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章 巽宫八卦

  1.巽卦

  --谦逊有德,无往不利

  “原文”

  巽:小亨,利攸往,利见大人。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九三:频巽,吝。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字词义”

  巽:原义是台上放有物,假借为同音的“逊”,成为谦逊。顺从的意思。在此处象征风,寓意,无孔不入。

  申:是反复叮咛的意思。

  史:是职掌占卜、祷告的官;巫:是降神祈福除灾的巫婆。

  品:等级的意思。古时天子诸侯打猎,猎获的野兽,分做三等,射中心脏,是上杀,晒干后可当作祭品;射中腿的,是中杀,可以宴宾客;射中肠的,是下杀,只能自己食用。

  庚:与“更”同音,有变更的含意。古时以十干记日,庚日的前三日,是丁日,丁有叮咛的意思;庚日的后三日是癸,与揆通用,是衡量的意思:亦即在事物变更之前,必须叮咛群众知道;事物变更之后,应衡量得失;这样慎重的处置,就会吉祥。

  贞凶:通常是正当也凶险的意思,但在此处,《象传》解释成正因为如此,所以凶险。

  “释义”

  巽,小亨,利有攸住,利见大人。

  《序卦传》说:“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人也。”亦即要有进入他人心中的谦逊态度,才会被接纳,找到安定的场所。

  巽卦是阴卦,以一个阴爻的主爻因而阴柔,不会大亨,只能小有亨通。巽卦,是一阴爻顺从二阳爻,阴顺从阳,是自然的道理,所以前进有利。但顺从也必须选择对象,不可以盲从,因而,要顺从伟大的人物才有利。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人人”。

  这一卦,是以两个巽卦上下重叠,“巽”是顺,顺从又顺从,就像三令五申,反复叮咛,使命令贯彻。发布命令的,是“九五”刚爻,在上卦得中,位又正,刚毅而且顺从中正的原则;所以志向能行之于天下。这一卦的柔爻“初六”“六四”,都伏在刚爻的下方,是柔顺从刚的形象。但也因为过度柔顺,只能小有亨通,前进虽然有利,却必须有选择,遇见伟大的人物才有利。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这一卦的卦形,是风随着风;风无孔不入,象征命令贯彻。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以君子的德行,像风一般不断地吹,像命令一般不断反复,使其贯彻于人民的行为中。《论语颜渊篇》中也说:“君子的德行像风,人民的德性像草,风吹到草上,草必定伏到。”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初六”是下卦“巽”的主爻。巽卦的含意是谦逊,“初六”阴柔,又在最下方,有过度谦卑的现象。因而,缺乏信心,进进退退,不能果断。应当有武人般的坚决果断,才有利。

  《象传》说:进进退退,因为优柔寡断,心中有疑惑。要像武人般,坚决果断才有利,这样意志才能坚定不移。这一爻,说明谦逊并非优柔寡断。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九二”阳爻阴位,有自卑的现象,虽然是谦逊的巽卦,但像跪伏在神台下这样自卑,仍然过分,会被认作畏惧或阿谀。不过,以谦逊的巽卦来说,“九二”这种态度,还不能说是大错,如果能像占卜巫祝那样,以诚意敬神,仍然吉祥,不会有灾难。《象传》说:这是“九二”在内卦得中的缘故。这一爻,说明谦逊并非自卑。

  九三:频巽,吝。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九三”刚爻刚位,过于刚强,又在下卦的最上位,并非谦逊。然而,却频频表示谦逊的态度,却又不能心甘情愿,终久会露出马脚,招来羞辱。《象传》说:这是因为丧失了意志的缘故。这一爻,说明谦逊并非虚伪。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六四”爻阴柔力强,在下卦也没有应援,上下又被刚爻挟持。本来应当后悔;但因为阴爻阴位得正,在上卦的最下方,态度中正谦卑,所以使后悔消除。就像打猎,会猎得很多野兽。《象传》说:这是指进取可以建功。这一爻,说明谦逊应当正当。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九五”刚健,对谦逊的巽卦来说,并不适当,会有后悔。但“九五”在外卦得中得正,由于中正,会吉祥,使后悔消除,没有不利。开始也许不安定,但最后会有结果。这一爻,说明谦逊是事前周详叮咛,事后检讨得失的慎重态度: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象》曰:“巽在床上”,“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上九”阳刚,但在这一卦的最上位,却谦逊到极点,就像伏在床上,未免太过分了;又像在旅途中,丧失了旅费与用具,就是地位高贵,也难免会谦卑过度;这样丧失果断,确实凶险。这一爻,说明谦逊应当恰如其分,不可过度。

  “总结”

  巽卦,阐释谦逊的道理。在不安定中,必须谦逊,才能收揽人心,得到助力,始能转危为安。何况谦逊也是做人应有的态度,惟有谦逊,才能进入他人心中,进入万物之中,而被接纳。谦逊是顺从,但也非盲从,必须择善而从。谦逊并非优柔寡断,更非自卑畏惧,当然也不是虚伪。而是应当正当,应当进取,事前叮咛周详,事后检讨得失,惟恐有所偏差的慎重态度;又必须恰如其分,不可过当。

  谦逊有德,无往不利

  刘秀(前6年-57年2月),字文叔,西汉末年南阳郡人,出生于西汉南顿县。东汉开国皇帝,史称--汉光武帝。

  据史料记载,刘秀尚未登基之前,其最大的愿望就是:“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那么,就是这样一个在世人眼中,毫无抱负和理想的人,又是如何荣登大宝,开创“风化最美、儒学最盛”时代的呢?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谦逊。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建国号-“新”,建元“始建国”。王莽上台之后,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结果使得尖锐的社会矛盾更加激化了。新莽末年,水、旱等天灾不断,中原大地到处是一片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的景象。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爆发了赤眉、绿林农民起义。就在起义的战火,迅速燃遍全国的时候,刘縯和南阳的诸多子弟都欲趁乱起兵,而刘秀却持谦逊谨慎的态度以观时局,在南阳老家,过着散淡的平民生活。

