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章 军山朝圣 解码汉唐神坛紫云金章

  如果说舜帝是在第一天发现嘉禾瑞降南丰,军山则是他第二天清晨睁开双眼后的又一惊人发见:侏罗系与震旦系交替的岩石、峰峦耸峙如玉笋、旧冰川瀑布痕迹、常青的亚热带原始次森林、陨石天坑而成的山顶湖泊、山涧轰鸣如擂鼓的龙潭、寮寨土著与层次分明的梯田……各种原生态自然景观都在这里汇聚。

  这里完全是大自然的造化,少有人烟,可以尽情享受完全一个人独处的感觉。

  背上登山包远足三仙峰,无论是在哪一个季节,随处都是风景,可以欣赏到层峦叠嶂的原生态景观,零距离感悟与大自然相融合的体验。或小松鼠伏在山涧枝头注视着你,它们的嘴里叼着松果,准备搬回洞穴做过冬的食粮。或者一只苏门羚伫立峭崖与你四目相对,它怯怯的眼神始终警惕地打量你的一举一动。也许一群野猪隔着芭茅草走过,却对你不理不睬。山间小径上时常有五色锦鸡轻柔漫步,还有一种传说中的灵长类小动物名“拳猴”--如拳头般大小的军山宠儿,十分稀罕,据说它只有喝军山泉水才能长大,因为初如栗子般大小,所以也叫“栗子猴”,它生长在清代南丰县志里,已经几百年没见到它们的身影了。

  春天的军山是百花盛开的园圃,黄蜂粉蝶翩跹飞舞。

  夏日的军山是白云的故乡,流云浓雾千姿百态时断时续出没岩岫山峦。

  秋季的军山是果实累累的伊甸园,满山红透的枫叶倒成为时髦的嫁妆。

  冬雪下的军山银妆素裹,万籁寂静,暖阳初上玉峰雪线,峭拔的山峰逾显神圣。

  军峰山,在南丰县城之西30公里,主峰海拔1760.9米,坡度15度,西北走向,南北横跨12公里,东西纵驰15公里,是赣东第一高峰,江西省境内屈指可数的几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

  返朴归真,追寻原生态情境是一种心灵的朝圣,军山朝圣,还多了一层汉唐道教祭山文化的内涵。在方外人士眼中,军山是一座巨型飞升台,因为它离天很近。在南丰民众眼中,军山就是一樽可以膜拜且祈祷辄应的神圣,千百年来默默守护着旴江黎庶。

  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开始就有人攀崖而上,爬上1760多米的主峰,高举火把点燃山顶神坛上的祭鼎火种,然后祈求上苍保佑天下太平,这个人就是吴芮的部将梅鋗,传递火把的是西汉驻扎在南丰准备攻伐南越王赵佗的士兵们,从此南丰的老百姓便心存敬畏地把这座巨大山峰命名为军山。

  一千多年后的明代地理大家徐霞客实在经受不住军山的神秘召唤,历时9天上上下下攀登个遍才依依不舍而去。徐氏从乾昌桥(潭湖)进入南丰县城,在县城呆以几天作登军峰的准备,找了几个好导游便沿军峰溪水溯流而上,从市山车盘岭过而经三江口,直抵头陀,观龙潭后登顶军峰山。真不愧为地理学大家,在没有地球定位仪与测绘标尺的工具甚至简陋的设备也谈不上情况下,凭着脚步一下一度量数了九千多步,直抵山顶,将南来北出的水系与山峰标识得一清二楚。

  抵南丰,出其西,旴江自西南绕城东北而北下,西五里一溪自北来,度其桥,军峰溪自西来,溯之行,数家列溪上,曰三江口。

  十二日渡军峰溪,从左路上,路渐微,六七里入山口。

  复得土人指,上岭共五里,止后阿上二里,一小庙当道岐出,庙西北平循山半阴崖,行又二里,至一山,过脊处南北俱有道,西向登岭,道独仄,蹑之登,一峰即转入山峡。峡有溪,自西而东,东口破壁下绾口一峰,西南半壁直倾至底,石骨如削铁,路在其对崖,循峡阴西入,自过脊至此,共二千七百步。一石飞突南崖,俯瞰溪日光,溪影俱为浮动,溪中大石屹立,西尽峡两崖逼束成门,水从门中坠,壁下潆洄,大石而出,盖军峰东溪源也。飞突崖下架一桥,渡涧而北,登岭半里,山回水聚,得岐路入龙塘庵。西有龙潭,路棘不可入,庵左渡小溪直上岭六百步,循崖而西,屡有飞涧,从山巅坠下,路横越涧流者五六次,下复成一溪。又九百步,得横木栈崖。又二里,直转军峰北,仰望峰顶,犹天外一石涧自峰顶悬而下,此北溪之源也,渡溪二百步,上一岭始与北来大路合,自此西上一里,至北岭度脊处,其西下为宜黄道,东即所来大道也。自此南上,凿磴迭级,次第问出,蹈空而道,极修广,愈上愈高,风气寒厉,与会仙异。自分道处至绝顶,悉直上无曲坠,共四千三百步,抵军峰巅下,望五六尖峰自西南片片来,乃闽中来源也。其南圆亘者,为着棋峰亭,亭削刻非他峰所及,盖自南丰来,从车盘岭南面上,不及北道之辟然。经着棋峰栈石,转崖度西峡中,蹑磴扳隙路,甚奇险,予从此道望见之,恨不亲历。十三日北下十里,至岭脊,岐路处舍东北二道,从西下里半,得混元观,则军峰北下观也,地已属抚郡宜黄县,闻山南车盘来道亦有下观云。循山北下,两山排列水泻其中,五里至涧底,军峰直北水也,又一水自西南来,乃军峰西壑水,至此会。循水东北五里,过袈裟石、石绾两涧口,聚落在其外,曰墟上。又鱼牙山之水亦自西南来,会与大溪,合西转下宜黄墟上,即东北岐。溯一小溪十里至东源,东上三里登板岭,岭水西流入宜东,南流入丰,东北流亦入宜,盖军峰北下脊也,度岭东竟坞一里,水东出峡,下坠深坑,从北岐一径五里至下村,又北二里,水入山谷,中两山隘束路萦山半,曰十八排,即七星坑也。凡十里,水破峡而出,又一里,山开水转,度小桥而西,曰枫林。

  十九日从庵左小径直跻一里,出峰上,又平行一里登三仙石,为芙蓉最高处,东眺黄仙峰,已不能比肩,南眺军峰,直欲竞峻芙蓉之南。

  徐氏登军峰,走的是传统谒仙的道路。其实上军峰至少有三条路径,一经沙岗,至半观后直达山顶,另一条经坪上至老观,再上峰顶,而徐霞客走的线路,过三江口至丹坛,走乱石桥、护国,至袁家坑、里山、祖山、头陀、狮前、徐公桥、高坑、船坑、上坪、石头、猢狲石、军峰半观,然后达山顶,只是明代的军峰山尚没有这么多村庄。

  清代乡贤曾鸿麟朝圣军山后,作文以记登临之闻见乐趣。

  丰之山,巍然而高大者,不知其凡几也,而军峰为最尊。从一邑望之,则如屏风,如笔阁,奇峭无论。从邻邑望之,则如削瓜,如立锥,又如建百丈之旗,缥缈远近,秀绝寰区,诸山盖目为祖龙也。

