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章 书经(2)

  微子

  微子名启,是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此篇是他同父师(箕子)、少师(比干)讨论国事的谈话。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微子之言,讲了纣王沉湎酒色,乱政败德,殷商将亡。自己是去是留,难于决断,希望父师给予指点。第二部分为父师之语,建议微子出逃,以保持殷之后嗣。微子若曰:“父师、少师!殷其弗或乱正四方。我祖遂陈于上,我用沈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窃奸宄。卿士师师非度。凡有辜罪,乃罔恒获,小民方兴,相为敌雠。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殷遂丧,越至于今!”曰:“父师、少师,我其发出狂?吾家耄逊于荒?今尔无指,告予颠,若之何其?”

  “译文”微子这样说:“父师、少师!殷恐怕不能治理好天下了。我们的先祖成汤制定的成法还陈列在上,而纣王沉湎于酒色之中,乱政败德。殷国从下到上从民到官无不抄掠偷窃,犯法作乱。连执政之卿士都不遵法度。凡犯罪之人,常常不能被捕获,小民一并兴起,相互对敌结仇。现在殷国恐怕要灭亡了,如同涉一条没有渡口和边际的大河危险。时至今日,殷国就要灭亡了。”又说:“父师、少师,我是出逃?还是恭顺于荒野直至年老呢?现在你们不指点于我,我就会坠落,怎么办呢?”父师若曰:“王子!天毒降灾荒殷邦,方兴沈酗于酒。乃罔畏畏,其长旧有位人。今殷民乃攘窃神之牺牲,用以容,将食无灾。降监殷民,用雠敛,召敌雠不怠。罪合于一,多瘠罔诏。商今其有灾。我兴受其败;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诏王子出迪。我旧云刻子、王子弗山,我乃颠。自靖!人自献于先王,我不顾行遁。”

  “译文”父师这样说:“王子!老天要降灾难灭亡殷国,使君臣上下一并沉湎于酒色,而不知畏惧天威,违背年高老成在位长久的大臣的劝诫。现在的殷民竟然偷窃祭祀神的牺牲品把它们隐匿起来,饲养或杀掉食用都没有受到惩罚。上天视察殷民,看到纣王用杀戮来聚敛财富,招致敌人的仇恨而不停止下来。所有罪恶都集中纣王一人身上,众多贫弱受害的人无处申诉。殷商如果现在有灾祸,我们都会蒙受其难。殷商灭亡,我不会去作臣仆劝告王子出逃。我以前曾说箕子王子不出逃,殷国就要覆灭。你们自己谋虑吧!每个人都想对先王有所贡献,我不会考虑出逃之事。”

  周书牧誓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统帅大军伐纣,临战前在商都朝歌南七十里的牧野,发表了一篇战争动员令,即这篇《牧誓》。内容是训诫从征将领和参战的各诸侯国首领。先是列举纣王的主要罪状,后讲到如何列阵攻击,如何对待投降的人,严明军纪等。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译文”在甲子日黎明时分,武王率全军来到商朝都城的郊外牧野,在那里举行誓师大会。武王左手持黄色大斧,右手拿着系有旄牛尾的白色旗帜指挥全军。他说:“多么遥远啊,我们这些人从西方来!”武王又说:“哦!我们友邦的君主和执事大臣们,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们,以及庸、蜀、羌、微、卢、彭、濮诸国之人,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牌,竖立起你们的长矛,我要发布誓词。”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以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于商郊。弗迓史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译文”武王说:“古人说:‘母鸡没有清晨报晓的,母鸡报晓,这家就要败落。’现在商纣王只听信妇人之言,对祖先的祭祀不闻不问,轻蔑废弃同祖兄弟而不任用,却对从四方逃亡来的罪恶多端的人,推崇尊敬,任用他们,以他们为大夫卿士之官,使他们残害百姓,在国内犯法作乱。现在我姬发只是奉行上天的惩罚。今天这场战事,在进攻中不超过六、七步,就要停下来整齐一下队列。勇士们要奋勇向前啊!在交战中击刺不超过四、五回合,六、七回合,就要停下来整顿阵容。奋勇向前啊,勇士们!希望你们个个威武雄壮,如虎、貔、熊、罴一般,前往商郊进军。不要拒绝从敌方奔来投降的人,以便使他们为我们西方各国效力。奋勇前进啊,勇士们!你们如果不奋力向前,将对你们本身施行杀戮!”

