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九章 燕来宗大 南丰美女文化慧秀江右

  还未走进南丰,就会有人喜形于色地告诉你,南丰可是个很值得一去的地方,南丰有“三子”--橘子、女子、炉子,南丰还有“三色”--红色、粉色、金色。正当迷惑之际,旁人不由哈哈大笑解释道,红色指革命老区,粉色指女子漂亮,金色指蜜橘。于是橘子、女子的字眼便钻入游客的心里发酵继而浪腾起来,眼神一个劲头瞅着窗外满山遍野的橘园,只见绿色层层叠叠,橘树枝叶茂密横而不流,哪有蜜橘金色的影子?旁人忍俊不禁又哈哈大笑道,蜜橘金色需秋天来观赏,盛夏是南丰美女的季节。南丰女子邓舒琴2008年入围亚州现代选美大赛(天津赛区)第10名。

  最是盛夏季节,月夜坐在索桥旁老街小吃摊点上,刚刚端起瓷碗嘬上一口米酒,捏在指间的香豆干还没来得及送到嘴边,二三妙龄女子白皙秀腿飘然而入视野,伴随悠闲的硬底人字拖佩玉般节奏渐行渐远,只留下一股淡淡的清香。正要懊恼夜色溶溶掩盖美女娇容时,又一佳人骑车嘎然而至,一声轻脆婉转的招呼声如天籁之声飘荡在昏黄的路灯下,这回瞧仔细喽,简直就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那一类品牌,于是故意走到摊主旁装着需要些点心,象是自言自语随心歌咏“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朋友在一旁起哄接腔:“攘袖见素手,皎腕约金环。”“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还夸饰地故意站起来撸撸胡须整整分头发型,女子不愠也不怯,回眸一笑齿如含贝,把夜色也惊呆了。文人的酸楚顿时涌上心头,声之不足故嗟之,嗟之不足不免仿效江南歌王惆怅而歌之:南丰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又想起温总理说南丰橘子是“金牌”。

  南丰女子能是什么牌?没有人敢下结论。在乐而不淫传统观下的男人既便内心慕极美女色也会装着若无其事般熟视无睹,惟恐落下好色之名。不知哪位名人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美女色是重要的度量衡或指标体系。

  还是忍不住要下一个结论:南丰美女是玉牌。因为南丰女性文化慧秀江右。

  金玉良缘合聚南丰,南丰自然成为最有魅力的城市了。于是博得群贤口诛笔伐,此公绝非圣贤之辈柳下惠之属,大有登徒子好色之言。

  不由想起宋玉兄弟,要是邀他一道来南丰就搞定了。宋兄弟是楚国的大帅哥,帅到何种程度?且看他作“登徒子好色赋”曰: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换成今天的话说:隔壁邻家的女子太漂亮了,不高不矮、天生丽质,特别是双眉黛翠撩人心脾,皮肤白晰,腰姿细柔,雪白的牙齿整齐如贝,嫣然一笑,放出的电光能晕倒普天下的男人。宋兄弟真是太过份了,把邻家的女子说得如此美丽,让文人耿耿于怀达千年之久仍不满足,还要说天下美女莫过于楚国,楚国的美女又以郢都最出色,而郢都最漂亮的美女就是东家之子,而此子隔墙窥视帅哥宋兄弟已整整三年多了,那宋兄弟有多帅啊,邀他来一趟南丰岂不占尽花魁,还想不想让普天下文人骚客有无地自容的机会?

  走进南丰,就能深深体会到宋玉作贱天下男子的那种心酸。

  南丰美女类群效应足以惑阳城迷下蔡,宛若东家子,当她或她们从身边轻柔婀娜地飘过,所有男人都恨不得自己立刻登徒子般自信起来,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行者撸髭须,俄而相顾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南丰美女色何如哉?