  有一次,精通术数的李通去拜见刘秀来,两人一见如故。谈到兴奋处,李通很热情地拉着刘秀的手,一不小心,却摸到了一把短刀。李通惊讶地问道:“你揣着这个东西,想干什么?”刘秀红着脸,解释说:“眼下时局不稳,这是为防身用的。”李通看了看刘秀,明白了其中的真正原因,然而并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岔开话题,说:“我听人说过这样一件事,宛城精通图谶的高人蔡少公说过一句话:‘刘秀当为天子。’这话您听说过吗?”刘秀说:“听人说过。这不是指的是当朝的国师公,名字也叫做刘秀的吗?”此时刘秀对李通还是不放心,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刘秀装糊涂,试探李通说:“即便如此,您觉得我比国师公如何?”李通说:“此事无需多言,我心中自然有数。”李通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提出起义的计划。刘秀看到对方说了实话,也不再隐瞒,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李通。于是,刘秀与李通结盟,决定揭竿起义。

  由于,刘秀兄弟和南阳宗室子弟在南阳郡的舂陵乡起兵,故史称刘秀兄弟的兵马为舂陵军。公元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刘縯被封为大司徒,刘秀则受封为太常偏将军。对此,刘縯及南阳刘姓宗室极为不满,而刘秀却毫无愠色。

  不久刘縯便被更始帝所杀,对刘秀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打击,但是刘秀能强忍悲伤,益发谦逊,而且悲愤不形于色。为了不受更始帝的猜忌,他急忙返回宛城向刘玄谢罪,对大哥刘縯部将不私下接触。虽然,当时,刘秀是昆阳之战的大功臣,但他不表昆阳之功,并且表示兄长犯上,自己也有过错。更始见刘秀如此谦恭,反而有些自愧,所以,刘秀不但未获罪,反而得封武信侯。但是,刘秀心里明白,即便是一时让更始帝不猜疑自己,以后也可能会得到与兄长刘縯一样的下场,毕竟自己声名远播、功高震主。

  此后,更始帝虽然在军事上依仗刘秀,并委以重任,但是,仍心存芥蒂,处处提防。然而,刘秀却表现的异常平静,从无怨言。可是,这却让很多跟随刘秀的兵将颇为不满。最终,在邓禹、刘林等人的一再劝说下,正式与更始政权决裂。

  凭借着谦逊的作风,刘秀的队伍很快便壮大了起来。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就发展成为“跨州据土,带甲百万”一支强大队伍。同年,在众将拥戴下,刘秀在河北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后汉”。刘秀就是汉世祖光武皇帝。

  刘秀称帝之后,并没有一改谦逊谨慎的作风,而是,始终如一地坚持着。他一方面积极地平定战乱;一面改革王莽新政遗留下来的社会矛盾,并鼓励农民生产,从此,开创了“光武中兴”的繁盛局面。

  2.小畜卦

  --度德量力,百战不殆

  “原文”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九二:牵复,吉。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字词义”

  小:是少、稍、不足的意思;畜:是由田与兹的简体组成,将农作物蓄积的意思。所以,又引申为养与止的意思。

  懿:是美的意思;文德:指文章才艺与道德。

  牵:是携手的意思。

  说:与悦通用,一说,与脱相同;辐:是固定车轮于轮轴上的掣栓。

  挛:是手指弯曲握紧,如痉挛等,“挛如”就是手握拢的意思。

  载:是满的意思。如《诗经六雅民生》中有“厥声载路”。

  望:是满月的意思。

  雨:在此处象征阴阳和谐。

  处:在此处是安居,停止不前的象征。

  征:与“行”同。

  “释义”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序卦传》说:“比必有所畜也,故受之以小畜。”

  这一卦,下卦乾,上卦卖,都阳多阴少,是“阴卦”;只有“六四”是阴爻,其他五爻都是阳爻,象征阳大阴小,阳过盛,阴不足,亦即企图旺盛,但力量不足。从另一角度看,以一阴蓄养五阳,力量有限,有不得不稍为停顿的现象,所以称作“小畜”。亦即,正直有时也会因蓄积力量不足,不得不暂时停顿,不能有大的作为;不过,这只是小的停顿,不足以阻止行动,不久就可以亨通,原有的理想,终久会实现,是这一卦的含意。

  “小畜”与“大畜”相对,卦形也相似。“小畜”下卦乾是健,上卦巽是人,健而且人,意志可以亨通,又“九二”与“九五”,都是阳爻在中位,刚健中庸,有实力,也是意志可以通行无阻的形象。

  不过,蓄积不足,力量有限,即或有外来的因素冲激,也力不从心,还不能随心所欲的积极有所作为;所以,用来自西郊的乌云密布,有暴风雨即将来临的迹象,但蓄积没有达到饱和状态,还没有降雨来比拟。密云是阴,西是阴的方位,都象征蓄积力量不足。当周文王被囚,撰述卦辞的时期,正相当于“小畜”时刻,由羑里看周在西方,所以说“我”。

  《象》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亭”。“密云不雨”,尚住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这一卦的主爻是“六四”,阴爻阴位得正,上下五个阳爻,与其呼应,但力量还不充分,有一时停顿的现象,这是小的阻碍,所以称作“小畜”。下卦乾是健,上卦巽是人;“九二”与“九五”,都刚健中庸,所以意志虽然暂时被迟滞,但最后仍然可以实现。“密云不雨”,是说还在进行中;“自我西郊”,是指抱负还没有施展。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这一卦,上卦“巽”是风,下卦“乾”是天;因而,是风行天上的形象。风行天上,还没有普降甘霖,是在酝酿暂时停顿的时刻,所以称作“小畜”。君子应当效法这一卦的精神,加强文章才艺与道德的修养;将来必定大有所为。

