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章 《周易》基础知识

  1.《周易》之龙马献图

  《易系辞传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汉孔安国:“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由此可见,河图为伏羲画八卦提供了重要作用,而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八卦几乎渗透到了各个学科,并发挥了积极的贡献。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河图文化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那么,什么是河图呢?据说,伏羲通过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的“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如下:

  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由于,河图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根”,所以,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被大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予以研究,并充分挖掘了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内涵。其中,最重要的说法,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河图之“数”说

  (1)天地之数:河图共有10个数,1,2,3,4,5,6,7,8,9,10.其中1,3,5,7,9,为阳,2、4、6、8、10、为阴。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相加共为55数。所以古人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数为55,“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即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生而已。

  (2)万物生存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也。

  (3)五行之数:五行之数即五行之生数,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数。一、三、五、为阳数,其和为九,故九为阳极之数。二、四为阴数,其和为六,故六为阴之极数。阴阳之数合而为15数,故化为洛书则纵横皆15数,乃阴阳五行之数也。

  (4)大衍之数:大衍之数50即五行乘土之成数10;同时也是天地之数的用数。天地之数55,减去小衍之数5得大衍之数50,其中小衍为天地之体数,大衍为天地之用数。所谓“大衍之数50其用49”,就是用大衍之数预测的占筮之法:以一为体,四十九为用,故其用四十又九。

  (5)天干交合之数:河图之数十,乃十天干之数也。交合之数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德。正是万物生存之数。所以甲己合为一、六共宗,乙庚合为二、七同道,丙辛合为三、八为朋,丁壬合为四、九为友,戊癸合为五、十同德。十天干经交合之后,化为天干交合之五行,将河图五行之体化为天干五行之用。

  (6)六甲纳音之数:天地之数55加上五行之数5,合化为60甲子五行纳音之数。十天干之阴阳五行与万物相交,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各发出12种声音,无声无音不计,按河图北、东、南、西、中成象五位五行共60纳音。乃天地五行声音之数也。

  二、河图之“理”说

  (1)河图左旋之理:坐北朝南,左东右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为五行左旋相生。中心不动,一、三、五、七、九、为阳数左旋;二、四、六、八、十、为阴数左旋;皆为顺时针旋转,为五行万物相生之运行。我们知道,银河系等各星系俯视皆右旋,仰视皆左旋。所以,“生气上转,如羊角而升也”。故顺天而行是左旋,旋天而行是右旋。所以顺生逆死,左旋主生也。

  (2)河图象形之理:河图本是星图,其用为地理,故在天为象,在地成形也。在天为象乃三垣二十八宿,在地成形则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明堂。天之象为风为气,地之形为龙为水,故为风水。乃天星之运,地形之气也。所以四象四形乃纳天地五行之气也。

  (3)河图五行之理:河图定五行先天之位,东木西金,南火北水,中间土。五行左旋而生,中土自旋。故河图五行相生,乃万物相生之理也。土为德为中,故五行运动先天有好生之德也。

  (4)河图阴阳之理:土为中为阴,四象在外为阳,此内外阴阳之理;木火相生为阳,金水相生为阴,乃阴阳水火既济之理;五行中各有阴阳相交,生生不息,乃阴阳互根同源之理;中土为静,外四象为动,乃阴阳动静之理。若将河图方形化为圆形,木火为阳,金水为阴,阴土阳土各为黑白鱼眼,就是太极图了。此时水为太阴,火为太阳,木为少阳,金为少阴,乃太极四象也。故河图乃阴阳之用,易象之源也。易卜乃阴阳三才之显也。

  (5)河图先天之理:人以天为天,天以人为天,人被天制之时,人是天之属,人同一于天,无所谓人,此时之天为先天;人能识天之时,且能逆天而行,人就是天,乃天之天,故为后天。先天之理,五行万物相生相制,以生发为主。后天之理,五行万物相克相制,以灭亡为主。河图之理,土在中间生合万物,左旋动而相生,由于土在中间,相对克受阻,故先天之理,左行螺旋而生也。

  “数理”是河图文化的核心所在,它不仅直观展现了古人对“数理”的认识,同时还隐晦的表达了宇宙间所客观存在的某种客观规律。通过“河图”我们可以猜测到,他们虽然不能很清楚的解释这种规律,但是,他们却可以成功的掌握和运用。例如:

  河图从一至十个数中,奇数、偶数各五个。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为天,阴为地。因为河图为阴阳合历,故用一至十数,象征阴阳平衡。又一至十数之中,“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故河图用五十有五数,以象征天地日月之全数。

  河图用五十五数,还有数学数理的意义。仰韶文化发现的三种数点三角形中,圆径3、6、9数的九重差三圆周之和,而既然用圆周,就必然涉及到圆周率。古代的“径一而周三”的圆周率,源于月相变化的“一弦三周”。女娲太阴历的一月三十天。十天一旬,三十天为三旬。三旬即三周。半月为弦,合弦为一月。故有“一弦三周”的说法。这也是古代先民取“一弦三周”,即圆周率3的原始由来。河图外层的月数三十,与表达太阳运动的一、三、二、四之和十数,成三比一关系,说明河图同时也蕴涵了“一弦三周”的数理内容。因此,河图在构图上也体现了古代勾股方圆数学数理的认识和应用。

  三、河图之阴阳说

  河图是用1-10数十个天地阴阳数之和,五十五数点组成的数图。河图自内到外有四层,最内层中间有五个圆点;其外由十个圆点,分五、五上下两组,为第二层;第三层,从下向左顺行,有一、三、二、四圆点依次布于四面;最外层,则由右向上向左逆行,有九、七、八、六个圆点依次排列四方。图中以奇数点为白点,偶数点呈黑点,表示阴阳进退升降有别。