  洪范

  洪,大也;范,法也,洪范即大法。相传周武王灭商后第二年,访问前朝遗老箕子,征询治国方略,史官把箕子的话加以整理,即成《洪范》。《洪范》为《尚书》中重要篇目之一,全篇贯穿了系统的宗教神权思想,还包括朴素的唯物论因素。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洪范九畴的产生、传授情况及其纲目。第二部分分九段,对九畴的具体内容作了繁简不一的介绍。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王、曰建用皇极,次六、曰用三德,次七、曰明月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译文”周武王即位十三年后,拜访殷遗臣箕子。武王说:“啊!箕子,惟有上天在默默地保护下民,使他们彼此和睦地住在一起,我却不知道治理天下(该由)什么所定?”箕子说:“我听说在从前,鲧用堵塞的方法治理洪水,扰乱了五行运行规律。上帝震怒,不赐给他九类大法,治理天下的常理被破坏。后来鲧被流放致死,禹继承他的事业而兴起,上帝赐给禹九类大法,治理天下的常理由此而定。九类大法:第一是五行;第二是谨慎专心地做好五事,以五事参五行,天人合;第三是忠诚敬重地做好八个方面的政事,使民众生活安定;第四是合用五种天象记录、服从天时;第五是建立君主的至上法则;第六是治民要用刚、柔、正直三种品德;第七是明哲智慧地勘察疑难问题,作出正确决断;第八要思虑众多征兆,视察得失;第九是享受五种幸福,惩戒六种大困厄。这是人君治天下之法。”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明作,聪作谋,睿作圣。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四、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译文”一、五行:第一是水,第二是火,第三是木,第四是金,第五是土。水向下湿润,火向上燃烧,木可使其弯曲或伸直,金属可顺从人意变化形态,土壤可以种植并收获百谷。润下之水为咸味,燃上之火为苦味,可弯曲可伸直之木为酸味,可以改变形态的金属为辣味,可以种植收获百谷的土壤为甜味。二、五事:一为表情仪态,二为言论,三为眼力,四为听力,五为思维。表情仪态要恭敬,言论要合乎道理,视力要明晰,听力要聪敏,思维要通达精微。表情仪态恭敬则严肃,言论合乎道理则治事有条理,眼力明晰则看得清楚,听力聪敏则善于谋划,思维通达精微则达于圣明。三、八种政事官员:一为主管饮食之官,二为掌管财货之官,三为主持祭祀之官,四为主管土地之官,五为主管教化之官,六为主管刑法缉拿盗贼之官,七为掌管诸侯朝觐之官,八为掌管军旅之官。四、五种计时方法:一是年,二是月,三是日,四是观察星辰,五是按历法推算。五、皇极:皇建其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于汝极,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汝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则锡之福。时人斯其惟皇之极。无虐茕独,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时人斯其辜。于其无好德,汝虽锡之福,其作汝用咎。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译文”五、君主至上的法则:君主建立至上法则,聚合五种幸福,用以普遍赐予他的民众。这时他的民众对此至上法则,要和君主一起保持,凡君的民众,没有邪恶的私党;百官没有私自结为朋党,就只把人君建立的法则为最高准则。凡君之民众,有谋略、有作为、有操守的,君就要常常想到他们。虽有不合乎最高法则的,但也没有犯罪,君主就要宽容他们。有的人态度和悦,说:“我所喜好的是美德。”君就要赐给他们幸福。这样人民就只把君之法则作为最高准则。不要虐待那些无依无靠的小民而放纵地位尊显的贵族,只要一个人有才能、有作为,就应当让他们贡献其才能,这样,邦国就会昌盛。凡属君主百官,既要给予爵禄使其富贵,又要引导其趋向善道,君不能使这些人为国家作出贡献,这些人就是有罪的。对于那些没有好品德的人,君虽然赐给了他们幸福,他们也会使君受到危害。遵循王之准则,不可以有不公平,遵循王之大道,不要有私心偏好,不要有私心偏恶,而要遵循王的准则。不要有偏心,不要结朋党,王之大道就宽广平易;不结朋党,不存偏心,王之大道就治理好了,达于公平;不违反、不偏斜,王之大道就正直。用至上法则聚合臣民,并归向至上法则。又说:君主至上法则所讲的,是法则,是训导,是顺从上帝意旨。凡君之民众,对至上法则所讲的内容,要遵守,要实行,以靠近天子的光辉。又说:天子作臣民之父母,从而为天下之王。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刚克,燮友柔克。沈潜刚克,高明柔克。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人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

  “译文”六、三种德性:一是正直,二是过分刚强,三是过分柔顺。中正平和,刚柔相济为正直,强硬得使人无法亲近就是过分刚强,温和柔顺得可亲则过于柔弱。要深沉隐伏而又刚强,高远明察而又柔顺。只有君主能造福于人,只有君主能降罪于人,只有君主可以享用美食。百官没有造福于人、降罪于人、享受美食的权利。百官如果造福于人、降罪于人、享受美食,将会危害他的领地,给他的国家带来灾祸,百官将因此脱离正道,民众将因此僭越作恶。七、考察疑难:挑选掌管卜筮的官员,命他们进行卜筮。卜出的兆象有的像雨,有的像雨后晴空的云气,有的像蒙蒙雾气,有的像聚散飘忽、若有若无的云气,有的为二像相侵之状,卜出的卦象有内卦、有外卦,共有七种。卜龟出现的兆象为前五种,占筮所得的卦象为后两种,由此推衍变化。确定这些人员进行卜筮。如果用三个人占卜,结果不一致时应听从相同两个人的说法。你如果有重大疑难,先要自己反复思虑,然后和卿士商议,再和民众商议,最后问及卜筮。如果你自己赞同,卜龟赞同,卜筮赞同,卿士们赞同,民众赞同,这就叫大同。得此结果则身体安康,子孙兴旺发达,这是吉祥。如果你自己赞同,卜龟赞同,卜筮赞同,卿士们反对,民众反对,也是吉祥的。如果民众赞同,卜龟赞同,卜筮赞同,你自己反对,卿士们反对,也是吉祥的。如果你自己赞同,卜龟赞同,卜筮反对,卿士们反对,民众反对,作国内之事吉祥,作国外之事不吉祥。假如卜龟卜筮都违背人的意愿,那么静止不动是吉祥,有所举动就凶险。八、庶征:曰雨,曰,曰燠,曰寒,曰风。曰时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一极备,凶;一极无,凶。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时若;曰,时燠若;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岁月日时无易,百谷用成,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岁时既易,百谷用不成,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宁。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译文”八、众多征兆有:降雨,晴天,温暖,寒冷,刮风。假如一年里这五种天气齐备,按次序发生,百草就茂盛。其中有一项过量,就是荒年;有一项过少,也是荒年。美善的征兆是:君王严肃庄重,雨水按时降下;君王善于治国,天就按时节晴朗;君王明智,天气按时温暖;君王善于谋虑,天气就按时寒冷;君王圣明,天就按时刮风。丑恶的征兆是:君主傲慢狂妄,就会雨下不停;君王胡乱行事,就会久晴不下雨;君王贪图安逸,就会久热不消退;君王急躁且轻举妄动,就会久寒不退;君王暗昧不明事理,就会久风不止。君王视察其政事得失要看一年的征兆,卿士要看一个月的征兆,执事百官只看一日的征兆。五种天气按一年中的季节月份有规律地发生,而无异常,谷物就会因而成熟,政治因而清明,有才能的人因而显达,国家因而和平安乐。假如五种气候在一年的季节月份中没有按时,出现异常,百谷因而不能成熟,政治因而昏暗不明,有才能的人被埋没,国家因而不安宁。民众如同众星,众星有的喜好风,有的喜好雨。日月的不停运行,就有了冬夏之别。月亮向不同的星域运转,就会有风有雨。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命终。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译文”九、五种幸福:一为长寿,二为富有,三为健康安宁,四为美德,五为年高而得善终。六种大困厄:一是遭遇横祸短命夭折,二是疾病,三是忧愁,四是贫穷,五是邪恶,六是懦弱。