  将南丰美女上升到一种文化现象,或者流布四方,是一种创意,也是一种新概念与新视野。说到美女,西北有米脂的婆姨,江南有扬州女子,没人能说清楚谁比谁更漂亮。搜罗国色天香、清水芙蓉、倾国倾城、绝代佳丽等经典辞句来形容南丰美女,或许有些过誉,却大约能勾勒出南丰美女的风貌:有国色天香般的高贵血统,有清水芙蓉般的天生丽质,有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魅力,有绝代佳丽的品格内涵。

  南丰女子慧秀江右,有着悠远的文化渊薮。

  历史上的南丰宿儒们也许不屑身边的美女色,故翻阅史料很难听到半句赞美之辞,在那个女人祸水美女更是祸水中的祸水年代,重文轻色的南丰名儒巨公们的审慎是可以理解的。南丰人最引以为自豪的曾巩就没有一首诗甚至半句词描写家乡美女,要知道他的老师欧阳修笔下的美女可清纯无比,随手拈一首《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钗。照影摘花花似面,方心只共丝争乱,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怎么学生曾巩就没能学会一点越女采莲美色之辞?曾巩尚且如此,宋元明清的南丰旧儒们就越发不敢造次了。在他们笔下记录的南丰女子,倒有诸多才气、侠气、节气者,数一数《江西通志》中记载的贞烈之妇光荣称号者,南丰是赣东地区最多的一个县,在全省也位例前茅,堪称节妇之乡,实在不忍心将南丰烈女节妇们的事迹再一一陈列,惟恐惊扰她们舍生求义的灵魂,而这种精神正是孟子圣贤敦敦教导古往今来堂堂须眉的精髓,但为了宣扬她们被掩饰在节义背后的美丽颜色,要知道,古往今来守节而出名的女子往往均有一定的姿色,也只有美女守节才更让人感动,让垂涎欲滴的清儒们猫爪挠挠般刻骨铭心,三更半夜竖起耳朵聍听邻家节妇门前旺旺的狗吠声如何了断,丑妇守节恐怕很难引起表面上因循守旧而骨子里仍存爱美之心的清儒秉笔书史的闲情逸致,因而换言之,南丰多节妇贞女则从另一角度告之世人,南丰自古出美女,只是大多掩映在贞烈牌位之背后而已。

  不妨再请她们一一站上通往古今的T型台上亮亮相。

  宋代的谢泌妻侯氏,山贼来了,因侍候公婆逃避不及,贼人看她颇有美色威逼强行之不从,被贼人刀刃倒在水沟中。

  元代的曾恺妻李氏,夫死守节,至元壬午,葫芦峒寇猝至,李氏藏于窖中,贼人伺知之,掷服饰甘言引之出,李大骂贼人受刃而死。谢胜华妻朱氏,年二十六而夫亡子幼,壬辰兵乱,艰历危不变;罗撝妻胡氏,随夫仕赴南充,舟遇滩险竟覆,胡氏不愿舟人手援而亡,以为授受不亲之嫌,后祀节妇祠等。

  清代的李伟妻封氏,康熙乙卯年十八归伟,值闽寇乱,避斗门砦,九月,贼帅乐灿踞城,肆掠逼开砦门,氏惧辱,与李四妻沈氏,李士先妻包氏,俱投崖死,沈年二十六,包年二十八;吴应陈妻封氏,李昌妻某氏,李三嗃妻赵氏,义女昭姑,汤学仁妻徐氏,李自时妻赵氏,刘仁顺妻邓氏,陈仪妻刘氏,余伯定妻饶氏,邓奀妻符氏,邓台辅妻吴氏,曾曰斌妻胡氏,谭仲明妻江氏,邓益妻曾氏,卖浆妇某氏,俱先后死难。

  贞烈南丰女,千古秉风清。

  自古南丰为兵家必争之地,然而战火带给百姓的灾难,最痛楚的莫过于正史中留下的许许多多列妇哭骂逆贼而视死如归的声音。

  那是一种美丽的声音在历史的上空回荡。

  南丰的宿儒们记录节妇列女的笔墨却有些“凝绝不通声暂歇”的感觉,果真“别有忧愁暗恨生”吗?爱美与怜惜美的感觉有如惜春常恨花开早,岂不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其实不必苛求方志史官们的腐儒气息,那是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盛开在中华大地上的一颗苦菜花,正如无数为贞节而舍身求义的南丰女子,花开的声音很美,其味苦极却有谁知?