  河图最内层的五个圆点,呈字形排列,表示天地阴阳交午,表示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及一日子午卯酉四时辰。河图第二层的两个五数,两个五数,既表示上下半年各为五个月,又突出冬至夏至。突出冬至夏至的目的在于强调其时测影的必要性。河图把两个五数作上下分置,有夏半年和冬半年之义,目的在于强调春秋二分阴阳合和的意义。河图第三层,一、三、二、四,与太阳历的春夏秋冬四时和二至二分四节相对应。这一点与《尚书洪范》:“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尚书洪范》说的五行数与河图内层的冬一,夏二,春三,秋四含义相同。太阳为“万物资始”,故用天地数的四个生数。冬至日后,太阳出入的方位由南开始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由最短开始变长,是阴极阳生之时。冬至一阳生,故河图在下(北)方用一阳数表示。夏至日后,太阳从北始向南回游,白天由最长开始渐短,为阳极生阴之际,以阴数二表示。从冬至到夏至的上半年为阳半年,用阳数一、三,象征阳气升;夏至到冬至的下半年为阴半年,以阴数二、四,表示阴气进。太阳历为阳,所以一、三、二、四数作顺时针排列。同时,也反映了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一、三、二、四之和为十,又与十月太阳历的十数相同。

  河图最外层的九、七、八、六圆点,其和为三十。三十是女娲太阴历月周期。日为阳之精,月为阴之精。太阳光照强烈,感觉太阳与人的距离近,月光弱好像距离人远,月亮的变化被放在了最外层。太阴历就是以月相的朔望周期为依据。而古代先民在河图中,通过生成数之间阴阳合和的数理之象,表达和反映了日月地的运行规律。其目的就是在于突出日月阴阳合和之理。

  总之,河图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因素,它对推进中华文明进程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极为重大的。它通过数理、结构的巧妙组合,完美的传达了古人对阴阳、数学、乃至宇宙的初步认知。可以说,河图充分代表了那个时期最高的科学水平。

  2.《周易》之神龟负书

  传说,远古时期,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大禹临危受命,婚后第四天就率众治水,并且三过家门而不入。各种方法都用过了,大禹始终没有找到治水的良策,后来有一天,他发现一只五色彩龟出现在洛水,背上的纹理形态如同文字,结构是载九履一,左三右四,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这就是所谓的“洛书”。由于,洛书的由神龟负载而出,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又被称之为“龟书”。

  历史上有关“洛书”最早的记载,出自《尚书顾命》篇。该文记载说:周武王之子周成王执政十九年后病逝,西周史官在周成王之子周康王于洛邑文王太庙大室中举行的继位典礼上看到:“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洛书在东序”(《尚书大传文》)。《今古文尚书全译》对这段文字注释道:“越玉、陈宝、弘璧、琬琰、大玉、夷玉和天球,均为不同产地的宝玉;序,墙也;赤刀,为周武王伐纣时用的刀,赤色,周正色也;大训,为记载先王训戒的典籍;河图、洛书,为古代地图、书籍。”(见张赞恭《河图洛书不能随意否定》)。

  那么,从这些文献资料中,我们可以断定,“洛书”的确是客观存在的。然而,洛书究竟于何时出现,谁是发现洛书的第一人,这些问题,时至今日仍没有定论。虽然《周易系辞上》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但是这只言片语依旧不能解开人们心头的困惑,为此历代易学大家对此展开了讨论,形成了四种主要观点:

  第一,圣人伏羲说

  《辞海》在解释“河图洛书”一词时说:“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见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缩印本)。

  第二,圣人黄帝说

  《史记音义》云:“黄帝东巡河过洛,修坛沉璧,受龙图于河,龟书于洛。”《水经注洛水条》引《地记》说:“洛水东入于中提山间,东流汇于伊是也。昔黄帝之时,天大雾三日,帝游洛水之上,见大鱼,煞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鱼流始得图书。”南朝梁文学家沈约《宋书》说:“黄帝坐于玄沪、洛水之上,有凤凰衔图置帝前。”

  第三、圣人仓颉说

  《河图玉版》云:“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沪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据说,仓颉就是根据这些图案,产生造字灵感的。

  第四、圣人大禹说

  传说,大禹治洪水时,上帝赐给他以《洪范九畴》(《尚书洪范》)。刘歆认为《洪范》即洛书。《后汉书五行志》载:“禹治洪水,得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又《汉孔安国传》载:“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

  当然,除了以上的观点之外,在民间还有很多关于洛书的神奇传说。目前,虽然我们还不能拿出有力的证据来揭示洛书的神秘面纱,但是,洛书所蕴含的丰富知识,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却是被公认和肯定的。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去穿越历史的隧道,用心来领略洛书的风采吧。

  从洛书的图案中,我们可以神奇的发现,图中数字之和无论横坚斜相加都等于十五。如:4+9+2=15;3+5+7=15;8+1+6=15;4+3+8=15;9+5+1=15;2+7+6=15;4+5+6=15;2+5+8=15.

  那么,洛书中的数字安排,若是放在当今世界,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可是,早在鸿蒙之初,自然科学还极为落后的时代里,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组伟大的艺术组合呢?

  传说,洛书数字本太一下九宫而来,以四十五数演星斗之象。九宫八风图配合八风,八卦,中央一宫,即洛书的中宫,乃周围八宫的核心。古人观测天象,认为北极星(太乙)之位恒居北方,可以作为中心以定位的标准。九宫是据北斗斗柄所指,从天体中找出九个方位上最明亮的星为标志,便于配合斗柄以辨方定位,发现九星的方位及数目,即洛书的方位和数目。

  这也就是说,洛书中的数字排序,是以天体运行规律为依据的。由此,我们除了惊叹洛书的神奇之外,更令人叹服的就是古人的聪慧睿智了。

  其实,洛书中的数字就像一组充满智慧的魔方,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刻地吸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那么,就洛书本身而言,它与数字究竟还有哪些不解之缘呢?