  金縢

  金縢为用金属丝封缄的匣子,用来珍藏贵重之物。此篇为纪事之书,记载周武王灭商后第二年,身染重病,周公作册书向先王祈祷,愿以身自代。事后,史官将册书放入金属丝封缄的匣子里,封存起来。篇中第一段即记此事。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出来摄政。管叔、蔡叔不平,勾结殷遗民举兵叛乱。周公奉命东征,平定叛乱,而成王对周公仍有怀疑,周公避去。后来上天示警,成王发现金縢之书,乃幡然悔悟,亲迎周公。篇中第二段记此事。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为坛于南方,北面,周公立焉。植璧秉,乃告太王、王季、文王。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才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尔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呜呼!无坠天之降宝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旧。今我即命于元龟,尔之许我,我其以璧与,归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乃卜三龟,一习吉,启见书,乃并是吉。公曰:“体!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终是图;兹攸俟,能念予一人。”公归,乃纳册于金縢之匮中。王翼日乃瘳。

  “译文”在周灭商后的第二年,武王患病,身体不适。太公、召公说:“我们诚敬地为王卜问吉凶吧。”周公说:“不要使我们的先王担忧。”周公把自身作为抵押,建成三座祭坛,清扫了祭祀的场地。又在三座祭坛南面建起一坛,周公面向北面立于坛上。安放好璧,拿着,就向太王、王季、文王祈祷。史官写好策书,祝告说:“你们的长孙姬发患了重病。若是你们三王对上天有助祭之责,就用我姬旦代替姬发之身吧。我仁厚而孝顺,多才多艺,善于侍奉鬼神。你们的长孙不如我姬旦多才多艺,他不善于侍奉鬼神。他从上帝那里得天命,普有天下,因而能使你们的子孙在人世间得以安定。四方的人民无不敬畏他。啊!不要殒没上天降给周国的宝贵大命,我们的先王也有所依归。现在我就听命于大龟,你们如准许我的祈求,我就带回璧和等候你们的命令;你们如不准许我的请求,我就藏起璧和,不敢再请。”于是用龟卜问三次,都是吉兆。用钥匙开启密室见卜兆之书,加以对照也都是吉利。周公说:“从卜兆之形看,王没有什么危险。我亲自从三王那里接受命令,只谋求国运长久;现在我所等待的,是先王能顾念我侍奉鬼神的忠心。”周公回去后,就把策书放入用金属丝封缄的匣子中。武王第二天病就好了。武王既丧,管步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乃告二公曰:“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王亦未敢诮公。秋,大熟,未获,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縢之书,乃得周公所自以为功,代武王之说。二公及王乃问诸史与百执事。对曰“信。噫!公命,我勿敢言。”王执书以泣,曰:“其勿穆卜!昔公勤劳王家,惟予冲人弗及知。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惟朕小子其新逆,我国家礼亦宜之。”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二公命邦人,凡大木所偃,尽起而筑之,岁则大熟。

  “译文”武王死后,管叔和他的兄弟们就在国内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做出不利于年幼的成王的事情。”周公就告知太公、召公说:“我如果不摄政,将无法向先王汇报。”周公留在东方二年,就把犯罪的人捕捉了。在这之后,周公作了一首诗送给成王,诗名为《鸱》。成王也不敢责备周公。秋天,谷物都成熟了,尚未收获,天空雷电大作,又刮起大风,庄稼都倒了,大树也全被连根拔起,邦国之人极为恐惧。成王和大夫们都穿上礼服,打开用金属丝封缄的匣子和里面的策书,于是看见了周公愿以身自代武王的祈祷词。太公、召公与成王就向史官和众多执事之官询问。他们回答:“确实如此。唉!周公有令,我们不敢说出来。”成王拿着策书哭泣着,说:“不必再恭敬地卜问了!从前周公为王室大业操劳,只有我不了解。现在老天发怒以昭示周公的德行,我应当亲自去迎接他,我们国家的礼仪也应该这样。”成王出郊外迎接周公,天还下着雨,风向却调转了,庄稼全都立起来了。太公、召公命令国人,凡是被大树压倒的庄稼,要全部扶起来培土固根,这一年获得了大丰收。

  大诰

  大诰即普遍告谕之意。周武王灭商后第二年死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统管国事。而管叔、蔡叔、武庚联合淮夷等部族发动叛乱,周公决定东征。在出发前,周公以成王的口气发布此告谕,反复说明东征的必要性,并用神意来统一思想,支持东征。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分析形势和面临的困难。第二部分较长,分层次地阐述东征的理由。王若曰:“猷!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洪惟我幼冲人,嗣无疆大历服。弗造哲,迪民康,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已!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敷贲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予不敢闭于天降威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越兹蠢。殷小腆诞敢纪其叙。天降威,知我国有疵,民不康。曰:予复!反鄙我周邦,今蠢。今翼日,民献有十夫予翼,以于敉宁武图功。我有大事,休?’朕卜并吉。”

  “译文”成王这样说:“啊!普遍告谕各国诸侯,以及执事百官。不幸啊!上天降灾祸给我们国家,没有一点延迟。我这个年轻人,继承了广大悠久的王业。没有遇到圣哲的人,引导民众达到安定,况且又岂能推究认识天命呢?唉!我这个年轻人,如同要涉过深水,我只有去寻求我所能渡过的办法。大宝龟能辅佐先王接受天命,至今没有丧失他们的大功业。我不敢隐藏上天降下的惩罚,用文王遗留给我的大宝龟,卜问天命。到大龟前听命说:‘西方有大难,西方人民也不平静,人心动荡。殷商的小王竟敢组织起他的残余势力。上天对我国降罚,他们知道我国有困难,民心不安定。就说:我们要复兴故国!反过来图谋我们的国家,现在正在蠢蠢欲动。近几日,民间有十位贤者来辅佐我,以稳定文王、武王谋取的功业。我国有战事,将会吉利吗?’我的卜问都是吉利的。”“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御事,曰:‘予得吉卜,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尔庶邦君越庶士、御事罔不反曰:‘艰大,民不静,亦惟在王宫邦君室。越予小子,考翼不可征,王害不违卜?’”肆予冲人永思艰曰,呜呼!允蠢鳏寡,哀哉!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越予冲人,不自恤。‘义尔邦君越尔多士、尹士、御事,绥予曰:’无毖于恤,不可不成乃宁考图功!“已!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宁王,兴我小邦周,宁王惟卜用,克绥受兹命。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呜呼!天明畏,弼我丕丕基!”