  其山最高,其神最灵。每岁处自夏以迄秋杪,朝谒无虚日,好事者或鼓吹道上,终夜有声。

  入山之路初为乱石桥,桥两岸皆石,石多粗砺不堪,一水横波,石从水底鸣廉,利侔剑戟,所谓乱石也。过此则观音堂,堂亦不甚大,相传为护国寺遗址。再折上数里许,为迎仙观。地势平旷,苍松茂竹,腴田数十亩,可稼可圊。曾有老僧辨苦建祖殿廊房,朝仙者多憩此中,次早才上山。上至云梯石,石有磴级。云气磅礴,人从云中立,飘飘乎如白鹤之入青云。云梯之上为炼丹窠,地益平,前后中皆仙迹。倚石为屋,道人设茶瓜以肃客,亦仙客伫足地也。从炼丹窠左折则著棋峰,路最险,中有团石如棋盘形,两石对立若奕者。然棋盘之内小石头十数块,历落有声,疾风吹之不能下,盖天然奇景也。将登绝顶矣,为牛背脊,两傍皆险仄,路只一线,万崖之下,望者股慄。攀一小石而过,俗呼“试心石”,其亦见险而知止也乎?越此即祖堂,石椽数间,覆以铁瓦,塑三仙真人于其上。云雨昏黑,则对面不见;如遇晴霁,虽视通都大邑,亦如太仓之一粒。

  嗟呼!物亦视所处何如耳?置此山于五岳之列,安知其奇险不与泰岱诸峰共相颉颃乎?

  曾鸿麟走的线路即徐霞客当年历经,这是一条南丰香钹客谒仙的一般道路。

  现代人可省却许多山道之苦,驱车可直达山口竹源村,至乱石桥,车路一直通至护国村,听村口水瀑轰鸣声,俯身下视有一条宽两三米的瀑布飞流而下百余尺,几棵高大粗壮的枫树掩映溪桥社店,如同守护神伫立村口。再仰首西北,见山如莲花绽放,或如玉笋沐雨而展,或如笔架,或如三尖,如曾鸿麟所描绘,奇峭无论。山涧层层梯田环绕,垒石成田而随山势而曲折方圆,橘林成荫,累累果实将秋天的军峰山染点得如繁星荟萃,村口高大威猛的枫叶蜡红得似关公守门神,一片接一片的是高低错落婀娜多姿的橘林,娇红得如贵妃之醉酒。山中景致,别有风味,时光在这里似乎放慢了脚步,山寺桃花开的季节,也将春天留驻人间,哗哗的流水由导水竹筒从高而下将水车木轮冲击吱吱响,一记记沉重的撞击声从古老的舂米臼窠中传出。枯藤盘着老树,蔚蓝色的苍穹时有白云变幻奇形怪状飘过。

  还有一则人文传说,徐霞客与曾鸿麟均未曾提及,讲的是军峰山中徐公桥旁的一户徐氏人家的故事。北宋真宗年间军山徐氏家族出了一位秀才,给几代稼穑与狩猎山野的徐氏村落带来巨大的惊喜,从此山野村夫有了文化的亮光,当县府的走报将报贴送至徐氏家族时,整个军山为之欢庆。曾巩的祖父曾致尧十分欣赏徐秀才的人品与学识,前往山村探视,想请他出来做个小官,然徐秀才却只愿与白云仙鹤为伍,与道圣问鼎为居,曾氏只好悻悻而回,且作诗《军山徐秀才居》,曰:

  买断军峰不计钱,屋前屋后水潺潺。

  青春花发帘帷外,白日云浮栋宇间。

  金鼎欲成红气溢,玉芝初种紫苗悭。

  未知桃熟先生醉,鹤驭何人得往还。

  军山徐秀才,弃儒问道,山居满眼玉笋青翠,满耳水声潺潺,青春伴随白云飞,灵芝初种,金鼎始造,如梦如幻,韬光养晦,风华物外。然而,千年桃种桃熟,仙踪何在?方外人何在?鹤驭难觅寻。岂不可惜哉,归来罢,徐秀才,曾氏一边下山,一边在心里呼唤,从此,徐氏家族少了一位官宦,徐公桥边多了一处景致,军峰胜境则平添了几分高雅。

  其实,沿着徐公的步伐进山,山间的花鸟鸣虫一路欢唱,与潺潺水声交相辉映,形成天然壮阔的交响乐,山回路转,交响乐也随之起伏变幻,时而有黄鹂鸣叫滑过深林,时而有红尾雀呱然一声钻入山洞,飞瀑的轰鸣时断时续,竹林幽篁风声如涛,只可惜当年徐公只顾一门心思数脚步测量山高水深去了,错过了如此天籁之声。

  南丰境内还有很多很多的名山胜水,脚步匆匆的徐公来不及记录,这里一一凭借旧志续上。

  名山之属:

  旗鼓山,在军峰山之南十里,右如展旗,左如仆鼓。

  福善山,在军峰山之南二十里,宋元丰间,吴禅师,号樟木者,于此坐化,其山高峻,与军山对峙,山顶山腰皆有庵,产茶,味佳。又南二十里,为石龙山,山如游龙,缭绕数百丈。

  蕨冈山,在军峰山之西五里,山产蕨,人多采之。又五里,为紫云山,其上时见紫云。又杜家尖山,上有翠云峰,浮邱仙坛。

  华盖山,在军峰山之西四十里,又名金盖山,即西华山,宋宝祐丁巳,僧惟玠至此,以水饮病者,多愈。

  望仙峰,在军峰山侧,其峰遥见军山祠,故名。宋傅权诗,嵯峨山势傍云天,试问谁来此望仙。又县西北有莲花峰,上有雷公石。

  望军山,突兀万仞,俯视军峰于其下,故名。上有石岩、石佛、石狮、石龟、石钖杖、石布袋、石棊盘、石水帘,皆天然形肖,宋景定间枢密陈宗礼扁其楼曰光明堂,曰观在庵,曰觉林门,曰云关,以其道场传南华之灯也,相近有松花山,世传有仙鹤来巢于此,其松生花如莲。

  金华山,在军峰山之南侧,夜有神光如金华色。

  大圳头:沙岗乡西北熊坊村境,大圳源头,南北走向,主峰768.6米。

  寒山:沙岗乡西北3.5公里的进贤、操坊村境,主峰872米,东西走向。常年雾气迷漫,寒气袭人而得名。

  香炉峰:沙岗西北4公里,进贤、操坊村境内,主峰893米,东西走向,峰顶呈圆形,有三皱下布酷似香炉脚。

  头陀尖:市山丹坛村,主峰705.9米,位于头陀村西而名。

  笔架山:三溪北8公里处军峰南侧,南北走向,4平公里面积,主峰1384米,三峰并立似笔架而名。

  大斜嵊:三溪北去山村境,面积2平方公里,主峰746.9米,南北走向。750-400米倾斜,延伸2.5公里,至雾露坑。

  东芹阳:三溪西黄连山、坪上两村,面积4平方公里,主峰882.7米,东西走向。

  祝家山:三溪西黄连山、保丰两村境,主峰969米,南北走向,南面与宝峰山相连。

  宝峰山:三溪保丰村。资源丰富而名。海拔1043.8米。

  王家尖:西溪宝石村。磁铁矿。海拔870.8米。

  马鞍寨:西溪乡北藕塘村,旧设寨,形似马鞍。海拔795米。

  笔落寨:西溪北禾溪村,清同治县志载:“山巅建毕罗寺,太平天国时,清兵上山设寨,故名毕罗寨。”海拔603米。

  黄砂寨:西溪乡黄砂村。海拔605.2米。

  大排山:西溪村,与群山排列成嶂而名。

  蜈蚣嵊:西溪与洽村交界线上,酷似蜈蚣而名。

  奇异的洞穴龙潭:

  龙湖洞:在军峰山,内有龙潭,相近为山茶洞,多产茶花,冬春开如簇锦。

  桃花洞:在军峰山之南十里狂风障上,昔传王郭二仙夤夜堆结未就,闻鸡声而罢去,至今叠石欲堕不堕。

  梯云洞:在军峰山之西四十里,有石磴百余级方至洞门。

  黄梅潭:在军峰山之南侧,相传里人尝坠一木罂,次日出于京潭,隔二十里,水乃相通,岁旱潭上云生,则雨。又南二十里为相公潭,其上有伍子胥祠。

  九龙潭:在军峰山里,岁旱水有声,必雨,人以是卜之。

  擂鼓潭:在军峰山里,两崖壁立,夹溪中有一穴,深十余丈,圆径数十尺,溪水怒号不息,其声如鼓。

  天井湖:在军峰山里,众山环簇,一山最高,而顶平有天池,圆阔十亩,中不知其深。

  冷水井:在军峰山下,一名醴浆源,味甘冽。

  山中庙祠:

  军山庙:在县西之石背考步,祀军山之神,创于南唐升元三年,宋元符三年曾布奏赐灵应庙额,属弟曾肇为之记,坛壝附……执政以神能出云雨利民物丰,乞封勅赐庙额曰灵感,累加封为嘉惠顺济仁王。明洪武二年知县程瑞重修,新于地址,每岁七月十五日,有司致祭,仪用豕一瞥一。

  三应真君祠:在军山绝顶,晋有一翁得道于浮丘山,王裒郭姒共师之,相与出山,约于江南绝顶会聚,未几,二仙遇于孤荷桥,同往军山寻师,不遇,岁会于华盖山玉亭馆,复同飞于至军山居焉,宋熙宁樵人闻钟音响于林表,乃寻绝磴而上,得香炉,视矣识有曰华盖仙坛,樵人神之,鉴石为殿,范谶为像,严奉之灵响其上,远近处趋有登山而不敬者,辄有众……僵仆时有光影环山岳,大如车轮……真君者,俨然衣冠其中,其修孝于亲者……有请分其灵归,乡之山峰而奉祀者,故金嶂灵峰东华诸山皆有三仙祠,即兹山分灵也。

  护国寺:县西五都,三十里,军山下,潘禅师寓此。

  崇仙观:五十一都,军山下十里。旧老观去山五里。

  龙堂祠:在三都军山之麓,唐开元温士奇建,近行脚并庵然,穷山僻谷捕逃渊薮不可知矣。

  龙王庙,在南丰军山下,唐开元间建。

  诸峰罗列俯伏,如大将誓师;飞泉流瀑,有万马奔腾之势。

  登军峰山巅远眺,山峦如聚,胸怀壮阔,指点山河,以天下为已任而建功立业之思涌上心头。

  朝圣军山,于是圣训如誓,激励来者柱勇往直前。然古人无复登临之健勇,多作仙道之语,则登巅远望,山微翠远,飘飘然不复人间也。其泉多飞瀑,其石突怒险峻;最奇者有定风石、鹅顶石,其松生石罅,虬曲拙怪,云雾往往横半壁,上下殊阴晴;其古迹有讲经台、有炼丹台、有净手池;其吐呐烟霞,变纪恍惚,则有云洞、有风洞、有雷洞;其峰则有龙翔、应仙、著棋、香炉。其实,能登顶军峰文人墨客历来无几,徐霞客算是最有名气的一位,除此之外,则多乡贤与村野老妇为祈福而至,而朝真步虚者,每有千里之外者,则好事者敲锣打鼓,父老儿童随扈簇拥而上,山间美景与云天壮丽,倒成为一种无关紧要的背景。

  军峰日出,是登军山者必看的景观,“日初大十倍,平地每六跃而上,似从中滚跳出者,望之茫茫。”倘若云堆翻滚,日从云中磅礴而出,恰有曦和驾日君临天下之色。而军山晚翠,落日会仙峰时的壮观,则不是凡俗之人能消受的,需有徐霞客般雅士情怀:“白赤丸如轮,平升玉盘之上,遥望日下,白气平铺天来,上有翠尖数点,则会仙诸峰也。”

  军山朝圣,山顶的三仙祠是最后的归结。

  三仙祠祭祀浮邱公与他的两个徒弟王郭二仙。三仙祭坛源于何朝何代一直是个谜。

  一说浮邱公是汉代李真人,晋代的王、郭二仙后延续,并称为三仙。

  《江西通志抚州府》载:(晋)王郭二仙,顔真卿云为方平从弟、族弟,又云同胞双生,一从父姓,一从县令之姓。军峰山,因此衍生出许多神秘的故事来。

  如西汉道士王探广行赈惠之事、赵先生遇九天玄女与学得变幻云雾山川之事,还有宋末元初乡贤刘埙记录军峰山顶显现圆光之事等,前文已有叙述。

  又土神诰词中载,军山神加封仁显二字。

  元代:列女跳军峰崖为父祈病愈,如前文所叙陈氏女细秀之事等。

  明代:九峰和尚,姓袁,年二十四,出家石鼓庵,初不识字,军峰僧口授以楞严心咒六字,作务间持诵不解,年四十遘疾几殆,忽苏,遂偈说亹亹,皆成妙义,时天齐幽隐彭山师往,证之,契若水乳,年七十作偈更衣而逝,墖于庵右。

  明代张天师后裔张宇初记军峰修道者王文卿之事,亦颇神异。

  尝游郡之建昌道,过南丰州,望军峰之秀,曰异日当产一地行仙也。迨宋王侍宸以道著,则其人矣,按行实侍宸,姓王氏,名文卿,字予道,号冲和子,世为抚之临川人,后徙居建昌之南丰,今为县神龟岗,去县五里,而近大溪,南环军峰,北峙支阜,蜿蜒而气集者,当产异地,因以名。母梦赤蛇蟠於庭,紫云覆上,因蹑其首,蛇奋起,化黑云腾空而去,觉而有娠,生,宋元祐癸酉二月五日也。幼卓异不凡,事亲以孝,闻尝为诗,以告其父有方外志,父殁,辞母远游,将度扬子江,行野泽中,雨暝失途,见若灯明前,就之,有一老妪,若为逆旅者。得书数卷,篝火烛之,乃致雷电役鬼神之说。因录之,纸盖继以木叶,雨止天且明,乃息大树下也。及渡江遇异人,舟中神宇超逸,遂前礼之,叩其姓名,答曰:“吾乃玉府火师也,今治华阳洞,天子既得法,当佐君祐民,以应征,他日,俟子於神霄玉清之天。”复出绛囊秘文以授之,竟失所在。已而还军峰,密修大洞,回风合景之道,飞神玉京,遇徽宗驾,於帝所顾目之,进曰:“臣昔为三天都史,掌文吏,陶伯威降世为王文卿,乃臣也。”