  南丰女子慧秀江右,有贞有烈算是一类,而才气逼人也算一类。

  丞相曾布夫人,魏玩,字玉汝,博涉群书,工诗,尤擅人伦鉴。布镇真定,尝携教授李撰子及宋提刑子至署内,宋子眉目如画,衣装殊华焕,李不及也。既去,玩谓布曰:教授今虽贫,诸郎皆令器;提刑子虽楚楚,趋走才耳。李后五子皆登科,而弥逊弥大尤著。宋子止门祗候,一如其言。玩子十,纡丛知名,其诗得母教为多,累封道国夫人,著有《魏夫人集》。

  明徐峻妻黄氏,性慧工诗文,年二十,夫卒,尝读列女传以自励,姑寿,手绣一联云:严霜不改青松色,劲节长将菽水欢。贺者见之,皆为起敬,年七十称完节。

  刘妻上官氏,生有凤慧,读书通大义,夫早死,遗孤刘芳尚幼,外氏欲夺之嫁,令其子市易,徙儒业,氏曰:失节辱身,训利陷子,均不可。乃刻志坚守,以义方训,子后芳亦以贡仕竟成才学云,嘉靖四十一年卒,寿八十二。

  清生员张治功妻储氏,具凤慧,三四岁能诗文,与弟开仕有奇女奇童目。女年十五归张,吟咏闺中,如友朋,楷法缄神精工,莫与匹。夫死,储年方盛,无子,矢不嫁,作哭夫篇,见志。其他感物兴怀,语皆思妇之音。孙顶游谢约斋门,约斋读其诗,为之嗟叹,有慧女行纪其事。

  曾公茂妻李氏,名慈姑,赋质幽闲,秉姿灵敏。康熙己卯,年十八,适公茂。勤劳奉养,得舅姑欢心。自幼好学,女工之遐,手不释卷,子甫能言,即教以孝友大义,年二十七卒,所著有母教二篇。

  邱德保妻李氏,性聪敏通经义,兼善星命九章数,年二十八夫故,抚继子训以义方,咸丰元年,张督学奖额劢节全贞,年七十五卒,已旌子邦道从九职。

  谭女,名馥,尚忠女公子也,幼慧,读书通大义,尤工诗,人以女相如目之,其游琴城书院绝句云:门外虹桥百尺长,肩与过去芰荷香;回看鱼跃清波里,无数楼台入夕阳。

  生员李谦妻严氏,聪慧知书,多才艺,凡星命选择、医卜风水之说,皆通悉,洵巾帼中不可多得之才也,年三十夫亡,子复殇,守节三十九年卒。

  曾维城妻邹氏,幼慧知书能诗,年三十而寡,有为危言趣之改嫁者,氏大书五言诗贴壁间曰:男女虽殊质,节忠惟一义;为臣不事两,作妇岂从贰。吾敢曰能贤,抚孤心所志;持此一片诚,遑恤尽瘁。自是人无敢言者,守节四十余年卒。

  直隶知县刘垂荫继妻高氏,直隶人,好读书,随夫任时,于国计民生均留心襄赞,暇时以吟咏自娱,著有“翠微轩诗稿”,选入“正雅集”。

  才女是南丰美女中的美女,首推曾布夫人魏玩之贤德才慧。

  史载魏夫人,本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魏泰之姊,徽宗时曾布为相,她被封鲁国夫人,故以魏夫人称之,博涉群书,工于诗词,颇为后世词大家李清照称赞。兹举其一首《定风波》词为例:

  不是无心惜落花,落花无意恋春华。

  昨日盈盈枝上笑,谁道,今朝吹去落谁家。

  把酒临风千种恨,难问,梦回云散见无涯。

  妙舞清歌谁是主,回顾,高城不见夕阳斜。

  魏夫人存词不多,但值得吟玩的精品却为数不少。

  魏夫人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心理,借落花摹写人生世态,无限感慨之中具有历史苍劲与身世无奈的喟叹,才慧识三者俱佳,不是一般女子所能企及。