  “译文”“故而我告谕我的友邦君主和史官、武士和百官,说:‘我得到吉利的卜兆,我只有和你们众邦国一起去讨伐殷商逃亡叛乱的人。’你们众邦国的君主以及众武士、百官无不反对说:‘困难太大,民众不安定,叛乱者又出自王室和诸侯之家。我们这些人,遵行孝道,认为不可征伐,王何不违背占卜呢?’”因此我这个年轻人久久思考此事后说:‘啊!战争诚然会扰乱孤苦无依的人,多令人哀痛啊!我奉上天的指派,担当起重大而艰难的使命,我这年轻人不能只是自己忧虑。’你们各位君主和你们这些武士、史官、百官,应该抚慰我说:‘不要为忧虑劳心,不可以不完成文王、武王谋求完成的功业!’“唉!我这个年轻人,不敢遗弃上帝的命令。上天嘉美文王,使我小国(周)振兴起来,文王只是按占卜所示去行动,所以能安受天命。现在上天要帮助民众,况且也只有按占卜行事。啊!天命是令人畏惧的。你们来辅助我的大业吧!”王曰:“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宁王若勤哉!天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天忱辞,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王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若考作室,既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厥父,厥子乃弗肯播,矧肯获?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弃基?肆予曷敢不越敉宁王大命?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养其劝弗救?”

  “译文”王说:“你们是老臣,你们知道久远的事,你们知道文王是如何勤劳于王事的吗?上天秘告我成功之道,我不敢不加速完成文王谋划的事业。所以我要极力劝导我的友邦君主,上天以真诚言辞辅助我们,这是要使我们的人民获得成功,我哪敢不把先王谋划的功业完成?上天也只有用此来鞭策我的人民,如同人患疾病,必速医治,我哪敢不依靠先王的旧臣清除危险,以完成先王的伟大事业!”王说:“如同昔日武王伐纣一样,我也要往征武庚,我说一说在艰难日子里所想到的:如同父亲要建房屋,已经制订了规划,他的儿子却不肯打地基,更何况架梁柱?父亲新垦田地,他的儿子不肯播种,何况是收获?这位父亲难道还能说:我有后代,不会废弃我的基业?因此我哪敢不在我身上完成文王的伟大使命?再如父兄之家有友人攻伐他们的子弟,作为臣仆的人岂能不加劝阻和援救?”王曰:“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亦惟十人迪知上帝命越天忧。尔时罔敢易法,矧今天降戾于周邦?惟大艰人诞邻胥伐于厥室,尔亦不知天命不易。予永念曰: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也不终朕亩?天亦惟休于前宁人,予曷其极卜?敢弗于从,率宁人有指疆土?矧今卜并吉,肆朕诞以尔东征。天命不僭,卜陈惟若兹!”

  “译文”王说:“啊!尽力呀,你们众邦国君主与各位官员。邦国政治清明由于任用了圣哲的人,现在也有十名贤者引导人们认识上帝的命令和辅助我们,你们平时不轻慢法令,何况现在是老天给周邦降下的定命呢?唯有那些犯有大罪之人才会勾结邻国攻伐自己的王室,你们也没有认识到天命是不可改变的!我长久思虑着:老天想灭亡殷国,我们如同农夫,哪敢不完成我们应做的农事?老天也想着把美善加于先王,我何必要多次占卜?哪敢不遵从原卜,遵循文王之志保有我们的疆土呢?何况现在占卜并得吉兆,所以我要带领你们东征。天命是不会有差错的,卜兆显示出来的就是这样。”

  康诰

  康为康叔,周文王之子,武王同母幼弟,名封。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东方发生叛乱。周公奉命东征,平定叛乱,把原来武庚治下的殷民殷地分封给康叔,以康叔为卫君。这篇诰词是周公告诫康叔如何治国的训词。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言文王明德慎罚,爱民任贤。第二段勉励康叔要任贤能、遵古训、顺民心,不要贪图安逸。第三段强调慎用刑罚。第四段归结为以德化民,顺承天命。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

  “译文”在这年三月,新月始生之日,周公开始谋划在洛水边建立新的东都王城,四方臣民都汇合到这里。侯、甸、男、采、卫邦国君主,以及百官,还有殷遗民,都来为周效力。周公慰劳他们所有的人,就代替成王宣布伟大的治国训词。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惟时叙,乃寡兄勖,肆汝小子封,在兹东土。”

  “译文”王这样说:“诸侯之尊长,我的弟弟,年轻的封啊。只有你功勋显赫的先父文王,能够崇尚德教,慎用刑罚,不敢侮慢无依无靠且老弱的人。任用那些可以任用的人,敬重那些值得敬重的人,畏惧那些应该畏惧的事,使人民得到显耀,用以在中夏地区创造周国,再用我西土一二邦国,来治理我们的西土地方。只有这巨大的努力,被上帝闻知了,上帝高兴,就降大命给文王,帮助灭掉殷国,接替殷国的国运和他的邦国与人民。这后继之业,你的长兄在努力从事,故而你这年轻人才被分封在此东土。”王曰:“呜呼!封,汝念哉!今民将在祗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民,汝丕远惟商成人,宅心知训。别求闻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弘于天,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王曰:“呜呼!小子封,恫乃身,敬哉!天畏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民。我闻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译文”王说:“啊!封呀,你要深思啊!现今殷民将观察你是否恭敬地遵从文王之道,继续听取殷民中有德者的意见。你前往殷地要广泛寻求殷人中的先哲明王用以保民养民的遗训,你还要长远考虑殷朝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们存心推广教化。另外,你还要寻求古圣先王用以安定保护民众的教训。弘扬天道,如同用美德充满自身,这样才不会废弃王命!”王说:“啊!年轻的封,你要勤劳国事,要专一谨慎啊!上天是可畏的,但它辅助诚信的人;民情好恶虽大致可以看出来,民众是难得安定的。你要尽心而为,不要贪求安逸享乐,这样才能治理好民众。我听说:‘民怨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小;要使不顺从的顺从,不努力的努力。’唉!你这年轻人,你的职责就是弘扬王道,使殷民受到保护,也就是辅助周王度知天命,使殷民弃旧从新。”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王曰:“呜呼!封,有叙,时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若保赤子,惟民其康。非汝封刑人杀人,无或刑人杀人。非汝封又曰劓人,无或劓人。”王曰:“外事,汝陈时臬司师,兹殷罚有伦。”又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王曰:“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朕心朕德,惟乃知。”