  综合起来可以看出,古往今来的军山,在百姓心目中有种种奇异,具体内容表现为:军峰山神秘圆光中有三仙冠服相貌、军山神在土地祠诰中有“仁圣”的赐封号、百里之外的烈女往军峰山祷祈父病而跳崖(舍身跳崖祈父病愈--孝道--福主)、汉吴芮祭山显士骑麾甲之状--吴芮后得道称“赞古王”--有赞古祠、宁都东门外祀军峰山神(福主)、王文卿在军峰得道为“三天都史”--掌文吏--陶伯威降世、周必大称军山灵秀出人物炳灵等。即:三仙显圣、帝封仁圣、孝义感天、祭山显灵、军山福主、军山灵秀。则军山朝圣的内容,涵盖有兵戈、科举、孝仁、福禄以及祈雨等五大主题意义。其中,军山神崇拜,为福主,旧载为一石孝子,后化为军山神福主,如此,则孝仁即福主,且广为流布,甚至流传到宁都县域。

  军山神圣的源流,以宋曾肇作南丰军山庙碑为准,则较具正统性。

  礼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又曰:山林川谷卑于川,丘陵卑于山,苟有益于人,皆蒙报礼。若崇高广大,拔出其类,而能御灾兴利,为一乡一邑之望者,其受命天子,享有庙食,岂非称哉。

  军山,南丰之望也,考其图记,其高十有九里余二百步。其上四峰崛起,望之苍然,其傍飞瀑一泻千尺;其下龙穴,投以铁石,雨辄随注。其产竹箭材章,利及比壤。县固多大山,而兹山杰出,见于百里之外,其势雄气秀,若蹲虎兕而翔凤鸾,宜其能出云雨,见怪物,给民材用,以为此邦之望也。

  旧传汉吴芮尝攻南粤,驻军此山,其将梅鋗祭焉,礼成,若有士骑麾甲之状,弥覆山上,因号军山。邦人祀之,盖自兹始,唐开元中,复见灵迹,乃大建祠宇,承祀益处,后其庙屡迁,今在旴江之阳,距县七里者,南唐升元三年之遗趾也。阖境祈禳,有请辄应,历千余年而封贲未加,民以为歉,部使者请于朝,久之不报。元符三年六月上日,今丞相曾公布时知枢密院事奏:“臣南丰人,知军山为旧部使者之言不诬,愿如其请。”诏封神为嘉惠侯,庙曰灵感军山庙,命书下临,邦人动色,相与嘉神之功,侈上之赐,乃合财力,广其庙而新之。庙成,丞相属其弟肇为之记。

  盖南丰……虽八圣德泽,涵濡复露,亦神之幽赞为福使然。揆实正名,既见褒宠,宜有文字以垂无穷,故为书本末,且缀以诗,使人春秋歌以祀焉。诗曰:

  土膏起兮,流泉驶兮。牧徂于田,偕妇子兮。既耕且艺,耘且耔兮;一岁之功,在勤始兮。野无蟊螟,塘有水兮;非神之力,其谁使兮。我苞盈兮,我实成兮。挥镰铚铚,风雨声兮。囷仓露积,如坁京兮。遗秉滞穗,富鳏兮。饮食劝酬,销忿争兮。傥非神助,岁莫登兮。我有室家,神所佑兮;我有旄倪,神所寿兮。神之惠我,维其旧兮。上之报神,亦云厚兮。酾酒刑牲,淆杯丰兮。吹箫考鼓,声逄逄兮。我民荐献,无终穷兮。千秋万岁,保斯宫兮。大宋建中靖国元年,岁在辛巳,春三月既望,翰林学士朝请大夫。

  知制诰护军、曲阜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赐紫金鱼袋、里人曾肇撰。

  此诗为王荆公称赏,以为有雅颂之意。

  据曾肇考证,军山复开山建庙宇始于唐开元中期,按历代风俗,唐代的地方性祭山分封沟渎多冠以“王”的称号,宋人以为有越僭之嫌疑则多改称为“侯”,至明代时统一弃其美称而直呼某某山神,则军山庙至少于唐代开元中期以后已被封为“军山王”的称号,后又累封为嘉惠顺济仁王,而民俗则直呼“军山王”且一直沿革至今,时军山王庙建于军峰山之下的石背考步村一带,由于李氏唐王朝尊道教始祖老子李聃为祖而十分崇尚道教,唐代的道教音乐也十分发达,成为道教朝圣的必不可少的礼仪环节。

  军山朝圣,礼法器乐是必备的程式,谒仙客便一直遵循这种古老仪礼的规章,且成就南丰香钹艺术形式,成为军山朝圣独特的谒仙民俗风韵。

  最初的南丰军山谒仙的道乐,分“仙歌”、“音诵”、“道赞”三个组成部分。

  “仙歌”多见于上清派经典,是一批同道教养生活动相联系的歌曲,其代表作品有三国时创制的《步虚》,步虚是道士在醮坛上讽诵词章采用的曲调行腔,传说其旋律宛如众仙飘缈步行虚空,故得名“步虚声”,也称“仙歌”,唱仙歌时要求道士安徐雅步,执板当心。“音诵”取法于佛教的转读,其名见于《老君音诵诚经》,又称“散花”。道教的“散花”,并不实地抛撒鲜花,只是诵唱。在道教科仪中,散花多与瑶坛、云舆、五献等内容相联系,多为行进中的诵唱,间亦有立定念诵的。其词有五言、七言与词曲类三种,和步虚词相似。《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则称“凡散花每两句为一首,上一句吟毕,继吟‘散花礼’三字,方吟下一句,吟毕,继吟‘满道场,圣真前供养’八字”。可见散花乐有领唱和伴唱的形式,且多采用地方民乐的古典名曲和民间小调,适合民众的欣赏情趣,因此,音诵的思想内容更富有感染力。

  “道赞”指用于赞道节次的仪式歌曲,仅《华夏赞》、《太上智慧经赞》两首。“仙歌”“音诵”主要用于道教的修行仪式,“道赞”主要用于道教的法事仪式,开坛前,由一法师连续四段唱念,分别赞咏玉清圣境天尊、上清真境天尊、太清仙境天尊和流光法界天尊。同时,坛后一法师点起三支烛,三法师持烛吟诵,一一将坛场灯烛点燃,意为恭请神光分照四方。

  道赞将启坛部分推向高潮。开坛是进表的一项程序,进表是斋醮中一种重要的科仪,即将书写信众祈愿的表文送达天庭,祭告上苍,众圣光临醮坛,赐福延龄,先灵受度。进表科仪的程式是启坛、请圣和拜表。启坛,法师和职事们全体入坛烧香,跪奏祝告,在各人各恭敬的一再启奏中,醮坛被幻化为瑶坛仙境,以分灯法点燃全坛灯烛,击金玉之声,敕水,洒净坛场。请圣,奉安五方天神,请圣,降圣,法师于各天尊像前拈香,恭祝圣寿。拜表,此系进表科仪的核心部分,高功法师和众职事奉请三师相助,降临坛场,高功默念熏表咒,行祭礼于司表仙官,以劳动仙官递送表文于天庭。然后封表,法师虚画符文于表上以示封缄。行“送表”,送表于焚炉之中,化行。同时高功法师步罡踏斗,以元神飞升天庭,默念表文,禀告上苍。高功在踏表后,收敛元神,众法师和职事致谢众神,献供,上表结束,退堂。