  所以,魏夫人堪称南丰第一才慧美女。

  而谭氏女一句“回看鱼跃清波里,无数楼台入夕阳”,语意虽浅近,却有杜牧“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句法境地,且将琴台书院莘莘学子情态作比清波鱼跃,比兴之法亦显才气。

  曾维城妻邹氏的逝不改嫁诗却颇有文天祥之正气歌的浩然貌,叫人不敢轻易越僭妄图,则深得文氏义正严词的精妙。

  南丰才女,感动历史的几个闪光点如有万绿丛中红一点,恰如王安石诗言:娆人春色不需多。

  南丰女子慧秀江右,亦不乏侠义衷肠外秀内刚类型。

  南丰有一个孙氏女子,号称“杀虎夫人”,足以让《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们汗颜,因丈夫排行老三,且叫她孙三娘。孙三娘为明代廖廷炕之妻,廖廷炕三兄弟,就有二人遭虎害。就在炕为虎害的那天雪夜,其妻孙三娘只身持刀追撵老虎而将老虎杀死,吓得老虎再没敢出没廖家山村而从此里中再无虎患。

  孙三娘雪夜撵虎的情节故事,比起武松景阳岗打虎、李逵沂岭杀五虎等要感人得多多,要知道无论武松或李逵均为身怀绝世武功的豪杰之士,而孙三娘仅是个足不出户的贫家弱女子。

  南丰侠女孙三娘,堪称南丰第一义勇美女。

  旧史载:

  明代廖廷炕妻孙氏,上古人,中村孙氏女,年二十三适炕。炕雪夜登厕,为虎所攫,孙操刃冒雪逐虎,及之,虎啖炕雪中,血肉淋漓,见孙,惊跳去。孙且哭且追,又十里,虎弩毙,孙大骂,挥刃剖虎腹,破虎胃,出胃中夫肉,合虎残啖,里以归葬。射虎者得虎雪中,血肉淋漓,皆惊叹为神人。既毕葬,三日恸哭墓下,自经死去,遣嫁月余日耳,里人合葬之,呼曰“杀虎夫人冢”。里中至今无虎患矣。

  南丰侠女故事可歌可泣,杀虎救夫,令多少须眉汗颜。

  清代揭斯妻吴氏,年二十一,抚遗腹子事舅姑,至孝。一日,妇归,忽心动,恐舅姑有变,急归,翼日,舅果中痰卒。里有为债家所逼,鬻妻以偿,吴氏闻之曰:“债负几何,而忍割其妻乎?”脱簪钏保全之,施恩不望报,人多以侠称之矣。雍正四年旌表。

  黄大联妻张氏,鹏溪人,夫殁于楚,有遗,索以返榇,者将鬻女以偿,张氏闻之,召谓曰:“吾悲死别,忍令若苦生离耶?”立火其券,日夜勤十指,三年得赢金,乃托兄张学颜往迎丧,其侠义有非寻常妇女所可及者。初,张氏闻讣,胸间如有物隔,渐成痞块,及丧至,触棺,长号呕血数斗,病良愈,竟得抚二孤,以长守节三十余年,寿六十四。

  吴氏婢女玫瑰,失其姓,节妇。吴梦龄妻李氏之婢女也,有血性,怜主母苦节,亦矢志不嫁,或劝诱之,答曰:“吾去,主母益孤矣。”服役终身,至七十余岁卒。玫瑰素勤俭而慈惠,见穷苦者,辄劲主母济之,卒之日,启其箧,断帛碎磁亦不忍弃,咸封贮标识焉。

  揭妻吴氏的义举,黄妻张氏的善举、玫瑰女之忠举等,无不昭然南丰侠女情至人伦品格慧秀江右,堪称江右第一侠义女子类群现象。

  诗文笔下的南丰女子,情至义举更为浓厚。

  明代乡贤李万实,感慨吴氏女子友悌坚贞不屈的壮举,抆泪为之诗《吴烈女诗(并序)》云:

  嘉靖辛酉秋八月,闽寇数千陷石油,破荷石砦。吴生宙女友悌,年十五死焉。先是吴族避砦上,贼书夜环攻,十余日,群力困甚,遂见袭。女知砦且陷,乃携弱弟遍告伯叔父母,以为托,既而泣与母诀,诸母咸慰止之,女垂涕对曰:“我少女,留祗辱先人耳。”言未绝,遂踊身投崖而死,时某月某日也。越半月,贼退,父收其尸,颜面尚未败,止额颅皮败方寸许,人咸嗟异。李子闻之曰:“嗟嗟,烈哉!吴女至性,盖夙成云观,含凄诀母,割爱如遗,对诸母一语,凛不可犯,岂姆训使然哉,世有号伟丈夫者,临难周章幸少,须臾无死,自谓巧全,即不死,视烈女羞死矣。”乃抆泪为之诗。

  砦门不守此身危,肠断慈亲诀别时。

  莫讶舍生轻似叶,只缘嗜死美如饴;

  珠沈玉毁形难化,石转崖枯志不移。

  拟续曹碑垂野史,观风何日许陈诗。

  跳崖的吴氏女子让石邮堡的女子慧内刚外的名声远播乡里,一个美丽的身影从岩砦上一跃而下的时候,天空便有如一只燕子飞翔入云的感觉,乡亲们看到的是勇气,乡贤们看到的是贞烈,吴氏女子的母亲能看到什么?只有吴氏女子幼弟哭喊姐姐的声音最真实,那是对一种美逝去的呼唤声。方志家李万实又能看到什么?诗中以沈珠玉毁作喻,或多或少暗示吴氏女子的貌美丽质,或多或少为一种美丽飘然而去伤心抆泪,这是历史赞美吴氏女子最好的声音。

  一种美好的生命逝去,原本是人性的悲剧,乡人摆脱不了纲常的束缚,借以言风化德被之美,则悲剧便变了性质,成为社会的悲剧。而让人一直不愿提及的是,南丰女子跳崖自尽的确是一种约定俗成传统,似乎从元代开始就成为当地名扬四方的风俗,则不免让人为子心寒而悸。

  元代有一位14岁的陈氏女子,远隔数百里特地跑到南丰来跳崖,以身体决绝语言祈求愿景,倘若没有深厚的相关文化背景是很难想象的,倘若没有成熟的风俗习惯也是不可想象的。

  这是一种让人足以闻之而胆战心惊的风俗。

  且不知有多少美女为节、为义、为孝、为情而跳下山崖,当南丰女子跨越元代,跨越明代,跨越清代,而义无返故走上山崖时,有谁能联想到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八女投牡丹江的壮举,在追求人性完美与超越人性方面等本质是何等相似,只不过一个为国,一个为家,国亦大家,家即小国,国家在尊重人性方面也就融为一体了。

  如今,已听不到那一朵朵盛开在军峰山崖上权且叫它“军山花”砸碎在山谷的声音,那是一种历史惨烈的声音,惨烈之中有一丝血色如军峰之晚霞。

  因情成梦,因梦而生而死,把南丰女子美丽当作故事,讲得最为离奇的要数宋代地理学家乐史。

  乐史作《太平广记》中记录一个南丰美女赵氏的故事。

  将仕郎邓增,字如川,建昌诸邓也,以父武冈太守昌国恩得官,为人疎隽少检,颇工制小词,作大字,娶宗室朝议大夫子洤季女,绝有色,未及从宦而亡,家素贫,赵无以守志,才服阕,携其二儿适南丰富室黄氏子甫。一月黄梦邓至,诮之曰:汝何人,乃敢娶吾妻?吾今受命为瘟部判官,汝宜速罢婚,不尔,将行疫疠于汝家,至时勿悔也。黄惊而惧,虽甚恋慕赵,不得已,亟与决绝。逾年后,赵益穷匮,或日高无炊烟,又嫁南城童久中。越数月,亦梦邓来责数,且云当以我临终之疾移汝身,童方溺爱,不谓然,果得风劳之疾,如邓所感,时二年竟死。