  “译文”王说:“唉!封呀,要谨慎严明你的刑罚。人故意犯小罪,且自始至终主动做不法之事,存心如此,虽然其罪小,却不可不杀。人犯了大罪,但不是坚持不肯悔改,而是因为无意过失造成灾祸,偶然如此,又已经主动陈说了自己的罪行,这样的人就不可以杀。”王说:“唉!封呀,能顺此而行,就能使律法彰明而民心悦诚服,民众就会相互告诫勉励和好。他们就会像对待疾病一样,完全抛弃罪过。像保持小孩子一样对待民众,他们就会安定有序。要做到不是你封命令处罚人杀人,就没有人敢于处罚人杀人。不是你封说要处人以劓之刑,就没有人敢于劓人。”王说:“判断刑狱之事,你要把此法律宣示给执掌刑罚的典狱之官,这样对殷民之罚就有伦序了。”又说:“对囚禁之人,要思考五六日至十来日,才对他们作出裁决。”王又说:“你宣示法律进行处罚,要依据殷人法律断案,按其罪恶该判刑则判刑,该杀则杀,不用断案来顺从你封的意愿。假如你以完全顺从己意为标准,就不会办好此事。唉!你这个年轻人,没有人有如你封一样的心胸,我的心意,我的德政唯有你知道。”“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不畏死,罔弗憝。”王曰:“封,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训人,惟厥正人越小臣、诸节。乃别播敷造民,大誉弗念弗庸,厥君;时乃引恶,惟朕憝。已!汝乃其速由兹义率杀。“亦惟君惟长,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曰:‘我惟有及。’则予一人以怿。

  “译文”“凡民众由此而获罪:抢劫偷盗内外作乱,杀人抢夺财货,强悍不畏死,对这样的罪恶没有人不怨恨的。”王说:“封呀!首恶大罪,就是不孝顺不友爱。儿子不能恭敬地治理好父亲的事业,大伤父亲的心;作为父亲不慈爱其子,反而厌恶其子;作为兄弟不念伦常之道,就不能恭敬他的兄长;兄长也不顾念幼弟,对弟弟极不友爱。到这种地步,执政官员还不进行处罚,上天赐与民众的常法就会混乱。就是说,你要赶紧用文王制定的刑罚,惩治这样的人而不可赦免他们。”不遵循国家大法的人,也有各诸侯国的庶子、训人,及其执政官员与小臣、掌符节之官。他们竟然另外播布政令,告谕民众,大肆称誉那些不思虑不执行大法、危害君主的人,这就是增长恶行,是我所憎恶的。唉!你应当尽快据此依法捕杀他们。“也有诸侯邦国之君长,不善于教化家人和他的内臣、外官,他们这些人作威肆虐,大张旗鼓地抛弃王命,对他们就不能德化而应惩治他们。”你也不能不尊重法律,要用它教导民众。只有像文王那样尊敬德行憎恨罪行,才能教导民众。你要说:‘我只求赶上文王。’那样我就高兴了。“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时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民作求。矧今民罔迪不适,不迪则罔政在厥邦。”王曰:封,予惟不可不监,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今惟民不静,未戾厥心,迪屡未同。爽惟天其罚殛我,我其不怨。惟厥罪无在大,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王曰:呜呼!封,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蔽时忱。丕则敏德,用康乃心,顾乃德,远乃猷,裕乃以;民宁,不汝瑕殄。”王曰:呜呼!肆汝小子封。惟命不于常,汝念哉!无我殄享,明乃服命,高乃听,用康民。王若曰:往哉!封,勿替敬典,听朕告汝,乃以殷民世享。

  “译文”王说:“封呀,民经过教导才能善良安定,我们因此要思考殷人先哲明王的德政,用此来安定治理殷民,才好与其先王治世相媲美。况且现今的殷民,不经教化就不会听从命令;不经教化,在其邦国内就不会有善政。”王说:“封呀,我认为你不可不视察下情,告谕臣民实行德政和刑罚之道。现在民众不安静,我们的心还未安定下来,屡次教导也未能融洽同心。上天将要责罚我们,我们不能抱怨。罪过不在于大,也不在于多,都应自责,何况这些已清楚地为上天所闻知了呢。”王说:“啊!封,要谨慎啊!不要制造怨恨,不要用不善的谋虑,不要让不法之举闭塞你的诚心。于是要快速推行德政,用以安定殷民之心,顾念他们的美德,使他们为长远思虑,使他们衣食丰足。这样殷民就安宁了,不会找你的毛病要灭绝你了!”王说:“啊!尽力去干吧,你这年轻的封。天命是无常的,你要深思啊!不要断绝我们祖宗的祭祀,勉力你的职事,扩充你的闻见,治理民众使之安定。”王如此说:“前往就职去吧!封,不要抛弃应当谨慎遵守的法典,你听从我的告谕,依照实行,就可以世世代代和殷民共享其国了。”

  酒诰

  此篇为周公代表成王告诫康叔在卫国应严厉戒酒之词,故名《酒诰》。全篇分三部分,首先指明酒是供祭祀的,戒酒是文王之教,上帝之旨。其次总结殷人的历史经验。从成汤到帝乙,饮酒而勤劳政事,殷便兴旺;后继者酗酒乱德而导致灭亡。最后提出严厉的戒酒条令。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聪听祖考之彝训,越小大德。“小子惟一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尔典听朕教!尔大克羞惟君,尔乃饮食醉饱。丕惟曰尔克永观省,作稽中德,尔尚克羞馈祀。尔乃自介用逸,兹乃允惟王正事之臣。兹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

  “译文”王这样说:“到卫国去宣布重大教命。你的先父文王,在西土创建国家。他从早到晚反复告诫各诸侯、卿士与各级官员:‘只有祭祀才能用酒。’上天降下国命,端正我民众,只有大祭才能饮酒。上天降下惩罚,我民因享用酒而大乱失德,无非是因为饮酒成风,大小邦国灭亡,也无非是饮酒所造成的。”文王告诫后代子孙和各级官员,不要常常饮酒。告诫诸侯邦国,只有在祭祀时才准许饮酒,并要用德来约束自己,不得喝醉。还说我的臣民要教导年轻人珍惜粮食,使他们心地善良,听清祖宗常训和他们应培养的大大小小的美德。“卫国民众要一心一意安居在卫国土地上,继续用你们全部的力量,专心致力于种植谷物,勤勉地侍奉你们的父老兄长。农事完毕后牵牛车载物,去外地进行贸易,用以孝敬赡养父母,你们的父母高兴,你们自己准备盛馔,这时才可以饮酒。”众位官长与诸侯、长官,你们要经常听从我的教导!你们要进献丰盛的酒食给年长者和君主后才可以喝醉吃饱。就是说,你们要能长久地自省,使言行合于中正之德,这样才能参与助祭。你们如能自行限制饮酒逸乐,这样你们就真的是君王主管和执事之臣了。这也是顺从上天的大德的人,使他永远不会为君王之家所遗忘。“王曰:封,我西土徂,邦君御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不腆于酒,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王曰:封,我闻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自成汤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饮?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惟助成王德显越,尹人辟。’“我闻亦惟曰:‘在今后嗣王,酣身,厥命罔显于民,保越怨不易。诞惟厥纵淫于非彝,用燕丧威仪,民罔不伤心。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克畏死。辜在商邑,越殷国灭无罹。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诞惟民怨,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罔爱于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