  军山朝圣,法器亦是必不可少的,浩浩荡荡谒仙舞队者每人手中执握。

  谒仙的法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供布置科仪坛场之用的幡等物,另一类是科仪过程中使用的法尺、法剑和九节杖等。幡,道教“建斋之始,近斋坛空隙地,立长竿,预期扬幡,启闻穹厚,普告万灵”,使得“显幽共睹,鬼神遥瞻”。

  法尺,古人祓除不祥,用桃枝。传说后羿死于桃棒,所以后世驱鬼均用桃木长枝,称法尺。

  法剑,古之学道者,都有好剑随身,道教科仪中常用法剑召遣神将。

  九节杖,亦称策杖。九节各以星为名,其顺序为太皇星、荧惑星、角星、衡星、张星、营室星、镇星、东井星、拘星等。在科仪中使用九节杖时,于第二节下悬一小黄幡,长七寸,幡上书十方救苦天尊号及十方玄化符。平时佩受,则去幡。九节杖的功用是“以杖指天,天神设礼;以杖指地,地祇侍迎;指东北方,万鬼束形”。现代道教九幽灯仪,即以九节杖作为召请天尊和破狱之用。

  手炉,古人灌献之礼用圭瓒。瓒之形如盘,柄像圭。盛酒其中,执瓒则不执圭。道教科仪中多有发炉一项,道士执手炉,内不盛酒而燃香。执炉时则不执简,以行朝礼。

  简,俗称朝板,有竹制、木制、象牙制等多种。道士在科仪中执之,以行朝礼。其仪法源自古礼,古之公侯皆执圭朝谒,《周礼》有桓圭、信圭、躬圭等说。

  令牌,即古人之虎符。古军队有铜虎符,上圆下方,刻五牙文,若垂露状,背文作一坐虎形,铭其旁曰:如古牙璋,作虎符。道士在科仪中用令牌画符或击桌喝白以召天将。

  印,科仪中的章表奏申、关牒符檄,都要用印。印者信也,因也。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称,印分为通章印,“以此印通诚祖师也”;神虎总印“七玉女之名也,用以印召魂幡而已”;黄神印和越章印“用以布气治病之间而已”;“灵宝大法师印”,其文为天章云篆,六字不可皆识,合经二寸五分周尺,灵宝之斋执法之用。

  军山朝圣,朝仙之乐为世人津津乐道,今人依此改作南丰香钹,为国家戏剧小辞典收录为小曲种,可知其魅力所在。

  据南丰文史资料载从众之文:

  南丰香钹。原释义由刘之凡执笔撰写。是新中国成立后挖掘重新编演的曲种。来源于军山进香的祭祀活动的谒仙,又称唱仙。《琴城稗记》:“每秋至则拜谒者,竖旌幢,鸣金鼓,长歌互答,晓夜不绝,多至自千里外。”这种庙会时,拜山朝庙者成群结伴,手托香托,口唱赞歌,逢镇过市,踏歌而行,所谓谒仙。

  谒仙,由一人领唱前句,余者随声附和,伴之以铜钹叮且之声,藉以和谐声调,整齐步履。民间艺人借鉴谒仙形式,创新出一种曲艺,便取名香钹。其形成有三个阶段:

  一是初期单口表演,只限于在逢年过节或大户人家婚寿喜庆时,艺人手持铜钹,走村过堡念上几句:“香钹进屋,长财发福。”“手拿香钹圆又圆,贺喜东家买良田;上买良田到广昌,下买良田过建昌。”初期光说不唱。二是中期,为适应经常性演出和扩大听众面的需要,香钹除保留原有的彩词外,有的便由光说不唱改为唱时调小曲为主,击钹伴奏,形式上演变成无伴奏的走唱。三是自从一些闲散的戏剧艺人加入,便将一些如《梅鹊报春》的民间传说和《彭祖上寿》之类的戏文改为说唱,用扬琴、二胡伴奏,表演形式由走唱改坐唱。最后经过整理又借鉴地方戏剧中的《下南京》等唱腔,改作唱曲。同时,糅合了南丰《和合》的鼓、钹敲击技艺,伴奏也增加了两面不同形音的皮鼓、笛、三弦等,以丰富钹的表现力。唱时,鼓钹作前奏,先唱四句开场词,再说唱正曲,最后添上一段尾声结束。其中首尾有固定的唱词,中段正曲依题而异,并插入衬词、衬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格式。唱时一人主唱,三四人附和,从而使后期的香钹构架更为完整。

  唱香钹又叫打香钹,因为初加入伴奏乐器时用的是扬琴,和原有的钹都是轻敲打细打,故有此称。钹用黄铜铸制,直径三市寸,在全曲演唱中占有突出的主导地位和特殊作用。由主唱人执掌,指挥快慢,渲染情绪,加强气氛。曲调舒展明快,中段音乐和唱腔,稍趋缓慢平稳,适于叙事。数板时以钹沿轻击,代板敲打节奏,结尾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全曲宜用在表现赞扬,喜庆欢快的情绪。

  打唱香钹不论唱什么内容,任何曲目总是开头先以“手拿香钹敲起来,敲得百花满园开(或改为敲得红花遍地开),花开长流水(或改为:花开春常在),荷花斗水开(或改为:百花向阳开)”四句。艺人们称作“书帽”“曲头”“曲帽”。第二段是包括叙事、描写、抒情的情节完整的“身子”,又叫作曲心。结尾唱词是重复曲头,名为收场,也称曲尾或收桩。全曲唱词中以荷花斗水开作为衬句,用呀、嘞、呃、个、罗喂等为衬词,藉以补助语气。演唱时的吐字发音是模效南丰地方戏曲的方法,使唱腔与语言紧密相联,保存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南丰香钹陆续创编的《贫下中农心向党》、《喜迎知识青年下乡来》《毛主席带兵进康都》《当年红军回康都》等一批新节目,参加省地文艺汇演,均获奖励和好评。1964年参加抚州地区“全区工农兵文艺会演”,由吴昀、邓文谟作词,周伯刚编曲的女声演唱《赞贫下中农》,借用铜钹作道具兼充打击乐,定名南丰香钹,首次在舞台亮相。演出获得很大成功。受到大会奖励。演唱本在江西省人民出版社编印的《农村俱乐部》上发表。从此,便先后有了好些新的香钹节目创作演出。1976年,参加全国曲艺调演,在抚州选拔会演。刘之凡、邓文谟作词,周伯刚编曲,创作了反映知识青年回乡务农主题的《红梅向阳开》让香钹再现舞台。这次创作作了更大的加工,一改过去的格局,融唱、做、表、白于一体,形成完整的说唱曲艺。不仅配器伴奏大大增强了音乐效果,而且运用了女声领唱、合唱,男声伴唱等艺术手法,讲究舞台画面。由于形式新颖别致,反映强烈,博得好评,并被地省定作为参加全国曲艺会演的评比节目。后在江西省曲艺会演中,虽未获入选进京,但南丰香钹作为江西优秀曲种,已为文化部门、曲艺界和群众公认与肯定。