  赵氏季女貌美绝有色,如此誉美之辞能从一个文德兼备的大儒口中道出,已经实属不容易,但乐史笔下的南丰富室黄子甫胆小如鼠,一个梦就吓得他屁滚尿流,太缺少为美而献身的精神,多少有些贬低南丰男子爱美之心的勇气。

  不必太在意,乐史是个善编神鬼故事的学问家,也许他从宋代走过南丰,多看了几眼南丰楚楚女子而被她的男友怒目而视,则借故事编排“南丰泼少年”而已。

  南丰女子慧秀江右。谢、乐、曾、刘、吴、谭、揭、黄、李、孙、胡、朱、罗、傅等姓氏女子均史上有名,而这些大宗姓氏栖居南丰,渊源多始五胡乱华时节,时中原仕宦家族(士族)纷纷避战乱而举家南迁,南丰物阜年丰且通闽粤,也就成为重要选择。

  随便举几则例,可知大宗士族迁徙南丰的事实。

  武夷先生胡安国举家避难南丰;

  吕南公举家迁南丰;

  孟太后曾在南丰觉源寺避难。

  宋哲宗孟皇后(1073-1131)洺州(今河北永年)人。宝祐中,册为皇后。因掖庭秘狱,被诏废。元符末,钦圣向太后听政,奉诏还内,号宝祐皇后,旋又废。靖康二年(1127),张邦昌僭位,复尊为宝祐太后,迎入禁中,垂帘听政,下手书命康王即帝位,称隆佑太后。

  孟太后大约在建炎三年十月前后,因避金兵之乱而流落隐居南丰。传说她遭金兵一路追捕而辗转至南丰时,已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了,当漫无边际地走到觉源寺不远的一个小山岭上,坐下来歇息梳妆时,不慎将头上的玉簪掉进山崖,此时的她又饥又渴心乱如麻,不由仰天长叹,后来人们就把孟太后叹息的地方叫做叹君岭,并成为觉源寺的一处古迹。孟太后隐居在南丰觉源寺中,每日惦念着家国大事,有一天,她用完膳后将一筷子插在寺旁的一个小水井边,并祝告苍天说:若能平定金乱,插箸成林,没过多久,筷子成活且长成一片竹林,让人惊讶的是,这片竹林上圆下方,是远近闻名的方竹。而这个插箸成竹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又有学者考证闽赣边境迁徙情况。

  在唐末至北宋,闽粤赣边地区是有史以来居民移动频繁空前的时代。如《兴宁吴氏族谱》记载:吴宣于后晋天福元年(936年)由四川阎州迁江西临川不久,便携子吴纶再迁南丰嘉禾驿,后又徙居祝家山;而吴纶次子吴看则徙闽西宁化;有生四子,长吴坎、次吴坤、三吴震、四吴巽,除四子仍居宁化外,长子迁龙岩,次子徙永定,三子居上杭;而吴坤生三子又传衍闽粤各地。北宋元丰年间统计,闽粤赣边地区人口已超出30余万户。至宋朝南渡时,在籍人口不下150万。唐末至北宋移民迁入赣边地区者有刘、孙、廖、罗、钟、薛、李、吴、沈、温、蔡、何、丘、伍、朱、沈、范、汤、郭、曾、杨、叶、缨、魏等24姓。

  南丰山区仍保留吴越文化背景的土著居民村落名称,如:

  寮:市山的新建村--管家寮;三溪的坪上村--下石寮;琴城的水北村--石背寮;衕:桑田的曾家丰村--乌家衕;莱溪的杨梅坑村--猢狲衕;东坪的田溪村--元衕;太和的下洋村--茶衕、下茶衕;太和的太和村--竹衕。傅坊的石咀村-徐衕;瑶:白舍--瑶陂,洽湾--前瑶,瑶边,桥背--瑶浦,莱溪--官司瑶,太源--窑背,桑田--瑶坪上,白舍--瑶下;堡:琴城朝先--炉下堡、白舍三坑--上堡、太和--中堡、东坪--下堡、洽湾--里堡、沙岗--里堡等等;[土回]:太和--康都--石、犁咀;太源--背;傅坊--田陀--下。