  “译文”王说:“封呀!我们西土从前的那些诸侯和官员、青年们,尚能遵从文王教诲,不过量饮酒,所以我们到如今,才能代殷接受上天的命令。”王说:“封呀!我听到有人说:‘往昔殷的先哲明王敬畏天命和民心,奉行德政持守明智。从成汤直至帝乙,有成就的君王和可敬的贤相只思考治理好国事,他们恭敬地辅佐国事,不敢私自偷闲贪图安逸,何况是聚众饮酒呢?在外地的官员,如侯、甸、男、卫等诸侯国的君主,在朝的官员,正职副职和执事之官,官员们的宗室成员,致仕在家闲居之人,没有人敢于沉湎于酒的。不仅不敢,也没有那种闲暇时间,他们只辅助君王使他的美德更加显扬,使人民知道尊重法律。’”我也听到有人说:‘在近世继位的殷纣王,以酗酒为乐,他的国命不能昭显于民众,受民众怨恨而不肯改过。他大肆放纵淫乐,不遵法度,由于宴饮而丧失君主庄重威严的仪态,民众无不悲痛伤心。他只沉迷于酒,不想停止逸乐。他的心肠险恶狠毒,不畏死。他带给商都灾祸,对于殷国灭亡也不忧愁。不想用美德和芳香的祭祀,升闻于上天;只有民众的怨恨,只有大群人自由地酗酒,其腥气为上天闻知。因此上天降下大命灭亡了殷国,上天不喜爱殷国,就是因为殷人放纵逸乐。不是上天暴虐,而是殷民自招其祸。’“王曰:封,予不惟若兹多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监于民。’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予惟曰,汝毖殷献臣,侯、甸、男、卫,矧太史友、内史友、越献臣、百宗工,矧惟尔事、服休、服采,矧惟若畴,圻父薄违,农父若保,宏父定辟,矧汝刚制于酒。”厥或告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辞,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时同于杀。王曰:封,汝典听朕毖,勿辩乃司民湎于酒。

  “译文”王说:“封呀!我不想告诫得更多。古人有话说:‘人不要用水来察照自己(水仅能见人的美丑),应当用民情来察照自己(民情则知其得失)。’现今殷商已丧失他们的国命,我们岂可不对此事深加省察!我只想说你须警告殷国的贤臣,侯、甸、男、卫诸侯国之君,还有众太史、内史与诸位贤臣、百官及其宗族家人,以及你的治事官员、主管宴会休息的官员、主管朝祭的臣子,又及你的三卿,主管追击叛乱的圻父,善于保养民众的农父,制定法规的宏父,对于饮酒都要坚决制止。”假如有人报告说:‘有聚众饮酒的。’你不要放过他们。要全部拘捕起来押送到周的都城,我将要杀掉他们。假如殷的旧臣百官,竟然沉溺于饮酒,不用杀他们,暂且进行教育。有了这些明白的劝诫,假如有谁仍不遵守我的教令,我就不会怜悯他们,不会赦免他们,会用杀头处治这类人。王说:封啊!你要经常听从我的告诫,不要使你治理下的民众沉溺于酒。

  梓材

  本篇与《康诰》《酒诰》一样,都是周公对康叔的告诫之词,中心是阐述治理殷民的具体方策和为政要以明德为本的思想。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治理殷商故地的一些政策。第二部分以种田、建屋、治材为例,比喻为政治国要接续前人事业,推行明德,发扬先王伟业,并永久保持下去。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以厥臣达王,惟邦君。汝若恒。越曰我有师师,司徒、司马、司空、尹、旅曰:‘予罔厉杀人。’亦厥君先敬劳,肆徂厥敬劳。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王启监,厥乱为民。曰:‘无胥戕,无胥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养引恬。’自古王若兹,监罔攸辟。”

  “译文”王说:“封呀!使你的民众,官员的想法与卿大夫的想法相通达,使你诸臣的想法与天子相通达,这才算是国君。你要持久地这样做。你说我有众臣,如司徒、司马、司空、大夫、士,他们说:‘我不应杀戮无罪之人。’你要知道,他们能够这样做也是由于国君先恭敬慰劳于人,他们才对别人尽力施行恭敬慰劳的。从前,内外作乱的人,杀人的人,窝藏资助罪犯的人,都赦免了。他们也仿效君之所为,对毁伤人容貌的人,给予赦免。先王封诸侯,其治乱是为了民众。他说:‘不要相互残害,不要相互虐待,至于鳏寡、贱妾,全都给以宽容爱护。’君王教育邦君和治事之臣,其教命是什么呢?‘要恒久地保养百姓,安定百姓。’自古以来就该如此,诸侯亦应行此道而无所偏差。”“惟曰:若稽田,既勤敷,惟其陈修,为厥疆畎。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茨。若作梓材,既勤朴斫,惟其涂丹。”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怀为夹,庶邦享作,兄弟方来。亦既用明德,后式典集,庶邦丕享。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已!若兹监,惟曰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译文”“就是说:治国如同种田,既然已勤奋地开垦出新田,播下种子,就应该继续整治,为其划定好田界,修好水沟。又好像建造房屋,既然已勤奋地筑起墙壁,就该进行涂饰并苫盖好屋顶。再如同用优等木料制作器物,既然已勤奋地把原木修斫成器,就应考虑用颜料加以漆饰。”现在王说:先王既然勤勉地推行明德之政,以招徕远方的人,辅助王室,于是众诸侯国都来进贡,友好之邦也一并前来。既已推行明德之政,众诸侯因此经常来朝见,各邦国也来进贡了。上天既然把中国民众托付给先王了,因此先王只有推行德政,用以愉悦先王所接受的国命。唉!你要以此为借鉴。只能说:要想使国命传至万年,只有王的子子孙孙永远不忘保护安定民众。

