒,经过多年的艰苦积累,终于创出了一番事业。但是,这位小伙计,并没有忘记当年创业时的艰辛,所以在他功成名就之后,仍然保持着谨慎、勤俭的作风。他有鸡、有鱼、有肉不吃,每日靠两个玉米饼充饥;有轿、有马不坐不骑,出门穿上土布鞋,夹上油纸伞,全靠步行。

  而他的孙子却却挥金如土,玩世不恭。一次为了摆阔,心血来潮,竟然把上海的青楼全都包下来,慰劳他那一大群“青帮兄弟”。仅此一次花销,就使他家的店铺关门了近半。没过几年,偌大的家业,就这样挥霍殆尽了。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在诸葛亮等人的精心治理之下,数年间,蜀地便发展成为了蜀国的粮仓。当时,蜀国上下一片繁荣景象。但是,刘备并没有因此而忘却当年漂泊创业的艰苦,而是全力仰仗诸葛亮等人,为匡扶汉室江山,兢兢业业地奋斗。

  刘备去世之后,刘禅即位。刘禅是个昏庸腐化的皇帝,他上台后,就尽情地享乐生活,早把他父亲匡扶汉室的遗愿抛之脑后了。

  蜀汉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冬十月,姜维上表,第八次伐魏,派大将张翼率军直取祁山。当时祁山的魏军守备空虚,一攻即破。魏军主将邓艾,料蜀兵会袭击祁山,引兵援防。张翼攻打祁山眼见得手,忽然邓艾兵至,蜀兵大败。姜维闻讯,火速派兵援救,魏军退入祁山,坚守不出。姜维领兵包围祁山,想把邓艾困死。

  后主刘禅在宦官黄皓的怂恿下,每日沉溺酒色,不理朝政。朝中百官见刘禅荒淫无道,怨恨日深。当时左将军阎宇,身无寸功,只因奉承黄皓得法,连连高升。他听说姜维统兵祁山,就让黄皓进谗言于刘禅,说姜维屡战无功,损兵折将,可命他来代替姜维。后主不假思索,便答应了黄皓,传旨换回姜维。

  姜维正在为军情日夜操劳,见一连三道诏书命令他班师回朝,无计可施,只得遵命。回到汉中,欲见后主,刘禅却一连十天没有上朝,姜维心中十分疑惑。

  一天,姜维遇见秘书郎郤正,问起后主让他回朝的原因。郤正笑着说:“黄皓想让阎宇立功,于是上奏朝廷,便召你回来。”姜维听后怒气横生,便带着几个人直奔后园。当时,刘禅正在与黄皓玩乐,黄皓一听姜维带兵杀将过来,便急忙躲藏在湖边的假山后。

  姜维到了亭下,拜见后主刘禅,激动得热泪盈眶:“我把邓艾围困在祁山,你却一连下三道圣旨召我回朝,不知圣上是何用意?”后主无言以对。

  接着,姜维又说:“黄皓奸巧专权,就像灵帝时的十常侍。说近了你应当以张让为鉴,说远了应当以赵高为鉴。只有杀了这个人,朝廷才会清平无事,中原方可恢复。”

  后主笑着说:“黄皓只不过是我身边使唤的一个小小太监,纵然专权,又能干什么呢?当初董允就对黄皓非常痛恨,我以为董允很奇怪。你何必也介意他呢?”

  姜维见刘禅不听忠谏,便忿忿而去,借口屯田,避祸于一个叫沓中的地方。魏军统帅司马昭听说姜维隐退沓中,心中大喜,立即派兵伐蜀。消息传来,姜维火速上奏后主刘禅,请求降诏左车骑将军张翼、右车骑将军廖化出兵,分别守住阳安关、阴平关两处要地,并派人入吴求救,自己起沓中兵马拒敌。当时后主整天与黄皓在宫中游乐,忽接姜维来表,心中恐慌,即向黄皓问计。黄皓说,这是姜维想博取功名,虚表上奏。他让后主放心,不要多疑,可到城中请一个巫婆,向神灵问一下凶吉。后主听从他的话,召巫婆问之。巫婆佯装作法,骗后主说,西川是土神,数年后会一统天下。后主听信了巫婆的话,不理姜维,每天在宫中饮宴作乐,歌舞升平。姜维多次上奏告急,全被黄皓扣下不往上报。不久,魏军攻破成都,蜀国灭亡。后主刘禅也被掳到了魏国,羁押在了洛阳。

  有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君臣,命乐工吹奏蜀国音乐,歌女演唱蜀国歌舞,在座的蜀国旧臣听了,都为亡国而感到悲伤,只有刘禅咧着嘴,傻笑着,观赏得津津有味。几天后,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想念蜀国吧?”刘禅乐呵呵地回答说:“这里很快活,我不想念蜀国了。”站在一旁的旧臣卻隙听了,觉得这实在有失体统,在刘禅回府后就对他说:“主公方才的答话不妥。如果以后再问你这类话,主公应该流着眼泪,难过地说:‘祖先的坟墓都在蜀国,我怎能不想念呢?’”

