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军山如轴,旴水似卷。

  南丰便是这轴卷中央的一幅泼墨,十分清晰,十分自然,从三国时代映像而出,历经两千余年风霜雪雨,一路铿锵有力。

  曾巩是这幅水墨画中最栩栩如生的人物,将唐宋八大家的雅号挂在宝卷的中央,且有王安石曾击节赞曰“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醉翁欧阳修也喜形于色地夸耀道“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而伴随曾子高洁品格与人文情怀的,则是一泓清泉,一泓从宋代开始被视为“廉泉”的冷泉,清吸旴源,虞舜之德上善若水,化作清廉忠烈之南丰精神,镌刻在曾子的诗句“重华千古似当年”之中。

  佛道文化也造访水墨。让人惊讶的是,中国佛文化的精髓之南禅五宗七派,在唐代时即纷纷来南丰种植“菩提”,南丰成为全国五宗七派寺庙最多最完备的县域,可以毫不讳言地说,南禅在江西彻底完成中国化的进程中,南丰功不可没,游历南丰,等于游历了中国的南禅文化。

  南丰女子慧秀江右,有着悠远的文化渊薮。西蜀王国的孟公主下嫁南丰,将《宝莲灯》优美的天仙配故事挥毫洒在历史长卷上;明崇祯皇帝的妃子唐氏,选秀出于南丰西溪藕塘,且题匾曰“燕来宗大”,使藕塘成为远近闻名的王妃美女村。魏玩夫人的德贤才慧,词工直追易安居士李清照;廖廷炕妻孙氏三娘,雪夜只身持刀撵虎十余里,堪称美女义勇典范。南丰女子可上升为一种文化品牌,力透纸背,成为与泼墨画轴总相宜的一缕色彩。

  作为国家级原生态森林公园的军峰山,保存有侏罗系与震旦系交替的岩石、旧冰川瀑布的痕迹、陨石天坑而成的山顶湖泊、寮寨土著与层次分明的梯田等等,将各种原生态自然景貌汇聚于斯,且有汉唐以来的道教文化,成为方圆几百里百姓心中的圣山,成为南丰宝卷上最动人心弦的天籁之声。

  康都的红色文化,是载入《毛泽东选集》的一种燃烧在激情岁月的史诗,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罗荣桓等一大批开国元勋将红色文化以史诗的书写方式,豪迈秉笔抒怀曰“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毛主席笔下的赣水即南丰旴江,而南丰饮食文化贴上国宴的标签,是因为庐山会议选择了一位南丰厨师专门为毛主席做红烧肉而得名,新中国成立60年来,品尝过南丰菜肴的国家领导与文化名人不计其数,如毛泽东、邓小平、董必武、班禅活佛、田汉等。

  白舍的瓷文化,以影青瓷、乳白瓷、青花瓷,还有时隐时现的鲜为人知的“秘色瓷”而著称,在中央电视台的“鉴宝”栏目中南丰白舍窑瓷被专家赞为“无价之宝”。

  南丰蜜橘文化是金牌。斯大林同志曾盛赞为“蜜橘之王”,温家宝总理说“南丰蜜橘是金牌”,毛岸英夫妇为南丰题词赞曰“人杰地灵有曾巩,物华天宝产橘王”。宋代乡贤曾季狸对家乡蜜橘丰收且橘农好客的见闻曾作诗云“酒杯无算饮,橘树不论钱”、“莫嫌频至此,直为主人贤”。蜜橘文化的内涵多赋予文人刚正不阿的品质,南丰乡贤中就有众多诗句以橘喻贡士、以橘比济世贤才、以橘烘托隐名高士等,所谓“一朝剖而食,应堪四老藏”,将南丰蜜橘文化与中国历史上隐居高士中最负盛名的商山四皓相关联一体。因此,南丰蜜橘文化的背后蕴藉着一种民族精神。

  南丰傩舞传承着远古部落熊图腾崇拜的理念,至今仍玄衣朱裳、黄金四目、执戈扬戟遗存着西汉以来的国傩风貌,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南丰乡贤刘镗《观傩》诗是目前发现最早记载赣傩的史料,南丰傩资源之丰富,无论是傩班的数量之多、傩种类之繁多、驱傩程序之完备、文化底蕴之深邃等,在全国也算得上独此一家。

  南丰泼墨,或浓或淡,或铿锵激昂,或婉约柔美,高耸若军山,蜿蜒似旴水,正以无穷的魅力感召四海宾客,为南丰百姓造福。

  军山耸立,旴水涵芳,南丰山水尽染当下。

  (傅清:中共南丰县委书记)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