  初九:复有道,何其咎,吉。

  《象》曰:复仓道,其义“吉”也。

  这一卦,下卦是“乾”,亦即天,应当在上。因而升进,要返回自己原来的地位,然而,相应的“六四”是阴爻,却力量不足,成为障碍。不过“初九”阳还田位得正;又与“六四”阴阳相应,在升进中,“六四”不足以成为障碍,仍然能够循正确的途径回去。这是返回自己原来应走的道路,那里会是过失,所以吉祥。

  《象传》说:返回自己原来的道路,在意义上就是吉祥的。这一爻,说明在困顿中应当坚持当初纯正的动机。

  九二:牵复,吉。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下卦的三个阳爻,志同道合,都要前进,“九二”已愈来愈接近“六四”;不能不耽心被阻碍。不过,“九二”刚健,又在下卦的中位,与“初九”携手并进,当可突破阻碍,回到原来的位置,所以吉祥。

  《象传》说:与正当的同志,携手并进,而且不偏离中庸的原则,自己就不会迷失。这一爻,说明在突破阻碍时,应与同志携手并进,并把握中庸的原则。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九三”是阳爻,刚健想要进升。但不在中位,与“上九”同是阳,又不能相应,而且与“六四”接近,有时会阴阳相吸,和睦共处,就像车轮与车轴,被“辐”结合在一起,不能摆脱。可是“九三”毕竟刚毅,并不能安于被留住的现状。于是,与“六四”争,以“夫妻反目”象征。

  《象传》说:夫妻所以反目,是自己的婚姻不正当,是“九三”自寻烦恼。亦即在前进的途中,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走在一起,所以才会又到阻碍,发生争执。这一爻,说明在突破阻碍时,应断然地摆脱羁绊。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六四”以惟一的阴爻,成为五个阳爻前进的阻力,当然耽心会受到伤害。可是,阴爻柔顺,又阴位得正,是上卦“罗”象征人的阴爻,谦虚能够容人。加以上方有二个阳爻援助,因而能够避免伤害与忧惧,所以要“有丰”,心地诚信,就可以远离“血”“惕”,不会有灾祸。

  《象传》所说的“合志也”,是指“六四”与上方的二个阳爻。这一爻,说明在突破阻碍时,应一本诚信,就可得到援助。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上卦的三爻,合力突破阻碍升进,所以说“邻”。而且,“九五”至尊中正,具有实力,可以协助相邻的两爻。因而,只要排除私欲,有携手共进的诚信,不但自己富有,也要使邻居富有,就能得到邻居的协助。这一爻,说明自助助人的道理。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到达“上九”已是蓄积的极点,“六四”的阴,以诚信与五阳精诚团结,共同蓄积力量,已经到达饱和状态,既经降雨,就应当安于现状,不可再贪多无厌。阴已经功德圆满,受到五阳的尊敬;但阴本来应当服从阳,阴极盛,已凌驾阳之上。处于蓄养五阳的地位,则是反常现象、以人事比拟,就像妻压制夫,虽然和谐,用心正当,结果也危险。当接近满月时,月亮匹敌太阳;一阴盛极时,就与阳抗衡;君子就不得不出走,所以凶。

  小人是阴,君子是阳,小人得势,君子就会耽心被伤害。所以《家传》说:即或是君子,也不能不担忧。亦即蓄积已经达到极限,蓄积过度丰盛,因将招损。这一爻,再以盈满告诫,蓄积应当适可而止。

  “总结”

  陆九渊有诗云:“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任何高大的建筑物,都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否则一切都将成为空中楼阁一样的不现实。人的事业发展也是如此。往往有些人无视力量不足的客观因素,强行高速发展,结果事与愿违。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停止行动,积蓄力量,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须知,积小富而后成大德,亿万富翁当初也需“原始积累”的过程,每一步成功都需要积聚力量。同时,事实告诉我们,凡不自量力者,绝无好下场。

  度德量力,百战不殆

  《左传》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个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事后,有人分析,息国战败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不自量力。

  毛泽东主席有诗云:“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所以,要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就一定要根据自身的综合实力,量力而行。因为,只有度德量力,才能百战不殆。

  前632年,晋、楚两国为争夺霸主地位,在城濮展开了战争。楚国战败,损失惨重。楚成王被弑之后,楚穆王即位。为了一雪前耻,重夺霸主地位,楚穆王一方面鼓励生产,一方面与陈、郑等国联盟。然而,不久之后,楚穆王爆病而亡,楚庄王即位。楚庄王继承了穆王遗志,先后伐庸、麋、宋、舒、陈、郑等国,均取得胜利。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

  楚庄王傲然地对王孙满说:“你不要阻止铸鼎之事,我们楚国只要把折断的钩尖收集起来,就足够铸造九鼎了。”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

  王孙满则回答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听罢之后,楚庄王自己知道当时还没有灭掉周朝的条件,也就带兵回国了。

  后来,楚庄王启用隐士孙叔敖当令尹(楚国的国相)。孙叔敖当了令尹以后,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开辟河道,能灌溉成百万亩庄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粮食。没几年工夫,楚国更加强大起来,先后平定了郑国和陈国的两次内乱,这时候,与中原霸主晋国交手的机会终于来了。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以令尹孙叔敖将中军,子重将左军,子反将右军。楚庄王亲统楚国三军精锐部队悉数北伐。这是楚国这些年来所发动的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攻势最猛的一次进军。面对如此大好时机,楚庄王志在必得。不久,楚军就将郑国团团围住。郑襄公向晋国求救。同年秋,晋国派兵救郑。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市东)和楚国发生了一次大战。

  战争极为惨烈,楚国兵将势如破竹,一直攻到进军大营。晋军乱作一团,慌忙向北撤退,至黄河岸边,幸亏赵婴齐备有船只,晋军将士抢夺舟楫,争先恐后,先上船者甚至将砍断后来攀着船舷之人的手指,其状惨不忍睹。

  这时,有人劝楚庄王,把晋军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失败以来,一直抬不起头来。这回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总算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何必多杀人呢?”