  首先,洛书就是对数的表达

  《易传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即:天:一,三,五,七,九

  地:二,四,六,八,十

  《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即:天:一、二、三、四、五

  地:六、七、八、九、十

  和天:一,三,五,七,九

  地:二,四,六,八,十

  的两种天地(阴阳)排列方法。

  其次,洛书中数字意象丰富

  洛书中的数字,绝不仅是小学生数学课本中,思想单纯的阿拉伯数字,而是通天彻地,包罗万象的神秘符号。

  (1)周天之数

  洛书之数九,取-为体,八为用,是九星用八卦也。运数十五,周流八方为一百二十数,共三才而合之即360数,为周天之数。同理,其用数45,周流八方亦得周天之敷360也。

  (2)三才之运数

  五行之数为五,即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阳数合为九,阴数合为六,故卦爻里阳至称九,阴爻谓六也。阳阴合为十五数,乃三才五行之数也。三才者“灭、地、人”。天有五行,地有五行,人有五行,合之为十五数也。故纵横交叉,上下左右,四方八面,皆难逃三才五行之数也。

  (3)五行之用数

  洛书之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阴阳和为四十五数,乃五行之用数。大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是卦象占筮体用之数。大衍之数五十,去五行之体数五,其用四十五为五行万物之用数也。此乃大衍五行之体用,显五行万物生死存亡之数也。

  (4)九星之数

  河图为四象十干之数,洛书为九星八面之数。九星之数为逆行;九紫、八白、七赤。六白、五黄、四碧,三绿、二黑、一白……每年一星,一直运行到现在。当年所在之星的卦象,就是当年出身之人的风水命卦,至今仍适用。此数与吉凶关系密切,故多用紫白九星测吉日。

  (5)地支之数

  子一、丑二、寅三、卯四、殷五、巳六、午七、未八、申九、酉十、戌十一、亥十二为地支之数。由天干河图之数根据地理演化而成,故子水一、寅木三、辰土五、申金九、午火七、各取河图五行之阳数也,主五行地支之化数。而十二月令之数则是:寅一、卯二、辰三、巳四、午五、来六、申七、酉八、戌九、亥十、子十一、丑十二,主万物存亡之顺序。

  洛书与河图并称为上古之。因为,它们不仅精确了表达了先民对数字的认识和了解,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数字传达了人们对哲学思维,阴阳平衡、天文星象等一切宇宙万物的认知。

  例如,如果我们将河图四方的八十数旋转而排成八方而显八卦,那么,我们就会惊讶的发现,每方一个数都会纳地支十二气象。只不过是将火的一、七数与金的四、九数交换了位置,同时土五为中显用而寄八方,土十则不显而藏于用。这样就形成了载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八六为足,九个数纵横交叉皆为十五数,尽显五行之妙,将先天之体化为后天之用。

  由此,我们可知,古人在对待事物的看法上是灵动多变的,而不是墨守陈规,食古不化。当然也正是源于这种思维的灵活,才为创造出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奠定了基础。

  众所周知,阴阳五行是中华文明特有的产物。那么,作为远古之一的洛书,对此又是如何认识的呢?

  首先,右旋相克相耗

  河图天道左旋面生,洛书地道右旋而克。所以一、六西北克西南二、七先天之火,二、七西南克东南四、九先天之金,四、九东南克东北三、八先天之木,东北三、八克中五先天之土,中五之土克西北一、六先天之水,如此种种,都是右旋而克先天之数的道理。

  所谓的相耗,表现在:坎一之水消耗乾六之金,兑七之金消耗坤二之土,离九之火消耗巽四之木,震三之木消耗艮八之土,良八之土消耗坎一之水。

  其次,相对冲克之理

  由于中土显用于八方而不自守中,故洛书五行八方相对冲克。坎一之水克离九之火,乾六之金克巽四之本,兑七之金克震三之木,坤二死土合艮八生土卜,所以生。同理,地支则子水冲克午火,酉金冲克卯木,中金冲克寅木,女水冲克巳火,辰、戌阳土湿燥相冲,丑未阴土寒热相冲。相对冲者,其数皆合面为十,为土之成效,乃明土之数也。阴为静,静极生动,故一卜不自显,而显于九宫八卦十二支之动也。

  最后,阴阳平衡之理

  洛书中的任一平面皆东西南北为四正,阳数一、三、五、七、九居之;四隅为偏,阴数二、四、六、八居之。洛书将河图的四面化为八方,五行数位也动丽变之:一仍是水,六化为金:

  三仍是水,八化为土;二化为土,七化为金,四化为木,九化为火;五仍为中,显用而游寄八方;十为体,显于合用之数硕不自显。所以河图之数为十,以-为体九为用,其用为洛书;洛书九宫,中五为体显用以八卦,乃阴阳用于万物与人也。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以崇尚和谐、平衡为主的文化。这一特点,同样鲜明的反映在了洛书之中。在中国现存的最早的天文历算著作《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洛书者,圆之象也”,意思就是说,洛书使用数字构造出的一个“圆之象”,而这个圆就表示着包容,和谐与平衡。洛书内容包罗万象,奥妙无穷,其小无内,其大无外。我们唯有秉着“苟日新,日日新”的不断求知精神,才能将洛书文化,发扬光大。

  3.《周易》之八卦概述

  八卦一词最早见于《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八卦的基本符号是和,叫做爻。称阳爻,称阴爻,两种爻是矛盾对立的形态。与取象于阴阳。董仲舒说:“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天地阴阳》)。虽然,这个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充满天地间,是确实存在的物质。因此,八卦以阴阳二气,取象宇宙万物。八卦的发展过程是:两仪、四象、八卦。根据八卦的演绎法则,创立了六十四卦,由此又演绎出整个《易经》体系。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的数字之中,以“五”为中心,以“九”为天地之至尊,所以,古代帝王被称作“九五之尊”。然而,八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可以说是无法取代的。纵观中国文明史,可见八卦之经义几乎渗透到了各个学科、各个学派之中。但是,作为如此重要的文明,为什么它不取法“九”或者“五”呢?换句话说,八卦之所以称“八卦”,它究竟与“八”有着怎样的密切关系呢?