  这些具明显吴越文化土著痕迹的村名,与康都武夷山百丈隘上建立的越王台榭有直接的关系,吴越文化的遗存珍贵物象,算得上是南丰最早的先民或土著民族了,而吴越国出美女西施在历史上最负盛名。

  用燕来宗大来形容南丰美女文化外迁而来、受旴水军山之灵秀孕育而慧秀江右一点也不过分。“燕来宗大”四字,原本是明崇祯皇帝给南丰军山之巅西溪藕塘唐氏家族宗祠的题匾,唐氏家族有一位美女被选秀入宫成为贵妃娘娘,代表着国色天香高贵血统与明代美女最高标准。

  明代后妃的标准非常严格而且规模非常之大。《明会要》记载:“洪武十四年,敕谕苏、松、嘉、湖及浙江、江西有司,民间女子年十三以上、十九以下,女人三十以上、四十以下无夫者,愿入宫备使令,各给钞为道理,送京师。”清人纪昀的《明懿安皇后外传》中记载了朱元璋子孙天启朝选后妃的情况:

  天启元年,熹宗将举行大婚礼,先期选天下淑女十三至十六者,有司聘以银币,其父母送之。以正月集京师,集者五千人,后亦被选入都。天子分遣内监选女,每百人以齿序立。内监巡视之,曰某稍长、某稍短、某稍肥、某稍瘦,皆诀出之,凡遣归者千人。明日,诸女分立如前,内监谛视耳、目、口、鼻、发、肤、腰、肩、背,有一不和法相者去之。又使自诵籍、姓、年、岁,听声之稍雄、稍窳、稍浊、稍吃者皆去之。去者复二千人。明日,由内监各执量器,量女子之手足,量毕复使周行数十步,以观其丰度,去其腕稍短,趾稍巨者,举止稍轻躁者,去者复千人。去留者亦仅千人,皆召入宫,备宫人之选。复遣宫娥之老者引至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扣其肌理,于是入选者仅得三百人,皆为宫人之长矣。在宫中一月,察其性情言论,而汇评其人之刚柔愚知贤否,于是入选者仅五十人,皆得为妃嫔矣。

  如此苛刻的选秀过程:初选5000人,经过一个月“初试”、“复试”、“三试”等只剩下300人,最后,经过宫中“观察”,才入选50人。直可谓千里挑一,而南丰唐妃娘娘的貌美与慧秀则名冠江右了。

  有关唐妃娘娘的传说有两种版本。一说她是崇祯皇帝的妃子,深得崇祯帝的喜爱,然而此时明王朝已日薄西山,李自成攻克皇都时杀戮无数,崇祯帝在自尽之前,将诸皇子送出宫外,且亲手持剑将自己喜爱的皇后与嫔妃一一刺杀以免遭羞辱,唐妃也死于崇祯之手。另一种传说,唐妃并非崇祯之嫔妃,而是景帝之妃,景帝选秀天下,得了一个丽姝,体态轻盈,身材袅娜,性情容止,惹得景帝越瞧越爱,越爱越宠,春风一度,无限欢娱,封为唐妃,景帝死后,群臣附议将唐妃殉葬金山。

  无论哪种传说,唐妃的命运都很悲惨,恰巧应验一句名言:自古红颜命薄。这也是时值今日西溪藕塘唐氏家族鲜有人提及唐妃故事的原委。西溪藕塘唐氏家族的历史也充满传奇色彩。据该村族刻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的祠堂碑记载,唐氏祖先曾为唐代进士同任潭州知府,居洪州柴埠门,二世祖世衍公字大章,始徙于南丰西渠耆四十七都黄荆沟,世衍公生七子,次子为唐朝国师,七子淮公任越州通判,因唐末战乱七子分散各地居住,藕塘一支为元帝时的十九世祖继公,传到二十二世社秉礼公生四子,守纪、守纲、守经、守伦,为藕塘村四大房派。唐代以来,藕塘唐氏家族为望族名门,但在明代嘉靖年间因与甘姓家族发生山林纠纷,屡遭缠陷,直至明万历以后家族重振雄风,兴建宗祠与戏台,后又出唐氏王妃,有崇祯帝匾题“燕来宗大”,则村族日益鼎盛,成为远近闻名的美女村。