  战争持续到傍晚时分,楚庄王才下令鸣金收兵。此次战役,以楚庄王的大胜,晋军的惨败而告终!同时,这也为确立楚国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大过卦

  --打破常规,险中求胜

  “原文”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九三:栋桡,凶。

  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士夫,无咎无誉。

  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字词义”

  栋:是屋梁上的脊木;挠(rao):是弯曲。

  灭:是没的意思。

  遯(dun):同“遁”,意思是隐遁。

  稊(ti):指的是杨柳新长出的嫩芽。

  女妻:是年少的妻子。

  “释义”

  大过,栋挠,利有攸往,亨。

  大过卦,与颐卦是“错卦”,阴阳爻完全相反,非常行动,需要非常给养,所以。养与过交互为用。《疗卦传》说:“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亦即供养过度,也不会有防害。

  阳大阴小,由卦形来看,这一卦有四个阳爻,阳过度旺盛,是大的过度的形象,所以,称作大过卦。

  这一卦,阳爻过度,但其中的“九二”“九五”在内外卦得中;内卦“巽”是顺,外卦“兑”是悦;因而,中庸、顺从、使人喜悦,能够得到协助,所以前进有利,而且亨通。不过,必须具备以上所说的德行,否则,屋房就倒塌了。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挠”,本末弱也。刚过而中,翼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

  “大过”,是说阳是大,大有过度的意思。栋梁弯曲,是因为木材的根本与末端柔弱,不胜负荷。这一卦,阳刚过度,但其中“九二”“九五”得中,上卦是顺,下卦是悦,顺从而且和悦,所以前往有利,得以亨通。

  栋梁弯曲所象征的现象,并不一定恶劣,凡事在不得不过度地,必然是处于非常状况;例如:古代的尧帝,将帝位让给平民舜;殷汤王、周武王的革命,都是极其过度的行为;但却也都是不得不如此的非常手段。然而,置身于非常过度的时刻,就必须有非常过度的才能,才能担当非常过度重任。所以说,大过卦所象征的因时利宜的意义,太伟大了!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这一卦,上卦“兑”是泽,下卦“巽”是木,水应当浮木,却将木淹没,所以是“大过”不寻常的象征。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行一般人所不能行的,非常过度的行为,不顾世人的非难,特立独行,而无所畏惧;即或不得已而埋名遁世时,也不会烦恼。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象》曰:“藉用白茅”,桑在下也。

  古时席地而坐,不用桌子等,祭祀时,将供品的容器,直接放在地下,铺上清洁的白色茅草,表示恭敬。

  “初六”如《象传》所说,阴柔,又在下卦“巽”亦即顺的最下方;所以,极端柔顺。虽然在盛大过度的时刻,仍然戒慎恐惧,就像在祭扫时,于祭器下再铺上白茅般的郑重,所以无咎。这一爻,说明在非常时期行动应当非常慎重。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九二”是这一卦四个阳爻中最下方的一个,正当阳刚盛大过度的开始。“九二”在上卦无应,与下面的“初六”接近,阴阳相吸,有亲近的可能。但“九二”是盛大过度的阳,与“初六”结合,就像已经枯了的杨柳,由下方的阴性,得到生气,重新长出新芽;老人讨得年轻的妻子,可以生子,所以没有不利。

  《象传》说:这是过度的“相与”,亦即过度有缘分的结合。意思是说,不可过度刚强,应当刚柔相济,也有不可单独行动,应当寻求适当的伙伴,才会有利的含意。这一爻,说明非常时期,不能拘泥常规,应当集结力量,采取非常手段。

  九三:栋桡,凶。

  《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栋”是屋梁上的脊木,“挠”是弯曲。将这一卦形当做一根本材来看,中间坚实,两端软弱,用这种木材当作栋梁,不能承受屋顶的重压,以致中央向下弯曲,用来象征人的地位高,却不胜重任;也有内刚外柔的形象。“三”、“四”爻在卦的中央,所以用栋比喻。“九三”刚爻刚位,过度刚强,就像栋梁下弯,不久就有倒塌的危险。“九三”虽然与“上六”相应,但由于“九三”刚强,过度自信,所以《象传》说“上六”虽然有心辅助,却也帮不上忙,因而凶险。这一爻,说明非常行动,必然危机四伏,不可过度自信,失去一切助力。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九四”阳刚,但在阴位,虽然大过卦阳刚盛太过度,而“九四”却刚柔兼备,就像栋梁高高隆起,能负担重荷,所以吉祥。不过,“九四”与“初六”相应,阴柔的“初六”前来辅助时,就会使本来刚柔均衡的“九四”,变成过于柔和,以致因他人的牵连,遭受羞辱。

  《象传》说:“不向下弯曲,所以吉祥”;是指不要被下卦的“初六”牵连的意思。这一爻,说明在非常行动,固然需要一切的助力,但也不可被邪恶牵累。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象传》说:“枯槁的杨树重新开花”怎么可以持久呢?“龙钟老太婆嫁个强壮的丈夫”,也是件羞丑的事。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象传》说:冒险涉水过河所带来的凶险,不应加以谴责。

  “总结”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古人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唯有不拘常规,创新出奇,才是制胜之道,才能使自身处于主动地位。然而,在这时,且不可过度自信,应冷静分析事态,集中智慧和力量,以特殊方式摆脱困境,赢得胜利。