  据说,伏羲画八卦在河南省的淮阳县,现有画卦亭和太昊陵(即伏羲陵)。他画八卦是因风而引起的。《王子年拾遗记》:“伏羲坐于方埴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太平御览》卷九)。凡物之生灭,气之散聚,都是通过风的运动而起变化;先天八卦体现了天象,而卦象中当然有风在内,所以萧吉说:“八卦者……因八方之通八风,成八节之气,故卦有八。”

  八节之八,既表示八风,也表示八节之气。所以说,天有八风,以直八卦;地有八方,以应八节。看来八卦之八,天象与八风相应;地法又与八节相应。所谓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周髀算经》曰:“凡为八节二十四气。”又曰:“二至者,寒暑之极;二分者,阴阳之和;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是为八节。”八卦之八代表八方,八风,以成八节之气。这就是《系辞》所云:“以通神明之德。”

  此外,八还可“以类万物之情”。例如:人体经络呈S形运行,巧妙地体现了八卦形式;人身有奇经八脉;身体中血气会合之处有八:府会、太仓;藏会、季胁;髓会、绝骨;筋会、阳陵泉;血会、鬲俞;骨会、大杼;脉会、大渊;气会、三焦。

  八卦原理广泛地运用于中医的各个领域。如八纲辩证,是中医辨证施治最基本的方法。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是对立而统一,又是互相联系的,其中阴阳是总纲。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说:“阴阳既明,则表与里对,虚与实对,寒与热对;明此六变,明此阴阳,则天下之病因不出此者。”因此,中医有八种治疗方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推拿也分为八法:按、摩、捏、揉、推、运、搓、摇及十二种手法。王肯堂著《证治准绳》对眼科从五行的生克关系提倡“八廓说”。他说:“八廓应乎八卦”。《子午流注针经》中有灵龟八法:此法阴经开四穴,阳经开四穴,又叫阴阳四针法。四肢八个腧穴通向奇经八脉。

  此外,奇门遁甲说:开、休、生、伤、杜、景、死、惊为八门。开、休、生三门为吉门;杜、景为平门;伤、死、惊为凶门。

  即便是在当代社会,人们对“八”字的喜爱,仍然热情不减。例如,中国的北方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要得发,不离八”,而且凡一切与“八”字沾亲带故的,都被“一人飞升”带上了“天”。例如,选电话号码,喜欢选择带“8”字的;住宾馆喜欢住喜欢住518、688或816等房间。就连商店的物品,为了追求时尚,也被挂上了与188、688、18888等与“8”字相连的吉祥价格。

  所以,纵观“八”字在中国文化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而言,称之为“八卦”实在是恰如其分的。那么,八卦究竟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呢?

  《系辞》曰:“易者,象也”。“象”指的是天地之物象。所以,《周易》的精蕴存于卦象之中。

  天象有日、月、星、辰,它们有明有暗,月亮有圆缺;气候有四时、八节、二十四节气的变迁;地之形有山川、草木、禽兽等有形之物,山川有流动的变化,万物有盛衰存亡;宇宙总是处于动、变之中。而八卦所要讲述的内容就是“设卦观象”、“八卦以象告”。简单地说,八卦就是让人们学习掌握和运用自然变化之规律。

  第一、八卦是天地万物之象

  乾,符号为。乾为天,天不可见,以日月星辰代之。天体运动由地测之,故天无方无体,乾卦也无方无体。

  坤,符号为。坤为地,山河大地是个实体,坤地承天而时行。四时运转,万物生生。八卦以天地为首位,天地定位,八卦则立。

  震,符号为。震为雷,震卦一阳在下,代表一阳奋出。一阳奋搏,万象更新,可见天地之心乃有生生之盛德。

  巽,符号为。风行天下,无微不至。雷风相搏,阴阳相遇,品物流形,则保合大和矣。

  坎,符号为,坎为水,水性润下,阴中含阳,阳含阴中。文王八卦坎在北,代表冬,九宫数为一。一者为阳,阳气始于坎,故万物之资生始于坎。

  离,符号为。离为火。离本乾体变为离三故火性炎上。文王八卦离在南,代表夏,九宫数为九。《说卦传》曰:“离为火,为日,为电。”火、日、电皆光明之物。又曰:“离也者,明也,南方之卦也。”

  艮,符号为,艮为山,高于地面者为山,山有静止象,故艮有止义。艮卦三爻为震卦三爻反象,震为长男为大,艮则为少男为小。

  兑,符号,兑为泽。兑卦二阳伏于一阴之下,成缺口像凹字,阴爻又可象征水,故兑有泽象。兑卦上像开口,口主语言,吃东西,故兑卦象征口。

  第二、八卦是方位之象

  先天卦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后天卦位: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第三、八卦是“数”的象征

  先天八卦配九宫数:

  乾九、坤一、巽二、兑四、艮六、震八、离三、坎七、中央为五。

  后天八卦配九宫数:

  离九,坎一、坤二、巽四、乾六、艮八、震三、兑七、中央为五。

  第四、八卦是身体的象征

  乾()为首(首为诸阳之会,故首为阳)。

  坤()为腹(腹藏众阴,故坤属阴。阳为天,阴为地,天上地下,天地定位也)。

  震()为足。

  巽()为股(手)。(足动股随,雷风相与;《麻衣道者正易心法》:“巽为手”。手足并作,雷风相薄也)

  坎()为耳。

  离()为目。

  艮()为手(鼻)。

  兑()为口。

  第五、八卦是相生相克之象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第六、八卦是阴阳五行之象

  (1)八卦与五行的对应关系:

  金--乾、兑。

  木--震、巽。

  土--坤、艮。

  水--坎。

  火--离。

  (2)八卦与阴阳的对应关系

  乾、坎、艮、震、四卦,属阳卦。其中艮为少男;坎为中男;震为长男。(震、坎、艮中阴多阳少,表示阴从阳,故为阳卦)

  坤、兑、离、巽四卦,属阴卦。其中:兑为少女;离为中女;巽为长女。(兑、离、巽中阳多阴少,表示阳从阴,故为阴卦)

  第七、八卦是旺衰之象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

  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

  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按照八卦的发展历程划分,可分作伏羲八卦和文王八卦。也就是所谓的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那么,八卦为什么会有先、后天之分呢?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以及先、后天八卦又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呢?