  召诰

  本篇为召公向成王进献之告诫之词,故称《召诰》。据《史记周本纪》载,周公摄政七年,成王年长,周公还政于成王,这一年,成王决定新建洛邑,并委派召公主持此事。在规划施工期间,周公曾前往视察,成王也亲临过洛邑,召公率领诸侯朝见成王与周公,献上自己对历史教训、当前形势的看法。全篇可分四段。第一段综述营建洛邑的情况和过程。第二段分析当前之隐忧,提请成王注意。第三段是对成王营建洛邑、和谐殷民的赞美。第四段总结了夏殷失败的教训。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越五日甲寅,位成。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于洛,则达观于新邑营。越三日丁巳,用牲于郊,牛二。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越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侯、甸、男邦伯。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币,乃复入锡周公。

  “译文”二月十六日后,过六天到二十一日,成王早晨从镐京步行出发,到了丰地。太保召公奭在周公来之前勘察营建地址。下一个月即三月初三,新月刚显微光。到三日后的初五,太保早晨到达洛邑,卜问筑城之事。他已获得吉兆,就开始测量和定卜标志。过三日至三月初七,太保就率领百姓在洛水汇入黄河的一带测定各项建筑物的位置。过五日到三月十一日,测量定位之事完成。到次日(十二日),周公早晨来到洛邑,就普查洛邑的规划区域。又过三日到十四日,用牺牲行祭天典礼,用了两头牛。到第二日(十五日),又建社稷坛祭后土之神,用了一头牛、一只羊、一头猪为祭品。过七日到三月二十一日,周公在清晨发布文告,命令众殷民以及侯、甸、男各诸侯国君主来参与营建新都。他已经发令,众殷民就大举兴建起来。太保就和各国君主出来取了玉帛,又进去献给周公。曰:“拜手稽首旅王若公,诰告庶殷,越自乃御事。呜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呜呼!曷其奈何弗敬?”天既遐终大邦殷之命,兹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后王后民,兹服厥命。厥终,智藏在。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以哀吁天,徂厥亡,出执。呜呼!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相古先民有夏,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今冲子嗣,则无遗寿,曰其稽我古人之德,矧曰其有能稽谋自天。”

  “译文”召公说:“跪拜叩首在王与周公前陈述,并告诫众殷民和执事诸臣。唉!皇天上帝革去了他的长子,这就是大国殷的国命。只有君王您接受了天命,其幸福是无穷无尽的,然忧患也是无穷无尽的。唉!怎么能不谨慎啊?”上天既已永远终结大国殷的命运,这个殷国的许多先哲明王都在天上,他们后代的君王和臣民,都服从他们的命令。在殷代末年,明智的人被隐藏而奸恶之人占据高位。男人们只知带着妻子儿女,悲哀地呼告上天,诅咒暴君纣王灭亡,希望能摆脱困境。唉!上天怜悯四方民众,将要眷顾民命以勉励他们。王要尽快谨慎于德行。“且看夏代的先民们,上天教化他们顺从贤人,当面考求服从天命,现在他们已经灭亡了。现在再看殷代,上天教化他们听从贤人,当面考求而且服从天命,现在他们也灭亡了。现在您这年轻人继承王位,就不要遗下年高有德的人而不任用他们,他们能考察古人的美德,况且能考察咨请上天的意愿。”“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其丕能于小民,今休。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旦曰:‘其作大邑,其自时配皇天,毖祀于上下,其自时中;王厥有成命治民。’今休,王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节性惟日其迈。

  “译文”“啊!王虽然年轻,却是天子呀!您能很好地调和民众,这是现在的事。王不敢延缓营建洛邑,又顾忌殷民的意见不一致。王将来继承上天之命,当自行治理居于天的中央的洛邑。”周公旦说过:‘要兴建大都邑,要从此以周之始祖配享上天。谨慎地祭祀天地之神,由此中土就可安定了。王已有治理殷民的明命。’现在最好的做法是,王先使殷民中的治事之臣顺服,并亲近我们周王朝的治事官员,节制他们的品性,就能使他们天天向前迈进了。“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兹二国命,嗣若功,王乃初服。“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戮用民,若有功。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显。上下勤恤,其曰我受天命,丕若有夏历年,式勿替有殷历年。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仇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王末有成命,王亦显。我非敢勤,惟恭奉币,用供王能祈天永命。

  “译文”“王要谨慎专一于自己的行为,不可不恭谨于德行。”我们不可不以夏代为借鉴,也不可不以殷代为借鉴。我不敢妄加推知,夏代接受天命,该有多少年;我不敢妄加推知,何以他们国命不会绵长。我只知道他们不恭谨于自己的德行,才早早丧失了国命。现在王继续接受了上天之命,我想到了夏商二国的命运,应该继续他们的功业,何况,王新邑初建,刚刚施行教化。啊!比如生育子女,没有不在幼年时期,亲自给予他们明哲教诲的。现在天将给予明哲之人,给予吉祥,给予永年。但必须知道我王是新邑初建。居住在新都洛邑,所以王要赶紧奉行善德,要运用善德,向上天祈求永福!同时期望王不要使小民过分放肆而行非法,也要敢于用杀戮来治理民众,这样才会有功效。期望王能够在自己的位置上作为一个有德的天子,小民就会以此为榜样而奉行于天下,发扬王显赫的美德。从天子到臣民都能勤劳奋勉并有忧患意识,或许可以说,我们所接受的大命,会像夏代那样年代久长,像殷代那些久长而不被废止。愿王与小民接受上天恒久的大命。召公跪拜叩头说:“微臣我要和殷的遗民、百官,以及友好民众,忠诚地接受王威严的命令,宣扬王的美德。王终于确定营建洛邑,必将功德显赫。我不敢劳烦王,只想恭敬地奉上玉帛,用来给王祈求上天赐给永福之用!”