  打破常规,险中求胜

  西汉三年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军攻打赵国,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兵士闻此,自知不如韩信,从此更加敬佩他了。

  4.蛊卦

  --防微杜渐,长治久安

  “原文”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之蛊;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字词义”

  蛊(gu):是皿中的食物,腐败生虫。在该卦中象征由太平盛世,秩序崩溃,陷入混乱,发生事端。

  干:是树干,转为中坚的意思。

  有子:指的是有才干的儿子。

  考:原意是老,指亡父,也指活着的父亲。如《书经康法》中有“大伤考心”。

  裕:是宽容的意思。

  则:准则,此处作动词用,意思是以某人为准则,即效法。

  “释义”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随卦倒转,成为蛊卦,彼此是“综卦”随和容易同流合污,以致腐败;腐败就需要革新,革新需要随和众利;两者交互为用。

  《序卦传》说:“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象征由太平盛世,秩序崩溃,陷入混乱,发生事端。快乐地与人随和,终于沉溺于安乐,以致腐败,发生事端,就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将腐败切除,才能医治,而且必须冒险;所以,占断原则上亨通,像涉过大河般冒险。“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一说,是适合于祭祀的日期。《礼祀曲礼》中说:“宗庙内的祭祀,在柔日。”柔日,是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中的偶数的日子,甲的前三日与后三日,都是偶数的柔日。《汉书》武帝纪元鼎五年的诏书中,引用这一句,即指祭祀的日期。一说甲是十干的开始,引申为事件的发端;甲的前三三日是辛,同新,是自新的意思,甲的后三日的丁,是丁宁的意思。甲的前三日,是说事物盛极而衰,将要崩溃,事前就应当有自新的精神,想到即将发生事端。尽力防范于未然;甲的后三日是说事端在刚发生时,还不严重,应当反复丁宁观察,留意不可重蹈覆辙,及时加以挽救。总之,乐极生悲,盛极必衰,这正是有志气的人,施展抱负,值得冒险的大好时机,应当以自新的精神,反复思考,丁宁从事。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蛊卦的上卦是“艮”,下卦是“巽”,“艮”是阳卦刚健,“巽,是阴卦柔顺,所以说上刚上柔,是上下不能沟通,不久将发生混乱的形象。以变卦来解释,蛊卦是贲卦的”初九“刚爻,上升到”二“六二”的柔爻,下降到“初”,又是井卦的“九五”刚爻,上升到“上”;“上大”的阴爻,下降到“五”,也是既济卦的“初九”与“六二”,“九五”与“上六”,相互掉换,都是刚上升柔下降,成为蛊卦,刚升柔降,以臻疏远隔阂。再以上下卦来看,下卦“巽”是从,上卦“艮”是止,在下者屈卑顺从,在上者停止不前,必然就会腐败,因而,命名为“蛊”。

  然而,腐败的本身,则包藏有元始与亨通,演变的结果,天下又会重建秩序。“有利涉大川”,是说天下混乱,正是向前迈进有所作为的时机。“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是说混乱终了,即为太平开始的时刻,这是天体运行的法则。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予以振民育德。

  上卦“艮”是山,下卦“巽”是风,风向山吹,草木果实散乱,是开始坏败的形象。《左传》僖公十五年,秦晋伐时,卜徒父占筮,就得到“蛊”卦,他解说:“蛊的内卦是风,外卦是山,一年到此,成为秋天,我们可以拾取落下的果实了。”当事物败坏时,不能坐着等待,必须有所作为;所以,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振奋人民,培育道德。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初六”是“蛊卦”的开始,败坏还不严重,容易挽救,因而“初六”已兢兢业业,开始挽救前人败坏的事业。这是儿子挽救父亲的事业的现象,有这样能干的儿子,就可以重振家业,使父亲没有灾祸。然而,挽救败坏的事业,必然困难重重,所以必须奋发勤勉,最后才能吉祥。《象传》说:这是儿子能够继承父亲的意志。这一爻,说明挽救败坏的事业,必然是在艰苦中奋斗。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九二”阳刚,在下卦的中位,象征有才干的儿子。“九二”与“六五”相应,“六五”是阴,以母亲比拟,这是儿子为母亲善后的形象。然而,刚强的儿子,为柔弱母亲的失败善后,如果过分认真谴责,就会伤害亲情。下卦“哭”是顺、人;因而,应当缓和的劝告,使母亲采纳自己的意见,不可以坚持正义,而严辞谴责。所以,《象传》说:要以中庸的原则来应变。这一爻,说明挽救败坏的事业,谴责过去无益,应以中庸原则。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晦,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九三”阳爻阳位,过于刚强,又离开了中位。以这种性格刚强的儿子,为父亲的失败善后,难免会有急躁过分的情形,因而多少会懊悔。不过,“九三”在下卦“巽”中,有顺从的美德,而且阳爻阳位得正。所以,对父亲柔顺,动机纯正,结果就不会发生大的过失。这一爻,说明挽救败坏的事业。不可刚强过度。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六四”柔爻柔位。过于柔弱,不足以担当大事。以这种性格,为父亲的失败善后,就会过于宽大,不能追根究底,彻底整顿,以致愈陷愈深,自取羞辱。所以《象传》说:过于宽容,虽有心向前,却一无所获。这一爻,说明挽救败坏的事业,必须彻底,不可过于宽容。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六五”阴爻柔顺,在上卦至尊的中位,下方又有相应的阳爻“九二”,象征后面有刚毅的儿子为后盾,可继承父亲的事业,当会使声誉日隆。例如:殷代的太甲,周代的成王,都是柔弱的天子,但有伊尹、周公辅佐,都得到治国声誉。这一爻,说明挽救败坏的事业,必须用贤能。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象传》说:“不必为王侯的事业操劳”,这种志向是可以令人效法的。