  一、分道之因缘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后天八卦并非是对伏羲八卦的完全否定,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更为合理科学的修订。

  (1)根据考古证明,从伏羲之后,直到西周建国前夕。当时的气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冰雪融化,海水上升,淹没大片土地,到处闹水灾。到了周王朝,江山虽旧,但自然环境发生很大的改变。周文王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改变,也为了农业生产的需要,大胆地改革:将先天八卦改成后天八卦的模式,并在后世应用上非常地广泛,一直到现在还应用着后天八卦。

  (2)伏羲时代认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即天在上,地在下。“天动地静”即动为阳静为阴。卦爻以为阳爻,为阴爻,乾是三个阳爻所组成,坤是三个阴爻所组成,所以先天八卦把乾为天在上,坤为地在下。先天八卦即天地对待(天和地对、男和女对)。以“气终而象变”的说法而言,即事物走到终点(极端)则变向反面,所以夏至则阴生,冬至则阳生。

  那么,由此可见,先天八卦既然是天地对待(定位),但只有冬与夏符合,春与秋位置不对称。如果,按冬夏位置推算,乾阳在上,坤阴在下,自然规律是阳在下可上升,阴在上可下降。但是先天八卦乾在上坤在下阴阳就不能相交了,试问如此怎能生出万物?怎能概括大自然之理呢?于是文王修订伏羲八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3)从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证明,“文王拘而演《周易》”这是真实的历史故事,八卦的乾位,由南转移到西北(西北方位是周文王的根据地),这种转移暗藏着改朝换代的变革之意义。总之,从伏羲八卦到文王八卦的转变,充分说明了八卦其取法万象,应天地变动而变得精神内涵。

  二、先天八卦

  由图可知,先天八卦之卦序有别与文王八卦,其卦序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先天八卦与九宫数字的配合为:乾九、坤一、巽二、兑四、艮六、震八、离三、坎七、中央为五。

  其实,先天八卦最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先天八卦重视天象自然之理,即要顺天道而行,还要逆知未来。正如邵雍在《皇极经世书》中所言:“先天乃对待之体”“易之本也”。《说卦》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八卦既由天象地法而建立,而“八卦相荡”却成了六十四卦。演成六十四卦之妙理在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之上发展到六爻画的六十四卦。一卦行于八方位而成八卦,八卦行于六十四卦之位,相摩相荡,皆由于太极一气之流行也。故太极者六十四卦之本,万物生化之源。两仪于此而开,四象于此而生,八卦于此而列,六十四卦于此而行。而演变六十四卦的基础,就是--伏羲八卦。伏羲八卦是以(天、地、人)三才之法相,演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荣之景。所以,说到底,先天八卦是人类早期文化的产物,它所拟象宇宙间(包括人类社会)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科学思想,皆融会在六十四卦的次序中。

  (2)先天八卦讲对峙,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类物象分为四组,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周易说卦传》中将乾坤两卦对峙,称为天地定位;震巽两卦对峙,称为雷风相薄;艮兑两卦相对,称为山泽通气;坎离两卦相对,称为水火不相射以表示,这些不同事物之间的对峙。

  三、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又称文王八卦,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即是序数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说卦传》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这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邵子曰:“乾统三男于东北,坤统三女于西南,乾、坎、艮、震为阳,巽、离、坤、兑为阴。”

  邵雍所言:后天为“流行之用”,重在功用方面,就是为了“尽变化之能事”;《观物外篇》曰:“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林氏《易稗传》亦云:“先天所以立体也,后天所以致用也。”所以说,后天八卦是“精义入神以致用”的八卦。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那么,我们就以后天八卦在农业中所起到的作用为例,论述后天八卦强大的实用性。

  《说卦》曰:“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从这段文字记载中,便清楚的表明了“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的农业生产过程。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出”,生也。宇宙间万物的发生,都自东方开始,震为少阳春木,一阳初生。震属正春,按古历法,一年四季约三百六十日,用八除之得四十五日,一年分为八季节,每卦配一季节,占四十五日,震卦所占之四十五日,正值万物开始出生,故曰:“万物出乎震。”以八卦配八方,震为东,故曰:“震,东方也。”

  “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离为日,日光普照天下,故曰:“离也者,明也”。以八卦配四时,离为正夏四十五日之季节,阳气已隆,草木茂盛,鸟兽皆出动,昆虫皆生出,万物欣欣向荣,彼此相见。故曰:“万物皆相见。”八卦配八方,离为南方,故曰:“南方之卦也。”

  “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说,读为悦,言读为焉)兑为正秋四十五日季节,故曰:“兑,正秋也。”此季节万物皆长成,农作物结实累累,由于收获在望,农民心中喜悦,故曰:“说言乎兑。”

  “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艮,止也。八卦至此为止。艮为冬末春初四十五日,季节立春。艮卦在东北方位于丑寅之间,十二月建丑,正月建寅,丑为冬末即今年之末,寅为春初即来年之初;丑为终,寅为始,艮圭阶于阴阳交替之间。故曰:万物成终而成始。”

  后天八卦是流传最广,最被人熟知的八卦。它的积极作用不仅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同时还渗透到了中医、军事、历法等各个领域。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是它们所承担的作用不同而已。正如宋代邵雍所言:先天乃易之本也,后天为其用。

  4.《周易》之太极概述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然而,究竟什么是太极,关于这个问题,可谓是众说纷纭。总的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说法:

  第一、太极元气说

  《周易彖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所谓“元”,是指本原,原始之意,所谓“乾元”,“坤元”,实质上是指阴阳二气为万物的本原。

  《周易系辞上传》又进一步追溯阴阳二气的本原为太极;“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谓“两仪”,指阴阳,所谓“太极”,是指区别于天、地,人“三极”居于“三极”之上的最高的“极”,即是天地万物的终极本原。其中蕴含的意思是:太极是指阴阳来分的气。

  汉代郑玄《周易注》:“太极,极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气也。”汉代王充《论衡谈天》“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唐代孔颖达《易》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太初,太一都指的是元气)