  这是南丰香钹源流最具权威性的记载,即源于道教的朝仙、唱赞、道曲等音乐体系。那么,这种谒仙的道教形态的原生态究竟怎样呢?史料上并没有涉及。

  查阅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南丰军山朝圣音乐体系,与军山道教流派是一脉相承的。军山道教,一为浮邱公所传的汉或晋以来的体系,而此时的道教音乐体系尚未成形,按其时代军山祭礼有用军队的习俗(如附会吴芮祭山),则乐器为锣与鼓,音乐以振奋激昂的特点为主;宋以后如王文卿等方外之士,如紫霄观为茅山道教流派、军山之下的石仙岩为龙虎山张天师符录派(宣场雷神)等,道教风俗在南丰民俗中传承,与全真派的谒仙基本一致。

  南丰香钹源于军山朝圣的“朝仙歌”,而朝仙歌与斋醮仪礼赞颂音诵等密不可分。如斋醮时众信徒随敲木鱼声唱《开经赞》:

  琳琅振响,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狱含烟。万灵镇伏,召集群仙。天无氛岁,地无妖尘。冥彗洞清,大量玄玄……

  旋律跌宕起伏,曲调清新流畅,与南丰石邮等村堡傩神祈祷词一脉相承,说明道教斋醮经赞在南丰民间非常流行。当伴有浓厚的南丰乡音诵唱经赞时,婉柔清扬的声调仿佛是一曲浓郁的地方民歌。

  上表(告天),唱太乙救苦赞,之后又唱《救苦宝诰》:

  青华常乐届,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开甘露门;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

  南丰香钹的声乐,分为吟诵和吟唱两部分,吟诵有读、诵、令、称、举、念等术语,吟唱有和、宣扬、赞扬、唱、赞颂、赞、吊挂、布虚、偈等术语。乐器由节奏性的打击乐器到曲调性的唢呐,用来配合仪式行为和伴奏经韵。如果是举行法事,“三上香”成了必行科仪。如用于各种仪式中高功上香供神、通神踏“三宝罡”时咏唱的《三宝香》、《三宝词》经韵。

  例《三宝香》:

  稽首皈依道,道在杳冥中。恍惚开祖劫,混沌理难穷。愿烧道宝香,道宝香,生常供养。稽首皈依经,经文焕八方。五千四十八,凤篆与龙章。愿烧经宝香,经宝香,生生常供养。稽首皈依师,师恩莫能量……愿烧师宝香,师宝香,生生常供养。香供养,道经师宝天尊。

  又例:在《上祖师表》仪式中,高功送表、化表时咏唱的《送化赞》:

  香花送,使者早登程,宝马金鞍空碧落,祥云缭绕大罗天,足下彩云生……

  在《施食科仪》中,高功开坛要向太乙救苦天尊上香,恭对三宝,咏唱《三炷香》:

  稽首先天一炷香,香云缭绕遍十方。此香愿达青华府,奏请太乙救苦尊……

  这些曾经熟悉的诵唱经赞的朝仙乐,是军山朝圣文化的精髓,在朝圣者心中对神的赞颂和祈求,主要就是通过咏赞诸神功德的“赞”以表事,通过“颂”以歌德,因为道教教义宣扬,用颂赞经韵礼圣朝真,其声可直达天庭,能博得万圣鉴观,千真欢悦,从而降临坛场,赐福禳灾,保佑其得道成真。而“赞”,分为“大赞”、“小赞”、“中堂赞”等等,是对诸神诸仙功德的赞美称颂,篇幅不长,节奏徐缓,曲调庄严,不同仪式恭对不同神圣用不同赞辞。

  军山朝圣,《琴城稗记》载:“每秋至则拜谒者竖旌幢,鸣金鼓,长歌互答,晓夜不绝,多至自千里外。”谒仙时竖旌幢指朝仙的法器,鸣金鼓则用祭山之锣鼓,长歌互答则指颂赞音诵,主要是颂赞三仙浮丘公等,如在民歌基础上演变成文人歌词的《浮丘道人招魂歌》道:“有客有客浮丘翁,一生能事今日终。齧氈雪窖身不容,寸心耿耿摩苍空。睢阳临难气塞充,大呼南八男儿忠。我公就义何从容,名垂竹帛生英雄。呜呼一歌兮歌无穷,魂招不来何所从。”可见,则军山朝圣谒仙仪礼实际上融合了儒道释多种元素。

  明清时谒仙颂赞,唱得最多的两支曲子是《太子入山修道赞》和《南宗赞》,两者均借用民歌时调五更转为韵,更为民俗所喜闻乐见,如《太子入山修道赞》唱道:

  一更夜月良。东宫建道场。幡花伞盖月争光。烧宝香。

  共奏天仙乐。龟兹韵宫商。美人无奈手颐忙。声绕梁。

  太子无心恋。闭目不形相。将身不作转轮王。只是怕无常。

  二更夜月明。音乐堪人听。美人纤手弄秦筝。貌轻盈。

  姨母专承事。耶输相逐行。太子无心恋声色。岂能听。

  轮回三恶道。六趣在死生。从来改却这般名。只是换身形。

  三更夜月亭。嫔妃睡不醒。美人梦里作音声。往相迎。

  出家时欲至。天王号作瓶。宫中闻唤太子声。甚叮咛。

  我是四天王。故来远自迎。朱鬃便蹑紫云腾。夜逾城。

  四更夜月偏。乘云到雪山。端身正坐欲向前。坐禅边。

  寻思父王忆。每当姨母怜。耶输忆我向门看。眼应穿。

  便即唤车匿。分付与衣冠。将吾白马却归还。传我言。

  五更夜月交。帝释度金刀。毁形落发绀青毫。鹊顶巢。

  牧女献牛乳。长者奉香药。誓当作佛苦海峤。眉间放白毫。

  日食一麻麦。六载受勤劳。因充果满自逍遥。三界超。

  《南宗赞》:

  一更长。如来智慧化中藏。不知自身本是佛。无明障蔽自慌忙。了五蕴。体皆亡。灭六识。不相当。行住坐卧常注意。则知四大是佛堂。一更长。二更长。有为功德尽无常。世间造作应不久。无为法会体皆亡。入圣位。坐金刚。诸佛国。遍十方。但知十方原贯一。决定得入于佛行。二更长。三更严。坐禅习定苦能甜。不信诸天甘露蜜。魔军眷属出来看。诸佛教。实福田。持斋戒。得生天。生天终归还堕落。努力回心取涅磐。三更严。四更阑。法身体性本来禅。凡夫不念生分别。轮回六趣心不安。求佛性。向里看。了佛意。不觉寒。广大劫来常不悟。今生作意断悭贪。四更阑。五更延。菩提种子坐红莲。烦恼泥中常不染。恒将净土共金颜。佛在世。八十年。般若意。不在言。夜夜朝朝恒念佛。当初求觅一年川。

  然而,无论是《南宗赞》还是《太子入山修道赞》等,虽为时调,却文辞典雅很难为普通老百姓所传诵,因此,在军山朝圣时唱仙的乐歌,散花音诵多采用地方民乐或民间时调,如《十二月采花》、《军峰山上十八排》等诸如此类的地方性与民俗性很强的乐歌,内容多劝善教化仁孝礼义,且词与调均广为流播。如《十二月采花》调唱云:

  正月茶花开来早分春,媳妇贤良敬大人,保佑公婆年百岁,门前大树好遮阴。孝敬公婆为第一,自己也要做婆身。人家不把公婆敬,何须南海去请僧。一心只有行善道,皇天不负有心人!