  “总结”

  当自己面对的事物,因其内部出现毛病,滋生腐败时,需要认真治理,要加强各种防患措施,进行改革,以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在人际关系中,要警惕内部不和、交友不利,要保持高尚气节,整治内乱。

  防微杜渐,长治久安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神医扁鹊曾三谏蔡桓公说:君有病。蔡桓公之疾,先是在皮肤纹理的小病,然后,发展到肌肉,接着便深入肠胃,最后,痛入骨髓,不治而亡。蔡桓公的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身体,出现小毛病的时候,一定要及早治疗,否则必生大病。其实,治理国家也是如此。若要让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就一定要防微杜渐。

  东汉章和二年(88年),汉章帝逝世。刘肇即位时,是为汉和帝。当时他只有十岁,由养母窦太后执政,从此汉朝由稳转乱。

  窦太后掌权之后,就把哥哥窦宪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侍中,掌管朝廷机密,负责发布诰命;让弟弟窦笃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弟弟窦景、窦环均任中常将,负责传达诏令和统理文书。同时,她还把大批窦氏家族子弟和亲朋故友,任为朝官或地方官,从而上下勾结,专权放纵,报复打击,为所欲为。其弟弟窦景放纵奴仆胡作非为,甚至白天公然拦路抢劫,侮辱妇女,但是,窦太后却视而不见。即便有人举报,她也是百般袒护,因此,招致了很多人的不满。

  此外,窦氏为维护专权,还安插了大量党羽,并豢养了许多刺客,实行暗杀政策,谋害那些具有宿怨私仇、持有不同政见、可能危害窦氏的人。例如:在汉明帝永平年间,窦宪的父亲窦勋犯罪,韩纡审理此案,考实窦勋坐狱被诛。窦太后当政时,韩纡已死,窦宪即派刺客刺杀了韩纡的儿子,并带回他的首级拿到窦勋坟上祭奠。

  由于窦氏的贪婪与霸权,导致了朝廷的统治越来越黑暗,而汉朝政权也处在岌岌可危的局面,为了捍卫国家政权。这时,一位名叫丁鸿的官员,趁着天有异象--日食的机会,向皇帝上书,说:“日为君,月为臣,如今月掩盖了日,表明有臣子想夺皇上的权。现在,窦氏兄弟的权力很大,我希望皇上能亲自处理国家大事,防微杜渐。那么,坏事被连根拔除了,好事就会接连而来的。”

  此时的汉和帝刘肇逐渐长大,也越来越懂事。他亲眼目睹了窦氏的嚣张与跋扈,于是,为了大汉江山社稷,他便决计铲除窦氏。这对日益膨胀的窦家权势造成了威胁。于是窦宪便与女婿郭举及其父郭璜、部下邓叠及其弟邓磊等,共同谋划企图杀害刘肇,篡汉而代之。

  这时14岁的和帝暗中得到消息,知道了窦宪的阴谋,他感到必须尽快制定对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但是,朝廷上下都是窦家的人。虽然也有如司徒丁鸿、司空任隗、尚书韩棱等可以信赖,但窦氏兄弟已经限制了皇帝不能与内外大臣直接单独接触,只有宦官在身边伺候并内外传递信息。和帝经过观察,发觉中常侍钩盾令郑众比较可靠;于是,和帝趁别人不在,与郑众说了自己的想法。郑众早已看不惯外戚势力的横行霸道,也劝和帝早下手为强。

  汉和帝经过一番周密部署之后,终于成功夺回了政权。此后,他励精图治,再现了东汉的盛世局面。

  5.升卦

  --积小成大,步步高升

  “原文”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初六:允升,大吉。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九三:升虚邑。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六五:贞吉,升阶。

  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字词义”

  升:即异,上升的意思。

  允:是信、诚的意思。

  禴(yue):古同“礿”。禴,春祭名。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春祭宜用俘虏作为人牲。

  虚邑:是无人的村落。

  冥:是昏暗的意思。此处代表阴气。

  “释义”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这一卦,与萃卦是形象相反的“综卦”,聚集是消极的结合力量,升进则是积极的有所作为;两卦相反相成。

  《序卦传》:“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

  升卦来自解卦,解卦的“六三”上升,与“九四”交换,就成为升卦。上升本身就有通达的含义,加以下卦“巽”与上卦“坤”都是顺,因而,在下卦居中,又与“六五”相应,也是非常亨通的形象。以“九二”刚毅,中庸的德性,必然能够得到伟大的人物的援引,勿须担忧。南方是人自然面对的方位,也相当于上方,会见伟大的人物,就要往上方前进,所以说,往南方走吉祥。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这一卦,是解卦的“六三”柔爻,得到机会上升,成为升卦,无论由上下卦的性格,以及整体的卦形来说,都是非常亨通的形象。可以会见伟大的人物,勿须担忧;是说会有吉庆,向南方前进吉祥;是说要将自己的志向,行于天下。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这一卦,上卦“坤”是地。下卦“巽”日木,地里生出树木,不断地长大升高。树木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如果停止生长,就枯死;君子也应当效法这一精神,谨慎自己的德性,不断进修,由小处着手,累积成高大。

  初六:允升,大吉。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初六”阴爻柔顺,在最下位,是下卦“巽”的主爻。巽卦是顺,在上升时,柔顺的“初六”,靠自己的力量,不能上升,只能追随上面近接的两个阳爻,就能跟着上升,非常吉祥。《象传》所说的“上”,即指上方的这两个阳爻,与“初六”志同道合,可以追随上进。这一爻,说明在升进中,应追随志同道合的前辈,才会顺利。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这一“爻辞”,与萃卦的“六二”相同。萃卦的“六二”,柔顺中庸,与刚健中庸的“九五”相应;这一卦,刚中的“九二”与柔中的“六五”相应,也同样的与人神相互感应的情形相似。对神只要诚心诚意,简单的祭祀,也能获得保佑,不会有灾难。所以《象传》说:由于“九二”的诚意,就会有喜庆。这一爻,说明在升进中,必须有诚信,不必拘泥于形式。