  宋代张载认为太极是“气”。他说:“一物两体,气也。”他又说:“有两则有一,是太极也……一物而两体,其太极之谓欺?”(《正蒙》)气分阴阳二性,故称“一物两体”。张载认为:“凡有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正蒙乾称》)

  气是运动的,气分阴阳而交感;气升降飞扬,“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气有聚有散,气聚则物成,气散则物毁,如是循环不已,则是宇宙的普遍现象。

  第二、太极无极说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周敦颐的”太极“一方面回复到将太极说成是气,另一方面又提出”太极“本于”无极太极“的”有“产生于无极的”无“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就是一个从无极至太极,至阴阳、天地,至五行、四时,至万物的发生形成过程。程颐和程颢则将太极等同于无极,”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

  第三、太极理学说

  宋代是理学盛行的时代,所以,这个时期的易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理学思想来阐述太极的含义。宋代著名理学大师程颐说:“太极……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认为太极和理是无二致的。

  朱熹在《周易本义系辞上》曰:“易者,阴阳之变,太极者,其理也。”又曰:“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他认为,万物之根本是理,理在气先,理为气本。世上之事物,不但有此事物之所以然之理,其中且具有太极之全体。所以,朱熹说:“盖统体是一太极,然又一物各具一太极。”因此,“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此外,他还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语类》九十五)他说:“世上每类生物之生,皆先由气化,而后有形生。”“气化是当初一个人五种,后自生出来底。形生却是有此一个人,后乃生生不穷底。”意思是说,人之来源如此,其他各种生物之来源,也是如此,一切都是“自然变化出来”。由此可见,朱熹认为构成万物生生不息的道理,归之于太极之理,因为只有太极才是“天地万物之根”。

  由于朱熹的观点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因此在以后的流传中也更为深远,可以说,贯穿了明清两代人的思想。例如,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也说:“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第四、道即太极说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在传统哲学思想中,“道”也被认为是万物之源。这一点与“太极”极为相似。于是,人们便认为,“太极”其实就是“道”。正如邵雍所说:“道为太极。”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说的一、二、三,形容“道”创立万物的历程,它与《系辞》所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宇宙形成论在认识上基本相同。按照老子所说,太极本身就具备着一、二、三的功能。一为太极,二指阴阳,三代表多数,实指万物;因为太极具有阴阳二气,它们之间互相转化,即产生以三为名新的和谐体。

  第五、太极“含三为一”说

  魏代孟康在结合前人对太极认识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太极元气,含三为一”的新主张。他认为太极元气明明只含太极不仅包含天阳与地阴,同时还包含有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人”,从而引出了天、地与人这三者关系。太极图的“白鱼”表征天,“黑鱼”表征地,黑白互回的交界表征人,整个圆圈表征太极,因此太极“含三为一”。如果从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看,太极要分阴分阳,演化成万物,必然是一分为二,加上中介即分界的标准,则可说是一分为三,即分成对立面和中介物。这种观点虽然有待继续考证,但却已经在中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印证和推广。

  太极是《周易》的理论基础,而太极图则是最直观表现太极哲学思想的工具。太极图分为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太极图是研究《周易》文化的重要图像。据说,太极图(阴阳鱼互纠结图示)是宋朝道士陈抟所传出,原叫《无极图》。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先天图》、《太极图》以及《河图》、《洛书》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别传穆修、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周敦颐不仅对太极图进行了修改,并且写了《太极图说》进行解释,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故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仪。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周敦颐对太极图的改革,被后代的朱熹所采纳,并巧妙的运用到了理学之中,使之更为广传的流传。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太极图,就是周敦颐所传之太极图。

  从外观上看,太极图“负阴而抱阳”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它对客观世界的一切现象(自然的、社会的)进行了最高的概括。而且造型简单,形态优美,宛如一轮满月。但是,要想画好太极图,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然而,生活中多数人却想当然地认为太极图是用两个半圆组合完成的,可谓是大错特错。其实,正确的画法应该是从九宫出发,用洛书的数量关系在八个方向上求差,再用包络线把八个方向上的点连起来。

  因为,阴阳鱼是存在有数量关系的,所以,如果把阴阳鱼用半径分成360份,那么每一条半径上面的黑色和白色的比例恰恰就是一天当中的阴和阳的比例。水平位置是春分和秋分,竖直位置是冬至和夏至。正确画好太极图,只需按照如下的步骤即可:

  第一步,把1-9九个数添到九宫格里,让各个方向的和都是15.

  第二步,在八个方向上分别求出这些数字的差值。

  第三步,把这些数标在八个方向的数轴上,用光滑曲线连接。

  第四步,完成图形。

  太极图是一种智慧的图形。它是以阴阳两性物质以阴阳交感与阴阳互补方式,不断地处于旋转运动中,并在运动中实现着由不平衡、不稳定、不饱和的状态,向着平衡与稳定发展的目标迈进。然而,当它一旦实现了饱和的目标之后,又会义无反顾的向着更高层级的自我进行超越,而且循环不息,永恒不止。这种“螺旋式”上升的法则,直到18世纪,才被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发现。由此,我们不能不由衷地敬佩古人的大智慧。同时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太极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发挥着它的伟大优势,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5.《周易》之占筮及常用词概述

  《易经》是一部占卜祸福吉凶的书籍。早在商周时期,占筮被看做是一件隆重的盛事,因为,占筮是人与上天之神沟通交流的过程,所以,占卜师需要提前斋戒,并且沐浴更衣,以此来表达对上神的崇敬之情。这种规范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被逐渐的完善,并形成了一种需要严格遵守的原则。为了方便读者对占筮方法的学习和认知,下面我们将简单介绍一下最基础的占卜原则:

  (1)占筮前一晚早睡,不做任何事,以确保翌日的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2)入厕回来要洗手,既净身(净口、净手之意)。