  后来,司马昭又问刘禅是否想念蜀国,刘禅按照卻隙的指教,背出了那几句话,并竭力装作凄伤的样子,只是苦于流不出眼泪来,只好闭上眼,装出一副哭腔。司马昭一见,心中有数,突然说:“你的话怎么像卻隙说的一样。”刘禅一惊,睁开眼,直视着司马昭,说:“这正是卻隙教我的。”司马昭和左右都忍不住嗤笑起来。刘禅还东张西望,不明白他们笑些什么。刘禅去世之后,被世人戏称为“扶不起的阿斗”。

  5.临卦

  --恩威并施,仁义治国

  “原文”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六四:至临,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字词义”

  临:指的是居高临下,从上往下看的意思。

  八月:关于八月的的解释莫衷一是。一说:阳气开始于十一月的复卦经十二月的临卦,正月的泰卦,二月大壮卦,三月的卦,四月的乾卦,到达极盛时期。然后由五月的始卦,阴又开始生成,阳逐渐消退,到六月遁卦,已明显的阴长阳消。遁卦与临卦,阴阳爻恰好相反,称作“旁通”“错卦”象征性格相反。由十一到六月,恰好是八个月,所以说“八月”。

  一说:由十二月临卦的阳气明显成长,到四月乾卦的阳极盛,然后,五月的卦,阴气又开始发生,经六月的遁卦,七月的否卦,到八月的观卦,与临卦的上下卦恰好完全相反,成“综卦”已经阴盛于阳。阴象征小人、人这时行势,所以说“八月”有凶险。

  咸:是感的意思;咸临:是以感召来领导的意思。

  至:是最高、最优的意思。

  知:通“智”,聪明,智慧的意思。

  敦:即厚,温柔敦厚的意思。

  “释义”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序卦传》说:“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因为发生事端,然后才可以大有发展,所以不能等待,应积极参与。这一卦,是消息卦,代表十二月,阳渐渐成长,由下向上逼迫阴,以进逼的意思,命名为“临”。

  临卦,下卦“兑”是悦,上卦“坤”是顺,愉悦而且顺从,这样就能保证愿望可以亨通。又,“九二”阳刚,在下卦居中,与上卦的“六五”阴阳相应,有前进的可能。因而,这一卦“元亨利贞”四德具务,只要坚守正道,就有利。不过,阴阳相互消长,到了八月,又阴盛阳衰,就可能有凶险,时机稍纵即逝,必须把握。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九二”阳爻刚毅,在中位,又与“六五”阴阳相应,所以强大,亨通,而且正当,与天的法则一致。以上是指阳的成长期,但阴阳相互消长,阳不会永远强大,不久,阳消退的时期就会到来。所以说,到八月就会有凶险。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上卦“坤”是地,下卦“兑”是泽,地在泽的上面,居高临下,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接近临督人民,教导启发其思考于无穷,容纳保护人民于无限。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这一卦,是阳盛逼阴的时期,“初九”与“六四”阴阳相应,有相互感召的关系;所以,“初九”不是以威势,而是以人格,使“六四”感到服从。“初九”阳爻刚毅,阳爻阳位得正,具备这种德行,因而纯正吉祥。《象传》说:这是由于意志行为纯正的缘故。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九二”也与“六五”阴阳相应,所以,也能够以人格使“六五”感动。“六五”阴爻柔顺,“九二”阳爻刚毅,在下卦中位,升进不会有障碍;所以,占断吉祥,没有不利。《象传》说:“九二”阳爻阴位不正,为什么说吉祥没有不利呢?因为“九二”逼近上方集结的四个阴爻,不会心甘情愿地服从;所以,“九二”要以刚毅中庸的德行来感召,才能使其听命;因而,刚毅是必要的。这一爻,说明领导应德威并济,刚毅是必要的。

  六三:甘临,天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六三”在下卦的最上方,是在居高临下的地位。然而,“六三”阴爻柔弱,不中不正;又是下卦“兑”的主体,“兑”有悦的含意;因而“六三”是以甜言蜜语的和悦态度为饵,领导众人,当然不利。不过,如果“六三”觉悟到自己这种态度的危险性,因而戒慎,就可避免灾祸发生。《象传》说:这是由于“六三”不中不正,地位不当的缘故。这一爻,说明领导不可以用诱骗为手段。

  六四:至临,无咎。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