  九三:升虚邑。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阳爻的中央充实,阴爻的中央空虚,上卦“坤”全部是阴爻,所以空虚;坤卦又是地,因而用空虚无人的村落比拟。“九三”刚毅,一心升进,前方又是空虚无人的村落,没有任何疑虑,可以放心大胆地前进。这一爻,说明是进应当勇往向前。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随卦“上六”的“爻辞”说:“王用亨于西山。”西山即岐山,位置在周国首都的西方,亨通享,“享”是祭祀。古代的注释家,许多人都说,随卦的“上六”与这一爻,是指周文王逃避夷狄侵略,移住到岐山下。

  古代的祭祀,依阶级划分,帝王祭天地,诸侯也称王。“六四”柔顺得正,可以顺利的升进,就像君王升岐山祭祀,吉祥,没有灾难。因为祭祀必然诚心诚意,只要诚心诚意,任何事都可以成功,所以,在升卦中也以祭祀比喻。《象传》说:祭祀是应当的事,顺着应当做的事去做的事去做,必然吉祥,没有灾难。这一爻,说明应顺从正当的途径升进。

  六五:贞吉,升阶。

  《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象传》说:“占卜的结果吉祥,像登台阶那样步步高升”,说明六五大遂上升的志愿。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象传》说:“阴气上升”到顶,说明上阴气开始消退了。

  “总结”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道:“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老子也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此可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小做起,从点滴之事做起。人生也是如此,要想取得辉煌成就,就一定要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哪怕只是不起眼的小事,也要努力把它做好。同时,升卦还告诫我们说,当一个人取得成就之后,且不可骄纵奢逸,否则,就会“乐极生悲”。

  积小成大,步步高升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他的好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陈蕃欲“扫天下”的大志固然不错,但错的是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如果,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打扫干净,那么,又谈何实现人生的远大抱负--扫天下呢?

  在日本,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说她将在这里正式步入社会,迈出她人生第一步。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可是,她做梦也没有想到,上司安排她得工作,竟然是--洗厕所!

  洗厕所这个活,确实没人爱干,尤其是给人在视觉上、嗅觉上的冲击力,更是令人不堪忍受。因此,当她第一次自己白皙细嫩的手拿着抹布伸向马桶时,胃里立刻一阵眩晕,接着便翻江倒海,恶心得几乎要呕吐了。然而,上司给她的工作要求是,必须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

  她当然明白“光洁如新”的含义是什么,她当然更知道自己不适应洗厕所这一工作,真的难以实现“光洁如新”这一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因此,她陷入困惑、苦恼之中,也哭过鼻子。这时,她面临着这人生第一步怎样走下去的抉择:是继续干下去,还是另谋职业?继续干下去--太难了!另谋职业--知难而退?人生之路岂有退堂鼓可打?她不甘心说这样败下阵来,因为她想起了自己初来时曾下的决心:人生第一步一定要走好,马虎不得。

  正在此关键时刻,一位前辈及时地出现在她的面前,他帮她摆脱了困惑、苦恼,帮她迈好这人生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帮她认清了人生路应该如何走。但他并没有用空洞理论去说教,只是亲自做个样子给她看了一遍。

  首先,他一遍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洗得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喝了下去!竟然毫不勉强。实际行动胜过万语千言,前辈不用一言一语就告诉了她一个极为朴素、极为简单的真理:光洁如新,要点在于“新”,新则不脏,因为不会有人认为新马桶脏,也因为新马桶中的水是不脏的,是可以喝的;意思也就是说,只有马桶中的水达到可以喝的洁净程度,才算是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最后,前辈送给她一个含蓄的、富有深意的微笑。此时,她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她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洗厕所最出色的人!”就这样,她不仅克服了对厕所的障碍心理,而且,还把工作做到了最好,赢得了上司的赞誉。几十年光阴一瞬而过,昔日还是从事不起眼工作的清厕少女,如今已是日本政府的主要官员--邮政大臣。她的事迹和名字更是被千万的日本人,乃是全世界人都深深地记在了心里,她就是--野田圣子。

  6.井卦

  --察人于野,纳贤辅国

  “原文”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六四:井甃,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九五:井冽,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字词义”

  井井:是泽净不渝的意思。

  汔:与“几”同,是几乎的意思。

  繘(ju):即“绠”。此处是只汲水用的绳子。

  赢:是累,阻扰及失败的意思。

  禽:即“擒”,是猎获,有获得的意思,又解作禽兽,或水栖动物。

  谷:此处是水的出口的意思;鲋:是鲫鱼,也说是虾蟆。

  渫:是将井里泥沙挖出,使井水清洁。

  甃(zhou):此处指的是砖砌的井壁。

  冽:是治的意思。

  收:是汲取的意思。

  幕:是盖子的意思。

  “释义”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为井井。汔至亦未繘井,赢其瓶,凶。

  井卦,是与困卦卦形象完全相反的“综卦”,困与养,一反一正。

  《序辞传》说:“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字的篆书,中间有一点,井是井框,中间的一点是吊桶,井又有围的意思。《孟子》说到古时的井田法,方一里的田,画分成井字形的九等分,四周的八分是私田,中间是公地及宅地,并且掘井共用。《司马法》中说,四处井田合成一邑。全村的人,都到井边汲水。形成交易场所,所以说市井。井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一卦,上卦“坎”是水。下卦“巽”是入,水桶进入于井中汲水。村落可能有变迁,但井不会变动,人们来来往往汲水,而井水则依然洁净不变。当汲水的瓦瓶,几乎到达水面时,因为吊绳没有完全伸开,以致阻扰,使瓦瓶翻覆破裂,所以凶险,亦即用坚的道理永远不变,用坚无功也不会有过,人事管道,应畅通无阻,造福人民的工具,不可毁弃;引申为处理事务,应当遵循过去的规律,不可以任意变更,这样,就是没有功,也没有过,进退就不会有改变。另一方面,也应当谨慎小心,贯彻始终,不可功亏一篑。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赢其瓶”,是以凶也。