  (3)晚上11点后不卜,因在两日交接之时,天地混沌未明,且精神疲倦。

  (4)以玩笑试之,或在嬉戏嘈杂,卧室厕所邪溺等环境下不占。

  (5)心未定不卜,心不诚不卜、奸秽盗淫之事更不卜。

  (6)一事只一占,不可反复请示,同样一件事,今日占明日又占,如此即不灵。

  (7)凡占筮惟挚诚可以感动申明与天地神明相通。所以,不要轻易试卦,更不要随便请神驾降临。

  (8)心意已决之事不卜,可以智慧能力判断者不卜,欲以占卜术来赌博,或者坐吃山空者不卜。

  (9)战术的地方最好在神案或清净无杂的书桌上,占卜之事,以简捷之词写在红纸上,全神贯注,冥想索要占卜的人事物。

  (10)占卦须客观,且要心定,不受外物如消息、杂声等所影响。

  以上是前人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希望热心占卜的读者,能够严格恪守。我们在了解了占卜原则之后,下面将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占卜方法:

  (1)蓍草占卜法

  从五十根蓍草中,先拿出一根,始终不用,以象征天地末开之前的太极。将余下的四十九根,随意分开,握于左右手中。左手握的象征天,右手握的象征地。由右手中抽出一根,夹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之间,象征人。

  放下右手中的蓍草,用右手数左手中的蓍草,每四根一数,象征四季,最后余下四根或四根以下,夹在无名指与中指之间,象征闰月。

  再用左手数刚才由右手中放下的蓍草,每四根一数,最后余下四根或四根以下,夹在中指与食指之间。

  小指中的一根与左右手数余下的蓍草,合起来必定是九或者五。以上是第一变。

  将第一次余下的九或五根蓍草除去,再用四十或四十四根蓍草,同样的分握于左右手,由右手取出一根,夹在左手的小指,然后分别每四根一数,左右手余下的加上小指的一根,合起来必定是八或者四,以上是第二变。

  再将其余的三十二或三十六根蓍草,同样的数,余下的合计,必定是八或四。这是第三变。经由以上三变,得到位置在最下方的开始的第一爻。第一变余下的是九或五,第二、三变都余下八或四,九与八是多数,五与四是少数。

  三变中有两次多数一次少数,即九、四、八、九、八、四,或五、八、八时,称作“少阳”,也简称“单”,就是阳爻,记录成-

  三变中有两次少数一次多数;即五、四、八、五、八、四,或九、四、四时,称作“少阴”,也简称“拆”,就是阴爻,记录成--。

  三次都是少数,即五、四、四时,称作“老阳”,简称“重”,是阳爻,但也可能变成阴爻,记录成〇。

  三次都是多数,即九、八、八时,称作“老阴”。简称“爻”,是阴爻,但也可能变成阳爻,记录成×。

  “老阴”“老阳”可能变化,称作“变更;”少阴“少阳”不变化,称作“不变爻”以数字表示,“老阴”是“六老阳”是九,即经文中的“初六”初九“等的六或九。相对的,”少阴“是”八少阳是七。

  以上的原则,简化如下:

  三变得到第一爻。同样再做五次,即可得到其他的五爻。但必须注意,“初”“二”“三对”四“五”上的顺序,是由下而上。

  假定,经过十八变的余数,是九、八、四,五、八、八、九、四、八,九、四、四,九、八、八,五、八、四,就记录成得到的就是泰卦;但第五爻是老阴,可能变成阳,就成为需卦。称作“泰之需”。这时,泰卦是“本卦”,需卦是“之卦”。问卜的占断,在“本卦”的“变爻”,以上例来说泰卦“六五”的“爻辞”就是求得的答案,但为了解卦的整体性格,“卦辞”也要一并参照。不过,当一卦中出现若干“变爻”时,依据朱子的《易学启蒙》,有两个“变爻”时,看“卦辞”。然而,实际上,这样往往会遇到两项文句相互矛盾的困难;所以,仍然应当依据《左传》“襄公九年”中的说法,有两个以上的变爻时,看“本卦”的“卦辞”比较妥当。

  (2)简化揲蓍法

  揲蓍法很繁琐现有一更简化的方法,安好太极把其余四十九根筮竹左右手分开,右手的那一部份先放在右边,然后左手部份的筮竹四个一数,若余数得一或二或三则第一变必为五,若余数为四则第一变之数必为九;若得五之数则取五根筮竹放在左边,若得九则取九根筮竹放之,此为第一变。把剩下的四十或四十四根筮竹再左右手分开,右边持有部份先放在右边,取左手筮竹四个一数若是余数为一或二,则第二变为四;若余数为三或四,第二变必为八之数,然后把第二变的四或八根筮竹放在第一变筮竹之右边。再把所有剩下之筮竹三十二、三十六或四十再左右手分开如第二变时之程序可得第三变之数为四或八。合第一变、第二变、第三变之数可得上述八种情况之任一种,此乃第一爻。

  第二爻之形成过程亦如上述,将四十九根筮竹左右手分开,重复第一爻之产生过程可得上述八种情况之一。至于第三、四、五、六爻之产生亦如是操作。

  简揲法只是简化了挂筮竹在手指上的程序及还要数右边筮竹之时间,以一十八变而论时间可节省三分之二,其余均与揲蓍法一样。

  (3)铜钱占卜法

  准备三枚铜钱进行摇卦,乾隆币最佳(如没有取其它类似钱币亦可)。有“乾隆通宝”字的一面叫做“阴面”有文字的为阴面,而反面叫做“阳面”。用其它类似钱币者,有人头的一面是阳面,反面是阴面。将三个硬币双手合扣,然后上下摇动使铜钱在掌内能自由翻滚,摇四、五次或七、八次都可以,然后把铜钱轻置于桌上,共摇六次而成卦。

  当铜钱掷于桌面之时有下列四种情形发生:

  1、三枚铜钱皆出现“乾隆通宝”字面,此为老阴记为,这是阴极变阳。

  2、三枚铜钱皆出现反面此为老阳,记为“O”,这是阳极变阴。

  3、三枚铜钱有二枚出现“乾隆通宝”字面而一枚出现反面,此为少阳记为。这是为不变动的阳。

  4、三枚铜钱一枚出现“乾隆通宝”字面而二枚出现反面,此为少阴记为。这是不变之动得阴。

  共摇六次而成一卦,铜钱法与揲蓍法一样会出现无变爻、一爻变等的多种情况。但是,其解析方法同揲蓍法类似。

  (4)太极丸法

  据《三儒理数集》记载:用霹雳枣木制太极丸,如无霹雳枣木,则可用檀香木等代替,制成圆木珠三丸;每颗切成六个面,如骰子形,但骰面大,而此珠切面小,取面务要均匀使其走盘不定,取其圆滚之义,但切面勿过小,过小则切面不着地。三个面上各刻三点,另三个面上各刻二点,六面共刻十五点,其它两珠亦如此制作。合二三得五,是五行之数也;计一丸得十五,是河图中宫十五之数,也是洛书纵横十五之数。这种方法以一丸而配四象五行八卦河洛之数,刑同六合,道备三才,并且“以数变卦”可说新颖完备。所以木丸近似蓍草,然而没有揲蓍法之繁琐,又不会像铜钱卦法过于简易,所以这种方法是最适宜的占卜法。

  (5)梅花易数占卜法

  相传,梅花易数占卜法是由北宋易学大师邵康节所创。他依据先天八卦,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原理,进行占卜推算。

  由于,数字有单位和多位之分,所有采用数字占卜的时候,要区别对待。例如:单位数起卦要加时辰作内卦。多位数一般用一分为二,即分二段各除以八,并分别取余数作上下卦。逢奇位数时数位少的一组作外卦,数位多的一组作内卦,以对应天清地浊,天轻地重,阳少阴多的自然法则。

  易数占卜的方法,不受工具局限,体现了很强的灵活性。可以说,随时随处都可以占卜。例如:电话号码--8523697,七位数,取前三位相加为上卦,取后四位相加为下卦。上卦为15,除以8余7,为艮卦;下卦为25,除以8余1,为乾卦,即得山天大畜卦。起卦时,凡得单数以上少下多,凡得双数为均分,均除以8取余数为卦;两数相加除以6的余数即为动爻,具体方法视具体情况而定。

  《周易》占卜的方法,多种多样。除上述方法之外,还有时间起卦法、方位起卦法、测字起卦法等。其实,纵观各种占卜方法,虽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起卦,但是其所依据的占卜理论却是一般无二的,所以我们只要真正的掌握了《周易》的文化内涵,那么,在占卜的道路上,自然就能触类旁通,得心应手了。

  《周易》是一部难学、难懂的,之所以难学、难懂就是因为,其中存在大量的易学专用术语,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理解和阅读。然而这些术语又是我们正确理解《周易》的关键,所以若要理解《周易》,就必须攻克这些专有术语,但这些专有术语究竟代表着什么含义呢?

  (1)什么是互卦

  互卦,只用八卦的名称,勿需用六十四卦的名称,可分为上互卦和下互卦。互卦以重卦去除初爻和上爻,以中间四爻分作两卦。以地天泰为例,下卦乾卦的互卦为兑卦,上卦坤的互卦为震卦。但是,乾坤两卦没有互卦,乾的变卦为坤,坤的变卦为乾。

  (2)什么是变卦

  变卦,指的是摇卦后得到的六个爻中有老阴老阳的要变,变之前的卦为本卦,变后的为变卦。

  如摇得乾为天卦,2爻至上爻都为少阳,初爻为老阳,老阳爻就要变阳为阴,得到天风诟卦,这里本卦就是乾为天卦,变卦为天风诟卦。

  (3)什么是重卦

  重卦,指的是重叠八卦以成六十四卦,每卦由两个单卦组成,共六爻。唐孔颖达在《周易正义第二论重卦之人》中说:“然重卦之人,诸儒不同……今依王辅嗣,以伏牺既画八卦,即自重为六十四卦,为得其实。”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一章,说道:“数学的程度渐渐进化,晓得三三相重,八八更可以得六十四种不同的方式了,于是乎数学的秘密更加浓重起来;一百九十二片的长砖(阳爻)和三百八十四片的短砖(阴爻)便一片一片地都发出神秘的声音,神秘的天启来了。这便是重卦,这便是繫辞,这便是《周易》之所以产生。”

  (4)什么是旁通卦

  旁通卦,旨意蕴于阴阳相反相成的变化,并从中发掘两卦六爻阴阳相反者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关联。其大意可为:此阴则彼阳,此阳则彼阴,阴阳彼此感应而交通。例如:既济与未济、师与同人、乾与坤就互为旁通。

  (5)什么是错卦、综卦

  “错”,即错卦,又称对卦和旁通卦,指阴阳相对的卦;“综”,即综卦,又称反卦和覆卦,指将一卦颠倒过来所得的卦。在六十四卦中,每两卦为一组,气候卦就奔都是乾卦的综卦,如:屯蒙、需讼、师比等;遇到其综卦与本卦一样时,即变为错卦,如:乾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等卦。

  (6)什么是得位

  每一个卦从下到上顺序排列着六爻,爻可分为阴爻和阳爻,每一爻所处的位置,也有阴阳之分。第一、第三、第五爻的位置,被称之为“阳位”;第二、第四、第六爻的位置,即是“阴位”。如果阳爻处在阴位的话,这就叫“不得位”,反之就叫做“得位”。简单点说,就是阴爻处于阴位,阳爻处于阳位,这就是“得位”。

  (7)什么是得中

  得中,即居中。每一卦中的二、五爻位为中位,此爻居中。其五爻为“九五之尊”,为君子位。例如,观卦的六二、九五,就是爻位得中,以兹中庸持中道而不倚的中正思想。

  (8)什么是比

  两个相邻的爻称之为“比”。如一、二爻为比;三、四爻为比。阴阳相比有益,同性相比则为相斥。

  (9)什么是乘与承

  相邻两爻,上爻对下爻为乘;下爻对上爻为“承”。

  (10)什么是相应

  内挂的一、二、三爻与外卦的四、五、六爻之间的对应关系,被称之为“相应”。即一、四相应;二、五相应;三、六相应。阴阳相应为宜,同性相应为相斥。

  《周易》博大精深,宛如一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付出更多的辛勤和努力,才能终生受益。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