  洛诰

  本篇主要部分为史官记述周公与成王的谈话,内容围绕营建洛邑、治理洛邑和还政成王等问题展开,故称《洛诰》。全文可分五段:第一段,周公向成王报告营建洛邑情况。第二段,周公劝说成王去洛邑主持祭奠和政务。第三段,成王在答词中赞扬周公功德,分析当时政治形势,恳请周公继续居洛执政。第四段,周公接受王命,同意留洛治事。第五段,史臣记叙成王在洛邑举行祭祀。周公拜手稽首曰:“朕复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东土,其基作民明辟。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水西,惟洛食。我又卜水东,亦惟洛食。来以图及献卜。”王拜手稽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其作周休。公既定宅,来,来视予卜,休恒吉,我二人共贞。公其以予万亿年敬天之休。拜手稽首诲言。”

  “译文”周公跪拜叩头说:“我禀告你明智的君王。王你没赶上文王始受天命和武王确定周命的时候,我就继太保之后,普察东方之地,谋划着让你成为民众的英明君主。我在三月十二日这天早晨到达都城洛邑。为选择营建都城的地点,我占卜黄河以北的黎水一带,我还占卜了涧水以东、水以西的地域,结果只有洛水一带是吉利的。我又占卜水以东的地域,也只有洛水一带吉利。于是请王前来商量,并把洛水一带的地图及卜兆的结果献上。”成王跪拜叩首说:“您敬重上帝赐给的福祥,来这里视察营建新都的地址,将建成与镐京相媲美的都邑。您既已选定了新都地址,让我来,我来了,您又向我展示卜兆,美善而且恒久吉祥,这是我们二人共同占卜得来的。愿您与我亿万年敬重上天赐给我的福祥。跪拜叩头感谢您的教诲。”周公曰:“王,肇称殷礼,祀于新邑,咸秩无文。予齐百工,从王于周,予惟曰:‘庶有事。’今王即命曰:‘记功宗,以功作元祀。’惟命曰:‘汝受命笃弼,丕视功载,乃汝其悉自教工。’”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无若火始焰焰;厥攸灼,叙弗其绝。厥若彝及抚事如予,惟以在周工往新邑。向即有僚,明作有功,大成裕,汝永有辞。公曰:已!汝惟冲子,惟终。汝其敬识百辟享,亦识其不享。享多仪,仪不及物,惟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凡民惟曰不享,惟事其爽侮。乃惟孺子颁,朕不暇听。朕教汝于民彝,汝乃是不,乃时惟不永哉!笃叙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废乃命。汝往敬哉!兹予其明农哉!彼裕我民,无远用戾。

  “译文”周公说:“王啊,您开始举行盛大的会见诸侯典礼,在新都邑举行祭祀,事情都已安排得有条不紊了。我同百官一道去镐京,他们跟随王,我想:‘或许有祭祀之事。’现在王就此事下令说:‘记下营建洛邑的功绩,由宗人率领有功之臣举行大祭祀。’又命令说:‘你接受武王遗命忠诚地辅佐我,审阅记录功绩之书,你要亲自尽心教导百官。’”王要少徇私情!王要少徇私情!率领百官,前往新都洛邑。不要好像刚刚点燃的火苗一样微弱,您要使燃起来的火延续长久,不能被扑灭。要像我为政时一样,遵循常规常法,奋勉不懈地主持政事,我要带领镐京百官前往新都洛邑,使他们的同僚一道,勤勉地建立功业,使功业淳厚博大,成就显赫,则您的功业成就会长久被赞美。“周公说:唉!您作为年轻人,要思虑完成先王的业绩。您应该恭谨地记住诸侯朝见天子的礼仪,也记住其中有不遵循礼仪的人。享礼有多种礼节仪式,假如礼物丰盛而礼仪疏略,应该叫做不遵享礼。因为不用心于享礼,民众就要说他不遵守享礼,这样他的政事就要出差错会受到侮慢。我想让王来分担政务,因政务纷繁我无暇治理了。我教您关于教化民众的常法,您假如不勉力去作,常法泯乱,就不是治国的长久之道啊!真诚地继承父志,像我说的那样做,他们就不敢废弃您的命令。您前往洛邑要恭敬谨慎啊!现在我将勉力于农事呀!在洛邑教导我们的民众,不管多远都可以使民众来归附。”王若曰:公,明保予冲子。公称丕显德,以予小子扬文武烈,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居师;宗将礼,称秩元祀,咸秩无文。惟公德明光于上下,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迓衡,不迷文武勤教。予冲子夙夜毖祀。“王曰:公功迪笃,罔不若时。”王曰:公!予小子其退,即辟于周,命公后。四方迪乱未定于宗礼,亦未克敉公功,迪将其后,监我士师工,诞保文武受民,乱为四辅。王曰:公定,予往已。公功肃将祗欢,公无困哉!我惟无其康事,公勿替刑,四方其世享。

  “译文”王如此说:“公啊!你要勉力保护我这年轻人。公能发扬博大而显赫的功德,使我这年轻人建立文王武王的功业,以报答上天的教命,使四方之民享有长久的和悦,居留在京师。厚祀祖大礼,应是有次序的盛大祭祀,一切都要有条不紊。唯有公的功德昭明,光照于四方,公的恩惠广施于天下,使四方之民和睦安稳,获得普遍安宁,没有废弃文武殷勤的教诲。我这年轻人只有从早到晚恭谨于祭祀,不忘文武遗训。”王说:“公专心纯一地辅导我,教化我,为我做的事无不顺乎时宜。”王说:“公啊!我这年轻人即将回到镐京,在那里登上君位,请公留守洛邑。四方经过教化之乱民还未安定下来,由宗人主持的大祭祀也未完成,公要致力于对百官的教化扶持,留守在那里监督我的士师工各级官员,以安定文王、武王从上天那里承受来的百姓,把他们治理为四方的屏障。”王说:“公留下,我去镐京了。公的事务减少了你将会高兴了吧,公没有困难吧!我要不懈地致力于安定天下的政事,公不可放弃表率作用,四方诸侯国将会世世代代来朝贡。”周公拜手稽首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武王,弘朕恭。孺子来相宅,其大典殷献民,乱为四方新辟,作周恭先。曰:‘其自时中,万邦咸休,惟王有成绩。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笃前人成烈,答其师,作周孚先。’考朕昭子刑,乃单文祖德。”来毖殷,乃命宁予以二卣。曰:‘明,拜手稽首休享。’予不敢宿,则于文王、武王。‘惠笃叙,无有遘自疾,万年厌于乃德,殷乃引考。’王殷乃承叙万年,其永观朕子怀德。

  “译文”周公跪拜叩头说:“王命令我来洛邑,担当安抚您先祖文王承受于天的民众,宣扬您父亲武王的显赫事业,我要把它发扬光大。年轻的君王您来视察新都,要优厚礼遇殷之贤臣,将其治理成为四方的新诸侯,成就周的功业要以恭敬为先。我曾说:‘从这九州中心去治理天下,万国都会欢悦,王也会有功绩。我姬旦率领诸子与治事百官,忠诚于先王的成业,使百姓感到满意,成就周之功业要以诚信为先。’使我的明君成为天下的楷模,就能光大先祖文王的美德。”王派使臣来慰劳殷民,又命人送来二樽香酒抚慰我。使者传达王命说:‘干净地进行祭祀,跪拜叩头虔诚地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