  上卦“坎”是水,下卦“巽”是人,进入水中,将水汲上,所以说是井;井以水养人,而汲之不尽。村邑改变,而井不改变,因为“九二”与“九五”都是刚爻,在上下卦的中位,刚毅中庸而不变。几乎达到水面,吊绳没有伸开,是说功败垂成,徒劳无功,水瓶翻覆破裂,所以有凶险。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下卦“巽”是木,上卦“坎”是水,以木桶汲水,所以是井。一说,树木由根部汲取水分,到达末梢,与井的作用相似;或者是以木制的水车取水;总之是辛苦的由井中汲水,以养活人的意思。君子应当效法这一精神,鼓励人民勤劳,并相互劝勉协助,以维持并改善生活。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在这一卦,刚爻象征井水涌出,往上升进,吉祥。“初六”是阴爻,在最下位,所以,相当于井底的泥沙。井中只有泥沙,没有水,当然不能供给饮水,像这种旧井,不能获得水,或是没有水栖动物,也解作没有禽兽来饮水。

  《象传》说:井中有泥,不能饮,是指“六”在最下方。旧并不能获得水,因为时间的演变,被舍弃了。这一爻,说明不合时宜的人,将被淘汰。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九二”刚毅中庸,象征涌出的水,可是,与上卦的“九五”不相应,而与下面的“初六”阴爻邻接,以致井水漏失,不能上升,残留在井底的水,只能供鲫鱼等小鱼生存,就像漏水的破瓦瓮,失去了效用。

  《象传》说:这是有坚人在野,但上方没有援助,无法升进,“与”是应援的意思。这一爻,说明野有遗坚。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九三”阳爻阳位得正,在下卦的最上位,不是井底的泥沙,已是清沏的水,但不能饮用,未免可惜。这是可以汲取饮用的水,犹如有坚士的野,却没人能用他,明智的君王,就应当将这些贤士,提拔任用,无论对君王,对贤士,都是幸福。《象传》中的行恻,是说行人都觉得惋惜的意思。这一爻,说明应当求贤,发掘人才。

  六四:井甃,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修”是修理井的内壁。“六四”阴爻阴位得正,但柔弱无力,不能大量供水,这是因为正在修理井壁,不久就可以修好,不会有灾难。亦即自己应当进修,充实自己,不会没有出头之日。这一爻,说明贤者应进修充实,以等待时机。

  九五:井冽,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九五”刚毅,表示水大量涌出;而且中正,象征井圆满地供应饮水的功能,使人人都有洁清水冷的泉水可饮。亦即具备刚毅中正的德性,能普遍施惠给众人。这一爻,说明应当使贤人为全民造福。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上六”是井卦的最上位,象征由井中将水取上来,到达最上位,使井的功能,完全发挥。井水既然汲取不尽,就勿须加盖,以开放给众人使用。然而,必须可靠,确实能够源源不绝地供水,给人以最大的便利,亦即当人在最高位时,就应当始终诚心诚意地为民服务,才是最大的善行,也是最大的吉祥。

  “总结”

  井卦,阐释用人的道理。当人穷困中,就必须起用贤能,方足以振弊起衰。贤能被遗弃在民间,是莫大的人才流费,但却往人事管道阻塞,以致不能任用;因而,当政者必须时刻留意发掘人才,蔚为国用,以造福会民。而贤能的人,也应当诚心诚意,不断进修,充实力量,以服务人民为己志;否则,也会因不合时宜而被淘汰。

  察人于野,纳贤辅国

  百里奚,字子明,春秋时期楚国宛邑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

  百里奚饱读诗书,才学过人,可是家境贫困,加上楚国宗法制度森严,平民没有希望入仕为官,于是他便出游列国求仕。

  百里奚从南阳出游求仕后,历经宋国、齐国等国家,因为朝堂里无人,都没有得到录用。在齐国,百里奚陷入困境,一度沿街乞讨,继续求仕生涯。在齐国郅地,他遇见了蹇叔,两人一番高谈阔论,就结为知己。此后,在蹇叔的举荐下,到虞国当了个大夫。但虞国国君是个爱财如命的国君,在收了晋国的垂棘和宝马等财物以后,就答应借道路给晋国,让晋国途径虞国去征讨自己的邻国虢国,也是虞国的同姓兼同盟国。百里奚对虞国国君述说唇亡齿寒的道理,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闭口不再劝谏,并对同僚宫之奇说:“对蠢人直言相劝,无异于把珍宝丢弃在路上。”果然,晋国灭虢国后,把矛头指向虞国。公元前655年,晋献公灭掉虞国,俘虏了虞国君及其大夫百里奚。由于他拒绝在晋国做官,被晋国充作奴隶在穆姬嫁给秦穆公时候,陪嫁到秦国。百里奚在去秦国的途中,逃回到楚国。

  楚国国君楚成王听说百里奚善于养牛,就让百里奚为自己养牛。而秦国国君秦穆公,是一位胸有大志的国君,听说了百里奚是人才,就想重金赎回百里奚。秦穆公的谋臣公子絷说:“那楚成王一定是不知道百里奚的才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