  二月杏花开来是春分,儿女孝顺敬双亲。孝顺自孝顺子,无义只生无义儿。不信单看屋檐水,点点滴滴不差分,爹娘养子千般苦,不敬爹娘敬何人?在生买给爹娘吃,灵前供样是虚文。爹娘若是灵山佛,何必灵山敬世僧。

  三月桃花开来是清明,夫妻恩爱两相亲。丈夫不可嫌妻丑,妻子不可怨家贫。妻丑本是前生定,丈夫家贫命生成。命好不到穷家去,命差难进富家门。千里迢迢来相会,一夜夫妻百夜恩。夫妻恩爱勤劳动,发家到富幸福门。

  四月蔷薇花开立夏近,兄弟和睦度光阴。兄若有余当顾弟,弟若有余应顾兄。兄弟不和看了爹娘面,千朵桃花共树生。家中自有亲兄弟,外边何须结拜人。三兄四弟一条心,废土荒山变成金。三兄四弟各条心,家内黄金变灰尘。斗大蜡烛难照后,初看结果有收成。

  五月石榴花开是端阳,姑嫂做事要商量。姑娘有事嫂嫂做,嫂嫂有事姑娘帮。姑娘仁义敬嫂嫂,嫂嫂贤良姑娘亲。贤嫂须看公婆面,姑娘不可太强心。姑娘本是堂前客,嫂嫂原是家里人。

  六月荷花开来是暑天,邻舍和睦贵相亲。若如儿童争闹起,各叫儿女转家门。眼前不可将儿打,非宠儿女骂伤邻。远亲不如近邻好,急乱之中求四邻。

  七月风仙花开是立秋,劝人清晨就起身。起早做事做到晚,免得忙时去求人。求人只可一二次,三次求人厌便生。别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三春防雨时时有,六月求霜何处寻。

  八月桂花开来是中秋,劝人行善莫横行。十分英雄多用尽,往后儿孙难做人。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

  九月菊花开来是重阳,教子有方老来好,为国为民成栋梁。穷人子好自有翻身日,富人有子不教是虚文。穷人不会穷到底,富人哪有富贵根。儿女都要教养好,一生平安度光阴。

  十月芙蓉花开赛牡丹,劝人心胸要开阔。待人处事量要大,心底无私天地宽。人生在世都是客,亲朋好友多欢欣。一生光阴几十载,留名千古在人间。

  十一月冬至无花采,寒冬雨雪已来临。老人小孩须穿暖,大风大雨少出门。外面风霜路难走,出门一定要小心。大家工作多忙碌,免得家人挂在心。

  十二月梅花开来是腊天,转眼就要过新年。腊八粥来吃几碗,大人小孩一岁添。麻糖豆腐忙着做,做包做果来烧年。个个孩儿盼年到,户户门前放鞭炮。家家大小来相聚,除夕之夜大团圆。

  又如流传在军峰山地区的《军峰山上十八排》唱曰:

  军峰山上白茫茫,十八排来路又长。

  军溪对着卢坊港,加子石桥对尧坊。

  水西滩头龙过港,党口街上好墟场。

  神岗应家多富贵,庙顶脑上一柱香。

  千人造起蛇塔顶,湖边冷水似沙塘。

  茅渣洲上好跑马,关下桥上好歇凉。

  下岭村内人烟少,圳口街上好酒娘。

  渣堡滩相连水月庵,白茅洲出萝卜王。

  下人挖个萝卜头,拔了萝卜做祠堂。

  而南丰的生活歌谣中也有军峰山民谣,只可惜仅遗存下来三两句,主要是唱颂军山朝圣历经十八排时,每一排的物象与民俗特产,如:“军峰十八排,排排都有宝;莫说宝难找,遍地黄连与甘草”。军峰山上十八排,排排都有宝,从军峰山上诸多颇具特色的村名便可知一二,如黄连村、管家寮、陶田、护国、头陀、秀才、狮前、兔岭、徐公桥、船坑、宝石、邮真、水都、藕塘、宝堂寺、朱坊、禾溪、黄砂等,从山脚至山顶的十八排,每一个村庄的名称或代表一种物产资源,或代表一种文化资源,还有众多的古迹文化等,由此便可溯源军山诸多民间流传故事。

  军峰山由来:

  相传汉高祖刘邦指派大将吴芮讨伐南粤时,在此驻兵,在山上祭祀山神时,看见一将军跃马横刀、指挥满山军队操练,细观之则又倏忽不见,之后才发现此景象为幻景,遂将山命名为军峰山。这里也成为之后历代军队的休息之地。军峰山山高路险,风景优美,胜景如林。夏秋之际,香客来此烧香敬神,鼎沸喧闹。山上有观音堂、迎仙观、试心石、王母池、朝简石、野鸭池、罗汉岩、金沙洞、桃花源等胜迹。

  撑腰石和状元石的传说:

  信步登山,攀石阶而上,一路翠绿相伴,风光尽收眼底:半山有无底洞,深不见底;有巨石凭空伸出,似坠非坠,为“撑腰石”。据传,游人若以此处木竹为拐杖,便可保他永不腰痛;峰回路转,得见“状元石”,隔着山谷望去,对面山尖之上,有大石似悬在顶端。传说,若有人被该石击中,他年定能高中状元。至南天石门,山路陡峭,石阶如梯,峰顶在望。再低首向下,山谷空阔,树木葱茏,青翠欲滴,满眼皆绿。置身其间,你会感到世界一片翠绿,自己心灵也是一片翠绿。

  军峰山上黑心财主的故事:

  军峰山山顶有两个建筑物。一为“三应真君祠”,俗称“铁庙”,又名军峰老殿,有两幢平列的祠宇,均以石块砌墙,祠内供奉浮邱公以及他的两个徒弟。钟鼓齐鸣是人们常用来形容寺庙常规的,而在军峰老殿却没有鼓,这里有一个传说。凡是上军峰山朝拜的,都必须戒斋沐浴三日,不得沾荤腥,要不就爬不上山顶。有一年,来了位姓李的香客,不知什么原因,总是摔跤,上不了山。同来的人说他不虔诚,李却不承认。其中有一个眼尖的人,见他脚上穿了牛皮鞋,说牛皮是荤不是素,难怪爬不上山。李听后,马上脱鞋赤脚,才上得山来。上山后,他跪在菩萨神座下磕头认错。拜完后转身一看,见大殿西面吊着一面大鼓。他很不服气,就又跪在神像前大声说:“菩萨啊菩萨,你怎么也会不讲道理,我不能穿牛皮鞋上山,大殿里怎么能用牛皮做鼓呢?”话刚说完,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牛皮鼓吹出门外,滚到深山里去了。从此,军峰老殿就没有了鼓。另一处建筑物是全石结构的“土地坛”,距山顶不远,是通向山顶必经之处,整个建筑用花岗岩石砌成,四柱四梁单檐,屋顶以石片为瓦,坛内设土地神龛,神龛对面有一石碑,碑文记载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刘姓人建土地坛的情况。这里也有一传说。建坛账目归一财主掌管,财主起黑心,欲图把四乡人的建坛专款通过做假账,吞吃一部分,不想被身边的丫环察觉。丫环劝主人莫愧对神明,恼羞成怒的财主斥责她,还心生诡计,拖着她上山去土地坛“明冤”,口里说着:神明有知,如果我贪占了建坛款,必会被狂风吹进山沟,死无葬身之地;如果有人冤枉了我,同样会遭此报应。心里想的却是:你这样一个弱女子,只需我来个借狂风一推,跌下山崖,便无人知道我贪了建坛款。到了山顶,祷告完毕,山风骤起,财主用力推丫环,丫环稳如泰山,黑心财主却被风卷起,滚下山沟。