  军山之秀,集英华于南丰女子容颜,那是千年山川灵毓的感动映象。燕来宗大,用来比喻貌若天仙的蜀国公主孟氏追随驸马吴宣落户南丰祝家山最恰如其分,孟氏公主与吴宣的故事充满诸多神秘成份,孰能联想到此竟为千年神话传说故事《宝莲灯》的原型。

  宝莲灯的神话故事家喻户晓。

  天庭玉帝之外孙女三圣公主,非常善良也非常美丽,因凡心蒙动而私自下到人间,与一书生相爱生下一子名沉香,公主的哥哥二郎神知晓后雷霆大怒,派天兵天将捉拿公主一家,公主挺身而出,被二郎神压到华山底下。沉香长大后,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很伤心,立志要救出压在华山下的母亲,他揣着母亲遗留下来的宝莲灯,独自外出学本领,历经艰难困苦终于学得高超本领,在宝莲灯神功的帮助下打败武艺高强的舅舅二郎神,力劈华山而救出三圣公主,一家人终于团聚。

  宝莲灯中所言的二郎神民间传说即五代后蜀国王孟昶,驸马吴宣之妻三公主孟氏的哥哥,其父孟知祥原为后唐庄宗时代西川节度使,出任蜀川后,后唐内乱,庄宗被杀,孟知祥野心膨胀,训练甲兵,到唐明宗死后,孟知祥就僭称帝号,建立后蜀国。然而孟知祥当皇帝不到数月便因病而亡,他的儿子孟昶继承皇位。后蜀后主孟昶(919-965年),在位31年,享年46岁,因孟昶喜好戏曲之故,有些戏班会祭祀其为守护神,称之孟郎、孟郎君。另说后蜀亡后,花蕊夫人或感念孟昶的百姓,以“二郎神”、“西秦王爷”等名义加以供奉,故民间有供奉孟昶为二郎神。

  据吴氏家谱载,吴宣于后晋天福元年(936年)由四川阎州迁出至南丰祝家山,即孟昶即位的第二年(孟昶在位时间为934-964),吴宣公举家迁徙到时为偏远的南丰乡村,或是出于某种避祸的心理。吴宣家族在四川曾为名门望族,与孟知祥联姻时孟为四川节度使,后封为附马,为什么在孟昶掌政时却放弃后蜀荣华富贵生活,举家避难似的躲藏在偏远的南丰祝家山呢?这或许永远是一个谜,但三公主孟氏与哥哥孟昶(二郎神)之间产生的介蒂显而易见,可以推测孟昶(二郎神)对驸马与妹妹下嫁的愤恨和迫害甚至追杀,才是吴宣公逃避躲进深山沟的根本原因。孟氏公主跟随吴宣公定居南丰,有如貌美若天仙的三圣母爱慕人间的天仙配故事,孟昶的愤恨有如二郎神的追杀,听起来竟有如此的相似,宝莲灯神话传说便这般与南丰子民关联一体。

  固然,传说与推测并不一定是真实,权且作为茶后饭余之叙谈。但后蜀国公主下嫁南丰,且与吴宣公同葬于南丰莱溪乡九联村青铜山等,与这片物阜年丰的灵毓之地生生息息一体,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至少说明,南丰美女文化作为燕来宫闱的一种元素,有着国色天香的血脉与绝代佳丽的品格内涵等,是有目共睹的史实。

  南丰美女文化,高贵典雅之中又充满慧贞节烈之气,可谓江右人文精髓的又一杰出典范,其中惊天动地的神秘故事足以与军山旴水相提譬美。走出南丰,行囊中揣满“金牌”,心中装满的便是这块沉甸甸的“玉牌”。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