  无论古代传奇,还是现代传说,军峰山的神奇故事或多或少与朝圣文化相关联,追寻真善美的通俗境界。现代人很有创意,拟古一副谐音趣味上联“军峰对南丰,风吹枫叶封蜂洞”,借托古之乡贤的妙笔而征下联,由于这上联有5个同音字,并各指一样物事,非常难对,不料有网友应声对曰:“抚河育莲荷,何处和合喝彩贺。”其实,真不没有必要太认真地挠破头皮去复古前人的文字游戏,玩笑一下权当作太平盛世年代百姓的一种娱乐。

  朝圣军山,解码汉唐紫云金章,其圣自在民姓心里,有一首歌唱得好:老百姓求太平,安定才是大道理。军山作为南丰百姓心中的圣山,云中君所庇护的正是这种安定的道理。

  这种安定的道理,在南丰历代乡贤诗词中则衍绎为一种超然物外的高洁。

  乡贤咏军山之作。兹摘掇如下:

  春暮游军山王佩文饯送西林寺

  李万实

  冉冉华将老,葱葱山正晴。幽期无太晚,春报况初成。

  癖性在山水,闲绿结友生。同游偊相负,野寺一杯倾。

  登军峰

  邓倬

  路入军都第九重,芒鞋踏上最高峰。

  洞临绝壁胜舟火,瀑掛遥岑走玉虹。

  老树几经秦岁月,断碑犹纪汉提封;

  胜游尘虑消除尽,不羡庐敖石髓逢。

  望军峰山

  王玺

  军山壁立倚晴空,眼底峰峦紫翠重。

  云起山腰龙作雨,风生洞口月为容。

  气当清淑人文盛,类锡冲和物果丰。

  巨镇天南最高耸,凭栏长望思无穷。

  军 山

  高节成

  元气西来特地浮,巍然鳌极蒸培。

  琉璃屏拥仙人座,锦绣图开帝子州。

  千里甘霖常润物,一方嘉惠足封侯。

  文儒秀起还知不,作怪锺灵意未休。

  军 峰

  李朝宸

  峰冠江南翠欲浮,凝和发秀岂微。

  天连笔岫谐诸岳,日射云梯洞远州。

  康祀已雄初汉旅,降神应诞古申侯。

  悠悠惠泽谁能纪,瑞气祥烟出未休。

  军峰山歌

  高瑶

  军峰之山高插天,洪蒙造设应何年。

  壁立吾丰临兑位,上与太白垣相连。

  帝遣六丁时呵护,千秋万载无骞。

  烟云 寸出山麓,但见倏忽函人寰。

  展旗却取将军号,卓笔频当文士前。

  寻龙此即祖宗起,报德尤于父母专。

  云梯雾磴费攀陟,仰面叠叠摩飞鸢。

  有松皆僧秃,有树皆铁坚。有石皆羊化,有水皆蛟涎。

  有风缘飓作,有光皆球圆。山中古怪大者类如此。

  乃若小者生生息息,形形色色,奚暇计其亿兆与万千眼前。

  罗立,江流血木遥萦缠百里,麻姑山三谷神功泉,噫吁嘻!

  芥子藏须弥,旨哉宜勉旃,军峰之山高插天。

  寻军山龙潭庵小憩

  李万实

  短舆经鹫岭,小刹俯龙宫。法界诸天近,禅房万籁空。

  水光熏日气,雨意失山容。斋粥焚香罢,冥心向此中。

  军山歌

  赵师圣

  望军山夫如何,绵连控地地不断。壁立插天天可摩,泰华西瞻界。匡庐东走失嵯峨,数百里,北斗南箕相对起。绝顶遥窥何竺峰,细流俯瞰旴江水。云移鹅石昼阴阴,雨洗龙潭色更沉,仙官洞口怅缥缈,王母池前自古今。古今徙倚浮苍翠,冈峦远近空顾蔽,云物犹传汉将名,桃源误作秦时地,探奇浪说未曾休,咫尺军山隔上头,何日蓝舆会踏破,乘风天路散遨游。

  著棋岩

  李万实

  具径幽岩可避秦,一溪仿佛武陵春;

  楸枰旧著犹堪识,似觉年来局面新。

  擂鼓潭

  赵希

  喷雷崩雷劈石开,冯彝不使鼓音衰。

  恍疑身在昆阳战,万里奔腾破阵来。

  题护国寺双松

  朱京

  苍髯赤甲两腾虬,净扫云天放日流。

  只见岩花开又落,那知山下有春秋。

  军山屏峙

  赵师宾

  峰如菡萏映霞开,屈曲羊肠雁欲回。

  黛鬓展屏堪镂句,奇文疑自禹碑来。

  题军峰

  张文炳

  一望岿然独插天,白云横锁半峰烟。

  群山环列铺帷幔,不羡人间绣绿毡。

  军峰霁雪

  何乔新

  危峰寒翳敛,天际玉嶙峋。一柱擎晴汉,长河落晓珉。

  光揺书幌曙,影晃画楼春。玄圃琪花烂,贫家缟袂新。

  松巢迷鹤梦,茅屋起龙鳞。预喜丰年庆,讴歌祝圣神。

  望军峰

  夏良胜

  军峰峰高旴江镇,天立封界南丰州。

  此时开幕迎相识,他日看云恨懒游。

  四度经行今放荡,百年吾道几沧洲。

  垂阴积雪秋空暮,白鹤飞来最上头。

  送 故

  黄文雷

  共惟青鸟仙,倘亦知吾穷;

  落日起秀色,军峰在云中。

  新霁后登城楼

  胡布

  长江脉脉泻阴雷,八表云销万马来。

  南挹军峰天柱壮,东临闽峤地维开。

  雅颂军山,风光如此多娇,难怪历来成为隐居者的乐园。

  唐代潭州知府唐公后裔,于晚唐战乱时携家眷隐居军山之西溪藕塘,为唐氏世家望族,明唐贵妃即此家族后裔。曾巩构筑南轩在安禅寺旁,安禅寺即在军山脚下,旁有发水庵,军港水流经而过。

  军峰山中多高士,明月清风问白云;谁言幽篁天籁静,桃花源里正耕耘。

  军山朝圣,民间传说古事是风,诗人附会诗词是雅,信士谒仙朝圣是颂。解码紫云金章,紫云金章本是道教紫府最高统治者的衣冠风貌,抑或指一种精神追求最高境界。朝圣军山,当风雅颂油然涌上心间的时候,不妨借陶潜的一句诗解读释放心迹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